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召眾臣朝議,劉榮自然是一大早便到了宣室殿外等候。


    而當劉榮到來之時,宣室殿外早已是聚集了眾多朝臣。


    見劉榮來了,這一眾人等,當即便是行禮道:“臣等拜見太子殿下”。


    劉榮是一拱手道: “眾位卿家免禮”。


    “謝殿下”。


    這些時日中,一直由劉榮主持朝議,然劉榮的學習能力還是很強的,未過多少時日,便大致熟悉了朝中各部各署之職權,雖然處事的手段還是很稚嫩,但已然是能夠獨立的處理一些事了。


    這些事,朝中諸臣,可都是看在眼裏的。


    更是有些人,起了別樣的心思,不自覺的開始想要與劉榮套近乎。


    有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當今天子麵前找不到存在感,自然是擋不住這些人將目光,放在繼任天子,當今之太子的身上。


    而劉榮此時可是清醒的很,老爹雖說是看上去,安心的在宮中養病,除了自己主動上奏之事,而從不過問朝事。


    即便是說破天,劉榮也不會相信,老爹是真的跪完全放心自己的。


    自己在朝議之時,所說過的話,甚至是自己散朝之後,回太子宮中所做的事,所見的人,定會有人源源不斷的稟報給老爹的。


    且老爹也沒有不是什麽事都不管,偶爾還會單獨召周亞夫與晁錯等人到宮中密談。


    以這二人對老爹的忠誠,劉榮若是做了什麽僭越之事,不用想其也會第一時間向老爹稟報的。


    且若是自己和這些主動靠上前來的朝臣們走的太近,說不定立即便要觸犯到老爹的底線了。


    以老爹的那種性格,特別是如今又抱病在身,必然會想,太子這是不是看朕抱病,在朝中結合朋黨,準備著接班不成?


    對於皇帝而言,除了自己,是沒有人可以值得信任的。


    縱觀華夏曆史,隻要是為了得到皇位,什麽弑父殺兄的事,都是可以做出來的…………


    然,劉榮卻也是毫不避諱,老爹派到太子宮宮去的那些個舍人們,可不都是出自百姓良家。


    這些人中,便有老爹“特意”安排的人,而劉榮卻是表現的如不知道一樣,以進為退,還將其中一人,調到了自己的身旁做謁者。


    自己從來未做過什麽不可告人之事,又有何不敢令他人知之?


    ………………………………………………………………………


    不多時,便是如往常之朝議一般,一謁者行至殿外,拉長了聲音,言道:“陛下——駕到!”。


    聞此言,包括劉榮在內,在場之人立即便是排好了次序,邁步進入了宣室殿中。


    隻不過,這一次,倒是有些與以往不同的事是,天子劉啟並未在朝臣之後而來。


    卻早已坐在了殿中的床榻之上。


    眾臣行至自己的位置之上站好,手持玉笏,當即便行拜禮道:“臣等(兒臣)拜見陛下!”。


    “眾卿平身吧”,天子劉啟是言道。


    起身之時,劉榮看了一眼坐在上首的老爹,老爹的精神,看上去似乎是好了許多。


    “難道是已經好了?”,劉榮心中嘀咕。


    掃視殿中之臣,天子劉啟便開口道: “今日,召諸卿至此,乃是有要事要與諸位卿家商議”。


    天子如此說,自然是輪到身為丞相的周亞夫回話:“還請陛下示下”。


    “劉遂已被廢為沅陵侯,趙國當如何處置,眾卿可有何意見?”。


    聞此言,竇嬰當即是跳了出來,起身出列行禮言道:“臣下以為,此等大事,當陛下決定才可,隻是以臣愚見,當再立趙王,安定趙國之民心”。


    竇嬰表露了自己內心的想法,而其後,袁盎也是跳出來附議。


    見此情形,更是有諸多朝臣跟風而諫,請天子再立趙王安定天下民心。


    然此次跳出來,反駁竇嬰、晁錯的人,卻不是晁錯,而是禦史中丞張演。


    “臣張演有言,今劉遂失得,而失王位,以臣之見,當將邯鄲郡與巨鹿郡收歸朝廷管轄”。


    滿朝之人,皆是知道,張演是晁錯的死忠,但以其之碌位,還是不足以與應對竇嬰與晁錯的。


    若不是有晁錯在背後的支持,其定然也敢此時此言。


    其此言一出,晁錯手下的那些禦史們,卻也是開始附和。


    而晁錯此事卻是事不關己一般站在原地,一言不發。


    如此一來,劉榮也是猜不透,晁錯這到底是什麽意思了。


    且按照老爹的脾性而言,將邯鄲、巨鹿兩郡收歸朝廷,老爹定然是支持的。


    卻在今日又問起了朝臣們的意思,也不知道,老爹這是要做何。


    過了好一陣,坐在床榻之上的天子劉啟,這才言道:“以朕之意,當再立趙王,眾位卿家以為如何?”。


    竇嬰、袁盎等人,當即便是跳了出來,言道:“聖明無過於陛下也”。


    總算是在天子麵前搬回一城了。


    此刻這兩人是有了一絲揚眉吐氣的意思。


    不過,如此一出,劉榮倒是真的看不懂了老爹這是什麽意思。.


    竟然當眾說,還要再立一個趙王。


    當初在平定吳楚五國叛亂之時,天子劉啟為了證明自己的吃相根本沒有那麽難看,更是將已然握在掌中的楚國又扔了出去。


    令楚元王劉交的小兒子,當朝之宗正劉禮做了繼任之楚王。


    以此來向天下表明,天子怎麽會貪圖吳楚這幾個“小國”之呢。


    然如今正是一口吞下趙國的大好時機,老爹竟然是拒絕了。


    就在定下來了此事之後,要商議當以何人為楚王之時,此事卻是出現了逆轉。


    竇太後是親自到了宣室殿中,漢家可從來沒有什麽後宮不可幹政的規矩。


    隻是有呂後這樣的前車之鑒在,漢家所有的皇太後,也不敢過於瘋狂的幹涉朝廷的內政。


    到時候自己殯天,那整個太後的外戚家族,便要成為眾矢之的,或許還要有滅族的危險。


    竇太後至此,天子劉啟,當即是起身言道:“太後來了,快為太後設座”。


    “諾!”,一旁的侍從忙到。


    而劉榮與朝臣們是顧不上再疑惑, 太後為何在此時到宣室而來,皆是行拜禮道:“臣等拜見太後”。


    一手拄著幾杖,在婢女的攙扶之下,緩步向前走去,竇太後一邊言道:“諸位卿家免禮吧”。


    “謝太後”。


    …………………………………………………………………………


    自當今天子登基以來,竇老太太雖然是時常會出言幹涉朝政,但是還從未到宣室殿來過。固此,自從竇太後到了宣室之後,坐在了天子劉啟一旁之後,在場所有人的注意力,皆是集中在了竇老太太的身上。


    “哀家聽聞,陛下與諸位王公大臣們,在商議另立趙王之事,固此,便到此而來”。


    說完這句話,接著又說到:“哀家有一言,皇帝可願聽之?”。


    天子劉啟嗬嗬一笑,便言道:“請太後言之”。


    聞此言,竇太後是言道:“那劉遂身犯逆罪,得皇帝之恩赦,隻是廢去其趙王之王位,如今趙國無王,且趙國之地,還要提防匈奴之襲擾。


    皇帝的兒子們,都還年輕,皆不通軍武戰陣之事,固此,此時非是立趙王之時,不若先將趙國邯鄲、巨鹿兩郡劃歸朝廷,待皇帝的兒子們長大了,再立趙王也不遲”。


    此言一出,跪坐席間的劉榮,這才明白了,老爹為何會順著竇嬰、袁盎的話,還要再立什麽趙王。


    原來,這還有後手呢。


    漢家的天子,皆是這般,自己做了婊子,還硬要立牌坊的人。


    而且這牌坊立的還讓你無話可說。


    文帝釣魚執法,幹掉了劉長,之後就來了一手,將淮南國一分為三,讓劉長的三個兒子,皆


    做了諸侯王。


    就是讓世人明白,看吧,朕不稀罕淮南國那三郡之地,劉長身死,皆是因其咎由自取。而且其即便造反了,還是朕舌戰群臣,保住了劉長的命,自己也隻是命人將他押解到蜀郡看管起來,他自己不願吃飯餓死的,怪誰??


    天子劉啟也是如此,起初,得知劉遂之罪責之後,更是不願追究之,皆是朝臣們“死諫”,逼迫自己,自己才不得已如此的,朕的本意可不是如此。


    當然,如此鏟除了障礙物,到最後,還讓別人說不出什麽來。


    朝臣們聽了竇老太太的話,卻是麵麵相覷,太後的意思這是不讚同立趙王。


    然竇太後給的理由,的確也是讓人難以反駁,天子劉啟的諸多子嗣中,年紀最大的就要屬太子劉榮了。


    然如今,太子都還未及冠,其餘皇子那年紀就更小了。


    祖母心疼自己的孫子,不想讓孫子到一個隨時可能麵臨匈奴襲擾的諸侯國去,卻也說的過去。


    不等朝臣們說過,天子劉啟先是接了一句:“太後所言,也的確如此,是朕考慮不周了”。


    朝臣們,當然是聽出了陛下這是什麽意思,陛下已然同意了太後適才之所言。


    當即,整個宣室殿中風向大變,反對再立趙王的呼聲,立即便是反超了。


    接著便有人言道:“聖明無過於陛下,此時的確不是再立趙王之時”。


    而跪坐在一側的劉榮也是不得不感慨,老爹這一手玩兒的,的確是讓人防不勝防。


    看來我還是要向老爹學習,將來也要把這硬,立牌坊的絕技,發揚光大,劉榮心中是止不住地yy道。


    ………………………………………………………………………


    此事議論完了,朝臣們,皆是以為當已無事矣,過不了多久,或許便要散朝了。


    而接下來,天子劉啟便又言道:“此事言畢,朕卻還有一事,要告知諸卿”。


    <a id="wzsy" href="http://www.156n.net">156n.net</a>


    言畢,看了一眼,跪坐一側的劉榮,天子劉啟又說了一句:“此事,事關太子!”。


    聽聞陛下所言,事關太子,在場之人,自然也是將目光集中在了劉榮身上。


    內心皆是在盤算,太子又做了什麽事,難道是太子監國之時,做了什麽觸怒了陛下。


    正在這些人臆想之時,天子劉啟又道:“前些時日,皇後常常與朕提起無子之事,朕自然是有些心生憐憫,固此,便決意,過繼一子與皇後。


    如今諸多皇子之中,隻有太子尚在長安,今日太後亦在宣室之中,朕便決意,將太子過繼到皇後的名下”。


    此言一出,整個宣室殿,瞬間變安靜了下來,儼然,這信息量簡直是太大了,令眾多朝臣皆是瞠目結舌。


    陛下這竟然是要將太子過繼給皇後……


    皇後身為天子的配偶,本來就是天子所有子嗣的嫡母,雖然漢家還沒有過,將太子過繼的先例,但是在禮法之上,是說的通的。


    且劉榮的生母栗姬,此時已死,做成此事,那便更加容易了。


    於情於理,朝臣們,完全是找不出來任何的反駁理由的。


    且看陛下那斬釘截鐵的樣子,儼然也允許任何人有不同的意見。


    緊接著,這朝堂之上便是傳言道。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


    “太子可願意?”,天子劉啟又問。


    當即劉榮便是跪地行拜禮言道:“回父皇的話,皇後仁德賢惠,兒臣自然願意”。


    隻是……隻是…………”。


    見劉榮支支吾吾的,天子劉啟說道:“隻是如何?”。


    “此事兒臣還要到陽陵去拜祭,稟報母親在天之靈”。


    劉榮深知,身在一個有神論者的時代,這種戲碼還是要做足的。


    如此,得到了亡故母親的“同意”,此事自然是更加容易行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木難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木難支並收藏大漢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