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論文終於來了
分解係統從廢品站煉金開始 作者:此中有璿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數天後。
程旭剛剛緊趕慢趕完成了第四套分解設備核心構件的製作,正是精神疲憊的時候,一通電話,一下子讓他清醒了。
“小橙子,你可太牛了,你竟然真在nature上發論文了啊!而且作者隻有你一個,你究竟是怎麽做到的啊?”
剛接通電話,程旭就被李夢清一連串的問題懟臉,好在他很快反應了過來,些許傲嬌地回答道:
“你也不看看我是誰的同桌,能有這樣的成就不是輕輕鬆鬆嘛,再說我上次都告訴你了,是你自己不信的。”
“不是,你這情況,誰能相信啊?雜交水稻都趕不上你高產。”
被李夢清逗笑的他忍不住強行繃著臉回答:
“我隻是把別人拿來談戀愛、打遊戲的時間用來做科研了,這個理由滿意嗎?”
可惜李夢清根本不吃這一套。
“那你還有時間找我玩?還一起漂流、陪我過生日來著。”
話說出口,她又有些覺得不對勁,心想這家夥不會真除了陪著自己的時間,其餘時間都在努力吧?
想到這裏,她的心裏有些甜滋滋的,感覺有被重視到。
“那不是充分說明了你的分量?你還好意思哪這個來質疑我,伱的要求真的很嚴格誒。”
“我要求嚴不嚴不知道,但你講話真的很機車誒。”
程旭再也憋不住笑了,連忙轉移話題:
“說正經的,我自己都沒看到呢,你怎麽消息這麽靈通?”
“我才不告訴你,反正我就是看到了。”
李夢清其實和程旭打了那個賭之後,每天都會在雜誌上麵搜索一遍程旭的名字,雖然理智告訴她這是不可能的,沒有人能夠三個月內出兩s。
不過從感性角度來說,她真的覺得程旭說的話是真的。
當然了,這個原因當然是不能告訴程旭的,不然她以後可就在他麵前抬不起頭來了。
其實得知消息的她,第一反應並不是給程旭打電話,而是先在寢室裏麵給每個人都講了一遍,為程旭正名。
這次的文章可是沒有任何水分的,而且論影響因子,nature比science更高,是排在全球第一的雜誌,這個含金量就不說了。
更難以置信的是,整個成果的作者竟然隻有程旭一個人,這下子任憑再苛刻的人也無法挑出毛病來了。
那名微胖室友的反應她簡直能記一輩子,這個新聞對她來說簡直是沉默又破防,憋了許久,蹦出來一句:“不錯,挺優秀的。”
李夢清也沒多說,她也知道,對她這樣一輩子都在否定別人的人來說,這已經是最頂尖的評價了。
“對了,記住我們打的賭啊,下次你可要請我逛吃逛吃一天的。”
“你放心好了,錢我都準備好了,就等你把我吃破產。”
結束和李夢清的通話之後,立馬無縫銜接上了第二個電話,趙老師打來的。
想想也正常,學校的老師,肯定都訂閱了這幾份期刊的,能夠第一時間知道消息也正常。
接通電話的程旭就感覺手機那頭簡直跟菜市場一樣,似乎有好多人的聲音,但剛過了一秒鍾,這些聲音立馬又都消失了。
殊不知,是趙孟善在辦公室給大家比了一個“噓!”的手勢。
剛剛得知消息的時候,不光是局限於他們辦公室,整個辦公樓都炸開鍋了。
大家都確認了這個身份好幾遍,都指向了他們學校的程旭。
況且還有蘇漢興老師的認證,他到現在才了解,他當時看的那份程旭的技術報告到底有多麽大的開創性。
現在他隻想穿越回去,給當時瞎了眼的自己兩耳光,同樣的東西,能夠在nature上發表,而當時的自己隻覺得還行、有潛力。
要知道,從明麵上來看,這次的含金量可不是上次能比的,雖說兩個其實程旭都是主導者,但外人不清楚這個,他們隻看順序。
“程旭啊,那是雜誌上麵的文章...”
“是我發的,我也是剛剛才看到。”
沒等他小心翼翼地問完,程旭就已經搶答了,反正不用想也知道是為這件事情而來的。
盡管已經幾乎肯定了這篇文章就是程旭發的,但當他親口確認的時候,趙孟善還是忍不住感覺心跳的有些厲害。
“好啊!我們學校這次要因為你出名了。”
趙孟善他是完全認同現在宜峽大學是要蹭程旭的熱度的。
畢竟像這樣的普通一類大學,全國還真有不少,而本科期間就能獨立s的,他這輩子也沒聽說過。
不用想,這兩天過後,知道程旭的人肯定是比知道宜峽大學的人更多。
“沒有沒有,還是要感謝各位老師對我的教導。”
對於真心實意教他知識的老師,程旭還是很尊敬的。
他現在的成就,在別人眼裏確實是歎為觀止級別的了,但他認為自己始終要對自身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說人話就是,別人可以各種高看他,他也可以利用這種高看來為自己的目標助力,但自己可不能真太當回事了。
對於程旭的回答,趙孟善是越聽越滿意,人就是這樣,沒有實力的自謙是卑微,有實力的自謙才是真的謙虛。
“對了,還有件事情要告訴你,你這次的科研成果很突出,學校有可能會給你發放獎金的,而且不會少,你到時候可以關注一下。”
雖然以前並沒有這樣的先例,畢竟這樣重大的研究成果不太可能由學生主導,但發放教師獎金的例子是不少的,左右也是為了宣傳,以及激勵其它職工,所以他大膽猜測程旭很可能也會有。
勉勵一番,掛斷電話後,趙孟善也有些感慨,人與人的差別是真的大。
他絲毫沒有懷疑這件事情不合常理,從上次在京城與程旭交流後,他就知道這個年輕人是有真本事的。
而且在科研領域,1%的天賦往往比99%的努力更重要,這樣的例子簡直太多了。
京城,某個派出所門外,此時的李鑫呆呆地看著外麵刺眼的陽光,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覺。
程旭剛剛緊趕慢趕完成了第四套分解設備核心構件的製作,正是精神疲憊的時候,一通電話,一下子讓他清醒了。
“小橙子,你可太牛了,你竟然真在nature上發論文了啊!而且作者隻有你一個,你究竟是怎麽做到的啊?”
剛接通電話,程旭就被李夢清一連串的問題懟臉,好在他很快反應了過來,些許傲嬌地回答道:
“你也不看看我是誰的同桌,能有這樣的成就不是輕輕鬆鬆嘛,再說我上次都告訴你了,是你自己不信的。”
“不是,你這情況,誰能相信啊?雜交水稻都趕不上你高產。”
被李夢清逗笑的他忍不住強行繃著臉回答:
“我隻是把別人拿來談戀愛、打遊戲的時間用來做科研了,這個理由滿意嗎?”
可惜李夢清根本不吃這一套。
“那你還有時間找我玩?還一起漂流、陪我過生日來著。”
話說出口,她又有些覺得不對勁,心想這家夥不會真除了陪著自己的時間,其餘時間都在努力吧?
想到這裏,她的心裏有些甜滋滋的,感覺有被重視到。
“那不是充分說明了你的分量?你還好意思哪這個來質疑我,伱的要求真的很嚴格誒。”
“我要求嚴不嚴不知道,但你講話真的很機車誒。”
程旭再也憋不住笑了,連忙轉移話題:
“說正經的,我自己都沒看到呢,你怎麽消息這麽靈通?”
“我才不告訴你,反正我就是看到了。”
李夢清其實和程旭打了那個賭之後,每天都會在雜誌上麵搜索一遍程旭的名字,雖然理智告訴她這是不可能的,沒有人能夠三個月內出兩s。
不過從感性角度來說,她真的覺得程旭說的話是真的。
當然了,這個原因當然是不能告訴程旭的,不然她以後可就在他麵前抬不起頭來了。
其實得知消息的她,第一反應並不是給程旭打電話,而是先在寢室裏麵給每個人都講了一遍,為程旭正名。
這次的文章可是沒有任何水分的,而且論影響因子,nature比science更高,是排在全球第一的雜誌,這個含金量就不說了。
更難以置信的是,整個成果的作者竟然隻有程旭一個人,這下子任憑再苛刻的人也無法挑出毛病來了。
那名微胖室友的反應她簡直能記一輩子,這個新聞對她來說簡直是沉默又破防,憋了許久,蹦出來一句:“不錯,挺優秀的。”
李夢清也沒多說,她也知道,對她這樣一輩子都在否定別人的人來說,這已經是最頂尖的評價了。
“對了,記住我們打的賭啊,下次你可要請我逛吃逛吃一天的。”
“你放心好了,錢我都準備好了,就等你把我吃破產。”
結束和李夢清的通話之後,立馬無縫銜接上了第二個電話,趙老師打來的。
想想也正常,學校的老師,肯定都訂閱了這幾份期刊的,能夠第一時間知道消息也正常。
接通電話的程旭就感覺手機那頭簡直跟菜市場一樣,似乎有好多人的聲音,但剛過了一秒鍾,這些聲音立馬又都消失了。
殊不知,是趙孟善在辦公室給大家比了一個“噓!”的手勢。
剛剛得知消息的時候,不光是局限於他們辦公室,整個辦公樓都炸開鍋了。
大家都確認了這個身份好幾遍,都指向了他們學校的程旭。
況且還有蘇漢興老師的認證,他到現在才了解,他當時看的那份程旭的技術報告到底有多麽大的開創性。
現在他隻想穿越回去,給當時瞎了眼的自己兩耳光,同樣的東西,能夠在nature上發表,而當時的自己隻覺得還行、有潛力。
要知道,從明麵上來看,這次的含金量可不是上次能比的,雖說兩個其實程旭都是主導者,但外人不清楚這個,他們隻看順序。
“程旭啊,那是雜誌上麵的文章...”
“是我發的,我也是剛剛才看到。”
沒等他小心翼翼地問完,程旭就已經搶答了,反正不用想也知道是為這件事情而來的。
盡管已經幾乎肯定了這篇文章就是程旭發的,但當他親口確認的時候,趙孟善還是忍不住感覺心跳的有些厲害。
“好啊!我們學校這次要因為你出名了。”
趙孟善他是完全認同現在宜峽大學是要蹭程旭的熱度的。
畢竟像這樣的普通一類大學,全國還真有不少,而本科期間就能獨立s的,他這輩子也沒聽說過。
不用想,這兩天過後,知道程旭的人肯定是比知道宜峽大學的人更多。
“沒有沒有,還是要感謝各位老師對我的教導。”
對於真心實意教他知識的老師,程旭還是很尊敬的。
他現在的成就,在別人眼裏確實是歎為觀止級別的了,但他認為自己始終要對自身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說人話就是,別人可以各種高看他,他也可以利用這種高看來為自己的目標助力,但自己可不能真太當回事了。
對於程旭的回答,趙孟善是越聽越滿意,人就是這樣,沒有實力的自謙是卑微,有實力的自謙才是真的謙虛。
“對了,還有件事情要告訴你,你這次的科研成果很突出,學校有可能會給你發放獎金的,而且不會少,你到時候可以關注一下。”
雖然以前並沒有這樣的先例,畢竟這樣重大的研究成果不太可能由學生主導,但發放教師獎金的例子是不少的,左右也是為了宣傳,以及激勵其它職工,所以他大膽猜測程旭很可能也會有。
勉勵一番,掛斷電話後,趙孟善也有些感慨,人與人的差別是真的大。
他絲毫沒有懷疑這件事情不合常理,從上次在京城與程旭交流後,他就知道這個年輕人是有真本事的。
而且在科研領域,1%的天賦往往比99%的努力更重要,這樣的例子簡直太多了。
京城,某個派出所門外,此時的李鑫呆呆地看著外麵刺眼的陽光,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