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上,魚珠兒還押在大理寺,他便是絕佳證人。他還曾供述風箏大會時私下受命李輔國給叛黨洪荒報過信兒。”
“這又是哪跟哪,我怎麽都聽糊塗了?”
“那場大會原是有叛黨趁機蓄意令張嬰以美人計接近聖上,如果不是有內鬼裏外勾結,他們又怎麽會知曉那日聖上您會親臨會場?”
聖上聽完這句,陷入沉思,回憶一番確是那次出宮連鶴引和鹿遊園都不曾告知,隻有最親近的李輔國一人知情。
“如此說來,李輔國與叛黨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牽連!”
聖上見他一臉的義正言辭,便略帶疑惑地問到,“還有其他的嗎?”
“聖上登基之前,李輔國還叫李靜忠之時,他便步步為營開始謀劃自己的陣營,他對聖上一片忠誠不假,但那都是表麵上的,暗地裏他可是做了諸多聖上不知情的壞事。”
賢之緊盯著聖上的神情,繼續說到,“他籠絡一眾朝臣,把控大權,把朝野攪得烏煙瘴氣,趁著戰亂,違規提攜了一批官員,從中漁利,還妄圖逾越皇權!”
這可是掉腦袋的話,不管李輔國野心幾何,賢之的話太過直白,險些把我們這位膽小的聖上嗆了一個跟頭。
聖上手拿的奏折“啪嗒!”一聲掉在了地上,今日這殿內隻兩人,連個伺候的宦官也不曾有,就是因為鶴引再三請示,說賢之此次密麵聖關重大,人命關天。
可是,這會兒東西掉了,聖上自然不會去撿,賢之滿腦子揭發李輔國,也不是個生來嘴甜會奉承的,便是沒有抬手去拾起來,他還固執地以為這聖旨晚些看也無妨。
殊不知,聖上聽聞他一席忤逆之詞,隨即,半是驚詫,半是憤怒,才有意把它掉下。見賢之撿也不撿起來,更是倍感憤慨,壓製不出。
“哦?那你便說來聽聽,他都做了哪些越權之事?”
“原衛蔚寺少卿王道革職一案從頭到尾都是一場陰謀,聖上,王道之所以被私相授受一罪打入大牢,正是李輔國暗中雇了那一眾人等,故意引誘,坐等王道犯下罪行!”
“這麽說,這個王道還是被冤枉了不成?”
“自然不是,聖上,即便是有人故意引誘,身為朝廷命官也沒有理由知法犯法,他是咎由自取,但李輔國的行為更是法度難容!”
“有一點朕如何也想不明白?這個王道和李輔國有仇嗎,他緣何如此待他?”聖上換了個坐姿,“朕記得他還救過駕!”
“聖上問的極是,更是好記性,他們二人先前非但無仇無怨,還是施恩受恩的關係!”
“那便更加說不過去了!”
“隻是李輔國因為王道的貪欲膨脹,擔心日後無法掌握於他,所以才先下手為強。王道當時定然是不滿於一個衛蔚寺的閑差官職!”賢之說這話時聲音不大。
賢之見聖上沒再質疑,接著說到,“聖上,建寧王此番天妒過世,也跟那……”
“夠了!”聖上一下按耐不住,聽到建寧王三個字瞬時就爆發了,“不要再提此事,你是想把這朝中所有的不堪都歸咎於他一人身上,你是想指證他的居心不軌,還是指責朕的有眼無珠?”
賢之見狀,也不反駁,更不解釋,緩緩彎腰跪下,“聖上,我以我項上人頭作保,我今日所說句句屬實。”他完全沒有給聖上半句開脫,隻一味強調李輔國的罪惡。
“我讓你不要說了,自己去看!”
聖上用腳把聖旨踢到了賢之附近,賢之小心拾起打開過目。
上麵不出所料,是彈劾大理寺少卿鶴引濫用職權,私放囚犯,收受賄賂一事,那放出去的囚犯不是別人,正是捆在李府的王道。
“聖上,此事是我指使鶴大人一手操辦的!”賢之倒不避諱,如實上報。
“想必鶴引不至於為了一點小錢就斷送了大好前程,他和李輔國一樣都是我做太子時就跟在身邊的,我不相信他會如此大逆不道!”聖上略顯平靜的口吻。
“如果我不把王道放出去,送到李府,我又如何識破李輔國矛頭盡指大理寺的詭計?聖上,他想用自己的人將鶴引取而代之,才會把我的這步棋即王道,搶過去當做彈劾大理寺的籌碼!”
聖上險些笑了出來,“這麽說,你們兩個在這裏明爭暗鬥,是把我大唐的犯人和官職都當做了你們手裏的牌了?”
賢之知道是自己口不擇言了,於是態度格外謙卑,“草民不敢,隻是李輔國如此聰明之人,竟然會收留並任用一個當初自己摒棄的罪人,這原本就匪夷所思!”
“那可能是他有發覺了他新的價值,或者說他隻是暫時留用而已。”
雖然聖上不想賢之自作聰明,一個勁兒地揣測他的包衣奴才的種種做法,但他就事論事還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聖上說的極是,他是發現了王道是扳到鶴引的關鍵,於是假意接受了對方的投奔之請,實則是利用。”賢之把奏折整理好,安放兩膝之上,“聖上,他會認不得一個自己曾經提攜過的人?”
“這裏麵很多事我無法給你一一回答,但是,你記住今日之話此地說此地了。”
這話一出,賢之心涼了一半。
“可是,聖上,加害建寧王,籠絡權臣暫且不提,那勾結叛黨也是天理難容啊,聖上!”
又是好一陣兒的安靜,靜的嚇人,聖上從座上起身,“你別忘了,追究下去,你也是一個死!”
“聖上,草民不怕死,我心向善,何懼之有啊?”
“你可是你們魏家最後的血脈了,難道你父母地下有知也不在乎?指使大理寺少卿私放押送前線的死囚,除了這個,你們還擅自做了不少我不知道的事吧!”
“聖上,這都是辦案所需,我們先斬後奏自是有錯,但跟李輔國那些比起來……”
“不要再說了!帶著奏折退下吧!”
聖上網開一麵,貌似是不予追究賢之的過錯。實則是保全了李輔國的性命,奏折帶回去便就當做什麽也沒看見,當做今日上午什麽也沒聽見。
這位膽小怕事的聖上早已習慣於李輔國幫其殺伐決斷,大事小情,他離不開李輔國也離不開鶴引,所以這兩個人不是不能死,隻是不能在靈武死,而已。
廣饒宮內,張淑妃滿意地點著頭,“還是聖上最疼臣妾了,要不然啊,就有人要冤枉死我了!”
“如果不是你早一步給我說起那奏折的事,我都不知道怎麽說他,你呀你,這次實在是太過了。”
張淑妃假意抽泣了幾聲,“聖上,我不過是傳了兩句娘子間的閑話,那要誅殺王親貴族的渾話確也是建寧王說的呀!”
“我是怕真如他們所講的那樣,我就成了第二個史明思。”聖上無奈搖頭。
張淑妃,一邊安撫聖上,一邊妙語連珠,“他算個什麽也能跟聖上相提並論?他被兒子誅殺是自己愚蠢,聖上賜死建寧王,是識大體大義滅親,彰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聖上聽聞她這番勸解,竟一時覺得自己殺了兒子是正確的,不禁將那些煩惱拋卻,一心陪著她吃吃喝喝起來。
卻不知,此時大理寺卻翻了天。
“這又是哪跟哪,我怎麽都聽糊塗了?”
“那場大會原是有叛黨趁機蓄意令張嬰以美人計接近聖上,如果不是有內鬼裏外勾結,他們又怎麽會知曉那日聖上您會親臨會場?”
聖上聽完這句,陷入沉思,回憶一番確是那次出宮連鶴引和鹿遊園都不曾告知,隻有最親近的李輔國一人知情。
“如此說來,李輔國與叛黨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牽連!”
聖上見他一臉的義正言辭,便略帶疑惑地問到,“還有其他的嗎?”
“聖上登基之前,李輔國還叫李靜忠之時,他便步步為營開始謀劃自己的陣營,他對聖上一片忠誠不假,但那都是表麵上的,暗地裏他可是做了諸多聖上不知情的壞事。”
賢之緊盯著聖上的神情,繼續說到,“他籠絡一眾朝臣,把控大權,把朝野攪得烏煙瘴氣,趁著戰亂,違規提攜了一批官員,從中漁利,還妄圖逾越皇權!”
這可是掉腦袋的話,不管李輔國野心幾何,賢之的話太過直白,險些把我們這位膽小的聖上嗆了一個跟頭。
聖上手拿的奏折“啪嗒!”一聲掉在了地上,今日這殿內隻兩人,連個伺候的宦官也不曾有,就是因為鶴引再三請示,說賢之此次密麵聖關重大,人命關天。
可是,這會兒東西掉了,聖上自然不會去撿,賢之滿腦子揭發李輔國,也不是個生來嘴甜會奉承的,便是沒有抬手去拾起來,他還固執地以為這聖旨晚些看也無妨。
殊不知,聖上聽聞他一席忤逆之詞,隨即,半是驚詫,半是憤怒,才有意把它掉下。見賢之撿也不撿起來,更是倍感憤慨,壓製不出。
“哦?那你便說來聽聽,他都做了哪些越權之事?”
“原衛蔚寺少卿王道革職一案從頭到尾都是一場陰謀,聖上,王道之所以被私相授受一罪打入大牢,正是李輔國暗中雇了那一眾人等,故意引誘,坐等王道犯下罪行!”
“這麽說,這個王道還是被冤枉了不成?”
“自然不是,聖上,即便是有人故意引誘,身為朝廷命官也沒有理由知法犯法,他是咎由自取,但李輔國的行為更是法度難容!”
“有一點朕如何也想不明白?這個王道和李輔國有仇嗎,他緣何如此待他?”聖上換了個坐姿,“朕記得他還救過駕!”
“聖上問的極是,更是好記性,他們二人先前非但無仇無怨,還是施恩受恩的關係!”
“那便更加說不過去了!”
“隻是李輔國因為王道的貪欲膨脹,擔心日後無法掌握於他,所以才先下手為強。王道當時定然是不滿於一個衛蔚寺的閑差官職!”賢之說這話時聲音不大。
賢之見聖上沒再質疑,接著說到,“聖上,建寧王此番天妒過世,也跟那……”
“夠了!”聖上一下按耐不住,聽到建寧王三個字瞬時就爆發了,“不要再提此事,你是想把這朝中所有的不堪都歸咎於他一人身上,你是想指證他的居心不軌,還是指責朕的有眼無珠?”
賢之見狀,也不反駁,更不解釋,緩緩彎腰跪下,“聖上,我以我項上人頭作保,我今日所說句句屬實。”他完全沒有給聖上半句開脫,隻一味強調李輔國的罪惡。
“我讓你不要說了,自己去看!”
聖上用腳把聖旨踢到了賢之附近,賢之小心拾起打開過目。
上麵不出所料,是彈劾大理寺少卿鶴引濫用職權,私放囚犯,收受賄賂一事,那放出去的囚犯不是別人,正是捆在李府的王道。
“聖上,此事是我指使鶴大人一手操辦的!”賢之倒不避諱,如實上報。
“想必鶴引不至於為了一點小錢就斷送了大好前程,他和李輔國一樣都是我做太子時就跟在身邊的,我不相信他會如此大逆不道!”聖上略顯平靜的口吻。
“如果我不把王道放出去,送到李府,我又如何識破李輔國矛頭盡指大理寺的詭計?聖上,他想用自己的人將鶴引取而代之,才會把我的這步棋即王道,搶過去當做彈劾大理寺的籌碼!”
聖上險些笑了出來,“這麽說,你們兩個在這裏明爭暗鬥,是把我大唐的犯人和官職都當做了你們手裏的牌了?”
賢之知道是自己口不擇言了,於是態度格外謙卑,“草民不敢,隻是李輔國如此聰明之人,竟然會收留並任用一個當初自己摒棄的罪人,這原本就匪夷所思!”
“那可能是他有發覺了他新的價值,或者說他隻是暫時留用而已。”
雖然聖上不想賢之自作聰明,一個勁兒地揣測他的包衣奴才的種種做法,但他就事論事還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聖上說的極是,他是發現了王道是扳到鶴引的關鍵,於是假意接受了對方的投奔之請,實則是利用。”賢之把奏折整理好,安放兩膝之上,“聖上,他會認不得一個自己曾經提攜過的人?”
“這裏麵很多事我無法給你一一回答,但是,你記住今日之話此地說此地了。”
這話一出,賢之心涼了一半。
“可是,聖上,加害建寧王,籠絡權臣暫且不提,那勾結叛黨也是天理難容啊,聖上!”
又是好一陣兒的安靜,靜的嚇人,聖上從座上起身,“你別忘了,追究下去,你也是一個死!”
“聖上,草民不怕死,我心向善,何懼之有啊?”
“你可是你們魏家最後的血脈了,難道你父母地下有知也不在乎?指使大理寺少卿私放押送前線的死囚,除了這個,你們還擅自做了不少我不知道的事吧!”
“聖上,這都是辦案所需,我們先斬後奏自是有錯,但跟李輔國那些比起來……”
“不要再說了!帶著奏折退下吧!”
聖上網開一麵,貌似是不予追究賢之的過錯。實則是保全了李輔國的性命,奏折帶回去便就當做什麽也沒看見,當做今日上午什麽也沒聽見。
這位膽小怕事的聖上早已習慣於李輔國幫其殺伐決斷,大事小情,他離不開李輔國也離不開鶴引,所以這兩個人不是不能死,隻是不能在靈武死,而已。
廣饒宮內,張淑妃滿意地點著頭,“還是聖上最疼臣妾了,要不然啊,就有人要冤枉死我了!”
“如果不是你早一步給我說起那奏折的事,我都不知道怎麽說他,你呀你,這次實在是太過了。”
張淑妃假意抽泣了幾聲,“聖上,我不過是傳了兩句娘子間的閑話,那要誅殺王親貴族的渾話確也是建寧王說的呀!”
“我是怕真如他們所講的那樣,我就成了第二個史明思。”聖上無奈搖頭。
張淑妃,一邊安撫聖上,一邊妙語連珠,“他算個什麽也能跟聖上相提並論?他被兒子誅殺是自己愚蠢,聖上賜死建寧王,是識大體大義滅親,彰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聖上聽聞她這番勸解,竟一時覺得自己殺了兒子是正確的,不禁將那些煩惱拋卻,一心陪著她吃吃喝喝起來。
卻不知,此時大理寺卻翻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