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已經完全變成了鮮血的顏色,而且上麵更是布滿了碎紋,根據不二海的話便能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的喬家已經是陷入到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具體發生了什麽,並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


    “現在要怎麽辦?”


    相較於其他的幾個人,此時最緊張的莫過於喬韻熙了,畢竟不管怎麽說,此時的喬家家主是他的父親,無論他當年做過什麽事情,那份兒血濃於水的親情都是無法割舍的。


    況且之前喬韻熙已經是說過了,他的父親對於當年的事情已經是有了悔過之心,這足以表明他的父親並不是徹底泯滅了良知,所以此事我們不得不管。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還是來自於喬老虎的那番話,他猜測著這些年喬家很有可能已經是遭受了別人的算計,具體這是不是真實的還有待考證,但同樣也是給了我們一個提醒。


    “那還用說,當然是盡快趕回家族之中!”無論是喬震山還是喬鎮水,都跟喬韻熙一樣,對於這件事情有著很大的擔憂,所以此時都表現的異常著急。


    “那還等什麽,我們現在就走!”


    從來到喬家村之後,我在了解到關於喬家的種種同時,也是知道了此時太行山脈之中的更多局勢,毫不客氣的來說,較之我之前所預想的要糟糕的多。


    不光是一直覬覦守山人之位的五大世家一直在勾心鬥角的明爭暗鬥,就連妖邪之物們,似乎也都是在蠢蠢欲動,這是一種十分不樂觀的情況。


    之前為了救下被香火侵襲身體的喬韻詩,我曾經嚐試著將自己樹立在那黃泉門上麵的雕像換成了喬韻詩的樣子,那也就意味著我徹底跟太行山的龍脈斷絕了關係。


    守山秘錄上麵有著記載,當守山人跟龍脈脫離了關係之後,那也就意味著失去了成為守山人的資格,當時為了救下喬韻詩我最終堅決的踏出了那一步。


    但是在跟鬼佛的交鋒之中,我曾經感應到了天龍脈,同時我也是承載了天龍脈上麵的星光之力,從而將那鬼佛的一條手臂給切了下來。


    在感受到那些星光致力的時候,我感覺之前從身上脫離出去的東西,再一次的返回到了身體之中,並且比承載地龍脈運勢的時候更加的磅礴和夯實了。


    當時,我對於這些東西是有著一些困惑的,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沉思感悟之後,我已經是徹底了明白了其中的緣由,雖然那雕像已經不再是我的樣子了,不過我成為守山人的資格並沒有被剝奪。


    而且,我身上承載的運勢,比之前更加的強大了,在這思索的過程當中,我隱隱有著一種感覺,那就是我並非如爺爺他們一樣隻是一名普通的守山人,而是比他們更高的存在。


    或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身負天龍脈的運勢,其地位遠遠在背負地龍脈的守山人之上,說句大言不慚的話,我很有可能就是統領九大山脈守山人的那個人。


    當然,這都是我的猜測,至於是不是這樣我並不清楚,不過既然我有著這樣的明悟,那就要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幫助喬家從這次的劫難之中掙脫出來。


    於公,喬家本身就是太行守山人的五行匠之一,正是因為這五行匠常年伴隨於太行守山人的左右,所以才會有了太行山脈這麽長時間的安定與繁榮。


    於私,無論是喬韻熙還是喬韻詩,在我的心理都是留下了一個難以抹去的痕跡,因此既然喬家出事兒了,那麽我就必須要幫助她們化解掉此劫。


    “等等……”


    所謂救人如救火,就在我說完話想要舉步而去的時候,一直保持著沉默的不二海突然將我給喊住了,隨後便聽他說道:“在我們出來的時候,家主已經是交代過了,當祭拜完宗族之中的亡魂之後,便趕往小五台山。家主他們也不會留守於家族之中,而是會直接前往那小五台山,因此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返回到宗族之中,而是要盡快前往小五台山,如果按照我們走出宗族的時間來推斷,家主他們此時應該已經是到了那裏。”


    “那就啟程去小五台山!”


    事不宜遲,所以當聽到不二海說喬韻詩的父親他們已經是趕往小五台山以後,我根本就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招呼了一聲以後,便朝著前麵的山野之中走了出去。


    至於不二海他們,則是緊跟著我的腳步,朝著小五台山的方向簇擁而行著……


    小五台山,確切的說是太行山脈的一條分支,但這絲毫不影響其傳播遙遙的聲名,因為與佛教聖地五台山遙相輝映,因此小五台山也被稱作東五台山。


    小五台山不僅以絢麗的山地風光引人入勝,更有禪宗文化的千年積澱。相傳當年文殊菩薩出家修佛,被這裏恢宏的山勢,茂盛的植被,淳樸的民風所吸引,選址台山,築廟參禪,普渡眾生。


    然而地處太行山、恒山、燕山交匯地段的小五台山地質運動頻繁,山路隘險,寺廟的建設和香客往來都異常艱辛,文殊菩薩痛定思痛,下決心移居地勢平緩的西五台山大興佛事。


    盡管如此,佛教文化還是在涿蔚大地蔓延開來,金河寺、法雲寺以及後來的鐵林寺曆日曠久,終因自然災難或是紛飛戰火毀於一旦,但正如諸多名勝遺址之地一樣,這裏依舊有著殘存的建築見證著往日的輝煌。


    比如金河寺群峰之上的72座塔林,如今僅殘存4座,四處散落著石條、磚瓦和漫漶不清的碑碣,法雲寺也移為平地,南側絕壁上的石窟空空如也,昔日的香火早已散盡,看來任憑前人煞費苦心,沐雨櫛風,也沒能抵擋世事的滄桑。


    如同華夏大多數名川大山都有著獨特傳說一樣,小五台山也是有著光怪陸離的故事。傳說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境內有座神仙峰,整年雲霧繚繞,到處懸崖絕壁。趙王統治盛期,神仙峰一帶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神仙峰下有一潺潺小溪,當地人們全靠它澆莊稼、喂畜禽。


    有一天,忽然從神仙峰上飛來一個巨大的怪物,巨齒獠牙,頭長雙角,逢人便吃,人們嚇得紛紛關門閉戶。怪物來到溪流邊,幾口將溪水吸幹,駕雲而去。從此,神仙峰一帶禾苗幹枯,五穀不收。人們為了活命,隻得流落他鄉。


    神仙峰下武南莊有一武姓老員外,有女名喚武彩,不僅長得如花似玉,而且能文善武。溪水被怪物喝幹後,武彩不辭辛勞地在神仙峰下挖井掘水。


    結果,鋤頭用壞了三十六把,井掘開了九十九口,也沒挖出一滴水。就在武彩要挖第一百口井時,突然空中烏雲密布,飛沙走石,怪物已到近前。


    她抄起扁擔,向怪物頭上打去,怪物躲閃不及,被打掉一隻角,慘叫一聲,奪路欲逃。武彩窮追不舍,終將怪物力劈四半。這時她也疲憊不堪,奄奄一息,站立著死去了。


    所以,至今這小五台山的腳下,都還有著一尊石像,正是那武彩所化,日日夜夜手持扁擔站在山腳之下,守護著那一戶戶早已經因為人們搬遷而荒蕪了的人家。


    無論是小五台山的傳說,還是關於武彩的故事,都是在抵達小五台山外圍的時候,不二海為我講述的,這讓我對於小五台山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同時,也是對這五座山峰多了一些敬仰的念頭。


    這裏雖不如泰山的封禪之地,也不如與之相隔千裏的西五台山,但對於太行山脈來說,卻也算的上是一處難得的鍾秀了,也難怪五大世家會選擇此處。


    “隻不過,如今山峰已經入眼,那五大世家的人又去了哪裏呢?”


    我第一次聽說到小五台山的時候,是出自於千山佛的嘴巴,是他告訴我五大世家的人都會來到此地,從而決出這一代的守山人,但是我看到的隻有美不勝收的景色,並沒有看到任何一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守山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厭筆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厭筆川並收藏守山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