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文學史料》今年四期刊出《餘虹生平新證據》一文:上海公安局檔案處應中國作協研究部所請,從彭飛的交代中找出以下材料供本刊發表。彭飛同誌解放初在華東局宣傳部擔任領導工作,一九五三年受“潘楊案”牽連入獄,一九六五年死於獄中。抗戰勝利時,彭飛在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工作。彭飛坦白書此頁題為“關於餘虹”。
“一九四六年秋市委決議勸說大後方回來的作家停止指責淪陷區作家,消除隔閡,以利於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為此應讓淪陷期文壇新人如張愛玲、蘇青、餘虹等參加進步雜誌,如李健吾的《文藝複興》,柯靈的《萬象》等。為此,我讓鄭振鐸去聯絡這些作家。鄭基本上做好了這一工作。隻是有一次他來見我,說他很納罕,搞不清餘虹的情況,望地下黨幫助查清。他去餘虹作品出版者紫星書局,找到編輯主任陳雯人。陳年輕美貌,言辭鋒利。她說餘虹隻是個投稿者,從未謀麵。鄭問陳餘虹地址,陳取出《紫星》賬本,翻出寄稿費地址,一直是一郵局信箱。鄭振鐸反映說餘虹風格奇異,題材頹廢,作品情節隱隱約約似與政治有瓜葛,有人指為漢奸特務作品,但小說不足為憑。我將鄭說的情況報告地下市委楊用同誌轉保衛局,請求調查。此事結果如何,楊用同誌從未向我提起。《紫星》雜誌政治上中間偏右,標榜純文學。記憶中陳雯人解放後出版局留用。”
《文學史料》主編伍複輝研究員按:長期以來關於餘虹生平傳說頗多,均無佐證。此文是迄今為止唯一確實材料,足堪珍視。公安部門應文學界所請,有選擇地公布四十年以上檔案材料,這也是第一次,令人振奮。《文學史料》編者無法看到作協機關檔案,那裏秘密更多。彭飛這份簡短之極的交代材料實為陳雯人被捕並蒙受冤獄三十年之久的直接原因。陳於一九五三年因彭飛交代之牽連,被捕入獄,三年後,因無法定罪獲釋。未幾,一九五七年,因為對肅反不滿定為極右分子,再度入獄,押送青海勞改,一九六五年釋放。“文化大革命”中因餘虹漢奸嫌案再度收審,一九八二年再次因無法定罪而釋放。
六
她睜開疲倦的眼睛,金魚蠱惑、溫暖地升上來,它重複地翻動,檸檬黃的鱗閃著光,透過玻璃,輕輕抓了一下她的心。她放下剪刀、信。剪開和未剪開的信在桌上已堆了一大遝,既未整理又未記錄,幾天來她甚至不再讀舊信。敲門聲不過是荒唐的循環,她裝作聽不見,一些細小的痕跡表明,她走上了她一直躲開的殘酷後麵的那幾步台階,台階如此明確,她卻巧妙地躲開幾十年。笑容為她的臉注上更加殘損的注釋。幾十年來她第一次想看看自己的容顏。可是房間裏卻找不到一個鏡子,她隻能彎下腐朽的腰去拿洗臉的瓷盆,從廚房的水管接了半盆水,又倒了一些開水。
麵對一盆清水,一個虛幻的人影,在她的手中搖晃不已,她的手鬆開盆沿,水仍平息不下來。空氣裏喧嘩著過路人的聲響,她的手放了回去,臉埋進水裏,然後仰起臉來大聲喘氣,水順著麵頰流下,滾落。她動作緩慢地脫掉外衣,換了一件黑紅花交錯的夾衫,紅花隻是僅僅隱約可見的小圓點。她以不同尋常甚至用幾十年不曾有過的心情等那女孩。
正如她所料,夜晚翻過白日,剛剛展開疲倦的一襲黑衣,女孩就來了,問她是不是病了?噓寒問暖之際,拿出每次不忘而且包裹得漂漂亮亮的禮物。她的五成新的衣服顯然讓女孩很高興,女孩的話是真心的。女孩不提前幾次被拒之門外的事,她也沒必要解釋。
女孩開門見山地說她找到了外婆的手稿,明顯與餘虹的詩幾乎完全一樣,在世的餘虹詩作,她知道,不過七首。
她站了起來,把女孩給她的一頁複印的字拿到桌前,擰亮台燈之後,戴上老花眼鏡,娟秀的筆跡一如那張她發誓永遠以陌生人待之的臉:
之後
選擇一種花
比如百合
殘存的恐懼後依然有淡淡的香味
可是我敘述的每一件事
顯得失去了意義
從你放上來的手
我明白
天依然很黑
“您看,與《紫星》上發表的隻有一二字不同。雖然有些暗示恐怕她和您兩人知道。我可以想象那是一段多麽美麗而驚世駭俗的羅曼史。”
她打斷站到桌子背後正說得來勁的女孩:“這是她抄的詩!”
“我查過日期了,”女孩並不理睬她一臉慍色,照樣溫柔清晰地發出每一個音節,“我外婆的文字在前,《紫星》發表在後,肯定是她的作品,這是我外婆即餘虹的確證。”
她的手在玻璃缸上輕輕摸著,如果水中的魚兒是她,那麽她就不會後悔了,是嗬,你的確了不起,你總讓我沒有退路可走。她轉過身看著女孩。背光的側影讓女孩的眼睛在神秘裏閃爍。這次真的被逼到了底,幾十年來沒有在任何威逼下透露的秘密,有可能守不住了。這個女孩絕頂聰明。與其與之耗時間,還不如自己翻開底牌。
“好吧,既然你如此肯定,我隻好告訴你,沒有餘虹這個人。”
“那麽我外婆呢?”女孩天真但焦急地問。
“你外婆與此無關,她不是餘虹,她隻是常幫我抄稿。”
女孩的無邪在一瞬間全部消失,突然聲色俱厲地說:“你這麽說對得起我外婆嗎?”
她聲音顫抖卻明確:“這不是怎麽說的問題,而是事實。”
“怎麽知道你說的是事實,我說的不是?或是我說的是事實,你說的不是?”
“你……你放肆!”她像一片薄紙飄落在椅子上。
女孩靠近她,手放在她彎縮一團的背上,語調比先前更加溫柔,“五十年來這麽多人對你放肆,你怎麽不朝他們發火?”
停了停,女孩說知道餘虹是在她們特殊感情下產生的,如果外婆能活到今天多好,她們可以一起慶祝曆史給餘虹應有的地位。
她一句也未聽。盤子裏的羅宋湯鮮豔的色彩在晃著眼睛,她和那人離開座位,走出典雅精致的西餐廳,兩人的旗袍開衩很高,碎步輕盈,高傲的臉,是的,兩個人都很高傲——那每個人,或每對人隻有一次的青春時代。
6
上海《文匯報》五月十七日報道:
曆史迷霧終揭破,祖孫才女傳佳話
青年女詩人符蒿昨午在複旦大學中文係學術報告會上做了“餘虹身份研究”的專題報告。她在報告中用幻燈投射手稿、信件、日記、照片等,證明餘虹是她的外祖母林玉霞的筆名。與餘虹作品印證,無不相驗,足以令人信服。符蒿準備在大量資料基礎上,撰寫我國第一部《餘虹傳》。在回答記者問題時,近年來詩名日著的符蒿表示,家傳的文學氣氛,幫助她形成自己獨特的文風和精神追求。
七
她沒能在筆記裏記下這則有關餘虹的新聞報道,這是她唯一不知道的關於餘虹生平新資料。她的筆記本鎖在抽屜裏也未能取出。
玻璃缸裏的水所剩無幾,張著嘴呼吸的魚是一個芬芳的象征。她心慌氣促,點起了一支煙,但又按滅了。她們倆憑著外白渡橋欄望著黃浦江,她迷惑地問:“你為什麽要用筆名發表呢,怕麻煩,還是開玩笑?”她對那聲音搖搖頭。沒有一種香氣可以經得住所有的雨季,但香氣進入另一個身體,活下來就不一樣了。
秘密之徑縱橫,永遠把她引向歧境。曆史無情,你愚弄曆史,曆史必反過來愚弄你。而她一生為之受苦的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名字,盤桓在她內心的抗議早已決定了輸贏,謎來自於她,在她想怎麽處置它時,她仍舊是它唯一的主人。
她顫顫巍巍移向床,非常小心地躺了上去。烏黑的水卷走炸裂在心底的碎片,帶走了記憶中的一切,夜上海之歌也好,飄著雨點的清晨以及波蒂切利式的臉也好,都顯得如此媚俗。生命輪回往返,大都一樣,但是偶爾也有例外,如果適逢這千千萬萬的偶然,她能得到,她將重新開始一生,不偽飾不苟且,做一個真正的女人。試試,是的,一定得試試。她下決心這麽做,於是她就這麽做了。
雨綿綿的暮春之晨,郵遞員又走過她的門前。
他原以為這個老太太會繼續給他的工作增添負擔:每天得退回一堆信件。他沒想到信件不僅少了,而且幾乎立即絕跡,再沒人寄郵件給這個連骨灰都無人存留的名字。
《文學史料》今年四期刊出《餘虹生平新證據》一文:上海公安局檔案處應中國作協研究部所請,從彭飛的交代中找出以下材料供本刊發表。彭飛同誌解放初在華東局宣傳部擔任領導工作,一九五三年受“潘楊案”牽連入獄,一九六五年死於獄中。抗戰勝利時,彭飛在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工作。彭飛坦白書此頁題為“關於餘虹”。
“一九四六年秋市委決議勸說大後方回來的作家停止指責淪陷區作家,消除隔閡,以利於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為此應讓淪陷期文壇新人如張愛玲、蘇青、餘虹等參加進步雜誌,如李健吾的《文藝複興》,柯靈的《萬象》等。為此,我讓鄭振鐸去聯絡這些作家。鄭基本上做好了這一工作。隻是有一次他來見我,說他很納罕,搞不清餘虹的情況,望地下黨幫助查清。他去餘虹作品出版者紫星書局,找到編輯主任陳雯人。陳年輕美貌,言辭鋒利。她說餘虹隻是個投稿者,從未謀麵。鄭問陳餘虹地址,陳取出《紫星》賬本,翻出寄稿費地址,一直是一郵局信箱。鄭振鐸反映說餘虹風格奇異,題材頹廢,作品情節隱隱約約似與政治有瓜葛,有人指為漢奸特務作品,但小說不足為憑。我將鄭說的情況報告地下市委楊用同誌轉保衛局,請求調查。此事結果如何,楊用同誌從未向我提起。《紫星》雜誌政治上中間偏右,標榜純文學。記憶中陳雯人解放後出版局留用。”
《文學史料》主編伍複輝研究員按:長期以來關於餘虹生平傳說頗多,均無佐證。此文是迄今為止唯一確實材料,足堪珍視。公安部門應文學界所請,有選擇地公布四十年以上檔案材料,這也是第一次,令人振奮。《文學史料》編者無法看到作協機關檔案,那裏秘密更多。彭飛這份簡短之極的交代材料實為陳雯人被捕並蒙受冤獄三十年之久的直接原因。陳於一九五三年因彭飛交代之牽連,被捕入獄,三年後,因無法定罪獲釋。未幾,一九五七年,因為對肅反不滿定為極右分子,再度入獄,押送青海勞改,一九六五年釋放。“文化大革命”中因餘虹漢奸嫌案再度收審,一九八二年再次因無法定罪而釋放。
六
她睜開疲倦的眼睛,金魚蠱惑、溫暖地升上來,它重複地翻動,檸檬黃的鱗閃著光,透過玻璃,輕輕抓了一下她的心。她放下剪刀、信。剪開和未剪開的信在桌上已堆了一大遝,既未整理又未記錄,幾天來她甚至不再讀舊信。敲門聲不過是荒唐的循環,她裝作聽不見,一些細小的痕跡表明,她走上了她一直躲開的殘酷後麵的那幾步台階,台階如此明確,她卻巧妙地躲開幾十年。笑容為她的臉注上更加殘損的注釋。幾十年來她第一次想看看自己的容顏。可是房間裏卻找不到一個鏡子,她隻能彎下腐朽的腰去拿洗臉的瓷盆,從廚房的水管接了半盆水,又倒了一些開水。
麵對一盆清水,一個虛幻的人影,在她的手中搖晃不已,她的手鬆開盆沿,水仍平息不下來。空氣裏喧嘩著過路人的聲響,她的手放了回去,臉埋進水裏,然後仰起臉來大聲喘氣,水順著麵頰流下,滾落。她動作緩慢地脫掉外衣,換了一件黑紅花交錯的夾衫,紅花隻是僅僅隱約可見的小圓點。她以不同尋常甚至用幾十年不曾有過的心情等那女孩。
正如她所料,夜晚翻過白日,剛剛展開疲倦的一襲黑衣,女孩就來了,問她是不是病了?噓寒問暖之際,拿出每次不忘而且包裹得漂漂亮亮的禮物。她的五成新的衣服顯然讓女孩很高興,女孩的話是真心的。女孩不提前幾次被拒之門外的事,她也沒必要解釋。
女孩開門見山地說她找到了外婆的手稿,明顯與餘虹的詩幾乎完全一樣,在世的餘虹詩作,她知道,不過七首。
她站了起來,把女孩給她的一頁複印的字拿到桌前,擰亮台燈之後,戴上老花眼鏡,娟秀的筆跡一如那張她發誓永遠以陌生人待之的臉:
之後
選擇一種花
比如百合
殘存的恐懼後依然有淡淡的香味
可是我敘述的每一件事
顯得失去了意義
從你放上來的手
我明白
天依然很黑
“您看,與《紫星》上發表的隻有一二字不同。雖然有些暗示恐怕她和您兩人知道。我可以想象那是一段多麽美麗而驚世駭俗的羅曼史。”
她打斷站到桌子背後正說得來勁的女孩:“這是她抄的詩!”
“我查過日期了,”女孩並不理睬她一臉慍色,照樣溫柔清晰地發出每一個音節,“我外婆的文字在前,《紫星》發表在後,肯定是她的作品,這是我外婆即餘虹的確證。”
她的手在玻璃缸上輕輕摸著,如果水中的魚兒是她,那麽她就不會後悔了,是嗬,你的確了不起,你總讓我沒有退路可走。她轉過身看著女孩。背光的側影讓女孩的眼睛在神秘裏閃爍。這次真的被逼到了底,幾十年來沒有在任何威逼下透露的秘密,有可能守不住了。這個女孩絕頂聰明。與其與之耗時間,還不如自己翻開底牌。
“好吧,既然你如此肯定,我隻好告訴你,沒有餘虹這個人。”
“那麽我外婆呢?”女孩天真但焦急地問。
“你外婆與此無關,她不是餘虹,她隻是常幫我抄稿。”
女孩的無邪在一瞬間全部消失,突然聲色俱厲地說:“你這麽說對得起我外婆嗎?”
她聲音顫抖卻明確:“這不是怎麽說的問題,而是事實。”
“怎麽知道你說的是事實,我說的不是?或是我說的是事實,你說的不是?”
“你……你放肆!”她像一片薄紙飄落在椅子上。
女孩靠近她,手放在她彎縮一團的背上,語調比先前更加溫柔,“五十年來這麽多人對你放肆,你怎麽不朝他們發火?”
停了停,女孩說知道餘虹是在她們特殊感情下產生的,如果外婆能活到今天多好,她們可以一起慶祝曆史給餘虹應有的地位。
她一句也未聽。盤子裏的羅宋湯鮮豔的色彩在晃著眼睛,她和那人離開座位,走出典雅精致的西餐廳,兩人的旗袍開衩很高,碎步輕盈,高傲的臉,是的,兩個人都很高傲——那每個人,或每對人隻有一次的青春時代。
6
上海《文匯報》五月十七日報道:
曆史迷霧終揭破,祖孫才女傳佳話
青年女詩人符蒿昨午在複旦大學中文係學術報告會上做了“餘虹身份研究”的專題報告。她在報告中用幻燈投射手稿、信件、日記、照片等,證明餘虹是她的外祖母林玉霞的筆名。與餘虹作品印證,無不相驗,足以令人信服。符蒿準備在大量資料基礎上,撰寫我國第一部《餘虹傳》。在回答記者問題時,近年來詩名日著的符蒿表示,家傳的文學氣氛,幫助她形成自己獨特的文風和精神追求。
七
她沒能在筆記裏記下這則有關餘虹的新聞報道,這是她唯一不知道的關於餘虹生平新資料。她的筆記本鎖在抽屜裏也未能取出。
玻璃缸裏的水所剩無幾,張著嘴呼吸的魚是一個芬芳的象征。她心慌氣促,點起了一支煙,但又按滅了。她們倆憑著外白渡橋欄望著黃浦江,她迷惑地問:“你為什麽要用筆名發表呢,怕麻煩,還是開玩笑?”她對那聲音搖搖頭。沒有一種香氣可以經得住所有的雨季,但香氣進入另一個身體,活下來就不一樣了。
秘密之徑縱橫,永遠把她引向歧境。曆史無情,你愚弄曆史,曆史必反過來愚弄你。而她一生為之受苦的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名字,盤桓在她內心的抗議早已決定了輸贏,謎來自於她,在她想怎麽處置它時,她仍舊是它唯一的主人。
她顫顫巍巍移向床,非常小心地躺了上去。烏黑的水卷走炸裂在心底的碎片,帶走了記憶中的一切,夜上海之歌也好,飄著雨點的清晨以及波蒂切利式的臉也好,都顯得如此媚俗。生命輪回往返,大都一樣,但是偶爾也有例外,如果適逢這千千萬萬的偶然,她能得到,她將重新開始一生,不偽飾不苟且,做一個真正的女人。試試,是的,一定得試試。她下決心這麽做,於是她就這麽做了。
雨綿綿的暮春之晨,郵遞員又走過她的門前。
他原以為這個老太太會繼續給他的工作增添負擔:每天得退回一堆信件。他沒想到信件不僅少了,而且幾乎立即絕跡,再沒人寄郵件給這個連骨灰都無人存留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