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白姬從倉庫裏翻出一套貞觀年間越窯上貢的千峰翠色瓷杯,交給元曜。元曜道謝之後,將茶具仔細包好,拿在手裏,離開了縹緲閣。
白姬望著元曜離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了一抹詭笑。
寒水澹澹,楊柳依依。元曜來到曲江,循著昨天的記憶找到了韓國夫人的莊院。
元曜敲門,管家開門。元曜說明來意,管家進去通報之後,才領元曜進去。韓國夫人坐在雅室中等元曜,她的眼角有些泛紅,似乎剛剛哭過。
元曜行了一禮,道:“小生見過夫人。”
韓國夫人道:“元公子不必客氣,請坐。”
元曜坐下,將包袱放在地上,道:“小生今日前來,是想向夫人道歉。昨日小生打碎的荷葉杯,恐怕已經無法再粘好了。小生萬分抱歉。”
韓國夫人道:“沒什麽。元公子不必放在心上。”
元曜將包袱打開,對韓國夫人道:“小生隻能賠給夫人一套新茶具了。請夫人收下。”
陽光之下,千峰翠色瓷杯流光隱隱,色澤瑩潤。
侍女將茶杯呈給韓國夫人,韓國夫人拿在手中把玩時,突然有些吃驚,道:“這套‘千峰翠色’我在大明宮中見過,乃是皇家禦用之物,不可能流落坊間,元公子是從哪裏得到的?”
元曜撓頭,道:“從一個叫……縹緲閣的地方……小生暫時棲身在縹緲閣做雜役。”
韓國夫人一愣,道:“天上琅嬛地,人間縹緲鄉?”
元曜略有些吃驚,道:“夫人也知道縹緲閣?”
韓國夫人沉默了一會兒,道:“我找了很多年,都沒有找到縹緲閣。”
元曜心中一緊,道:“夫人……也有無法實現的願望?”
韓國夫人握緊了茶杯,神色有些激動,她喃喃道:“我的願望……我的願望……我的願望……”
韓國夫人喃喃重複著這四個字,卻無法說出她的願望究竟是什麽。
過了許久,韓國夫人對元曜道:“元公子,我帶你去見一見我的女兒吧。”
元曜一愣,不知道韓國夫人為什麽要帶他去見她的女兒。但是,出於禮貌,他隻能道:“好。”
韓國夫人帶元曜走出雅室,穿過種滿牡丹花的庭院,來到了一座繡樓中。繡樓中香霧靉靆,十分華美,兩名侍女跪坐在一方銅鏡台前,給一株國色天香的牡丹修剪枝葉,還給牡丹披上了一塊半透明的鮫綃。
元曜暗想,山莊中種滿了牡丹,侍女們也如此細心地照料牡丹,想必小姐一定很喜歡牡丹。
侍女們看見韓國夫人,行了一禮,笑道:“夫人,今天小姐的心情很好喲。”
韓國夫人笑了笑,走向銅鏡前的牡丹,溫柔地道:“敏兒,娘帶來了一位元公子,他是從縹緲閣來的。”
元曜吃了一驚,小姐是牡丹花?!!
韓國夫人指著牡丹花,對元曜笑道:“元公子,這是我的女兒。”
元曜雖然心中奇怪,但也隻能向牡丹花作了一揖,道:“小生元曜,字軒之。見過小姐。”
一陣春風吹過,銅鏡前的牡丹隨風搖曳,婀娜多姿。
韓國夫人和牡丹花低語了幾句,對元曜道:“敏兒說,見到元公子,她很高興。”
元曜冷汗。他定睛向牡丹花望去,並沒有看見他經常會看見的花精妖魅。一朵牡丹花怎麽會和韓國夫人說話?更怎麽可能是韓國夫人的女兒?
元曜吱唔道:“唔,小生得見小姐玉顏,也萬分榮幸。”
韓國夫人又和牡丹低語了幾句,她抬頭對元曜道:“元公子,縹緲閣可以實現任何願望嗎?”
元曜撓頭,道:“按白姬的說法,縹緲閣可以實現任何願望……”
韓國夫人沉默了一會兒,道:“我的女兒丟了一件牡丹衣,你可以拜托白姬替她找回來嗎?”
元曜問道:“小姐的牡丹衣是什麽樣子的?”
韓國夫人望向窗外,陷入了回憶中,“那是長安城中獨一無二的一件牡丹衣,美麗絕倫,讓百花黯然失色。”
元曜心中疑惑,問韓國夫人:“小姐的牡丹衣丟在哪裏了?”
韓國夫人眼神一黯,過了好久,才道:“大明宮。太液池。”
元曜心中更疑惑了,小姐的牡丹衣怎麽會丟在大明宮中的太液池?!
韓國夫人看出了元曜的疑惑,也不解釋,隻是道:“我知道元公子心中有很多疑問,但恕我不能為元公子解惑。元公子回縹緲閣問白姬,她自會告訴你。元公子,請拜托白姬替我女兒找回牡丹衣。”
元曜也隻能答應道:“好。小生回去拜托一下吧。”
坐了一會兒之後,元曜告辭了。韓國夫人沒有挽留,隻是笑道:“元公子走好。請不要忘了拜托白姬找牡丹衣。”
元曜作了一揖,道:“好。小生會記得。”
元曜回到縹緲閣時,已經下午了。大廳裏沒有人,裏間也沒有人,他不由得奇怪,白姬、離奴都不在麽?突然,他聞到了一陣茶香,還聽到了一陣嘻嘻哈哈的笑聲。
元曜循著茶香來到後院,但見春紅飛絮,茶香嫋嫋,白姬、離奴、韋彥、南風正在熱鬧地吃茶(1)。八名服飾素雅的花妖分別圍在三個高足小爐邊,有的在扇火,有的在掰茶餅,有的在調茶,有的在奉茶。
白姬讓花妖把薄荷丟進自己的茶湯裏,再加入橘皮和茱萸。
離奴不斷地往自己的茶湯裏丟香魚幹和小蝦仁,花妖很不高興,她受不了腥味,甩手不給離奴煮茶了。
韋彥醉茶了,他倒在南風的腿上呼呼大睡。
南風斯文地吃著茶,一對上正在為他烹茶的花妖的眼神,就有些羞澀和局促。
白姬看見元曜,笑道:“啊,軒之回來了。過來,一起吃禪茶吧。”
元曜笑著走過去,道:“小生正好渴了。今天好熱鬧啊,丹陽怎麽也來了?”
韋彥睡著了,南風替主人回答,“公子今天是來找元公子的,他說有要緊的事情要告訴元公子。誰知,來得不巧,元公子出門去了。白姬正在煮茶吃,就邀公子和我一起吃。公子早上沒吃東西,加上茶煮的比較濃,他猛吃了兩碗,結果醉倒了。”
元曜坐下,冷汗:“丹陽竟然醉茶?”
白姬笑道:“義淨禪師送的是今春的新茶,韋公子煮的又濃,可不就醉茶了。”
花妖笑問元曜:“元公子要吃什麽口味的茶?”
元曜懶得等花妖重新烹茶,他看了一眼白姬的茶,道:“不用麻煩了。小生和白姬吃一樣的茶好了。”
白姬笑道:“我的茶,軒之恐怕吃不慣。”
元曜笑道:“不就是加了茱萸和薄荷嗎?有什麽吃不慣的。”
花妖盛了一碗白姬吃的茶湯,奉給元曜。
元曜接過茶碗,喝了一口,立刻就噗了出來:“好……好苦……白姬,你在茶裏加了什麽?”
白姬愉快地笑道:“我在茶裏加了很多黃連喲。”
元曜的眉頭皺得像是兩條蚯蚓,道:“你在茶湯裏加黃連幹什麽?太苦了。”
白姬捧茶,望著天上的浮雲,道:“苦,方能清心。”
元曜道:“太苦了,反而鬧心。”
離奴把浮滿小魚蝦的茶湯端給元曜,笑道:“書呆子,來喝爺的茶吧,一點兒也不苦,又鮮美又可口。”
元曜見茶湯裏的小魚還翻著白眼,嚇得念佛:“阿彌陀佛,離奴老弟,這是吃禪茶,不是熬魚湯!”
離奴不高興地道:“爺這是在魚中悟禪,這是禪的最高境界,書呆子你這種俗人是不會懂的。”
元曜不敢反駁。
南風對元曜笑道:“元公子還是來喝我家公子的茶好了。”
元曜來到韋彥身邊,南風盛了一碗加了紅棗的茶湯給元曜:“元公子請用。”
“多謝。”元曜接過,喝了一口。雖然太濃了一些,但口味還算正常。
元曜搖晃醉倒的韋彥,道:“丹陽,醒一醒。你有什麽事要告訴小生?”
韋彥迷迷糊糊地睜開眼,又閉上了,他含混地道:“賀蘭……賀蘭……”
元曜感到很奇怪,他搖晃韋彥:“什麽賀蘭?”
韋彥睜開眼睛,望著元曜,含糊地道:“賀蘭……美人……軒之……美人……軒之,真美……”
元曜生氣地道:“你在胡說些什麽?!”
韋彥突然一躍而起,高呼道:“不羨黃金罍,不戀白玉杯,唯求人生一場醉。”
白姬、元曜、離奴、南風、花妖全都嚇了一跳。
韋彥哈哈大笑三聲,頹然倒地,口中流涎。
白姬掩唇笑道:“哎呀,韋公子醉得真不輕。”
元曜擦汗:“丹陽真是醉得不輕……”
南風有些不好意思,歉然道:“公子這副模樣,讓白姬和元公子見笑了。”
白姬望了元曜一眼,笑道:“軒之怎麽回來得這麽早?我剛才聽韋公子說,韓國夫人很中意軒之,還要介紹女兒給軒之認識,她沒有招軒之為女婿嗎?”
元曜臉紅了,道:“白姬,不要胡說。那韓國夫人的女兒是一朵牡丹花……”
白姬道:“啊哈?牡丹花?”
離奴插嘴道:“書呆子太醜了,配不上牡丹花,最多也隻能娶一朵喇叭花。”
元曜生氣地道:“去。”
白姬道:“韓國夫人的女兒怎麽可能是牡丹花?”
元曜把在韓國夫人的別院中的所見所聞,以及韓國夫人請他拜托白姬替她女兒找回牡丹衣的事情說了一遍。
白姬陷入了沉思。
元曜問白姬:“這韓國夫人究竟是什麽人?她的女兒為什麽會是一朵牡丹花?”
韋彥陷入昏迷中,喃喃囈語:“軒之……賀蘭……賀蘭……”
白姬笑了笑,道:“不告訴軒之。”
元曜道:“不告訴小生算了。其實,白姬你也不知道韓國夫人是誰吧?”
韋彥喃喃囈語:“賀蘭……賀蘭……”
白姬笑而不語,小書生的激將法宣告失敗。
天上風起雲湧,緋桃樹落英繽紛,白姬喝了一口茶湯,自言自語:“找回牡丹衣倒是不難。不過,站在帝國最高處的那個女人,恐怕會因此而寢食難安,惶恐難眠。”
元曜望著白姬詭魅的笑顏,有些不寒而栗。
吃茶結束之後,南風替韋彥道了謝,然後拖著爛醉如泥的韋彥乘馬車回韋府去了。
送韋彥和南風登上馬車之後,元曜回到後院,離奴和花妖都不在了,白姬還捧著茶,望著天上的浮雲。
元曜走過去,坐在白姬身邊,“白姬,縹緲閣究竟是為了什麽而存在?”
白姬道:“為了眾生的‘欲望’。”
元曜望著白姬,道:“小生倒是覺得,縹緲閣是為了眾生的‘幸福’而存在。”
白姬一愣,道:“為什麽?”
元曜道:“無論人,還是非人,心中有‘欲望’,都是因為還不夠幸福吧?他們來縹緲閣尋找‘幸福’,你實現他們的‘欲望’,讓他們得到‘幸福’。所以,縹緲閣是為了眾生的‘幸福’而存在。”
白姬望著元曜,道:“軒之,‘幸福’隻是欲望的一種,縹緲閣從來不是為了‘幸福’而存在。走進縹緲閣的人,或者非人,他們不是為了實現‘幸福’,他們隻是為了實現‘欲望’。”
元曜道:“可是,實現了‘欲望’,或多或少都會覺得幸福吧?”
白姬喝了一口茶湯,因為太苦而皺眉,“有時候,實現了‘欲望’,反而會更加痛苦。”
元曜無法理解白姬的話,白姬也不解釋,隻道:“軒之今晚會跟我一起去大明宮吧?”
元曜道:“去太液池找牡丹衣嗎?”
白姬點頭,“是啊。”
元曜有些擔心,“夜闖大明宮,如果被人抓住了,會被誅九族吧?”
白姬掩唇笑道:“不僅會被誅九族,還會被淩遲處死呢。”
元曜一頭冷汗。
“軒之,去不去?”
元曜猶豫了一會兒,才下定決心,道:“去。”
注釋:(1)吃茶:唐朝人吃餅茶時,一般會依照各自的口味,加入蔥、薑、棗、橘皮、茱萸、薄荷等配料一起煮來吃(參考自陸羽《茶經》)。
白姬望著元曜離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了一抹詭笑。
寒水澹澹,楊柳依依。元曜來到曲江,循著昨天的記憶找到了韓國夫人的莊院。
元曜敲門,管家開門。元曜說明來意,管家進去通報之後,才領元曜進去。韓國夫人坐在雅室中等元曜,她的眼角有些泛紅,似乎剛剛哭過。
元曜行了一禮,道:“小生見過夫人。”
韓國夫人道:“元公子不必客氣,請坐。”
元曜坐下,將包袱放在地上,道:“小生今日前來,是想向夫人道歉。昨日小生打碎的荷葉杯,恐怕已經無法再粘好了。小生萬分抱歉。”
韓國夫人道:“沒什麽。元公子不必放在心上。”
元曜將包袱打開,對韓國夫人道:“小生隻能賠給夫人一套新茶具了。請夫人收下。”
陽光之下,千峰翠色瓷杯流光隱隱,色澤瑩潤。
侍女將茶杯呈給韓國夫人,韓國夫人拿在手中把玩時,突然有些吃驚,道:“這套‘千峰翠色’我在大明宮中見過,乃是皇家禦用之物,不可能流落坊間,元公子是從哪裏得到的?”
元曜撓頭,道:“從一個叫……縹緲閣的地方……小生暫時棲身在縹緲閣做雜役。”
韓國夫人一愣,道:“天上琅嬛地,人間縹緲鄉?”
元曜略有些吃驚,道:“夫人也知道縹緲閣?”
韓國夫人沉默了一會兒,道:“我找了很多年,都沒有找到縹緲閣。”
元曜心中一緊,道:“夫人……也有無法實現的願望?”
韓國夫人握緊了茶杯,神色有些激動,她喃喃道:“我的願望……我的願望……我的願望……”
韓國夫人喃喃重複著這四個字,卻無法說出她的願望究竟是什麽。
過了許久,韓國夫人對元曜道:“元公子,我帶你去見一見我的女兒吧。”
元曜一愣,不知道韓國夫人為什麽要帶他去見她的女兒。但是,出於禮貌,他隻能道:“好。”
韓國夫人帶元曜走出雅室,穿過種滿牡丹花的庭院,來到了一座繡樓中。繡樓中香霧靉靆,十分華美,兩名侍女跪坐在一方銅鏡台前,給一株國色天香的牡丹修剪枝葉,還給牡丹披上了一塊半透明的鮫綃。
元曜暗想,山莊中種滿了牡丹,侍女們也如此細心地照料牡丹,想必小姐一定很喜歡牡丹。
侍女們看見韓國夫人,行了一禮,笑道:“夫人,今天小姐的心情很好喲。”
韓國夫人笑了笑,走向銅鏡前的牡丹,溫柔地道:“敏兒,娘帶來了一位元公子,他是從縹緲閣來的。”
元曜吃了一驚,小姐是牡丹花?!!
韓國夫人指著牡丹花,對元曜笑道:“元公子,這是我的女兒。”
元曜雖然心中奇怪,但也隻能向牡丹花作了一揖,道:“小生元曜,字軒之。見過小姐。”
一陣春風吹過,銅鏡前的牡丹隨風搖曳,婀娜多姿。
韓國夫人和牡丹花低語了幾句,對元曜道:“敏兒說,見到元公子,她很高興。”
元曜冷汗。他定睛向牡丹花望去,並沒有看見他經常會看見的花精妖魅。一朵牡丹花怎麽會和韓國夫人說話?更怎麽可能是韓國夫人的女兒?
元曜吱唔道:“唔,小生得見小姐玉顏,也萬分榮幸。”
韓國夫人又和牡丹低語了幾句,她抬頭對元曜道:“元公子,縹緲閣可以實現任何願望嗎?”
元曜撓頭,道:“按白姬的說法,縹緲閣可以實現任何願望……”
韓國夫人沉默了一會兒,道:“我的女兒丟了一件牡丹衣,你可以拜托白姬替她找回來嗎?”
元曜問道:“小姐的牡丹衣是什麽樣子的?”
韓國夫人望向窗外,陷入了回憶中,“那是長安城中獨一無二的一件牡丹衣,美麗絕倫,讓百花黯然失色。”
元曜心中疑惑,問韓國夫人:“小姐的牡丹衣丟在哪裏了?”
韓國夫人眼神一黯,過了好久,才道:“大明宮。太液池。”
元曜心中更疑惑了,小姐的牡丹衣怎麽會丟在大明宮中的太液池?!
韓國夫人看出了元曜的疑惑,也不解釋,隻是道:“我知道元公子心中有很多疑問,但恕我不能為元公子解惑。元公子回縹緲閣問白姬,她自會告訴你。元公子,請拜托白姬替我女兒找回牡丹衣。”
元曜也隻能答應道:“好。小生回去拜托一下吧。”
坐了一會兒之後,元曜告辭了。韓國夫人沒有挽留,隻是笑道:“元公子走好。請不要忘了拜托白姬找牡丹衣。”
元曜作了一揖,道:“好。小生會記得。”
元曜回到縹緲閣時,已經下午了。大廳裏沒有人,裏間也沒有人,他不由得奇怪,白姬、離奴都不在麽?突然,他聞到了一陣茶香,還聽到了一陣嘻嘻哈哈的笑聲。
元曜循著茶香來到後院,但見春紅飛絮,茶香嫋嫋,白姬、離奴、韋彥、南風正在熱鬧地吃茶(1)。八名服飾素雅的花妖分別圍在三個高足小爐邊,有的在扇火,有的在掰茶餅,有的在調茶,有的在奉茶。
白姬讓花妖把薄荷丟進自己的茶湯裏,再加入橘皮和茱萸。
離奴不斷地往自己的茶湯裏丟香魚幹和小蝦仁,花妖很不高興,她受不了腥味,甩手不給離奴煮茶了。
韋彥醉茶了,他倒在南風的腿上呼呼大睡。
南風斯文地吃著茶,一對上正在為他烹茶的花妖的眼神,就有些羞澀和局促。
白姬看見元曜,笑道:“啊,軒之回來了。過來,一起吃禪茶吧。”
元曜笑著走過去,道:“小生正好渴了。今天好熱鬧啊,丹陽怎麽也來了?”
韋彥睡著了,南風替主人回答,“公子今天是來找元公子的,他說有要緊的事情要告訴元公子。誰知,來得不巧,元公子出門去了。白姬正在煮茶吃,就邀公子和我一起吃。公子早上沒吃東西,加上茶煮的比較濃,他猛吃了兩碗,結果醉倒了。”
元曜坐下,冷汗:“丹陽竟然醉茶?”
白姬笑道:“義淨禪師送的是今春的新茶,韋公子煮的又濃,可不就醉茶了。”
花妖笑問元曜:“元公子要吃什麽口味的茶?”
元曜懶得等花妖重新烹茶,他看了一眼白姬的茶,道:“不用麻煩了。小生和白姬吃一樣的茶好了。”
白姬笑道:“我的茶,軒之恐怕吃不慣。”
元曜笑道:“不就是加了茱萸和薄荷嗎?有什麽吃不慣的。”
花妖盛了一碗白姬吃的茶湯,奉給元曜。
元曜接過茶碗,喝了一口,立刻就噗了出來:“好……好苦……白姬,你在茶裏加了什麽?”
白姬愉快地笑道:“我在茶裏加了很多黃連喲。”
元曜的眉頭皺得像是兩條蚯蚓,道:“你在茶湯裏加黃連幹什麽?太苦了。”
白姬捧茶,望著天上的浮雲,道:“苦,方能清心。”
元曜道:“太苦了,反而鬧心。”
離奴把浮滿小魚蝦的茶湯端給元曜,笑道:“書呆子,來喝爺的茶吧,一點兒也不苦,又鮮美又可口。”
元曜見茶湯裏的小魚還翻著白眼,嚇得念佛:“阿彌陀佛,離奴老弟,這是吃禪茶,不是熬魚湯!”
離奴不高興地道:“爺這是在魚中悟禪,這是禪的最高境界,書呆子你這種俗人是不會懂的。”
元曜不敢反駁。
南風對元曜笑道:“元公子還是來喝我家公子的茶好了。”
元曜來到韋彥身邊,南風盛了一碗加了紅棗的茶湯給元曜:“元公子請用。”
“多謝。”元曜接過,喝了一口。雖然太濃了一些,但口味還算正常。
元曜搖晃醉倒的韋彥,道:“丹陽,醒一醒。你有什麽事要告訴小生?”
韋彥迷迷糊糊地睜開眼,又閉上了,他含混地道:“賀蘭……賀蘭……”
元曜感到很奇怪,他搖晃韋彥:“什麽賀蘭?”
韋彥睜開眼睛,望著元曜,含糊地道:“賀蘭……美人……軒之……美人……軒之,真美……”
元曜生氣地道:“你在胡說些什麽?!”
韋彥突然一躍而起,高呼道:“不羨黃金罍,不戀白玉杯,唯求人生一場醉。”
白姬、元曜、離奴、南風、花妖全都嚇了一跳。
韋彥哈哈大笑三聲,頹然倒地,口中流涎。
白姬掩唇笑道:“哎呀,韋公子醉得真不輕。”
元曜擦汗:“丹陽真是醉得不輕……”
南風有些不好意思,歉然道:“公子這副模樣,讓白姬和元公子見笑了。”
白姬望了元曜一眼,笑道:“軒之怎麽回來得這麽早?我剛才聽韋公子說,韓國夫人很中意軒之,還要介紹女兒給軒之認識,她沒有招軒之為女婿嗎?”
元曜臉紅了,道:“白姬,不要胡說。那韓國夫人的女兒是一朵牡丹花……”
白姬道:“啊哈?牡丹花?”
離奴插嘴道:“書呆子太醜了,配不上牡丹花,最多也隻能娶一朵喇叭花。”
元曜生氣地道:“去。”
白姬道:“韓國夫人的女兒怎麽可能是牡丹花?”
元曜把在韓國夫人的別院中的所見所聞,以及韓國夫人請他拜托白姬替她女兒找回牡丹衣的事情說了一遍。
白姬陷入了沉思。
元曜問白姬:“這韓國夫人究竟是什麽人?她的女兒為什麽會是一朵牡丹花?”
韋彥陷入昏迷中,喃喃囈語:“軒之……賀蘭……賀蘭……”
白姬笑了笑,道:“不告訴軒之。”
元曜道:“不告訴小生算了。其實,白姬你也不知道韓國夫人是誰吧?”
韋彥喃喃囈語:“賀蘭……賀蘭……”
白姬笑而不語,小書生的激將法宣告失敗。
天上風起雲湧,緋桃樹落英繽紛,白姬喝了一口茶湯,自言自語:“找回牡丹衣倒是不難。不過,站在帝國最高處的那個女人,恐怕會因此而寢食難安,惶恐難眠。”
元曜望著白姬詭魅的笑顏,有些不寒而栗。
吃茶結束之後,南風替韋彥道了謝,然後拖著爛醉如泥的韋彥乘馬車回韋府去了。
送韋彥和南風登上馬車之後,元曜回到後院,離奴和花妖都不在了,白姬還捧著茶,望著天上的浮雲。
元曜走過去,坐在白姬身邊,“白姬,縹緲閣究竟是為了什麽而存在?”
白姬道:“為了眾生的‘欲望’。”
元曜望著白姬,道:“小生倒是覺得,縹緲閣是為了眾生的‘幸福’而存在。”
白姬一愣,道:“為什麽?”
元曜道:“無論人,還是非人,心中有‘欲望’,都是因為還不夠幸福吧?他們來縹緲閣尋找‘幸福’,你實現他們的‘欲望’,讓他們得到‘幸福’。所以,縹緲閣是為了眾生的‘幸福’而存在。”
白姬望著元曜,道:“軒之,‘幸福’隻是欲望的一種,縹緲閣從來不是為了‘幸福’而存在。走進縹緲閣的人,或者非人,他們不是為了實現‘幸福’,他們隻是為了實現‘欲望’。”
元曜道:“可是,實現了‘欲望’,或多或少都會覺得幸福吧?”
白姬喝了一口茶湯,因為太苦而皺眉,“有時候,實現了‘欲望’,反而會更加痛苦。”
元曜無法理解白姬的話,白姬也不解釋,隻道:“軒之今晚會跟我一起去大明宮吧?”
元曜道:“去太液池找牡丹衣嗎?”
白姬點頭,“是啊。”
元曜有些擔心,“夜闖大明宮,如果被人抓住了,會被誅九族吧?”
白姬掩唇笑道:“不僅會被誅九族,還會被淩遲處死呢。”
元曜一頭冷汗。
“軒之,去不去?”
元曜猶豫了一會兒,才下定決心,道:“去。”
注釋:(1)吃茶:唐朝人吃餅茶時,一般會依照各自的口味,加入蔥、薑、棗、橘皮、茱萸、薄荷等配料一起煮來吃(參考自陸羽《茶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