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王做事一向是替人周全為人著想,此番已然拋卻了京師富貴求的就是一身清淨,當年取消了兒女婚約也是眾人皆知,本就打算不計前嫌,兩家互無瓜葛,這回候玄鬆反其道而行把病愈的女兒送到了益州,著實令自己心感不安。這候玄鬆還真是君子一諾,言之必行,如果斷然回絕一定會傷了人的心,索性就認了這門親事。
至於聖上那邊,戰火紛飛誰還顧及得了,候督靈雖說是風風光光出江南,可一隊人進了益州岐王府這邊卻安靜了許多,她一點也不關心熱不熱鬧與否,自己嫁過來不過就是滿足父母的一樁心願。
小王爺在府門前等候,新娘子進了府之後並沒有拜堂洞房,有這樣一番對話。
“督靈,這位就是李潭。”岐王介紹。
“小王爺好!”候督靈少有的淑女舉止,也不知道能佯裝到何時。
“督靈呀,我和你父親能有這一樁兒女婚約實屬緣分,但我早也得知你是個少有的聰慧孩子,聽聞你才藝頗多獨獨不愛女兒家的玩意兒,這足以見得你另辟蹊徑的脾性,有自己的性格是好事,但可能在婚事上就委屈了很多。”
“王爺多慮了,我這幾年是因為疾病纏身,不然早就進了岐王府,能嫁給小王爺是我的福氣。”
“你大可不必如此恭維,想必你也知道我們岐王府的做派,從來都是順人心意、概不逢迎。”李潭開解到,“不必站著說話,快落座!”
岐王也示意她坐下,候督靈照做更覺輕鬆了不少,隻感歎得這候府真的是個不簡單的地方,沒有了外邊的繁文縟節,一派欣欣向上之景。
“我的意思是你和潭兒先以兄妹相稱,至於後麵如何看你們的緣分。”岐王說完這句就看向了李潭。
“哦,督靈,我父親的意思是怕你不習慣我家的生活,讓你就這麽嫁給我心裏會委屈,為了不讓你有所顧慮,了解我以後你自己決定願不願意做我李潭的夫人。”這話說的委婉卻很令另類,這樣的事絕無僅有,候督靈幾乎要被岐王府給感動了。
他們是怕她不情願,又不想候府被拒婚丟了顏麵,所以給足了候督靈時間,對外宣稱她就是這府上的少夫人,對內他們則兄妹相稱,分房而眠,有朝一日真的是有了實實在在的感情,再真真正正在一起。
這就是岐王府的處世之道,也是岐王的做事風格。
候督靈就這樣進了益州岐王府,岐王此番離京並未打算久住,本是預備一年半載以後繼續南遷,雲遊之態。但如今這府上多了一位姑娘,不得不稍作顧及,於是便把南遷之事往後推了。
慶夫人作為這府內的女主人,為人頗具嫻熟溫婉,接親那日隻是陪伴在岐王一旁,很少插話,常常是一副微笑的樣子,她對待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都和善寬容,家中無一人對其不尊不愛。
候督靈聽聞這慶夫人早年嫁進王府前,曾為父母祈福當了數年女道士,聖上當年感歎於這娘子的孝心,曾賜名“若閑”,道號為若閑真人。此後還俗被指婚給了這位博學廣識的岐賢王,也算是妙遇良人,佳偶天成。
慶夫人如今常年求道清修,雖然住在塵俗並不太掛心他人之事,除了適時地給予岐王一定的建議,很少過問外界之事。
李潭於花園內撫琴,候督靈聞聲而來,不禁想起當年和鹿遊園伴琴舞劍、遊走四方的日子,頓時一股惱怒之情,被忽視和被舍棄之感不絕於胸,但轉念一想此時相隔窮山萬水不知還有沒有可能再見麵,怒恨交加。
“妹妹,也喜歡這音律管弦之樂?”李潭明顯的小吃一驚,早有傳聞這候府千金隻愛刀劍別無他好。
“小王爺還是喚在下督靈吧!”邊說邊在李潭讓出來的榻座上自行坐了下來,揮手就是一曲《天覓人》。
“想必你是有不解的心事,不然也不會奏這番清淒冷冽的曲調。”李潭並不看向她,人生在世大抵都有自己的不如意吧!
“你就一點也不恨嗎?”候督靈突然來了這麽一句,像是在問自己,更像是在問西北的鹿遊園。
“恨?你是說名義上娶了一個心不在我處的夫人麽?”
候督靈並無接話,靜靜地撥弄著琴弦,沒在彈出什麽成首的曲子,隻是亂撥。
“你不愛我我不恨你,那是因為你不了解我。”李潭這話說得極為巧妙,是啊!你不了解我又怎麽會愛我,如果被一個素未謀麵的人熱烈愛上又有什麽好得意的。如今兩人的處境一點也不尷尬,更不奇怪,他給她足夠的時間,待到她了解了他,何愁前路?
候督靈連歉意也沒有,因為她現在滿腦子都是鹿遊園應該給自己謝罪,無暇顧及這賢良的小王爺,雖然她也清楚有這樣一個人家願意接納如此個性剛烈的自己,著實不易。
“小王爺玩笑了,我還要去給慶夫人送香爐,你自便吧!”
“你去吧!”李潭看著她緩緩退去,也無心彈琴,一個人望著遠山陷入沉思。
岐王並非等閑之輩,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逃離朝政,沒有人能比李潭還清楚其中的原委,當年岐王的大哥也就是已故的寧王本應該是繼承大統之人,隻因當今聖上有討平韋後之功,寧王便請辭說,“儲君,是國家的職位,太平時期就以嫡長子為先,國難之時就應該歸於有功的。”他堅決讓賢,言辭誠懇,但聖上執意不肯,那時候,岐王受寧王之托還幾次三番勸慰聖上順應天意,此後聖上一直對這個長兄及幾個弟弟關愛有加,手足情深。
聖上曾在興慶坊他曾住過的宅邸四周分別建了四座宅子賜予寧王、申王、岐王府、和薛王,以示對兄弟們的重視。
可是聖上到了晚年之際卻性情多變、沉迷女色、無心朝政,這點讓當年一再堅持推舉他為聖上的岐王不免悔恨,最大的愧疚是對不住九泉之下的大哥寧王,所以在那一次“貴妃像”事件波及之後,岐王就堅持遠離朝野,求一個眼不見心不憂,一心琴棋書畫,給寧王誦經祈福。
而聖上對寧王全部是感激之情,以至於在寧王故去後追諡為“讓皇帝”。對這個弟弟岐王也是懷有謝意,但由於岐王曾衝撞過楊貴妃,這一點讓聖上頗感不悅,這也是為何後來岐王府徒有其名,並無實權,二人甚少碰麵,如今戰事連連更是難得交流。
之前,因為取消兒女婚約一事,聖上覺得委屈了岐王府,略有牽掛,本想把這個弟弟好好安頓一番,封個官職安享富貴,可岐王以心係山水為由一口回絕了,這讓聖上著實找不到緩和彼此關係的機會,就這樣直到岐王下益州,二人也沒能冰釋前嫌。
岐王本以為這一生都不會再做無謂的事,就這樣守著一方淨土自得其樂,隻可惜這個動蕩的大唐由不得他安身遠郊,執意讓他卷進這滾滾洪流,為從前的選擇和以後的選擇三番思量,為已故的親人和殘喘的朝野做一番精細的打算。這或許就是冥冥中注定的使命,更是身在皇家的無奈。
至於聖上那邊,戰火紛飛誰還顧及得了,候督靈雖說是風風光光出江南,可一隊人進了益州岐王府這邊卻安靜了許多,她一點也不關心熱不熱鬧與否,自己嫁過來不過就是滿足父母的一樁心願。
小王爺在府門前等候,新娘子進了府之後並沒有拜堂洞房,有這樣一番對話。
“督靈,這位就是李潭。”岐王介紹。
“小王爺好!”候督靈少有的淑女舉止,也不知道能佯裝到何時。
“督靈呀,我和你父親能有這一樁兒女婚約實屬緣分,但我早也得知你是個少有的聰慧孩子,聽聞你才藝頗多獨獨不愛女兒家的玩意兒,這足以見得你另辟蹊徑的脾性,有自己的性格是好事,但可能在婚事上就委屈了很多。”
“王爺多慮了,我這幾年是因為疾病纏身,不然早就進了岐王府,能嫁給小王爺是我的福氣。”
“你大可不必如此恭維,想必你也知道我們岐王府的做派,從來都是順人心意、概不逢迎。”李潭開解到,“不必站著說話,快落座!”
岐王也示意她坐下,候督靈照做更覺輕鬆了不少,隻感歎得這候府真的是個不簡單的地方,沒有了外邊的繁文縟節,一派欣欣向上之景。
“我的意思是你和潭兒先以兄妹相稱,至於後麵如何看你們的緣分。”岐王說完這句就看向了李潭。
“哦,督靈,我父親的意思是怕你不習慣我家的生活,讓你就這麽嫁給我心裏會委屈,為了不讓你有所顧慮,了解我以後你自己決定願不願意做我李潭的夫人。”這話說的委婉卻很令另類,這樣的事絕無僅有,候督靈幾乎要被岐王府給感動了。
他們是怕她不情願,又不想候府被拒婚丟了顏麵,所以給足了候督靈時間,對外宣稱她就是這府上的少夫人,對內他們則兄妹相稱,分房而眠,有朝一日真的是有了實實在在的感情,再真真正正在一起。
這就是岐王府的處世之道,也是岐王的做事風格。
候督靈就這樣進了益州岐王府,岐王此番離京並未打算久住,本是預備一年半載以後繼續南遷,雲遊之態。但如今這府上多了一位姑娘,不得不稍作顧及,於是便把南遷之事往後推了。
慶夫人作為這府內的女主人,為人頗具嫻熟溫婉,接親那日隻是陪伴在岐王一旁,很少插話,常常是一副微笑的樣子,她對待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都和善寬容,家中無一人對其不尊不愛。
候督靈聽聞這慶夫人早年嫁進王府前,曾為父母祈福當了數年女道士,聖上當年感歎於這娘子的孝心,曾賜名“若閑”,道號為若閑真人。此後還俗被指婚給了這位博學廣識的岐賢王,也算是妙遇良人,佳偶天成。
慶夫人如今常年求道清修,雖然住在塵俗並不太掛心他人之事,除了適時地給予岐王一定的建議,很少過問外界之事。
李潭於花園內撫琴,候督靈聞聲而來,不禁想起當年和鹿遊園伴琴舞劍、遊走四方的日子,頓時一股惱怒之情,被忽視和被舍棄之感不絕於胸,但轉念一想此時相隔窮山萬水不知還有沒有可能再見麵,怒恨交加。
“妹妹,也喜歡這音律管弦之樂?”李潭明顯的小吃一驚,早有傳聞這候府千金隻愛刀劍別無他好。
“小王爺還是喚在下督靈吧!”邊說邊在李潭讓出來的榻座上自行坐了下來,揮手就是一曲《天覓人》。
“想必你是有不解的心事,不然也不會奏這番清淒冷冽的曲調。”李潭並不看向她,人生在世大抵都有自己的不如意吧!
“你就一點也不恨嗎?”候督靈突然來了這麽一句,像是在問自己,更像是在問西北的鹿遊園。
“恨?你是說名義上娶了一個心不在我處的夫人麽?”
候督靈並無接話,靜靜地撥弄著琴弦,沒在彈出什麽成首的曲子,隻是亂撥。
“你不愛我我不恨你,那是因為你不了解我。”李潭這話說得極為巧妙,是啊!你不了解我又怎麽會愛我,如果被一個素未謀麵的人熱烈愛上又有什麽好得意的。如今兩人的處境一點也不尷尬,更不奇怪,他給她足夠的時間,待到她了解了他,何愁前路?
候督靈連歉意也沒有,因為她現在滿腦子都是鹿遊園應該給自己謝罪,無暇顧及這賢良的小王爺,雖然她也清楚有這樣一個人家願意接納如此個性剛烈的自己,著實不易。
“小王爺玩笑了,我還要去給慶夫人送香爐,你自便吧!”
“你去吧!”李潭看著她緩緩退去,也無心彈琴,一個人望著遠山陷入沉思。
岐王並非等閑之輩,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逃離朝政,沒有人能比李潭還清楚其中的原委,當年岐王的大哥也就是已故的寧王本應該是繼承大統之人,隻因當今聖上有討平韋後之功,寧王便請辭說,“儲君,是國家的職位,太平時期就以嫡長子為先,國難之時就應該歸於有功的。”他堅決讓賢,言辭誠懇,但聖上執意不肯,那時候,岐王受寧王之托還幾次三番勸慰聖上順應天意,此後聖上一直對這個長兄及幾個弟弟關愛有加,手足情深。
聖上曾在興慶坊他曾住過的宅邸四周分別建了四座宅子賜予寧王、申王、岐王府、和薛王,以示對兄弟們的重視。
可是聖上到了晚年之際卻性情多變、沉迷女色、無心朝政,這點讓當年一再堅持推舉他為聖上的岐王不免悔恨,最大的愧疚是對不住九泉之下的大哥寧王,所以在那一次“貴妃像”事件波及之後,岐王就堅持遠離朝野,求一個眼不見心不憂,一心琴棋書畫,給寧王誦經祈福。
而聖上對寧王全部是感激之情,以至於在寧王故去後追諡為“讓皇帝”。對這個弟弟岐王也是懷有謝意,但由於岐王曾衝撞過楊貴妃,這一點讓聖上頗感不悅,這也是為何後來岐王府徒有其名,並無實權,二人甚少碰麵,如今戰事連連更是難得交流。
之前,因為取消兒女婚約一事,聖上覺得委屈了岐王府,略有牽掛,本想把這個弟弟好好安頓一番,封個官職安享富貴,可岐王以心係山水為由一口回絕了,這讓聖上著實找不到緩和彼此關係的機會,就這樣直到岐王下益州,二人也沒能冰釋前嫌。
岐王本以為這一生都不會再做無謂的事,就這樣守著一方淨土自得其樂,隻可惜這個動蕩的大唐由不得他安身遠郊,執意讓他卷進這滾滾洪流,為從前的選擇和以後的選擇三番思量,為已故的親人和殘喘的朝野做一番精細的打算。這或許就是冥冥中注定的使命,更是身在皇家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