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嬰平日與晁錯相爭為何屢屢受挫,還不是因為自己官職低微,且無爵位,此次得封魏其侯,便有了資本與晁錯爭鬥一番。


    賈誼受封當陽侯,可是令劉榮高興萬分,老師因攻而封侯,自己這個做學生的自然是要為其慶賀。


    然欒布亦是從秦時,曆楚漢相爭,漢家三代帝王之老臣。此時已年過八十,當年隨隆慮侯周灶一同抵禦匈奴,卻不想最終是功敗垂成,功虧一簣。


    此次是硬拖著老邁之軀,上馬行軍打仗,終歸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得兩千五百戶之封賞,從今以後便是列候了!


    更可福蔭子孫,長保富貴…………


    如此一場平叛十餘人得封列候,可謂是皆大歡喜。


    然而有人歡喜便有人憂,削藩之策乃是晁錯一手策劃出來的,曆孝文皇帝,再到當今天子之時幾經波折才算是行之。削藩之時,更是有無數朝臣請奏天子要殺晁錯以安天下諸侯王之心,如今削藩功成,大封諸侯之時卻是沒他什麽事兒了……


    晁錯心中是越想越不是滋味,“看來老夫此生與丞相之位無緣矣!”。


    此時坐在床榻之上的天子劉啟又言道:“此戰南北將軍之士卒舍生忘死與叛軍決戰才勝之,朕決意凡隨軍出戰之士卒皆進爵一等,戰死者,其爵由其子嗣、兄弟襲之。其餘立功之將士,皆由太尉核驗後,賞之”。


    周亞夫當即起身行禮道:“諾!”。


    說完了封賞之事,自然該輪到懲處,天子劉啟如此小心眼之人,背叛了他,怎可能有好果子吃。


    當即便言道:“有功者,朕已賞之,然有過者,亦要懲處!凡參與吳楚叛亂,秩比兩百石以上之官員盡皆處死!家產抄沒,子嗣盡皆為奴!


    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與膠西王劉卬,此時皆已兵敗自殺之,其雖犯下滔天大罪,然朕仍念同宗之親,將此三人仍以諸侯王之規格葬之”。


    從古至今,戰勝者對於戰敗者之懲處,本就是血腥與殘暴,更何況是朝廷對謀反者之懲處,當然是要鐵血鎮壓,以令其餘諸侯王不敢稍有異動。


    固此天子劉啟如此下詔,朝堂上之臣子無一人敢開口反對,一些儒學之博士隻覺得陛下如此似乎有些殘暴,但誰也不敢做這出頭鳥,去觸天子之眉頭…………


    秩比兩百石可是微末的不能再微末的官吏,說句不客氣的話,在長安大街之上,拿塊石頭亂砸,砸中之人都有可能俸祿超過兩百石。就連宮中之小黃門都是秩比百石,秩比兩百石可想而之有多小。連秩比兩千石之官吏都要殺,那戰敗而降的膠東、淄川二王之下場更是不言而喻……


    天子劉啟對於權術之用,早已是得心應手,將參與叛亂秩比兩百石之上之官員盡皆處死,定會令其國中之百姓不安。


    諸侯國之百姓,對於其王心中定會有所感念之,更何況是劉濞這般,醉心於籠絡民心四十餘年的諸侯王,若是聞其死訊,吳國之百姓定會哀之。


    若是將其暴屍當場,說不得便要激起民變,漢初之數代天子,對於天下民心可是異常之重視,如此才會厚葬劉濞等人,以安其國之民心。


    待此等事一解決,天子劉啟終


    於將話題扯到了如今最為重要的事上來……


    “如今吳楚、膠西等國皆已滅之,眾卿以為,是否要再立諸王?”。


    天子劉啟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之文武大臣,立時便分成了兩派,一方言道:“諸侯王多是高皇帝所立之,自然要再立之”。


    然晁錯卻是起身言道:“臣諫言陛下之削藩策,便是為削諸侯國之勢,以增強朝廷之實,若是複立諸王,我漢家天下此後必還會有大禍之日”。


    聽到晁錯如此說,袁盎當即便跳了出來反駁,“禦史大夫此言差矣,諸侯王多是高皇帝所立之,如禦史大夫所言之,難道此皆是高皇帝之錯!”。


    見袁盎動不動就要舉起高皇帝劉邦的大旗,氣的晁錯當即便與袁盎大吵了起來…………


    當初聽從晁錯之諫言削藩,便是為了打破諸侯國與朝廷勢均力敵之勢,使朝廷之力大大強於諸侯國。


    幾經波折,說如今平叛功成,諸侯王對朝廷再無大之威脅。天子劉啟心中自然也是不願再立諸侯國,然今日所言,便是為試探朝臣之意,見朝臣中還有半數之人不願之,便決意暫不提此事……


    劉啟也是怕晁錯與當日與竇嬰一般,再與袁盎在朝堂上打起來,當即便道:“住口!朝堂之上豈容爾等放肆!”。


    見天子震怒,這兩人才住口,作罷。


    ……………………………………………………………………


    當夜,天子劉啟更是在宣室之中大宴群臣,此次晚宴的主角自然便是周亞夫、竇嬰、欒布等人。


    當其一入殿,殿中其餘諸臣無論此前是否相熟,皆是立即湊前與其言之……


    劉榮與劉德一同入殿見此情形,哪裏不知這些朝臣之意,還不是忙著拉扯關係,望能有一日攀上高枝…………


    自那次劉榮與栗姬之間生出裂隙,劉榮每每到其寢宮參拜之時,不是被搪塞不見,便是被栗姬一頓訓斥。


    對於一向與劉榮親近的劉德,栗姬自然也是惡其餘胥,見都不願見劉德,卻是與那劉閼日漸親近之…………


    天子劉啟早有召命,宮中之皇子公主與其母皆要到宣室赴宴,劉榮身為皇長子,一入殿便其餘諸多皇子公主自然是要來拜見兄長。


    當劉菁向劉榮行禮之時,劉榮望著眼前之女子,似乎想起了什麽……


    劉菁乃是劉榮的老爹與王娡之長女,便是那曆史上大名鼎鼎的三婚嫁給衛青的平陽公主。


    劉榮記得,衛青之父鄭季,乃是是平陽侯家中一名小吏,其母衛媼是劉菁之家奴,兩人偷情最終才生下了衛青。


    固此,劉榮便止不住的想,劉菁乃是因其母王娡受寵,其弟劉彘得封太子,才被老爹給封了個平陽公主,嫁給了現在的萬戶侯平陽侯曹時之子曹壽。


    如此才有了衛青,若是王娡不得寵,衛青還不知道要到哪兒個犄角旮旯裏去……


    見劉榮愣著自己,劉菁也是有些不知所以,便問道:“不知大兄所思為何?”。


    如此劉榮這才回過神來,笑道:“妹妹勿怪,無事無事”。


    言畢,劉榮轉身


    離去,隻剩下了劉菁愣在了當場…………


    待劉榮回至自己所在之座位之前,卻見到老師賈誼可算是空閑了下來。


    當即便又行至賈誼身旁,一拱手,便笑道:“學生還未向老師賀喜,老師今日終得封侯!”。


    <a id="wzsy" href="http://www.lingdiankanshu.com">lingdiankanshu.com</a>


    賈誼嗬嗬一笑“臣能得今日封侯可是要謝殿下當年之舉”。


    劉榮一愣神,回道:“學生不明老師之言,此與我有何幹?”。


    賈誼捫髯大笑道:“殿下難道忘了,皆是因當年殿下所夢之事,孝文皇帝才下詔,因此臣才得以離梁國而至長安”。


    聞此,劉榮這才想起,尷尬一笑,卻是因當年自己一時興起,向祖父言道“此人可興漢室”,才令賈誼歸至長安。


    望著眼前的劉榮,賈誼感慨道:“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卻不想臣已入長安十餘年,殿下已從垂髫孩童,變成一舞象之少年,臣則是已垂垂老矣,垂垂老矣”。


    賈誼如此說,亦是勾起了劉榮的回憶,不知不覺自己到漢朝已有十六年之久。


    別人穿越三兩年都是懟天懟地懟空氣,我穿越十六年至今連太子還未當上……


    不過按史書所栽,平定吳楚叛亂不過一年,劉榮便被立為太子。


    但是現在吳楚七國之亂,都變成五國之亂了,還有什麽不會發生……


    穿越也不是那麽好混呀,劉榮暗道。


    就在劉榮沉思之際,隻見一少女與一盛裝之婦人行入殿中,這少女一眼望到劉榮,便撒開這婦人之手朝劉榮跑了過來。


    這少女到了劉榮身旁,一把抓住劉榮手臂,便笑道:“劉榮表兄再此做何?”。


    劉榮這才轉過頭來,拉起身旁少女之手嗬嗬一笑,便道:“原來是阿嬌,今日可是隨姑母至此?”。


    言畢,劉榮便朝賈誼一拱手,拉著陳阿嬌,便行至自己坐席之處。


    劉榮卻是未曾想到,此次太常署竟然將劉榮之坐席與劉嫖安排到了一塊。


    此時這個當口可是正是要與劉嫖拉進距離之時,固此一見到劉嫖,不等其開口,劉榮拱手一行禮言道:“侄兒拜見姑姑,多日不見姑姑到宮中來,不知姑姑近日可好?”。


    劉嫖一笑,便道:“多日不見姑姑,也不見榮兒到姑姑府中探望,也隻有你那阿嬌表妹,整日還念著你這劉榮表兄”。


    聞此,劉榮忙回道:“這數月父皇忙著削藩平叛,侄兒身為皇子,自然要為父皇盡忠。然此時平叛已成,侄兒定會到姑姑府中看望”。


    就在劉榮與劉嫖相談之時,天子劉啟與太後竇漪房,一同進入了殿中。


    待朝臣一行禮,劉榮便見到老爹一手舉起一酒杯,言道:“今日之宴,便是慶賀太尉與欒將軍等平定叛亂之功!眾卿與朕共飲此杯!”。


    言畢,天子劉啟便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天子賜酒,眾臣哪兒裏敢有不喝的份,眾臣拿起案上之酒,亦是飲之。


    不過須臾,便聽到鼓樂齊鳴,數十名身材婀娜之宮女行至殿中,翩翩起舞,如此,這慶功之宴,便拉開了序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木難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木難支並收藏大漢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