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出事了。方木的心一沉,剛想問問那個警察,就看到邰偉那輛白色吉普車停在樓旁。他想了想,掏出手機,撥通了邰偉的電話。


    “哪位?”


    “是我。出什麽事了?”


    “是你啊,你怎麽知道我在你們學校?”


    “看到你的車了。你怎麽會在這,到底怎麽了?”


    “局裏人手不夠,我是臨時來協助的。又他媽出人命了。”


    “誰?怎麽回事?”方木急切地問道。


    “別問了。我現在忙得很,過幾天我再聯係你。”說完,邰偉就掛斷了電話。


    邰偉的粗口顯示出他現在焦躁的心態。的確,作為警察,命案接二連三地發生,換了誰都要罵人。


    邰偉此刻的確想罵人。趙永貴已經跑到四樓的衛生間裏去吐了。邰偉也很想吐,可是總得留一個人在現場。他鼓起勇氣,轉過身麵對著前所未見的景象。


    這是一個可以容納八十多人的教室。第四排,端坐著一個被剝掉了全身皮膚的人。


    照相機在教室裏哢嚓哢嚓地閃著,邰偉一陣眼花,嘔吐感更加強烈。


    “好了沒有?”邰偉粗聲大氣地問圖像組的同事。得到肯定的答複後,他揮揮手,“其他部門,幹活!”法醫和勘驗組的同事麻利地行動起來。


    幾個人默不作聲地忙碌著,忽然,一個法醫發出了大聲的驚歎,“咦?邰偉,你來看!”


    邰偉回過神來,疾步走過去,“發現什麽了?”


    “你瞧。”法醫滿臉驚異地指著女屍的頭部。邰偉順著他手指的方向一看,一條細細的黑線正順著女屍的頭部向下,一端在課桌的抽屜裏,另一端塞在女屍的耳朵裏,邰偉看看女屍頭部的另一側,另一隻耳朵裏也有。


    是一幅耳機。邰偉緩緩拉開抽屜,一部cd機端端正正地擺放在抽屜裏。


    邰偉戴上手套,慢慢地把cd機拿出來。隔著機蓋,能清楚地看見一張碟片在裏麵飛快地轉動著。


    邰偉示意法醫把耳機從死者耳中拿出來。這詭異的氣氛讓法醫的手有些發抖,他定定神,伸手從死者的耳朵裏拿出了一隻耳機。在取另一隻的時候,第一下沒有拉出來,法醫一用力,卻拉動了邰偉手中的cd機,邰偉忙用力按住,耳機插頭從cd機上被拔了出來。


    震耳欲聾的音樂在教室裏猛然炸響,好像一把沉重的大錘轟然敲擊在每一個在場警察的心上。一個在教室後麵仔細勘驗的警察被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卻沒有人笑他。所有人都驚恐萬狀地盯著邰偉手中的cd機。


    邰偉也差點扔掉手裏這台淒厲號叫的cd機,不過他很快就定住神,飛快地按下了停止鍵。


    低垂著頭的女屍仿佛在偷笑邰偉他們的驚慌失措,而身邊穿著人皮外衣,直著腰板坐著的塑料模特,簡直笑得前仰後合了。


    那天早上的事情在校園裏傳得沸沸揚揚。方木在等待邰偉帶給他真實的情況,而在這等待的日子中,他也在盡其所能地搜集有關線索。消息有真有假,有官方消息,也有小道謠傳。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當天綜合教學樓裏的確出了命案,死者是個化學係的女生,據說死狀甚慘。


    三天後,邰偉果真來訪。一進門,他看宿舍裏隻有方木一個人,就一頭躺在方木的床上。


    “有沒有吃的,我餓死了。”


    “隻有方便麵。”方木看看邰偉通紅的雙眼和淩亂不堪的頭發,心想這哥們一點也不像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倒像個好幾天沒吃飯的討薪民工。


    “行。要是有榨菜什麽的最好也來點。”


    方木給他泡上方便麵,又翻出不知何年何月的半包榨菜。邰偉不等麵條泡軟就狼吞虎咽起來,邊吃邊用手指著自己帶來的黑色皮包,“在裏麵,自己看。”


    死者叫辛婷婷,女,20歲,四川自貢人。案發時,死者已失蹤36個小時,隻不過死者生前結交過數個網友,以前也有過突然赴外地與網友見麵的事情,所以死者的室友並沒有對死者的失蹤感到意外。


    “另一個人是誰?”方木邊向後翻,邊問。邰偉突然停止咀嚼嘴裏的麵條,好像回憶起了什麽惡心的東西。


    “不是人,一個塑料模特。”他勉強咽下嘴裏的麵條。


    “塑料模特?”方木皺皺眉頭,剛要問個究竟,卻看見邰偉已經開始幹嘔了,忙指指桌子上的水杯。


    邰偉覺得有點尷尬,喝了幾大口水後,清清嗓子,裝作滿不在乎的樣子說:“媽的,吃急了。”見方木沒有搭理他,眼神中有點揶揄的成分,邰偉有點不服氣。


    方木笑笑,繼續問道:“塑料模特?什麽樣的,哪一本是現場圖片——你剛才說什麽?”毫無征兆地,方木一下子跳起來。


    邰偉被問個猝不及防,一口水嗆在喉嚨裏,劇烈地咳嗽起來。方木一邊用力地敲打著他的後背,一邊大聲追問:“你剛才說什麽?”


    “我——我說什麽了,”邰偉好不容易喘過氣來,“你他媽想嚇死我啊?”


    “快想,你剛才說什麽,什麽4……”方木急切地說。


    “嗯,我剛才說……4樓404。怎麽?”


    方木沒有回答邰偉,而是直愣愣地看著屋角出神,嘴裏輕輕地念叨著:“1、2、3、4……”


    邰偉正想問他,方木卻緩緩地開口了:“邰偉,並案調查吧,”他轉過身來,眼睛裏閃著奇異的光,“是數字。”


    “什麽數字?”邰偉更加摸不著頭腦了。


    “我可以肯定是一個人幹的,因為每一次,凶手都在現場留下了編號。隻不過他不是以受害者的個數,而是以犯案的次數為順序。到目前為止,從1到4。”


    “我不明白。”


    “7·1案件,那個被砍斷雙手的男生,你還記得他是幹什麽的麽?”


    “那個案子我了解得不多,不過我記得好像是校足球隊的守門員吧。”


    “守門員一般穿幾號球衣?”


    “……不知道,法國的巴特斯穿16號。”就這點信息,還是方木差點被馬凱咬死那天,邰偉從走廊裏路過值班室,無意間在電視裏看到的。


    “1號。而且曲偉強肯定穿1號球衣,因為我參加過他的球衣退役儀式。”“1。我明白了,醫院殺人案發生在第二候診室,這是2。那麽3呢?”


    “那個送屍體的貨箱。”方木慢慢地說,“你還記得那個貨箱的樣子麽?”“那個adidas貨箱?”邰偉不解地問,“有什麽特殊的?”


    “三葉草。”方木苦笑了一下,“我早該注意到的。”


    感到懊惱的不止他一個人,還有邰偉。此刻,他清楚地回憶起,那個adidas貨箱的側麵印有adidas特有的logo——三葉草。那個貨箱不知道看了幾百遍了,怎麽就沒有發現呢?


    突然間,313寢室裏的兩個人好像被某種沉重的、黏黏的,甚至帶點腥臭味的恐懼死死罩住。一時間,兩個人都不說話,方木看著地麵,邰偉看著方木,任由那恐懼如不停偷笑的大蛇,在他們之間來回遊走,不時吐出信子,露出毒牙,高傲地欣賞兩個人的驚恐與無助。


    良久,邰偉艱難地說:“還有幾個?”


    方木長長地呼出一口氣,搖搖頭,“不知道。”


    寢室裏重新陷入沉默。過了好一會兒,邰偉試探著問方木:“會不會是一種巧合?”


    他猛地站起來,拿起那幾本材料,啪的一聲拍在桌子上。


    “我建議警方並案調查。”他盯著邰偉,目光炯炯,“而我要做的,就是繼續了解這幾起案件。希望——”方木舔舔發幹的嘴唇,“到4為止!”


    死者辛婷婷的死因是機械性窒息,凶器應該是一條繩子。在死者的血液內發現了甲基三唑氯安定的成分,懷疑死者是被麻醉後勒死的。死者的全身皮膚被剝掉。被剝掉的人皮像一件衣服一樣被“穿”在了擺放在死者身邊的塑料模特身上。從剝皮的手法來看,凶手的技巧並不高明。但是給模特“縫製”人皮衣服的針腳細密整齊,看得出凶手是個細心且耐心的人。


    現場發現了一部還在轉動的cd機,從cd機記錄的播放時間來看,是在案發當日淩晨1∶45啟動的。可以肯定,那也是凶手將屍體和塑料模特擺放進教室的時間。


    死者正在“聽”的音樂是一張老唱片,上個世紀70年代非常流行的披頭士樂隊的一張專輯:《revolution 9》。這是讓警方和方木最感到頭疼的事情。相對於殺人、剝皮而言,這明顯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附加行為。而讓死者聽音樂,究竟意味著什麽呢?


    盡管不少人覺得並案調查的理由有點牽強,不過最終還是得到了市局的批準,並專門成立了專案組,邰偉、趙永貴是專案組的負責人。前三起案件中已經中斷的線索被重新撿起,徹底追查。其中兩條線索是目前偵查工作的重點:一是醫院殺人案中毒品的來源。海洛因並不是可以輕易取得的犯罪工具。所以警方認為,如果能夠在全市範圍內找到海洛因的買家,也許可以確定凶手的身份,至少可以得到凶手的部分特征。


    二是車輛。方木曾經向邰偉提出,凶手應該是一個有車的人。這一點與警方不謀而合。因為第一起、第三起和第四起案件的發案現場都不是第一現場。


    一個星期後,兩路人馬分別將信息反饋回專案組。負責查找毒品來源的一隊人動用了特情,在全市範圍內的吸毒人員範圍內進行排查,沒有發現可疑的毒品買家。但是,卻得到了一條重要情報:7月下旬,一個吸毒者在深夜外出購買毒品後,在回家路上被人襲擊,剛剛購買的海洛因被搶走。該吸毒者雖然被打傷,但是由於心虛沒有報案。警方對該人進行了詢問,但是當時被毒癮折磨得幾乎喪失理智的他對當晚的襲擊者毫無印象。最後警方也隻好對他處以勞動教養了事。


    查找車輛的一隊人對經常停放的車輛進行了徹底排查,毫無結果。不過警方隨後對校園周邊與外界溝通的各個可能的出入口進行了勘察,結果在北側的柵欄處發現了一個缺口。原本豎立的鐵條柵欄被人鋸斷了一根,又將鋸斷的鐵條虛裝在原處,可以隨意將其拆卸下來。留下的缺口可以容許一個人通過。而從這個缺口進入後,步行1分鍾後可以到達綜合樓(第四起案件的發案現場),步行5分鍾後可以到達體育場(第一起案件的發案現場)。缺口外殘留車轍的痕跡,但已無鑒定價值。初步認定,凶手就是從這裏出入作案現場的。


    通過以上線索及公安廳犯罪心理研究室的分析,凶手是一個經濟條件較好、聰明健壯、熟悉周邊環境的人。


    這個結論和方木的設想大致相同。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深秋的中午,方木和邰偉坐在籃球場的長椅上。邰偉把剛剛得到的消息告訴了方木:那個披著人皮外衣的塑料模特的生產廠家已經找到了。但是本市銷售這種塑料模特的專營店有上百家,很難找出那個購買者。邰偉說“還在排查中”,可是方木也聽出他對此並不抱太大希望。


    沐浴在深秋的陽光裏,方木感到通體酸軟,眼皮發沉。幾天來,方木一直在夜以繼日地研究四起案件的案卷。查資料,做筆記,還要躲著好奇心空前高漲的杜宇。嚴重缺乏睡眠的他此刻隻想好好地睡一覺。然而,盡管在這暖如春日的陽光下,舒舒服服地閉上雙眼,他的腦海裏還是一遍遍閃現案卷裏的文字和圖片,就好像有人用刻刀把它們深深地刻在了大腦裏一樣。


    警方分析得不錯,這是個相當聰明的家夥,如果指望他自己疏忽大意而留下蛛絲馬跡的話,幾乎不可能。要想抓住他,隻能從他的行為裏逐步分析、歸納他的特征。然而,在這四起讓人越來越感到困惑的案子裏,究竟能告訴方木什麽呢?


    這也是幾天來讓方木最感頭疼的事情。從以往的經驗以及現有案例來看,連環殺手在連續犯案的過程中,總會為了滿足心理或情感方麵的某種需要而實施某一種特殊行為。這種行為,往往被稱為犯罪人的“標記行為”。辨別並分析標記行為對偵破連環殺人案件極為重要。一來,這是並案分析的依據,二來,也是探求凶手作案動機的重要信息。因為它總能很好地反映凶手潛在的人格、生活類型和經曆,能夠在犯罪人、被害人、現場三者的互動中找到相應的證據。


    毫無疑問,凶手在作案的過程中,對於犯案數字的精心安排,顯然不是一種巧合的結果。在沒有掌握更多的事實情況之前,對於數字,隻能將其理解為一種挑釁。而凶手在四起案件中的其他一些特殊行為,能否被視為是一種標記行為呢?


    從表麵上來看,這些行為似乎具備標記行為的特征:第一起案件中將被害人王倩肢解,將曲偉強雙手斬斷並移屍體育場;第三起案件中將手中塞有陶片的被害人金巧送回,並附上拍攝了死者下體的錄像帶;第四起案件中將被害人辛婷婷的皮剝掉。這些行為顯然都需要凶手付出額外的時間、耐心、技能以及風險,這已經遠遠超出了逃避偵查的需要,而是為了使凶手自己獲得某種滿足。


    然而,這正是最讓方木感到困惑的部分。因為上述看起來特征明顯的標記行為,既無法表明犯罪人持續性幻想的升級或變化,也並沒有在持續性的案件中保持穩定。換句話來說,現有的所謂“標記行為”無法充分反映凶手的人格和心理特征。


    “我有個想法,”一直在一旁懶洋洋地坐著的邰偉開口了,“相信你也察覺到了,每一起案件中都有無法解釋的特征,似乎都與當起案件毫無關聯。第一起案件中插在死者胸口的注射器;第二起案件的色情漫畫書;第四起案件的cd。這似乎都在暗示下一個死者特征和作案手法。”


    “哦,你說說看。”


    邰偉來了精神,“其實當我得知在第一個現場發現注射器之後,我就有這種感覺。”他目光炯炯地看著方木,“第二個案件中,死者死於醫院。這是巧合麽?而且,在死者的包裏發現的色情漫畫書中,有大量的性虐待描寫。而第三起案件中的死者,恰恰被性虐待致死。”


    邰偉做了個劈開的手勢。


    “我覺得,每一起案件都可以一分為二來看待。每一個看似與案件無關的物證,其實是在提示下一起案件的特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理罪(全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雷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雷米並收藏心理罪(全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