李洛一離開,康妍兒就叫人備了馬車去魏王府上。
“也不知是誰在慫恿他,一千兩銀票,說拿出去就拿出去了,我怎麽勸,他都不聽,還把我一頓臭罵。”康妍兒訴苦道。
魏王妃安慰道:“趙王年輕氣盛,行事衝動些也是有的,依我看,他定是受了齊王的蠱惑,你不知道,現在就數齊王上躥下跳的歡,他就是想跟魏王對著幹,表現給父皇看。”
康妍兒鬱悶道:“明明他和魏王才是親兄弟,可他老跟在齊王後麵轉,真不知道他心裏是怎麽想的。”
魏王妃道:“趙王這是受人蒙蔽罷了,放心,親兄弟,打斷骨頭連著筋,回頭,我讓母後跟他說說,讓他少參和。”
“齊王現在是納了個會賺錢的側妃,財大氣粗了,加上有靖南侯府相幫,膽子也大了。又是施粥施饅頭,又是送舊衣的,他這是想乘機撈名聲,完全不顧朝廷的難處。”魏王妃道。
“可不能由著他這樣做,到時候,魏王的計劃還怎麽實施?哦,他去做好事,收買人心,回頭,魏王去驅趕,那魏王在百姓眼中,豈不成了惡人?心思可真夠歹毒的。”康妍兒義憤填膺地說。
“是啊,魏王已經進宮去了,若是父皇仍由齊王這樣搞下去,那就讓齊王去處理好了,他以為就安撫好這兩千多債災民就萬事大吉了?要不是魏王派兵在各處路口攔著,這會兒,幾千幾萬人湧來,我看他怎麽收拾。”魏王妃憤憤不平道。
正說著,一個丫鬟進來,在魏王妃耳邊低語幾句。魏王妃臉色一變。
康妍兒關切地問:“怎麽了?”
魏王妃麵若覆霜,沉聲道:“靖南侯夫人和齊王側妃,召集了京都不少貴婦在靖南侯府上議事,聽說已經籌集了不少錢糧和衣物。”
康妍兒憤懣道:“我就知道又是這個朱媛媛搞的鬼,她和她那個該死的哥哥楊晨一樣好管閑事,喜歡出風頭,真是哪哪都有她。”
“看來,必須盡快讓陸雨嘉進齊王府了,不能再由著朱媛媛這個賤人為所欲為,有她在背後慫恿著,齊王越發的無畏無懼了。”魏王妃沉沉說道。
李澈正跟顧恒忙著在城外設藥攤。又組織人手,在災民中挑了幾個還算年輕力壯的,把昨晚死去的災民抬去埋了,又在災民聚集的地方撒了石灰進行消毒,防止瘟疫發生。
海公公老遠的顛顛跑來:“王爺王爺,皇上讓您即刻進宮。”
顧恒擔心的看了眼李澈:“果然被我說中了吧!肯定是魏王去告狀了。”
先前魏王就來阻止過他們做這些事,李澈沒聽,也沒跟他吵,自顧自做事,魏王氣呼呼的走了。顧恒當時就說,魏王肯定要去告狀的。
李澈拍拍他的肩膀:“你繼續,我進宮去一趟。”
“你小心點啊!”顧恒道。
李澈頭也不回地擺擺手,他沒什麽好擔心的,昨晚媛媛給出了個主意,就說施粥是太後的意思,太後信佛,應該很樂於做這種善事。
李澈邊走邊問海公公:“太後那邊說了嗎?”
海公公道:“奴才先找了孫嬤嬤,有孫嬤嬤一邊幫腔,太後已經點頭了。”
李澈大定,有太後撐腰就是好啊!
李澈進宮直奔禦書房。
秦王李灝和魏王李深都在,皇上一臉陰鬱地盯著李澈看了片刻,說:“澈兒,你的想法是好的,愛民如子,有仁孝之心,可你也該看看情況,要顧全大局。”
“父皇,這差事,兒臣是辦不下去了,五弟一味做好人,兒臣去當惡人,這還怎麽做?”李深委屈道。
李澈道:“父皇,這些災民已經無路可走,他們來京都,是希望父皇能給他們一條生路,若是驅趕他們,他們不是凍死就是餓死,足足好幾千人呐,兒臣實在不忍心。”
“婦人之仁。”李深冷哼道。
“回父皇,兒臣這幾日做過調查,聚集在城外的流民有兩千多,就目前湊集到的糧食,足夠讓他們撐過這個寒冬,隻要有一口粥喝,他們是不會鬧事不會亂的,等來年春暖,這些人可以留下來當佃農,或是回鄉,到時候再施以仁政,助他們重建家園,方顯父皇愛民如子,一國仁君風範,百姓們定會感恩戴德,感激父皇。”李澈道。
“你能保證不會出亂子?你敢保證?”李深將道。
李澈定定地說:“會不會亂,我不保證,但是,如果按你的法子去做,必定會亂,他們連命都保不住了,都快活不下去了,還有什麽事情不敢做的?”
“一處亂起來,處處亂,到時候,這個後果你承擔的起嗎?不要跟我說有軍隊在,可以鎮壓,如果朝廷不實施救助,逼得百姓造反,即便鎮壓了,也會惹的天怒人怨,你這是陷父皇於不義,父皇登基幾十年,勤政愛民,有口皆碑,你要父皇的失信於天下嗎?連自己的子民都保護不了,別忘了,還有北趙和南楚在虎視眈眈,你保證他們不會以此為文章?”李澈咄咄逼人道。
李深氣急敗壞,從不知道這個五弟嘴皮子這麽厲害,大帽子一頂一頂的往他頭上扣,都到陷父皇於不義的地步了。
“李澈,你不要危言聳聽,一旦留下這兩千災民,各地災民聞風而來,你擋得住?到時候,你又能籌集到多少糧食?”李深怒道。
“這個無需擔心,隻要朝廷下一道旨意,妥善安置災民,江南乃是富庶之地,給這些流民一碗米飯或許困難,但一口薄粥總還是舍得起的,如果京都都驅趕災民,其他各地自然紛紛效仿,到那時,可真就要亂了。”李澈沉聲道。
皇上有些動容,其實昨天下那樣的決定,他自己心裏也不安,可姚尚書一味哭窮,搞得他很沒信心,自他登基以來,天下承平,也從不曾發生過這麽重大的災難,故而,他心裏很沒底。
“澈兒,你說的這些,有幾分把握?”皇上問道。
“也不知是誰在慫恿他,一千兩銀票,說拿出去就拿出去了,我怎麽勸,他都不聽,還把我一頓臭罵。”康妍兒訴苦道。
魏王妃安慰道:“趙王年輕氣盛,行事衝動些也是有的,依我看,他定是受了齊王的蠱惑,你不知道,現在就數齊王上躥下跳的歡,他就是想跟魏王對著幹,表現給父皇看。”
康妍兒鬱悶道:“明明他和魏王才是親兄弟,可他老跟在齊王後麵轉,真不知道他心裏是怎麽想的。”
魏王妃道:“趙王這是受人蒙蔽罷了,放心,親兄弟,打斷骨頭連著筋,回頭,我讓母後跟他說說,讓他少參和。”
“齊王現在是納了個會賺錢的側妃,財大氣粗了,加上有靖南侯府相幫,膽子也大了。又是施粥施饅頭,又是送舊衣的,他這是想乘機撈名聲,完全不顧朝廷的難處。”魏王妃道。
“可不能由著他這樣做,到時候,魏王的計劃還怎麽實施?哦,他去做好事,收買人心,回頭,魏王去驅趕,那魏王在百姓眼中,豈不成了惡人?心思可真夠歹毒的。”康妍兒義憤填膺地說。
“是啊,魏王已經進宮去了,若是父皇仍由齊王這樣搞下去,那就讓齊王去處理好了,他以為就安撫好這兩千多債災民就萬事大吉了?要不是魏王派兵在各處路口攔著,這會兒,幾千幾萬人湧來,我看他怎麽收拾。”魏王妃憤憤不平道。
正說著,一個丫鬟進來,在魏王妃耳邊低語幾句。魏王妃臉色一變。
康妍兒關切地問:“怎麽了?”
魏王妃麵若覆霜,沉聲道:“靖南侯夫人和齊王側妃,召集了京都不少貴婦在靖南侯府上議事,聽說已經籌集了不少錢糧和衣物。”
康妍兒憤懣道:“我就知道又是這個朱媛媛搞的鬼,她和她那個該死的哥哥楊晨一樣好管閑事,喜歡出風頭,真是哪哪都有她。”
“看來,必須盡快讓陸雨嘉進齊王府了,不能再由著朱媛媛這個賤人為所欲為,有她在背後慫恿著,齊王越發的無畏無懼了。”魏王妃沉沉說道。
李澈正跟顧恒忙著在城外設藥攤。又組織人手,在災民中挑了幾個還算年輕力壯的,把昨晚死去的災民抬去埋了,又在災民聚集的地方撒了石灰進行消毒,防止瘟疫發生。
海公公老遠的顛顛跑來:“王爺王爺,皇上讓您即刻進宮。”
顧恒擔心的看了眼李澈:“果然被我說中了吧!肯定是魏王去告狀了。”
先前魏王就來阻止過他們做這些事,李澈沒聽,也沒跟他吵,自顧自做事,魏王氣呼呼的走了。顧恒當時就說,魏王肯定要去告狀的。
李澈拍拍他的肩膀:“你繼續,我進宮去一趟。”
“你小心點啊!”顧恒道。
李澈頭也不回地擺擺手,他沒什麽好擔心的,昨晚媛媛給出了個主意,就說施粥是太後的意思,太後信佛,應該很樂於做這種善事。
李澈邊走邊問海公公:“太後那邊說了嗎?”
海公公道:“奴才先找了孫嬤嬤,有孫嬤嬤一邊幫腔,太後已經點頭了。”
李澈大定,有太後撐腰就是好啊!
李澈進宮直奔禦書房。
秦王李灝和魏王李深都在,皇上一臉陰鬱地盯著李澈看了片刻,說:“澈兒,你的想法是好的,愛民如子,有仁孝之心,可你也該看看情況,要顧全大局。”
“父皇,這差事,兒臣是辦不下去了,五弟一味做好人,兒臣去當惡人,這還怎麽做?”李深委屈道。
李澈道:“父皇,這些災民已經無路可走,他們來京都,是希望父皇能給他們一條生路,若是驅趕他們,他們不是凍死就是餓死,足足好幾千人呐,兒臣實在不忍心。”
“婦人之仁。”李深冷哼道。
“回父皇,兒臣這幾日做過調查,聚集在城外的流民有兩千多,就目前湊集到的糧食,足夠讓他們撐過這個寒冬,隻要有一口粥喝,他們是不會鬧事不會亂的,等來年春暖,這些人可以留下來當佃農,或是回鄉,到時候再施以仁政,助他們重建家園,方顯父皇愛民如子,一國仁君風範,百姓們定會感恩戴德,感激父皇。”李澈道。
“你能保證不會出亂子?你敢保證?”李深將道。
李澈定定地說:“會不會亂,我不保證,但是,如果按你的法子去做,必定會亂,他們連命都保不住了,都快活不下去了,還有什麽事情不敢做的?”
“一處亂起來,處處亂,到時候,這個後果你承擔的起嗎?不要跟我說有軍隊在,可以鎮壓,如果朝廷不實施救助,逼得百姓造反,即便鎮壓了,也會惹的天怒人怨,你這是陷父皇於不義,父皇登基幾十年,勤政愛民,有口皆碑,你要父皇的失信於天下嗎?連自己的子民都保護不了,別忘了,還有北趙和南楚在虎視眈眈,你保證他們不會以此為文章?”李澈咄咄逼人道。
李深氣急敗壞,從不知道這個五弟嘴皮子這麽厲害,大帽子一頂一頂的往他頭上扣,都到陷父皇於不義的地步了。
“李澈,你不要危言聳聽,一旦留下這兩千災民,各地災民聞風而來,你擋得住?到時候,你又能籌集到多少糧食?”李深怒道。
“這個無需擔心,隻要朝廷下一道旨意,妥善安置災民,江南乃是富庶之地,給這些流民一碗米飯或許困難,但一口薄粥總還是舍得起的,如果京都都驅趕災民,其他各地自然紛紛效仿,到那時,可真就要亂了。”李澈沉聲道。
皇上有些動容,其實昨天下那樣的決定,他自己心裏也不安,可姚尚書一味哭窮,搞得他很沒信心,自他登基以來,天下承平,也從不曾發生過這麽重大的災難,故而,他心裏很沒底。
“澈兒,你說的這些,有幾分把握?”皇上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