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幾乎家家都有一頭老黃牛,俗話說得好:“家中養頭牛,莊稼不用愁。”
自從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製後,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田地。一家幾口人,全靠這些地。要多打糧食,非精耕細作不行。所以,父親果斷決定,拿出家中所有積蓄,再賣掉圈中兩頭肥豬,總算湊足了買牛的錢。不日,一頭小黃牛便牽進了早已為它準備好的牛圈。一向嚴肅的父親,露出了得意的笑,全然沒有花去家中全部積蓄和賣掉兩頭肥豬的失落。
小黃牛才兩歲,長得挺精神。一身深黃的皮毛油光泛亮,肩板厚實,目光溫順,鄰居們看了之後都讚不絕口。從此我也就有了學習之餘的另外一項工作,那就是放牛。那時我還在讀小學,見過村裏許多身體碩大的水牛,也聽到過牛發脾氣撞死人的事,所以對牛有一種敬畏的感覺。如今我得每天早晚執著草繩,牽著比我重幾十倍的小黃牛,未免有些害怕。記得初次放牛,把草繩套上牛鼻的時候手哆嗦得厲害。還好,小黃牛大概是有些餓了,很主動地把鼻子伸過來讓我套上,第一次讓我感受到它的溫順和可愛。
每天清早和放學後的這段時間,喂牛成了我的第一要務。屋前屋後,阡陌田塍,山岡草坪,隻要是有青草的地方,都曾留下我們的足印。我喜歡牛兒吃草的聲音,它的牙齒像把有點鈍的刀,有節奏地發出“嚓嚓”聲。它吃得非常專注,而且勤儉,從不挑精揀肥,總是成片成片地啃,草茬異常齊整。吃著吃著,肚子漸圓,為了多吃點,得充分騰出腹中的有效空間,於是牛兒一會歡快地放個響屁,一會凝神屏氣,張股使勁,氣貫長虹,一堆碩大的糞便已然落地。細看那雙牛眼,分明透著一個字——爽。剛放牛時膽小,多半緊執草繩尾隨身後,離它的淨處那麽近,難免被牛屁嗆著,被牛糞砸著。還好,牛糞不像人糞那麽奇臭難聞,直到高中學了有機化學和生物學才明白其中奧妙。
在兄弟幾個中,我算是比較喜歡安靜的人。可是在農村,課餘要忙著幫父母幹各種活,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時間。不像城裏的孩子,父母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複習功課,還要創造各種機會,讓其增長課外知識。對我而言,放牛是我學習的最佳時機。門前小河邊是一大片沙地,每年洪水過後都會淤積大量泥沙,很是肥沃,頗像一個小小的衝積平原。春天一到,滿地蔥綠,草葉鮮嫩肥碩,是放牛的最佳去處。每次牽牛到此,我就鬆了牛繩,讓它無拘無束地吃草,我則找一塊幹淨陰涼的地兒坐下,一字不漏極其認真地讀學過的課文,讀撿來的廢報紙,讀借來的小說,像眼前的牛兒一樣,美美地咀嚼,細細地斟酌。家裏窮沒辦法,隻能在這有限的文字裏讀出點知識和價值來。有時累了,也會叨支短笛,吹出幾個不像樣的音符,也算浪漫一回。隻是偶然出了神,牛兒恍然不見,但聽麥地深處,傳來一聲吆喝:“畜生!這誰家的牛啊!”猛然間,遠遠的,一團黃沙席卷而來,牛兒和我這回都慌了神。
不似冬末初春那段美好時光,整天就管吃草賦閑,到了雙搶季節,牛兒除了早晚吃草,其他時間就是耕田耙地,每每從田地裏回來,都是氣喘籲籲,一身汙泥。除了侍候自家田畝,父親有時還把它租給沒牛的人家耕田,以換得少許餐桌上的葷腥。隻是牛兒累得夠嗆,幹完活兒頭一件事就是泡在小河裏,衝走一身的汙穢,讓河水灌進肚皮,軟軟地不肯起身。我心疼得很,知道它累,就讓它泡在那兒,直到它恢複了體力,覺得餓了,自己走上岸來。
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一晃八載,我都從小學念到了初中。因為初中是寄宿製,放牛的任務便被我弟弟接了過去。每次放假回家,我都要到牛圈裏轉轉。當初的小黃牛已然有些老態,眼中少了精神,多了混濁,身上長滿蜱虱。父親說它體力大不如前,怕是真老了。不久,老牛真不行了,躺在牛圈怎麽趕也不願起來。父親慌慌張張地請來獸醫,獸醫說是差不多了,吃再多的藥也沒用,別浪費那個錢了。父親沒了主意,叔叔說總不能讓它病死在牛圈裏吧,那樣諱氣,不如把它宰了,還能賣幾個錢。父親想著也有點道理,然而自己又下不了手。這時村裏的鐵匠自告奮勇,用那大鐵錘一錘一錘地往老牛頭上砸。當第一錘悶聲砸下時,一道亮光從老牛的眼裏應聲滑落,那是一串渾濁的眼淚。看到這兒,我心裏直發緊,眼發酸,趕緊躲到母親身後,不敢再看。然而那一錘錘沉悶的聲音,竟一陣緊似一陣,殘忍而猛烈地撕扯著我脆弱的心。直到老牛頭上被砸出一個鮮血淋漓的窟窿,它才緩緩地向著血紅的夕陽,垂下了頭,翻倒,沒了氣息。我顫抖著腿鬥膽走近前,但見半合的眼裏竟罩著一絲安詳。
老牛的皮被剝下,掛在老屋的外牆上涼著風幹,足有半年多。我每次看到它時,耳邊似那鐵錘砸過,轟轟作響,眼前浮現老牛平靜接受死亡的情景,獨自愴然地感受著它死亡前的那份痛苦。
我想,老牛的魂,怕是讓天神給接走了吧。多年來,每每夢見它,總有一行淚,落在枕邊。
黃牛對於一個農村人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了,然而你隻有真正地領略到了黃牛的精神,你才會覺得黃牛的神聖,那時你將從一頭普通黃牛身上獲取不普通的東西,那就是“勤勞”、“誠懇”、“踏實”的品質,這些將是你一生取之不盡的財富。
自從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製後,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田地。一家幾口人,全靠這些地。要多打糧食,非精耕細作不行。所以,父親果斷決定,拿出家中所有積蓄,再賣掉圈中兩頭肥豬,總算湊足了買牛的錢。不日,一頭小黃牛便牽進了早已為它準備好的牛圈。一向嚴肅的父親,露出了得意的笑,全然沒有花去家中全部積蓄和賣掉兩頭肥豬的失落。
小黃牛才兩歲,長得挺精神。一身深黃的皮毛油光泛亮,肩板厚實,目光溫順,鄰居們看了之後都讚不絕口。從此我也就有了學習之餘的另外一項工作,那就是放牛。那時我還在讀小學,見過村裏許多身體碩大的水牛,也聽到過牛發脾氣撞死人的事,所以對牛有一種敬畏的感覺。如今我得每天早晚執著草繩,牽著比我重幾十倍的小黃牛,未免有些害怕。記得初次放牛,把草繩套上牛鼻的時候手哆嗦得厲害。還好,小黃牛大概是有些餓了,很主動地把鼻子伸過來讓我套上,第一次讓我感受到它的溫順和可愛。
每天清早和放學後的這段時間,喂牛成了我的第一要務。屋前屋後,阡陌田塍,山岡草坪,隻要是有青草的地方,都曾留下我們的足印。我喜歡牛兒吃草的聲音,它的牙齒像把有點鈍的刀,有節奏地發出“嚓嚓”聲。它吃得非常專注,而且勤儉,從不挑精揀肥,總是成片成片地啃,草茬異常齊整。吃著吃著,肚子漸圓,為了多吃點,得充分騰出腹中的有效空間,於是牛兒一會歡快地放個響屁,一會凝神屏氣,張股使勁,氣貫長虹,一堆碩大的糞便已然落地。細看那雙牛眼,分明透著一個字——爽。剛放牛時膽小,多半緊執草繩尾隨身後,離它的淨處那麽近,難免被牛屁嗆著,被牛糞砸著。還好,牛糞不像人糞那麽奇臭難聞,直到高中學了有機化學和生物學才明白其中奧妙。
在兄弟幾個中,我算是比較喜歡安靜的人。可是在農村,課餘要忙著幫父母幹各種活,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時間。不像城裏的孩子,父母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複習功課,還要創造各種機會,讓其增長課外知識。對我而言,放牛是我學習的最佳時機。門前小河邊是一大片沙地,每年洪水過後都會淤積大量泥沙,很是肥沃,頗像一個小小的衝積平原。春天一到,滿地蔥綠,草葉鮮嫩肥碩,是放牛的最佳去處。每次牽牛到此,我就鬆了牛繩,讓它無拘無束地吃草,我則找一塊幹淨陰涼的地兒坐下,一字不漏極其認真地讀學過的課文,讀撿來的廢報紙,讀借來的小說,像眼前的牛兒一樣,美美地咀嚼,細細地斟酌。家裏窮沒辦法,隻能在這有限的文字裏讀出點知識和價值來。有時累了,也會叨支短笛,吹出幾個不像樣的音符,也算浪漫一回。隻是偶然出了神,牛兒恍然不見,但聽麥地深處,傳來一聲吆喝:“畜生!這誰家的牛啊!”猛然間,遠遠的,一團黃沙席卷而來,牛兒和我這回都慌了神。
不似冬末初春那段美好時光,整天就管吃草賦閑,到了雙搶季節,牛兒除了早晚吃草,其他時間就是耕田耙地,每每從田地裏回來,都是氣喘籲籲,一身汙泥。除了侍候自家田畝,父親有時還把它租給沒牛的人家耕田,以換得少許餐桌上的葷腥。隻是牛兒累得夠嗆,幹完活兒頭一件事就是泡在小河裏,衝走一身的汙穢,讓河水灌進肚皮,軟軟地不肯起身。我心疼得很,知道它累,就讓它泡在那兒,直到它恢複了體力,覺得餓了,自己走上岸來。
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一晃八載,我都從小學念到了初中。因為初中是寄宿製,放牛的任務便被我弟弟接了過去。每次放假回家,我都要到牛圈裏轉轉。當初的小黃牛已然有些老態,眼中少了精神,多了混濁,身上長滿蜱虱。父親說它體力大不如前,怕是真老了。不久,老牛真不行了,躺在牛圈怎麽趕也不願起來。父親慌慌張張地請來獸醫,獸醫說是差不多了,吃再多的藥也沒用,別浪費那個錢了。父親沒了主意,叔叔說總不能讓它病死在牛圈裏吧,那樣諱氣,不如把它宰了,還能賣幾個錢。父親想著也有點道理,然而自己又下不了手。這時村裏的鐵匠自告奮勇,用那大鐵錘一錘一錘地往老牛頭上砸。當第一錘悶聲砸下時,一道亮光從老牛的眼裏應聲滑落,那是一串渾濁的眼淚。看到這兒,我心裏直發緊,眼發酸,趕緊躲到母親身後,不敢再看。然而那一錘錘沉悶的聲音,竟一陣緊似一陣,殘忍而猛烈地撕扯著我脆弱的心。直到老牛頭上被砸出一個鮮血淋漓的窟窿,它才緩緩地向著血紅的夕陽,垂下了頭,翻倒,沒了氣息。我顫抖著腿鬥膽走近前,但見半合的眼裏竟罩著一絲安詳。
老牛的皮被剝下,掛在老屋的外牆上涼著風幹,足有半年多。我每次看到它時,耳邊似那鐵錘砸過,轟轟作響,眼前浮現老牛平靜接受死亡的情景,獨自愴然地感受著它死亡前的那份痛苦。
我想,老牛的魂,怕是讓天神給接走了吧。多年來,每每夢見它,總有一行淚,落在枕邊。
黃牛對於一個農村人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了,然而你隻有真正地領略到了黃牛的精神,你才會覺得黃牛的神聖,那時你將從一頭普通黃牛身上獲取不普通的東西,那就是“勤勞”、“誠懇”、“踏實”的品質,這些將是你一生取之不盡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