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侯賈誼在朝堂之上,一向是謹言慎行,少有言論之,但其每一次開口所言之事,滿朝文武卻無一人敢輕視之。


    固此,賈誼言道完全讚同晁錯之言,此時不可與匈奴開戰,即便是適才與晁錯爭執的不可開交的竇嬰,聞此言也是再說不出話來。


    而欒布正要再起身說些什麽的時候,一旁之袁盎見此情形,立即便是扯住了欒布的衣角,小聲言道:“俞侯不可!”。


    如此,欒布轉過頭來看了一眼袁盎,便也再未說什麽,隻得正了正衣冠,坐好。


    然主戰派表演完了,卻是到了主和派出場的時候了。


    隻見一博士嚴其言道:“臣以為,禦史大夫與當陽侯之言,甚為中肯,此時絕非與匈奴交戰之時,不若再派使臣出使匈奴與匈奴何談!”。


    晁錯與賈誼二人雖是說此時非是與匈奴交戰之時,但也未說此時便要議和。


    然這朝臣之人當可是惹怒了在場的主戰派,晁錯與賈誼此二人,一人是天子之師,位列三公,而另一人是皇長子劉榮之師,更是陛下所寵信之臣子。固此,這些個主戰之將軍不能輕易得罪之。


    但嚴其可就不一樣了,其既非是天子之近臣,在朝中也也沒什麽根基,隻是一博士,其原本是想在陛下麵前也露一露臉,說不得哪天還能得陛下之青睞升官也不一定。


    卻不想卻是因自己一言,陛下還未說什麽,欒布是再也坐不住了,猛然起身行至殿中言道:“和談!和談!哪裏有那麽多之和談!”。


    早在甘泉山上見到長城之烽火狼煙,天子劉啟便開始思索,該如何應對此次匈奴之入侵。


    然天子劉啟雖是個心胸不寬,更容易記仇的人,但其卻不是一個膽小怕事之人。


    雖然漢家諸侯王之內憂已除之,但此時卻非是與匈奴交戰之時。


    且不說漢軍能否勝之,早在甘泉宮中之時,天子劉啟便收到了太仆之奏報,自當年推行馬政之時起,整個漢家上至朝臣,下至商賈、平民乃是家家都要養馬之。雖是如此,但此時能充為戰馬之馬匹還不足八萬匹,如此怎能裝備騎兵與匈奴交戰。


    以匈奴騎兵如此彪悍之戰力以及機動速度,在大漠之上派步卒出戰,簡直就是相當於捆上自己的手腳,任由匈奴人砍殺之。


    如此思慮下來,天子劉啟便得出了一個目前唯一的一個可能能令匈奴不再襲擾邊地的方法——和親。


    “王仡擬詔,傳朕之召命,告知雲中、吳王、北地、上黨之接壤匈奴之地之郡太守,以及長城沿線之駐軍,加固城防,絕不可令匈奴破關而入之”。


    “諾!”。


    接著天子劉啟掃視了一眼在場的朝臣,當即便言道:“今日朕有些乏了,暫且議到此處吧”。


    在場之朝臣們隻得言道:“恭送陛下”。


    出了宣室殿,欒布更是上前攔住了要走的賈誼,“當日吳楚叛亂之時,平叛能不過兩月而功成,多虧了當陽侯所出之奇謀。


    但此時匈奴南侵,當陽侯為何要進言陛下不可戰之!”。


    賈誼聞言是嗬嗬一笑道: “俞侯,非是我不願進言陛下與匈奴交戰,此時當真非是交戰之時”。


    “腐儒!”,言畢,欒布便轉身氣衝衝的離去了。


    欒布的脾氣從來都是剛正不阿,若不然其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為英布收屍。


    在吳楚反叛之前,竇嬰與欒布從未深交之,


    但因為這吳楚叛


    亂之事,兩人竟是成為了摯友,如此見欒布如此說話,竇嬰原本就是要上前勸阻之,然還不等其說話,欒布便先是離去之。


    見到此等情形竇嬰也是擔憂欒布因此而觸怒了賈誼。


    忙時充做和事老,湊到賈誼之身旁笑道:“當陽侯勿要怪罪之,欒將軍也是當年隨高皇帝打天下的老臣,隻是為人過於剛正,其適才之言,絕無惡意,乃是一時氣憤之言”。


    “哈哈,魏其侯不必如此,俞侯之性情,我亦是知之,如此忠正之臣,我怎會怪之”。


    接著竇嬰便是一行禮道:“當陽侯不怪便好,不怪便好,改日當陽侯閑暇之時,不若到在下府中而來同飲之可好?”。


    賈誼是一回禮道:“魏其侯此言大善,到時還望魏其侯不嫌吾之叨擾”。


    …………………………………………………………:…………


    而天子劉啟到了麒麟殿中,卻是並未安歇,而是甚是煩惱之。


    今日在朝堂之上提及此事便是為了試探眾臣之意,卻不想主戰之一方占了上風,但此時絕非是交戰之時。


    獨坐殿中思慮良久之後,天子劉啟便命王仡去將劉榮召到麒麟殿中來。


    當聽聞是老爹召見之,劉榮便猜想,老爹定是要與自己商議匈奴之事。


    “兒臣拜見父皇!”。


    “榮兒來了,賜座”。


    “謝父皇!”。


    然天子劉啟是開門見山道: “今日朝堂之上,朕問眾臣該如何應對匈奴犯我漢境,眾多臣子言之,為何榮兒一言不發”。


    劉榮可是清楚的很,自己做什麽都或可行之,但軍權此時可是自己絕對不能碰的東西,如此,劉榮當即便行禮道:“父皇恕罪,兒子不通戰陣之事,怎能輕易而言之”。


    “朕又未問你要如何與匈奴交戰,隻是要你說是戰是和,隻管言明便是”。


    “諾!”,一行禮劉榮便是站了起來,行至殿中。


    “自高皇帝時白登之圍起至今,匈奴大舉入侵我漢境,便有近十餘賜,日常之襲擾更是多如牛毛,當年兒臣隨祖父巡視代地、雲中,險些便要被匈奴襲擊之。


    兒臣之心恨,自然是對匈奴萬分憎恨之,恨不能啖其肉,飲其血,抽其筋,挫骨揚灰!固此怎能不想我漢軍北擊匈奴滅其氣焰,以揚我大漢之天威,父皇之聖德。


    但當年祖父曾對兒臣言過,要與匈奴交戰,以我漢家此時之國力以及漢軍之戰力,即便能取勝之,也難以對匈奴造成重大之打擊,更是會使我漢家數代天子苦心經營盡皆付諸東流…………


    固此,再無萬全之策之前,絕不可輕易與匈奴開戰,否則受苦的還要是天下之百姓”。


    片麵的回答老爹之言,是戰是和,似乎有些不妥,如此劉榮這番話可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說出來的。


    就是要告訴老爹,自己並不是不想進言朝廷與匈奴交戰,而是此時的確不是時候。


    劉啟本就是要看劉榮會不會一時衝動,想要與匈奴交戰之。


    為上位者,不可為情緒所左右之,劉榮能夠如此冷靜的看待此事,在天子劉啟看來劉榮完全是有一種與其年齡完全不相符之冷靜與決斷。


    <a id="wzsy" href="http://www.slkslk.com">slkslk.com</a>


    接著天子劉啟便是言道:“我兒之心,朕已明了,朕之意,此時亦非與匈奴交戰之時”。


    既然不欲與匈奴開戰,那自然便隻剩下了一條出路與匈奴和談。


    然天子劉啟自


    然也早就是知道了匈奴那邊傳來的消息,匈奴閼氏劉嫣病亡了。


    劉榮走後,天子劉啟便是起身在殿中踱步,“難道還要再選派一宗室之女和親”。


    隨後天子劉啟便開始在腦子中過了一遍漢家宗室中適齡之女子。


    ……………………………………………………………………


    漢家邊地數郡與長安沿線之駐軍,在收到天子之召命之後,便是加固城防,在城池與長城外圍更是布下了重兵已防守匈奴侵犯。


    然伊雉斜在中行說的一番勸說之後,便是明了了此次奉單於之命襲擾漢朝並非是個美差。


    如此下來,伊雉斜當然是要想法設法的先保住自己這八萬精騎,所派襲擾之軍皆是些老弱之兵。


    而在經過數次襲擾之後,這些個漢朝之太守將領便也發現了匈奴人的短板之處。


    匈奴遠居大漠之中,論起騎兵作戰,牧牛牧羊之事,漢朝人自然是遠不及矣。


    但匈奴人之文明程是非常的落後,其完全不會開采銅鐵之礦,鑄造武器與箭鏃。


    匈奴當年能順利崛起,那還要多虧了蒙恬之長城兵團所遺留的物品。


    固此,當匈奴人一靠近城池,便會有漫天之箭雨迎麵而來。


    伊雉斜派去襲擾之人本就不多,在這箭雨之攻擊之下,匈奴騎兵也是損傷不小。


    當伊雉斜聽聞奏報之後,伊雉斜便想到了一更為惡毒之方法,尋來些漢人奴隸,強命其衝在匈奴軍卒之前。


    見到這些身穿漢人衣之人衝了過來,在城樓之上的漢軍士卒當真是有些不知所措。


    聽聞此事,李廣更是親自登上城口奪過一旁之士卒手中之弓,張弓搭箭便射之。


    將手中之弓丟在一旁,隻見李廣是怒道:“未軍卒之人,絕不可有婦人之仁,陛下之命便是令我等守住雲中之城池。若是不能守住,遭受匈奴之屠戮之百姓便會更多,固此,不論眼前襲來之人為誰,皆要將其射殺之!”。


    “諾!”,在場之士卒盡皆言道。


    李廣的決絕可是令伊雉斜都有些未知側目,“漢朝有此太守,絕非我匈奴之幸”。


    接著便問一旁之奴仆言道:“可否打聽清楚,那新任一雲中太守是何人?”。


    “稟報右賢王,此人名喚李廣”。


    伊雉斜是憤恨道:“李廣,本王記住這個名字了,來日,本王定要親自砍下這雲中太守李廣之頭顱製成酒器!!”。


    然防守歸防守,天子劉啟還是派出了與匈奴何談之人,便還是當年奉文帝之命出使匈奴,與匈奴和親的李信。


    一路奔波,行了多日之後,李信一行人最終總算是找到了匈奴之王庭所在。


    一見到軍臣單於,李信便行禮言道:“奉漢大皇帝命問單於安”。


    坐在王座子上的軍臣單於言道:  “漢使到此為何?”。


    李信又一言道:“自然是為漢匈兩家之和睦而來之,數年之前,我朝先帝還曾派我漢家之公主遠嫁匈奴,與單於定下兄弟之盟。不想此時單於怎會令匈奴騎兵襲擾我漢家之邊境,此怎是兄弟可行至事?”。


    然軍臣單於還未開口,中行說倒是說了一句:“漢朝所送來和親之公主,又有哪位是皇帝之血脈?


    皆是你們漢朝宗室之女或後宮中之女子,許以公主之名便將其送來與我大胸奴之單於和親,固此我從來未看出漢朝有何和談之誠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木難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木難支並收藏大漢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