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佳的無畏和獻身,使危機計劃署順利地得到了星際飛船的建造技術和曲率飛行的技術資料,並得到了楊梓祺這一難得科技人才。


    很快,危機計劃署成立了以m國、z國、r國等7國科學家組成的龐大科研攻堅小組,攻堅小組由劉翰洋和楊梓祺共同領導,劉翰洋擔任項目總工程師,楊梓祺擔任副總工程師,力圖建造加載曲率飛行引擎的星際飛船。


    根據對俘獲的“暗河1”號空天母艦的研究和技術資料的分析,經過劉翰洋和楊梓祺團隊夜以繼日的科研攻關和不懈的努力,第一艘加載了曲率飛行動力引擎的星際飛船研製成功。


    這也標誌著人類第一次擁有了跨越宇宙空間的能力和在無給養的情況下,在外太空持續作戰的能力。


    第一艘星際飛船被名為“榮宇”號。


    “榮宇”號星際飛船長約800米,寬約300米,上下70層,呈完美的棱形結構,可搭載各類型空間戰機3000餘架,成員7萬餘名。


    這是人類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星際戰艦,續航能力達到了恐怖的10000年,儼然就是一座移動的巨型城市,也是人類文明向宇宙開拓和邁進的先鋒和希望,同時也是拱衛地球文明的戰鬥堡壘。


    “榮宇”號擁有先進的宇宙空間定位係統和性能強悍的電磁脈衝炮、各種激光武器,以及強大的動力推進係統。


    其最大設計速度為光速的十分之一,也就是30000公裏每秒,巡航速度為15000公裏每秒。


    1個小時之內就可以到達火星,穿越整個太陽係隻需11個小時,到達距離太陽最近的恒星---半人馬座的比鄰星,也隻需43年。


    配備了冬眠艙的該型星際飛船,也正式預示著一個普通的地球人,在一生之內就可以到達另一個係外星係。


    “榮宇”號的研製成功,標誌著人類在對抗梗河一文明和暗黑體文明的武力入侵上,有了實質性的反擊手段,也標誌著人類具備了星際空間作戰的能力。


    繼“榮宇”號之後,人類舉全球之力又建造了“榮宙”號、“榮之”和“榮星”號三艘同級別的星際飛船。


    四艘星際飛船共同組建了一支具備遠距離宇宙空間作戰能力的超級艦隊。


    艦隊由栗劍鋒和威廉·斯內特擔任聯合總司令,劉翰洋任飛行控製總監,楊梓祺為副總監,趙璮為“榮宇”艦艦長,王玉銘為“榮宙”艦艦長,泉田福山任“榮之”艦艦長,特勞德·莫裏奧任“榮星”艦艦長。


    超級艦隊組建後,進行了第一次實驗型遠航,即從地月軌道附近啟程奔赴太陽係的外圍---柯伊伯帶,在路過火星軌道時,順道消滅了暗河公司的“暗河2”號空天母艦。


    遠航結束後,四艘星際飛船返回了地月軌道,地球人並沒有急於發動對泰伯星人斥候部隊的進攻,而是在地球-金星軌道和地球-月球軌道部署了兩道防線,以抵禦他們的突襲。


    事實上,四艘星際飛船在實驗型遠航的途中,針對泰伯星人的斥候部隊展開了無數次攻擊演練,根據演練的結果,四艘星際飛船將以全軍覆沒的代價給泰伯星人的斥候部隊予以重創。


    雖然看起來,這是一個糟糕的戰績,但麵對著領先人類文明數萬年的泰伯星人,人類能取得如此的戰績實屬不易。


    根據文明等級的劃分,目前,人類的文明尚處於1型文明向2型文明行進的過渡階段,也就是1.79級


    (本章未完,請翻頁)


    ,而梗河一文明的泰伯星人已經達到了3型文明,並向4型大踏步地邁進。


    貿然開戰,地球人無法承受如此慘重的損失,一旦泰伯星人的斥候部隊在宇宙空間對地球發動攻擊,地球將沒有一艘星際飛船具備星際作戰的能力,鞭長莫及是最好的注釋。


    一旦泰伯星人的星際殖民艦隊到達太陽係,兩道防線將成為地球人抗擊泰伯星人的最前沿陣地。


    與此同時,更多的星際飛船也在地球上加緊建造。


    泰伯星人的到來,導致了月球加速遠離了地球,地球的氣候也隨之發生了劇變,氣候災害頻發,地球居住環境變得越來越惡劣,先是酷熱難耐的高溫,繼而是席卷全球的海嘯。


    海嘯過後,雖然地球有了一段相對溫和宜人的氣候,但這段時間短暫而急促,之後,地球進入了漫長的嚴寒天氣。


    地表的平均溫度一度接近零下60度,即使在北半球的低緯度地區、最炎熱的7月份,仍然是一片茫茫的冰原景象,氣溫一度跌破零下30度,漫天的大雪和肆虐的寒風席卷了整個大地。


    地表的嚴寒使得人們望而生畏,無奈之下,地球上相當一部分地區的人口被迫轉移到了地下,地下城成了人們生活的主要區域。


    幸虧人類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它能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和能源供給,但隨著更多的人口轉移到地下以及地下城的規模不斷擴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變得日益緊迫。


    於是,建造戴森球計劃,一勞永逸地解決地球能源危機被提上了日程。


    有了戴森球,利用太陽的能源可以為地球增溫,地球將重回以前溫暖如春的宜居時期,還可以提供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巨量能源供給。


    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數億公裏不等,環繞太陽的殼狀軌道結構,用來包裹太陽、開采太陽能源的巨大人造天體,一個利用恒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


    這樣一個“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恒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


    戴森球被認為是,在宇宙中長期存在並且能源需求不斷上升文明的必然選擇。


    地球就屬於這樣的一個文明。


    一組數據表明,目前,在我們恒星---行星係統中,絕大部分能源來自於恒星的輻射,但這些能源都被浪費掉了,我們太陽係各行星隻接收了太陽輻射能量的大約1/109,絕大部分能量散播到了宇宙空間之中。


    這是一個巨大的浪費,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將太陽用一個巨大的球狀結構包圍起來,使得太陽的大部分輻射能量被截獲,隻有這樣,才可以長期支持這個文明,使其發展到足夠的高度。


    一旦戴森球建造成功,屆時,地球的平均溫度將升至危機前的水平,地表又將迎來生機盎然的狀態。


    那個曾經生機勃勃,孕育了億萬生靈的藍色星球將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人們就可以在地表上無憂無慮地生活,享受地球母親的所有饋贈。


    地球---這顆宇宙中藍色的家園將繼續譜寫她生命的讚歌,繼續她偉大的生命曆程。


    但人類建造戴森球的計劃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技術阻礙,由於技術並不成熟,人類在地球與太陽的拉格朗日點發射了大量的運輸飛船,也沒有將太陽完全包裹起來,而且所需的材料和能量采集係統經受不住太陽風和等離子輻射的轟擊。


    (本章未完,請翻頁)


    計劃進行了5個月被迫停止。


    人類急需新材料、新科技和新型能量采集技術來支撐這一瘋狂的計劃,擺在人類麵前的似乎是一個不可逾越的技術障礙。


    但人類並沒有放棄,舉全球之力攻克這一難關,遺憾的是,攻堅進行了3個月,卻舉步維艱。


    劉翰洋臨危受命,他想到了暗黑體文明為地球人所構築的那個美好的世界,一個科技發達、能量供給充足的程序化世界。


    這一信息是劉翰洋通過mr影像再建係統中的量子糾纏,通過周芸與父親周恒祥大校之間的量子塌縮得到的。


    在那個程序世界中,暗黑體人為人類解決了糧食危機、氣候災害、以及延綿幾千年的戰爭和爭端,更為人類解決了困擾幾千年的能源供給問題。


    他們為人類建造了戴森球,一個直徑15億公裏,環繞太陽的殼狀軌道結構,用來包裹太陽、開采太陽能源的巨大人造天體。


    至此,地球人永遠擺脫了能源問題的困擾,高速向更高的文明等級挺進。


    盡管那隻是一個虛擬的程序世界,但對於那個世界中的人來說,一切都是那麽的真實,完全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包括他們眼中所形成的宇宙空間。


    也許,進入那個程序化的世界就能得到建造戴森球所用的科技和技術,以此為借鑒,能為現實中的地球人提供科技支撐。


    但怎麽進入那個程序化的世界,而且必須安全的返回現實世界,以地球人目前的科技肯定無法辦到,為此,劉翰洋想到了一個人,也許通過他就能輕鬆地進出那個世界。


    這個人就是痞子差。


    想要說服痞子差並非易事,因為他是泰伯星人,一個敵人怎麽會幫助自己的敵人呢?顯然是不可能的。


    一連三天,劉翰洋都窩在量子研究所內思考著對策,幾乎是茶飯不思。


    除了求助於痞子差之外,他還想到了利用量子糾纏係統,進入那個虛擬的程序世界,但量子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隨即性,也許是一次有去無回的單趟旅程。


    這是毫無意義的,即使他想為此獻身,也無法得到建造戴森球所需的技術。


    正在他迷茫之際,一個人的出現,給他帶來了希望,可以通過她說服痞子差,讓自己進入那個程序化的世界。


    這個人就是芬可,她與痞子差有著不錯的交情。


    雖然痞子差不一定能爽快的答應此事,但以芬可的能力,略施小計,也許會成功。


    但芬可隨之給劉翰洋帶來了一個令他震驚不已的消息,那就是四肢盡斷的李素佳生命垂危。


    之前的手術隻是暫時控製住了她的病情,但隨著病情的惡化,命懸一線的她急需手術,而且時間緊迫,但以目前地球的醫療技術卻無法保住她的性命。


    拯救李素佳的生命迫在眉睫,似乎又寄希望於痞子差。


    劉翰洋火速打電話給了芬可,讓她趕緊求助痞子差拯救李素佳的性命,同時伺機提出將他自己的意識,送入那個暗黑體人為地球人所構築的那個程序化的世界裏。


    芬可答應的非常爽快,但她似乎並沒有太大的信心,在她看來,痞子差雖然玩世不恭、還有點神經質,但他並不傻。


    幫助地球人,不是他來到地球的使命。


    隻能抱著一試的態度,盡量去討好他。


    也許,會有奇跡。


    也許,會被無情地拒絕。


    (本章完)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暗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灃水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灃水森並收藏暗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