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半天後,袁否才終於回過神來。
茫然回頭,隻見沼澤的深水區中正有一葉輕舟從茂密的蘆葦叢中蕩出,隻見那葉輕舟上站著數條壯漢。
站前麵的那條壯漢長得尤其雄壯。
此時已經暮色四臨,袁否極盡目力也看不清那壯漢長什麽樣,隻隱隱看到那個壯漢身上似乎披著錦袍,頭上好像還插著雉羽。
不過剛才救他一命的顯然就是此人,因為他手裏還握著長弓。
袁否遙遙抱拳作揖,向那人喝道:“多謝壯士活命之恩,還望賜下尊姓大名。”
那壯漢哈哈大笑道:“某又不圖你報恩,卻留姓名作甚?不過,某還是得勸你一句,今後當少來這種深沼大澤,下次再遇上了巨蟒,卻不會再有人來救你。”
說完,那壯漢輕輕一揮手,再喊一聲走,腳下的輕舟便如箭一般射入蘆葦叢中,隱隱約約間,袁否似乎聽到了一聲鈴鐺輕響。
直到那葉輕舟走了好半天,袁否都還站在那裏悵然若失。
又過了片刻,來時方向終於傳來馬嘶人沸聲,卻是張牛犢帶著五十精騎找來了。
看到袁否渾身濕透站在大澤之中,胯下坐騎卻不知去向,而在袁否身邊,卻蜷曲著一條瓦罐粗細的巨蟒,張牛犢和隨行的五十軍士驚得臉都白了。
“公子,公子你沒事嗎?”張牛犢顫抖著問,問的根本就是屁話。
袁否卻已經懶得責備張牛犢,隻是吩咐說:“把這條蟒蛇帶回去,給將士們燉湯喝。”
說完了,袁否就騎上張牛犢讓給他的坐騎,縱馬揚長去了,張牛犢便趕緊率四十騎追上去保護袁否,然後命剩下的十騎想辦法把巨蟒帶回居巢城。
這一次,路上卻是再沒有發生任何意外,順利回了居巢城。
聽說袁否已經回城,金尚和閻象就興匆匆的過來詢問結果。
不過看到袁否臉色,金尚和閻象就知道袁否此行並不順利。
袁否沒有理會金尚和閻象,自顧自吃著小若榴給他煮的野菜粥。
兩大碗熱騰騰的野菜粥落了肚,袁否的心情才好了些,放下碗筷對金尚和閻象說道:“元休公,子音兄,範氏不願意借。”
金尚勸道:“不借就不借,公子別太在意。”
閻象也道:“元休公所言甚是,範氏不借,我們找別家就是。”
袁否歎了口氣,很無奈的說道:“子音兄,別家也不用找了。”
說完,袁否又把孫策在巢湖興修水利、圍湖造田,並且以低於市價的價格將新造好的水田賣給廬江士族的事原原本本說了。
金尚不擅內政,沒有品出什麽味道來。
閻象卻是長於內政的幹才,一下就聽出了其中的精妙,歎道:“這究竟是誰想出來的屯田之法?先以流民造田,再將造好的水田賣給廬江的士族,而且購田之資,隻能以農具、耕牛以及種子作價來抵償,如此一來,屯田、安民以外,萬頃良田唾手可得,而且還討好了廬江士族,妙,此法甚妙,甚妙哪!”
袁否道:“子音,此法好在哪裏?”
閻象道:“公子,容在下跟你陳述一個事實,你就知道此法妙在何處。”
整理了一下措辭,閻象又道:“事情是這樣,在推行屯田之前,孫策既沒有糧,也沒有農具及耕牛,自然也不會有萬頃良田,還有幾十萬流民需要安置,如果帶著這幾十萬流民回江東,江東四郡的府庫都會被拖垮,是也不是?”
袁否和金尚不約而同的點頭,幾十萬流民的安置的確不是小事。
閻象又道:“那麽推行屯田之後呢?孫策隻需養活流民半個月,待湖田造好後,便可以通過售賣第一批湖田從江東士族那裏源源不斷的獲取糧食、農具以及耕牛,如此一來,沒有動用江東府庫一文錢、一粒糧,便妥善安置了幾十萬流民,此外還白得了數萬頃良田,更以低價賣田之舉討好了江東士族!”
袁否的眼睛一下就亮起來,問道:“此法真有這麽好?”
閻象歎道:“公子,這還不是最厲害的,最厲害的是,有了巢湖沿岸這數萬頃良田,再以數十萬淮南流民為佃農,今後數年,孫氏每年可得糧數百萬石,此後用兵江北,乃至北圖中原,將再無軍糧短缺之慮!”
袁否、金尚聞言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
金尚皺眉道:“子音,欲推行此屯田法,怕是不易吧?”
“誠然不易。”閻象點頭道,“此法與普通屯田完全不同,除了需一能吏統領全局外,還需輔以大量小吏,否則根本不足以理順局麵。”
袁否的關注點卻又不同,問閻象道:“子音,此法我們可否效仿?”
閻象沉吟片刻,搖頭說:“公子,請恕在下直言,我們怕是無法效仿。”
袁否皺了皺眉,不信道:“巢湖有沃野,居巢也有沃野,孫策有流民,我們居巢也有大量的流民,為何孫策可行此屯田之法,我們卻不可以?”
閻象苦笑說道:“公子哪,此法之所以無法效仿,卻是因為江東士族相信孫氏,都願意拿出耕牛、農具以及糧食去巢湖買田,而如果公子在居巢造田,請恕在下直言,隻怕沒幾個士族敢問公子買田,至於原因,公子想必也是清楚的。”
閻象雖然沒有明說,但他的言外之意已經很明顯了。
江東士族之所以肯去巢湖買田,一是因為他們有買田的意願,而最主要的原因卻是他們相信孫氏,認為從孫氏手裏買的田地可以一直傳給子孫,而袁氏,卻沒幾個人看好,萬一哪天袁氏被孫氏趕出廬江,他們從袁否手裏買的田地也就打了水漂。
說來說去,還是因為孫氏席卷江東的大勢已成,江東士族都不願逆勢而動。
“果真無法效仿麽?某卻不信。”袁否卻不信邪,冷笑著說道,“鐵人王進喜說過,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某就不信,同樣一件事情,他孫策能夠辦成,我袁否卻辦不成!”
金尚、閻象麵麵相覷,鐵人王進喜又是誰?
王進喜?先賢古聖裏麵似乎沒有這一號啊?
閻象問道:“公子,你果真要效仿此屯田法?”
袁否說道:“某又豈是信口開河之輩,還望子音替某總領全局。”
“公子若真欲推行此屯田之法,在下自當效犬馬之勞。”閻象長揖到地,又道,“不過此法最難處,卻是最初的半個月時間,這段時間,新田尚沒有開墾好,而所招募的大量流民卻需要養活,且還得讓他們吃飽肚子,請恕在下直言,單憑元休公從喬氏那裏借來的這三千石糧食,怕是遠遠不夠,按兩萬流民計,半個月至少也要一萬石才夠。”
袁否默算了一下,一萬石約合後世的27萬斤,按兩萬流民半個月計算,每個流民每天隻能分得一斤還差點,的確是不能再少了,再少就無法保證體力了。
一萬石糧食對於孫策來說,不算什麽,甚至劉勳也能夠拿出來。
但是對於當下的袁否而言,一萬石糧食卻委實是一個天文數字。
不過袁否並不是個能被困難嚇倒的人,他對閻象說:“子音,你隻管挑選人手,先去招募流民,流民的口糧,某來想辦法!”
“諾。”閻象揖了一揖,領命去了。
目送閻象的身影遠去,金尚憂心忡忡的道:“公子,你真要推行此法?”
袁否反問金尚說:“元休公,除了這個辦法,難道還有別的辦法可以緩解軍糧匱乏之窘境?難道還有別的辦法可以獲取廬江士族的支持?”
金尚說道:“公子,老臣就怕流民招募來了,糧食卻借不到,彼時將進退兩難,留下流民則無糧可食,譴散流民則失信於天下呀?”
袁否笑道:“元休公放心,某會借到糧食的。”
金尚哦了一聲,問道:“公子莫非已有定策?”
“正是。”袁否微微一笑,又對金尚說道,“這借糧之事,恐怕還得落在喬氏頭上,所以元休公,還得勞動您的大駕,明日隨某再走一趟皖城。”
“喬氏?”金尚苦笑道,“公子,此行怕是要讓您失望。”
“失望?”袁否奸笑道,“嗬嗬,不會的,定然不會的。”
茫然回頭,隻見沼澤的深水區中正有一葉輕舟從茂密的蘆葦叢中蕩出,隻見那葉輕舟上站著數條壯漢。
站前麵的那條壯漢長得尤其雄壯。
此時已經暮色四臨,袁否極盡目力也看不清那壯漢長什麽樣,隻隱隱看到那個壯漢身上似乎披著錦袍,頭上好像還插著雉羽。
不過剛才救他一命的顯然就是此人,因為他手裏還握著長弓。
袁否遙遙抱拳作揖,向那人喝道:“多謝壯士活命之恩,還望賜下尊姓大名。”
那壯漢哈哈大笑道:“某又不圖你報恩,卻留姓名作甚?不過,某還是得勸你一句,今後當少來這種深沼大澤,下次再遇上了巨蟒,卻不會再有人來救你。”
說完,那壯漢輕輕一揮手,再喊一聲走,腳下的輕舟便如箭一般射入蘆葦叢中,隱隱約約間,袁否似乎聽到了一聲鈴鐺輕響。
直到那葉輕舟走了好半天,袁否都還站在那裏悵然若失。
又過了片刻,來時方向終於傳來馬嘶人沸聲,卻是張牛犢帶著五十精騎找來了。
看到袁否渾身濕透站在大澤之中,胯下坐騎卻不知去向,而在袁否身邊,卻蜷曲著一條瓦罐粗細的巨蟒,張牛犢和隨行的五十軍士驚得臉都白了。
“公子,公子你沒事嗎?”張牛犢顫抖著問,問的根本就是屁話。
袁否卻已經懶得責備張牛犢,隻是吩咐說:“把這條蟒蛇帶回去,給將士們燉湯喝。”
說完了,袁否就騎上張牛犢讓給他的坐騎,縱馬揚長去了,張牛犢便趕緊率四十騎追上去保護袁否,然後命剩下的十騎想辦法把巨蟒帶回居巢城。
這一次,路上卻是再沒有發生任何意外,順利回了居巢城。
聽說袁否已經回城,金尚和閻象就興匆匆的過來詢問結果。
不過看到袁否臉色,金尚和閻象就知道袁否此行並不順利。
袁否沒有理會金尚和閻象,自顧自吃著小若榴給他煮的野菜粥。
兩大碗熱騰騰的野菜粥落了肚,袁否的心情才好了些,放下碗筷對金尚和閻象說道:“元休公,子音兄,範氏不願意借。”
金尚勸道:“不借就不借,公子別太在意。”
閻象也道:“元休公所言甚是,範氏不借,我們找別家就是。”
袁否歎了口氣,很無奈的說道:“子音兄,別家也不用找了。”
說完,袁否又把孫策在巢湖興修水利、圍湖造田,並且以低於市價的價格將新造好的水田賣給廬江士族的事原原本本說了。
金尚不擅內政,沒有品出什麽味道來。
閻象卻是長於內政的幹才,一下就聽出了其中的精妙,歎道:“這究竟是誰想出來的屯田之法?先以流民造田,再將造好的水田賣給廬江的士族,而且購田之資,隻能以農具、耕牛以及種子作價來抵償,如此一來,屯田、安民以外,萬頃良田唾手可得,而且還討好了廬江士族,妙,此法甚妙,甚妙哪!”
袁否道:“子音,此法好在哪裏?”
閻象道:“公子,容在下跟你陳述一個事實,你就知道此法妙在何處。”
整理了一下措辭,閻象又道:“事情是這樣,在推行屯田之前,孫策既沒有糧,也沒有農具及耕牛,自然也不會有萬頃良田,還有幾十萬流民需要安置,如果帶著這幾十萬流民回江東,江東四郡的府庫都會被拖垮,是也不是?”
袁否和金尚不約而同的點頭,幾十萬流民的安置的確不是小事。
閻象又道:“那麽推行屯田之後呢?孫策隻需養活流民半個月,待湖田造好後,便可以通過售賣第一批湖田從江東士族那裏源源不斷的獲取糧食、農具以及耕牛,如此一來,沒有動用江東府庫一文錢、一粒糧,便妥善安置了幾十萬流民,此外還白得了數萬頃良田,更以低價賣田之舉討好了江東士族!”
袁否的眼睛一下就亮起來,問道:“此法真有這麽好?”
閻象歎道:“公子,這還不是最厲害的,最厲害的是,有了巢湖沿岸這數萬頃良田,再以數十萬淮南流民為佃農,今後數年,孫氏每年可得糧數百萬石,此後用兵江北,乃至北圖中原,將再無軍糧短缺之慮!”
袁否、金尚聞言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
金尚皺眉道:“子音,欲推行此屯田法,怕是不易吧?”
“誠然不易。”閻象點頭道,“此法與普通屯田完全不同,除了需一能吏統領全局外,還需輔以大量小吏,否則根本不足以理順局麵。”
袁否的關注點卻又不同,問閻象道:“子音,此法我們可否效仿?”
閻象沉吟片刻,搖頭說:“公子,請恕在下直言,我們怕是無法效仿。”
袁否皺了皺眉,不信道:“巢湖有沃野,居巢也有沃野,孫策有流民,我們居巢也有大量的流民,為何孫策可行此屯田之法,我們卻不可以?”
閻象苦笑說道:“公子哪,此法之所以無法效仿,卻是因為江東士族相信孫氏,都願意拿出耕牛、農具以及糧食去巢湖買田,而如果公子在居巢造田,請恕在下直言,隻怕沒幾個士族敢問公子買田,至於原因,公子想必也是清楚的。”
閻象雖然沒有明說,但他的言外之意已經很明顯了。
江東士族之所以肯去巢湖買田,一是因為他們有買田的意願,而最主要的原因卻是他們相信孫氏,認為從孫氏手裏買的田地可以一直傳給子孫,而袁氏,卻沒幾個人看好,萬一哪天袁氏被孫氏趕出廬江,他們從袁否手裏買的田地也就打了水漂。
說來說去,還是因為孫氏席卷江東的大勢已成,江東士族都不願逆勢而動。
“果真無法效仿麽?某卻不信。”袁否卻不信邪,冷笑著說道,“鐵人王進喜說過,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某就不信,同樣一件事情,他孫策能夠辦成,我袁否卻辦不成!”
金尚、閻象麵麵相覷,鐵人王進喜又是誰?
王進喜?先賢古聖裏麵似乎沒有這一號啊?
閻象問道:“公子,你果真要效仿此屯田法?”
袁否說道:“某又豈是信口開河之輩,還望子音替某總領全局。”
“公子若真欲推行此屯田之法,在下自當效犬馬之勞。”閻象長揖到地,又道,“不過此法最難處,卻是最初的半個月時間,這段時間,新田尚沒有開墾好,而所招募的大量流民卻需要養活,且還得讓他們吃飽肚子,請恕在下直言,單憑元休公從喬氏那裏借來的這三千石糧食,怕是遠遠不夠,按兩萬流民計,半個月至少也要一萬石才夠。”
袁否默算了一下,一萬石約合後世的27萬斤,按兩萬流民半個月計算,每個流民每天隻能分得一斤還差點,的確是不能再少了,再少就無法保證體力了。
一萬石糧食對於孫策來說,不算什麽,甚至劉勳也能夠拿出來。
但是對於當下的袁否而言,一萬石糧食卻委實是一個天文數字。
不過袁否並不是個能被困難嚇倒的人,他對閻象說:“子音,你隻管挑選人手,先去招募流民,流民的口糧,某來想辦法!”
“諾。”閻象揖了一揖,領命去了。
目送閻象的身影遠去,金尚憂心忡忡的道:“公子,你真要推行此法?”
袁否反問金尚說:“元休公,除了這個辦法,難道還有別的辦法可以緩解軍糧匱乏之窘境?難道還有別的辦法可以獲取廬江士族的支持?”
金尚說道:“公子,老臣就怕流民招募來了,糧食卻借不到,彼時將進退兩難,留下流民則無糧可食,譴散流民則失信於天下呀?”
袁否笑道:“元休公放心,某會借到糧食的。”
金尚哦了一聲,問道:“公子莫非已有定策?”
“正是。”袁否微微一笑,又對金尚說道,“這借糧之事,恐怕還得落在喬氏頭上,所以元休公,還得勞動您的大駕,明日隨某再走一趟皖城。”
“喬氏?”金尚苦笑道,“公子,此行怕是要讓您失望。”
“失望?”袁否奸笑道,“嗬嗬,不會的,定然不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