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份,恢複以往府邸報舊觀,刊載國政方針大事,隻供在京和地方正七品以上的官員閱讀,以為治國參考。


    稱之為內部參考資料,七品以上官員在閱讀之前要簽字畫押,閱讀之後,還得按時統一上交存擋。


    以廣開言路,免堵塞言論清議之情弊。


    兩份邸報並行,各取其便,兩全其美。


    ……


    這份折子一上,立即在朝堂中引起軒然大波。


    言官們紛紛跳出來攻擊焦芳,罪名也是千奇百怪。


    焦芳乃是老牌的進士,又是翰林出身,可當年在京城的時候同翰林院的同事鬧得很不愉快,名聲也差。


    現在身居吏部左侍郎這種熱得燙人的要職,如果板倒了他,不但能夠獲取極大的名聲,還能討好朝中絕大多數官員,何樂而不為。


    所以,言官們群起而攻之,大有不將焦侍郎整倒搞臭誓不罷休的架勢。


    可惜他們卻忘記了一點,這個焦芳的戰鬥力在正德一朝中至少能夠排進前三,單論口才功夫,甚至還強過謝遷和李東陽。


    而且,此人性格偏激,可是什麽事情都做得出來的。


    就蘇木所知道,當年焦芳謀取翰林院學士一位時,內閣大學士彭華推薦晉升人選的時候漏了他的名字。焦芳聽到這個消息,就揣了一把匕首,天天在彭大學士下班的路上去等,說是不將他的名字加上去,就要和彭大學士來一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彭華聽到這個消息,嚇得夠戧,沒辦法,隻能將他的名字添上去了事。


    所以,焦芳這人可不是一個普通的文官。


    邸報風波一起,等到言官們打上門來時,焦芳隻冷笑一聲,說出一番道理來:國政朝局,官員們知道就可以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知。引車賣漿者流都能議論朝政,好要我們讀書人做什麽?而且,讀書人若是中不了進士,做不了朝廷命官,那是學問和道德不足,還是在多讀幾年書,修身、齊家之後,再來考慮治國平天下吧!


    古代有功名的讀書人大多有以天下為己任的理想,心目中早就將自己當成人上人。一想,確實啊,國家大事,士知道就可以了,農、工、商就免了吧。所謂,士、農、工、商各歸本位,社會才能和諧。


    ……


    在口舌之爭中,言官們紛紛敗下陣來。


    至於內閣,對於邸報一份為二,也是樂見其成,也懶得將火引到自己身上,都保持了緘默。


    很快,正德皇帝拍板,就依焦芳所議實行。


    既然皇帝這麽說了,內閣也沒其他意見,言官們也住了口。畢竟,光比嘴皮子,他們可戰不過焦侍郎。至於邸報一分為二的事情,其實一想,有個內參也不錯,此事就不再談了。


    相比起此事,朝廷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辦。


    那就是正德一年的恩科。


    正德親政以來的第一次**,就這麽波瀾不驚地過去了。


    段炅這幾日很是活躍,不斷拿邸報的事情來觸蘇木的黴頭。


    見大名鼎鼎的蘇子喬沒有隻言片語回擊,心中越發地得意。


    可聽到自己背後的大靠山焦芳突然在朝堂裏來了這麽一出,立即想中了一紀悶棍,整個人都蒙了。


    剛才在同事們麵前有些抬不起頭來。


    好在蘇木並沒有痛打落水狗。


    蘇木心中奇怪:這個焦芳怎麽跳出來了,難道是得了皇帝的旨意?


    不不不。


    很快,蘇木就拜頭否定了這個想法。焦芳這人還入不了正德皇帝發眼,正德也不會糊塗到直接向一個文官下指示,若是傳出去,他不被言官們罵死才怪。


    那麽,最大的可能是,皇帝將這事交給了劉瑾,而劉瑾又選擇了焦芳。


    恩,可能性極大啊。


    在真實的曆史上,焦芳就是因為投靠了劉瑾,這才進了內閣。


    如此看來,劉瑾和焦芳因為我蘇木這隻蝴蝶而提前勾搭在一起了。


    有意思,很有意思!


    恩科才是關係到朝中各大勢力的頭等大事,正德朝文官利益集團細分起來,大大小小有十幾個,都是以座師、房師、同年、同窗關係為紐帶來維係。在政治上互為奧援,在利益上休戚相關,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科舉製度的基礎上麵。


    相比起鄉試,一個考官錄取的生員隻有舉人功名不同,會試中,自己的門生,一旦中了進士,那是可以直接做官的。


    誰也不知道自己錄取的學生中會不會出一個內閣輔臣,真若是碰到,那可就賺大發了。


    也因為看到這樁,明朝的會試和殿試,首席主考官都由皇帝親自擔任,一旦中式的進士,也被稱之為天子門生。


    可大家都明白,皇帝高高在上,隻不過頂了個主考的名頭。真正決定自己生死的,卻是幾個考官、十八房同考官,那才是自己事實上的恩師。


    這恩情,自然要記到他們頭上。至於皇帝,誰在乎。


    會試的幾個主考官、十八房房師的人選,甚至謄錄、彌封派誰去,都非常關鍵。


    於是,文官們摩拳擦掌想讓自己的人加入進去,試圖分潤一杯。


    自然,又是一通吵。


    很快,府邸報的事情就被大家給忘記掉了。


    按照明朝的科舉製度,會試的大主考由皇帝親自擔任。除了皇帝,還有兩到三個副主考,這才是實際的主持人。今年的副主考有兩人,一般來說,應該又內閣輔臣以下,六部侍郎以上的官員擔任。


    通常,十八房同考官和謄錄和彌封等外簾官,則在翰林院和六科言官中選拔,人數若是不夠,朝廷還會選拔幾個侍郎充任。


    朝堂裏,群臣鬧了大半個月,總算定下了名單。


    然後張榜,公示。


    一看到相關行文,蘇木一楞,依他來看,副主考的最佳人選應該是楊廷和。老楊在翰林院養望多年,聲譽正隆。


    卻不想,今次卻沒有他的名字。


    仔細一想,蘇木也是明了,楊大人可是主持過去年順天府邸鄉試的,怎麽可能再去主持會試。


    這一回主持會試的考官其中之一和蘇木也是老熟人了,正是新任戶部尚書八股文大家王螯。


    想當年在西苑的時候,蘇木可沒少上這老夫子的科。


    如果說當今天下誰的八股時文寫得最好,王大人當仁不讓,他來做主考,別人也不敢不服。


    至於另外一個副主考,卻叫人大跌眼鏡,竟是段炅的大靠山焦芳。


    在蔫了半月之後,段知事聽到這個消息,突然來了精神。


    焦芳是段炅父親的同年,關係也是非常密切。


    段知事之所以能夠得當到通政司知事這個職位,不至於餓死在京城,靠的也是焦大人的關係。可以說,段炅一進入官場,額頭上就刻著焦芳這個名字。如果這次中了進士,同焦大人做了師生,更是一樁美事。


    焦芳現在是吏部左侍郎,位高權重,有他關照,中進士之後,什麽官職得不到?而且,焦大人現在的前景看起來好象很不錯的樣子,將來做吏部天官也是有可能的。


    當然,前提條件是自己要能中進士。


    對於能夠過會試這關,段炅還有很有把握的。


    可事實無絕對,誰知道考場之上會發生什麽。


    如果能夠……去拜訪一下焦大人……


    想到這裏,段炅呼吸急促起來。


    可是,貿然前往,以焦大人的性子,隻怕立即就會將我段炅趕出門去。


    焦大人性格雖然偏激,可品行卻高,自然見不得這種舞弊之事。上次不就是實在活不下去了,寫信去求他給我謀一份差事,結果,焦大人誤會我自甘墮落,來了一個閉門不見。解釋了半天,才盡釋前歉。這次又找上門去,隻怕老大人他會翻臉的……可是,放著這麽大一個便利不用,我豈不是太虧了?


    他又想:年前我去拜訪焦大人的時候,說起文章風格一事,說是如今翰林院的人都喜歡奢靡浮誇的文風。如果寫那樣的文章,在往常,肯定是可以的。但這次是焦大人做主考,他並不喜歡南方文人的作文風格啊?


    我究竟該寫什麽樣的文章呢?


    一時間,段炅陷入了深思。


    同段炅一樣,蘇木也在思考這次會試該用什麽文風的問題。


    蘇木考慮的卻不是焦芳的口味,他更留意的卻是王螯這個文章大家。


    蘇木在王大人手下讀了好幾個月書,對他的喜好也是非常清楚的。


    王大人是吳縣東山人,就是現代的蘇州市。和所有的江南文人一樣,喜歡華麗的文筆,也擅長此道。


    他的文章文章爾雅,議論明暢,成就極高,影響極大。可以這麽說,你上街隨便買一本時文集子,裏麵必定有一篇王螯的範文。


    在他那華麗得令人發指的文章的影響下,弘治正德年的文風為之一變,用開一代新風來形容,也不為過。


    “看來,這次會試,必須在辭藻上多下工夫了。可是……”蘇木忍不住歎息一聲:“華麗的辭藻在後人看來也許是一個負麵詞,可要想將文章寫華麗卻不是那麽容易,需要有深厚的文字和學問功底。否則,一味東施效顰,也不過是弄巧成拙。”


    蘇木開始係統的學習國學和八股文也不過一年多的時間,半路出家。八股文專一在經義和格式上下功夫,隻求不出一絲一毫的錯。至於文字功夫,卻不是短期努力就能彌補過來的。


    看來,這次會試,比預計中的難度更高一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好女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虎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虎臣並收藏明朝好女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