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於越瞪了瞪眼,對李水說道:“你這根本就是狡辯。老夫拿出來兩枚銅錢,明明一模一樣,你卻說它上麵的灰塵不同,磨損不同。若照你這種狡辯方法,世間萬物便沒有相同的了。”
李水微微一笑,沒有說話。而那些來聽課的人全都回過頭來,笑嘻嘻的看著淳於越:“淳於博士,謫仙剛才不是已經說過了嗎?世間萬物都是不同的。如今你也得出來了相同的結論啊。”
淳於越:“……”
他沉默了一會,幽幽的說道:“靠狡辯得來的結論,也算是結論嗎?”
然後他忽然找到了重點,對李水說道:“方才你說同一樣東西,在不同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
李水點了點頭。
淳於越拿出那枚銅錢來:“這銅錢變了嗎?與剛才不同嗎?”
李水還是笑笑沒說話,周圍那些商人都笑了:“淳於博士,這銅錢上麵落下來的灰塵肯定發生了變化。你用肉眼看不出來,但是用竹姑娘的顯微鏡,或許可以看出來。”
淳於越瞪了瞪眼:“還是用相同的套路狡辯?”
他低著頭,開始冥思苦想。
李水也不著急,坐在椅子上,對商人說道:“今日是難得的機會,考教一下你們平日所學是不是紮實。”
淳於越:“……”
他有點生氣:槐穀子這家夥,是把我當成磨刀石了嗎?好,老夫今日就將你們一一駁倒。
昔日孟夫子,滔滔雄辯,怕過誰來?今日我淳於越,要重振儒者雄辯之風。
忽然,他腦子裏麵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打敗李水的辦法,他極為興奮的說道:“方才謫仙說,萬事萬物,在不同的時刻都是不一樣的?”
李水點了點頭。
淳於越得意洋洋的說道:“然而此刻的老夫,與剛才的老夫有區別嗎?”
淳於越以為這句話問出來,商人們會啞口無言,沒想到這些商人臉上全都露出神秘的微笑來。
尤其是牆角有個窮人,居然興奮的說道:“這個我知道,這個我們已經討論過了。”
窮人自告奮勇,對淳於越說道:“淳於博士,此刻的你,與之前的你也是不同的。譬如幾年前,你肯定不知道什麽是望遠鏡,什麽是留聲機,而現在的你,不是已經知道了嗎?”
“譬如前一刻你吃下去的晚飯,還沒有開始消化,現在不是已經消化了一大半了嗎?”
淳於越瞪大了眼睛:“這也算?”
商人們笑嗬嗬的說:“為何不算?”
淳於越冷笑了一聲:“這便是你們所謂的哲學?這些歪理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老夫真是不敢相信。”
李水微笑著說道:“本仙所說的,乃是世間最基本的大道理。想要解決實際問題,還需要根據這些道理,做出具體的決策來。”
李水看著那些商人:“誰來說說啊?”
立刻有商人站了起來。
這商人說道:“小人本是楚人,三代以製作箸子為業。”
他看見謫仙愣了一下,於是解釋說:“便是謫仙說的筷子。”
李水點了點頭。
商人接著說:“我們砍伐竹子,製成筷子,銷往各地,因此積累了不少財富。現在聽說謫仙征服了孔雀國,而孔雀國的人口不下於我大秦。”
“於是在下覺得找到了商機,立刻命令夥計多招募人手,砍伐了更多的竹子,製成筷子之後,千裏迢迢銷往孔雀國。”
“結果到了之後,賠的一幹二淨,從夥計的人工費,到買竹子的費用,到製成筷子的費用,再到路費。竟然讓小人大傷元氣。”
“後來小人打聽了一番才知道,原來孔雀國的人,習慣以手抓飯。小人這邊是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忘記了任何事物都是不同的。”
“我以為大秦百姓用筷子,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就用筷子。因此就有了這次失利。”
淳於越嗬嗬冷笑了一聲:“華夷有異,風俗不同。這誰不知道?還需要這種華而不實,玄之又玄的理論嗎?”
李水微笑著說道:“本仙這理論並不玄,任何人都能聽懂。聽聞淳於博士一直苦惱為何儒家不能治國,或許我這理論,可以幫你一把。”
淳於越瞪大了眼睛。
李水說道:“請問淳於博士,你一直推崇儒家治國,是什麽原因?當真覺得儒家可以治國嗎?”
淳於越說道:“當然!堯舜禹、湯文武,那便是儒學治國的典範。孔夫子便是根據他們的所作所為,提出來儒的觀念。因此,三代之時雖然沒有儒生,但是確確實實用儒禮治國。”
李水說道:“既然儒學治國這麽好,春秋戰國,數十個國家沒有一家實行呢?”
淳於越歎了口氣:“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
李水一拍手,說道:“這便是變化了。經曆了千百年間。東周的天下,已經與堯舜禹不一樣了。”
淳於越瞪大了眼睛:“有何不同?”
李水說道:“堯舜禹,小國寡民。那時候的天下,不過河洛一帶,人口不過數十萬而已。用所謂的禮,倒是可以安定天下。”
“然而東周時候,天下擴張了何止十幾倍?百姓多了何止幾百倍?這時候的天下,已經大大的變化了,禮那一套,還管用嗎?”
“譬如博士小時候穿的鞋,十分合腳舒適,但是長大之後還能再穿嗎?”
淳於越瞪了瞪眼睛:“那你又憑什麽說,儒學不能治理東周時候的天下?”
李水微微一笑,拿起一隻大毛筆來,飽蘸濃墨,然後在紙上寫下了幾個很醜的大字:實踐出真知。
李水說道:“宋襄公空談仁義,結果如何?淪為笑柄。而我大秦行法家,兼並天下。事實俱在,還有什麽可討論的嗎?”
“譬如淳於博士麵前有兩碗湯。一碗湯有毒,一碗湯沒有毒。我已經捉來兩隻老鼠,試的明明白白了。而博士你還要從氣味到色澤,一通議論,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淳於越張口結舌。
而商人們都嘿嘿笑了兩聲,然後拿出紙筆來,筆走龍蛇記下來謫仙的話:實踐出真知。
淳於越說道:“那麽……那麽謫仙現在為何又要推崇商賈之道了?”
李水說道:“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時候的大秦,和兼並天下之後的大秦一樣嗎?”
“戰國末年,百姓已經打了幾百年的仗,苦不堪言。這時候我大秦為民請命,要一統天下。然而如何一統天下?內則有取之不盡的糧草,外則有能征善戰的將士。”
“因此行嚴刑峻法,獎勵耕戰。所有秦人都繃緊了一根弦,終於用十年時間,掃平天下。這十年,秦人受了不少苦。”
“而大秦已經得到了天下,再推行嚴刑峻法,將百姓當做牛馬一樣壓榨。可以嗎?百姓定然心懷不滿,天下也不會安寧。”
“因此,本仙分析了一下,認為百姓要的很簡單,便是安居樂業而已。”
“因此我先是提高了糧食產量,讓百姓不用餓肚子。然後又行商賈之道,互通有無,讓百姓富足起來。”
“這,便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妙處了。如今大秦天下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外邦不戰而降。這不是正好證明商賈之道是有用的嗎?”
淳於越的嘴唇動了動,有些無力的說道:“然而……然而商賈狡詐,賤買貴賣,長此以往,人人都想做商賈,都想掙快錢。還有人耕田嗎?還有人做工嗎?我大秦不是會迅速的衰落下來嗎?”
李水微微一笑:“淳於博士所說的重農抑商,已經是老黃曆了。依然是犯了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錯誤。”
“那時候天下貧瘠,產糧極少,百姓辛辛苦苦耕作一年,也不過能勉強維持餓不死罷了。所以朝廷要重農抑商,免得耕夫太少,造成饑荒。”
“而現在呢?自從本仙實行代田法,實行化肥以來,糧食已經不再是問題了,少幾個農夫也沒什麽關係。”
“而由於現在不再抑製商賈,糧價一直在不斷上揚,現在種田反而變得有利可圖了,據說今年的墾荒麵積,較往常年大大增加了。”
李水納悶的看著淳於越:“博士不會不知道這些事吧?”
淳於越張口結舌。
李水笑了:“如此說來,博士隻是憑著自己的印象,便說一旦商賈多了,農田就會減少嗎?”
李水搖了搖頭,飽蘸濃墨,又在紙上寫了幾個大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那些商賈個個醍醐灌頂,又開始記筆記。
李水接著說道:“除此之外,商賈的出現,並沒有導致人心思亂,變得陰險狡詐。商人,其實是最公平的人。”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你賣的貴了,我自然去找別人。你這次騙了我,下次再也沒有人與你做生意。長此以往,百姓反而會越來越誠實啊。”
在場的商賈都使勁點頭,一副深以為然的樣子。
淳於越有些垂頭喪氣的說道:“然而……如此說來,儒學之道,再也沒有用了嗎?”
李水說道:“以後的事,誰說的準呢?至少短時間內,是用不著了。以後即便用得著,也可能是修正過的,譬如外儒內法,譬如霸王道雜之。”
“儒學用來裝門麵,自然是富麗堂皇,十分好看。然而真的要駕馭一個國家,還是需要一些手段的。”
“不過本仙覺得,儒學修身之道,倒也不錯。根據具體的情況,可以稍加變通,使儒學成為修身養性的東西。德與法相輔相成,對安定天下百姓,或許有意想不到的用處。”
“至於治國嘛……似乎有些不太合適了。一個國家,何其龐大,而國家也在一直變化之中。靠著數百年前,聖賢的隻言片語就要治國。本仙擔心,會害了天下人啊。”
淳於越有些頹然的坐在椅子上。
他沉默了一會,然後緩緩地站了起來。
他向李水拱了拱手,說道:“謫仙高論,老夫……受益匪淺。”
隨後,他有些蹣跚的向外麵走。
李水要送送他,淳於越搖了搖頭:“不必了,老夫有些事要再想想,有謫仙在旁邊的話,想不清楚。”
李水幹笑了一聲:“那在下先回去了。”
淳於越點了點頭,用緩慢的步伐向大門口走去。
這時候,李水的聲音還在不斷地飄到耳朵裏麵。
淳於越聽到李水說:“今日,我們講特殊矛盾與普遍矛盾。在講之前,我先要講一個概念,叫試點……”
後麵的話,淳於越就聽不清楚了,他已經走得夠遠了。
他上了馬車,準備回自己家了。
馬車搖搖晃晃,淳於越的心也越來越空蕩蕩的。
今天晚上,他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被抽空了。
不是體力上被抽空了,而是思想上被抽空了。
多年以來,淳於越都用儒學武裝自己,他持身甚正,無論遇到什麽難事,都能從儒學中找到解決方法。
淳於越覺得,這世間已經沒有什麽東西能難倒自己了。
但是今天他忽然發現,自己一直信奉的儒學,竟然有可能是錯的?
難倒用儒學作為治國之道,真的錯了嗎?
淳於越搖了搖頭:“怎麽會?怎麽會?我怎麽會因為謫仙的一席話,就對聖賢的學說產生了懷疑?”
很快,淳於越忽然驚訝的發現,原來這種懷疑早就根植在內心深處了。他一直沒有理會,一直選擇了忽視。
從多久以前?就有人抨擊過儒學不切實際,抨擊過儒學法先王而不法後王。
那時候,淳於越雖然不以為然,但是心裏麵已經悄然有了裂痕。
這一次,李水沿著裂痕,直接把他堅守的東西擊碎了。
淳於越歎了口氣,掀開簾子向馬車外麵看了看。
幾年前還十分荒涼的鹹陽城,外麵竟然有了不少燈光。
是擺攤的小販,這些原本窮困不堪,在死亡線上掙紮的窮人,紛紛來商君別院擺攤,養活一家老小。
淳於越聽到他們的交談聲,聽到他們的歡聲笑語。這樣的快樂,以前似乎並不多見。
忽然,他想起來扶蘇的話:若天下大治,用的卻不是儒學之道。孔孟是高興還是憤怒呢?
李水微微一笑,沒有說話。而那些來聽課的人全都回過頭來,笑嘻嘻的看著淳於越:“淳於博士,謫仙剛才不是已經說過了嗎?世間萬物都是不同的。如今你也得出來了相同的結論啊。”
淳於越:“……”
他沉默了一會,幽幽的說道:“靠狡辯得來的結論,也算是結論嗎?”
然後他忽然找到了重點,對李水說道:“方才你說同一樣東西,在不同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
李水點了點頭。
淳於越拿出那枚銅錢來:“這銅錢變了嗎?與剛才不同嗎?”
李水還是笑笑沒說話,周圍那些商人都笑了:“淳於博士,這銅錢上麵落下來的灰塵肯定發生了變化。你用肉眼看不出來,但是用竹姑娘的顯微鏡,或許可以看出來。”
淳於越瞪了瞪眼:“還是用相同的套路狡辯?”
他低著頭,開始冥思苦想。
李水也不著急,坐在椅子上,對商人說道:“今日是難得的機會,考教一下你們平日所學是不是紮實。”
淳於越:“……”
他有點生氣:槐穀子這家夥,是把我當成磨刀石了嗎?好,老夫今日就將你們一一駁倒。
昔日孟夫子,滔滔雄辯,怕過誰來?今日我淳於越,要重振儒者雄辯之風。
忽然,他腦子裏麵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打敗李水的辦法,他極為興奮的說道:“方才謫仙說,萬事萬物,在不同的時刻都是不一樣的?”
李水點了點頭。
淳於越得意洋洋的說道:“然而此刻的老夫,與剛才的老夫有區別嗎?”
淳於越以為這句話問出來,商人們會啞口無言,沒想到這些商人臉上全都露出神秘的微笑來。
尤其是牆角有個窮人,居然興奮的說道:“這個我知道,這個我們已經討論過了。”
窮人自告奮勇,對淳於越說道:“淳於博士,此刻的你,與之前的你也是不同的。譬如幾年前,你肯定不知道什麽是望遠鏡,什麽是留聲機,而現在的你,不是已經知道了嗎?”
“譬如前一刻你吃下去的晚飯,還沒有開始消化,現在不是已經消化了一大半了嗎?”
淳於越瞪大了眼睛:“這也算?”
商人們笑嗬嗬的說:“為何不算?”
淳於越冷笑了一聲:“這便是你們所謂的哲學?這些歪理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老夫真是不敢相信。”
李水微笑著說道:“本仙所說的,乃是世間最基本的大道理。想要解決實際問題,還需要根據這些道理,做出具體的決策來。”
李水看著那些商人:“誰來說說啊?”
立刻有商人站了起來。
這商人說道:“小人本是楚人,三代以製作箸子為業。”
他看見謫仙愣了一下,於是解釋說:“便是謫仙說的筷子。”
李水點了點頭。
商人接著說:“我們砍伐竹子,製成筷子,銷往各地,因此積累了不少財富。現在聽說謫仙征服了孔雀國,而孔雀國的人口不下於我大秦。”
“於是在下覺得找到了商機,立刻命令夥計多招募人手,砍伐了更多的竹子,製成筷子之後,千裏迢迢銷往孔雀國。”
“結果到了之後,賠的一幹二淨,從夥計的人工費,到買竹子的費用,到製成筷子的費用,再到路費。竟然讓小人大傷元氣。”
“後來小人打聽了一番才知道,原來孔雀國的人,習慣以手抓飯。小人這邊是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忘記了任何事物都是不同的。”
“我以為大秦百姓用筷子,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就用筷子。因此就有了這次失利。”
淳於越嗬嗬冷笑了一聲:“華夷有異,風俗不同。這誰不知道?還需要這種華而不實,玄之又玄的理論嗎?”
李水微笑著說道:“本仙這理論並不玄,任何人都能聽懂。聽聞淳於博士一直苦惱為何儒家不能治國,或許我這理論,可以幫你一把。”
淳於越瞪大了眼睛。
李水說道:“請問淳於博士,你一直推崇儒家治國,是什麽原因?當真覺得儒家可以治國嗎?”
淳於越說道:“當然!堯舜禹、湯文武,那便是儒學治國的典範。孔夫子便是根據他們的所作所為,提出來儒的觀念。因此,三代之時雖然沒有儒生,但是確確實實用儒禮治國。”
李水說道:“既然儒學治國這麽好,春秋戰國,數十個國家沒有一家實行呢?”
淳於越歎了口氣:“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
李水一拍手,說道:“這便是變化了。經曆了千百年間。東周的天下,已經與堯舜禹不一樣了。”
淳於越瞪大了眼睛:“有何不同?”
李水說道:“堯舜禹,小國寡民。那時候的天下,不過河洛一帶,人口不過數十萬而已。用所謂的禮,倒是可以安定天下。”
“然而東周時候,天下擴張了何止十幾倍?百姓多了何止幾百倍?這時候的天下,已經大大的變化了,禮那一套,還管用嗎?”
“譬如博士小時候穿的鞋,十分合腳舒適,但是長大之後還能再穿嗎?”
淳於越瞪了瞪眼睛:“那你又憑什麽說,儒學不能治理東周時候的天下?”
李水微微一笑,拿起一隻大毛筆來,飽蘸濃墨,然後在紙上寫下了幾個很醜的大字:實踐出真知。
李水說道:“宋襄公空談仁義,結果如何?淪為笑柄。而我大秦行法家,兼並天下。事實俱在,還有什麽可討論的嗎?”
“譬如淳於博士麵前有兩碗湯。一碗湯有毒,一碗湯沒有毒。我已經捉來兩隻老鼠,試的明明白白了。而博士你還要從氣味到色澤,一通議論,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淳於越張口結舌。
而商人們都嘿嘿笑了兩聲,然後拿出紙筆來,筆走龍蛇記下來謫仙的話:實踐出真知。
淳於越說道:“那麽……那麽謫仙現在為何又要推崇商賈之道了?”
李水說道:“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時候的大秦,和兼並天下之後的大秦一樣嗎?”
“戰國末年,百姓已經打了幾百年的仗,苦不堪言。這時候我大秦為民請命,要一統天下。然而如何一統天下?內則有取之不盡的糧草,外則有能征善戰的將士。”
“因此行嚴刑峻法,獎勵耕戰。所有秦人都繃緊了一根弦,終於用十年時間,掃平天下。這十年,秦人受了不少苦。”
“而大秦已經得到了天下,再推行嚴刑峻法,將百姓當做牛馬一樣壓榨。可以嗎?百姓定然心懷不滿,天下也不會安寧。”
“因此,本仙分析了一下,認為百姓要的很簡單,便是安居樂業而已。”
“因此我先是提高了糧食產量,讓百姓不用餓肚子。然後又行商賈之道,互通有無,讓百姓富足起來。”
“這,便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妙處了。如今大秦天下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外邦不戰而降。這不是正好證明商賈之道是有用的嗎?”
淳於越的嘴唇動了動,有些無力的說道:“然而……然而商賈狡詐,賤買貴賣,長此以往,人人都想做商賈,都想掙快錢。還有人耕田嗎?還有人做工嗎?我大秦不是會迅速的衰落下來嗎?”
李水微微一笑:“淳於博士所說的重農抑商,已經是老黃曆了。依然是犯了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錯誤。”
“那時候天下貧瘠,產糧極少,百姓辛辛苦苦耕作一年,也不過能勉強維持餓不死罷了。所以朝廷要重農抑商,免得耕夫太少,造成饑荒。”
“而現在呢?自從本仙實行代田法,實行化肥以來,糧食已經不再是問題了,少幾個農夫也沒什麽關係。”
“而由於現在不再抑製商賈,糧價一直在不斷上揚,現在種田反而變得有利可圖了,據說今年的墾荒麵積,較往常年大大增加了。”
李水納悶的看著淳於越:“博士不會不知道這些事吧?”
淳於越張口結舌。
李水笑了:“如此說來,博士隻是憑著自己的印象,便說一旦商賈多了,農田就會減少嗎?”
李水搖了搖頭,飽蘸濃墨,又在紙上寫了幾個大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那些商賈個個醍醐灌頂,又開始記筆記。
李水接著說道:“除此之外,商賈的出現,並沒有導致人心思亂,變得陰險狡詐。商人,其實是最公平的人。”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你賣的貴了,我自然去找別人。你這次騙了我,下次再也沒有人與你做生意。長此以往,百姓反而會越來越誠實啊。”
在場的商賈都使勁點頭,一副深以為然的樣子。
淳於越有些垂頭喪氣的說道:“然而……如此說來,儒學之道,再也沒有用了嗎?”
李水說道:“以後的事,誰說的準呢?至少短時間內,是用不著了。以後即便用得著,也可能是修正過的,譬如外儒內法,譬如霸王道雜之。”
“儒學用來裝門麵,自然是富麗堂皇,十分好看。然而真的要駕馭一個國家,還是需要一些手段的。”
“不過本仙覺得,儒學修身之道,倒也不錯。根據具體的情況,可以稍加變通,使儒學成為修身養性的東西。德與法相輔相成,對安定天下百姓,或許有意想不到的用處。”
“至於治國嘛……似乎有些不太合適了。一個國家,何其龐大,而國家也在一直變化之中。靠著數百年前,聖賢的隻言片語就要治國。本仙擔心,會害了天下人啊。”
淳於越有些頹然的坐在椅子上。
他沉默了一會,然後緩緩地站了起來。
他向李水拱了拱手,說道:“謫仙高論,老夫……受益匪淺。”
隨後,他有些蹣跚的向外麵走。
李水要送送他,淳於越搖了搖頭:“不必了,老夫有些事要再想想,有謫仙在旁邊的話,想不清楚。”
李水幹笑了一聲:“那在下先回去了。”
淳於越點了點頭,用緩慢的步伐向大門口走去。
這時候,李水的聲音還在不斷地飄到耳朵裏麵。
淳於越聽到李水說:“今日,我們講特殊矛盾與普遍矛盾。在講之前,我先要講一個概念,叫試點……”
後麵的話,淳於越就聽不清楚了,他已經走得夠遠了。
他上了馬車,準備回自己家了。
馬車搖搖晃晃,淳於越的心也越來越空蕩蕩的。
今天晚上,他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被抽空了。
不是體力上被抽空了,而是思想上被抽空了。
多年以來,淳於越都用儒學武裝自己,他持身甚正,無論遇到什麽難事,都能從儒學中找到解決方法。
淳於越覺得,這世間已經沒有什麽東西能難倒自己了。
但是今天他忽然發現,自己一直信奉的儒學,竟然有可能是錯的?
難倒用儒學作為治國之道,真的錯了嗎?
淳於越搖了搖頭:“怎麽會?怎麽會?我怎麽會因為謫仙的一席話,就對聖賢的學說產生了懷疑?”
很快,淳於越忽然驚訝的發現,原來這種懷疑早就根植在內心深處了。他一直沒有理會,一直選擇了忽視。
從多久以前?就有人抨擊過儒學不切實際,抨擊過儒學法先王而不法後王。
那時候,淳於越雖然不以為然,但是心裏麵已經悄然有了裂痕。
這一次,李水沿著裂痕,直接把他堅守的東西擊碎了。
淳於越歎了口氣,掀開簾子向馬車外麵看了看。
幾年前還十分荒涼的鹹陽城,外麵竟然有了不少燈光。
是擺攤的小販,這些原本窮困不堪,在死亡線上掙紮的窮人,紛紛來商君別院擺攤,養活一家老小。
淳於越聽到他們的交談聲,聽到他們的歡聲笑語。這樣的快樂,以前似乎並不多見。
忽然,他想起來扶蘇的話:若天下大治,用的卻不是儒學之道。孔孟是高興還是憤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