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第 466 章
紅樓之不要攔著我上進 作者:糯米水晶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三個人選放到王氏麵前, 哪怕是專業挑兒媳婦刺一百年的她也不好昧著良心說黛玉不盡心。
因為王氏不止托付了黛玉,還給元春和探春都說過這事兒, 甚至就連回京之後的薛寶釵也被她給諄諄囑咐了好幾遍、因為今年輪值沒有輪到程峰去黑省永寧寺照看那一位, 所以也留在京中的惜春也被王氏喊來府裏喝過茶。
可是這幾人, 後麵幾位身份畢竟不如黛玉貴重,元春倒是皇家人貴重有了,卻是不便社交過多的寡婦。
王氏一開始還沒明白過來, 為什麽嫡出女兒身邊的丫鬟抱琴吞吞吐吐、庶出女兒探春親自上門苦笑,就連最會說話的寶釵都沒敢直接應下, 而是說‘姨媽若是有看中的人選, 我倒是可以叫人去打聽打聽對方品性家風如何’雲雲的話, 把王氏鬱悶得在暑天裏頭喝了好幾杯涼茶下火。還是妍春一甩帕子直接說了個究竟。
這麽好幾個月瞅著, 王氏不得不承認,妍春的婚事, 怕是真得靠老二家的了。
【我能怎麽辦呢,我恨不得能親自帶著小女兒出去相看人家啊!】黛玉給出人選之前,王氏是旁敲側擊、自認為委婉地與二兒媳說了又說, 一定要給她五妹妹找個可心的人家。
可心。
黛玉知道,婆母眼中的可心, 就代表了四個字:非富即貴。
早二十年黛玉是真能完全不能苟同二舅母想法的, 如今成了四個孩子的娘, 卻發現——好像、似乎、也許也不是很難理解婆母的心了?
當然,她還是覺得,日後給萌哥兒芽哥兒找媳婦, 要比給兩個女兒找夫家輕鬆,畢竟前者是娶進門,過得好不好自己都能看見,後者是嫁出去,過得好不好,就隻能靠她們自己了。
【也許再過十幾年,我和表哥或許會比婆母憂心得還要多、對怡姐兒悅姐兒夫家的要求比婆母如今提的還要高也說不定呢?】
不過榮國府到了如今這樣的份上,要是給國公爺嫡出的女兒找了次一等的人家,才是難事吧。
黛玉分心設想了一下若幹年以後,頓時就開始有一些為女兒們未來的婚嫁之事而擔憂了。回神之後,便繼續和婆母說她這幾個月甄選京中尚未婚配的少年郎們的結果。
……
【第一個是探花有啥用?我孫兒可是狀元!我外孫可是榜眼!再說了,他就算曾經有個當官的爹,人走茶涼,死了這麽多年,哪裏還剩下關係和銀錢?要不然也不能在京城連屋子都沒有。這不是說,那回頭還不得自己閨女貼了嫁妝去養他陸家?】
【第二個如今家世還行吧,可是他祖父(必須注意的是,祖父又不是父親,人家錢尚書嫡出的孫子都比一個巴掌多了,整個錢家的資源能分到多少在一個孫兒身上)尚書這個官職又不是世襲罔替的!他本人都快二十了還是個秀才,我的妍春嫁給他之後日後出去交際,地位臉麵就連當初剛嫁人的探春都比不上!】
【柳家的小子,任職禁衛軍,守衛乾清宮,倒是個有前途的,就是……要是理國公的親兒子而不是侄子,就好了……】
黛玉慢慢說,王氏一邊聽,一邊就在心裏頭盤算,等到聽完之後,覺得哪個都不夠好。
但是二兒媳這幾個月奔赴不同的府上參加宴會,確實是出了力,王氏還打算想要她再為妍春花點心力,故而沒有甩臉子責備,隻是盡量和善地同黛玉說:“我曉得你這幾個月辛苦了,不過我看這事兒也不必急於一時,還是可以再張羅張羅有沒有更合適的,日後……必是要妍春記得你這個二嫂嫂的好。”
“母親言重了,這是我這個做嫂嫂的應當做的。”【婆母的要求和五妹妹的要求是在是相差太大了,此事真是難辦!】
……
王氏捏著這三人的名錄,琢磨了許久,雖然不識字,但是上頭寫的年齡卻是認識的(文盲也認識貨幣呢,王氏不識字可是沒少摸銀票,漢字裏頭的一二三四個十百千還是都認識的),她左思右想,這事兒得找個人商量啊!
找誰好呢?
自從妍春出身之後,頭四五年是妍春黏王氏黏得要命,後來便是王氏這個做親媽的無事也找她,有事也找她——但是這次的事兒不同,這是妍春的婚事,平時一個姑娘家主意再正,王氏也不敢叫她自己拿主意——這也太不講規矩了。
王氏這時候再次真心實意地懷念老祖宗:【要是老祖宗還在就好了,她見多識廣,一定能指點自己怎麽做的!】
所以,目前最好的人選,是她的另一個親女兒,元春。
前次是抱琴五月初來府上送的端午節禮,算起來,元春也有大半年沒見娘家人了,過了中秋便快到重陽了,重陽是老祖宗祭日,去年前年元春都來府上了,今年定是會來的,所以王氏捏著名錄決定先不給自家老爺看。
果然,重陽當日下午,元春帶著丫鬟婆子來給老祖宗上香了,她的一雙子女,因水楨出京做官去、水媛出嫁多年如今又有了身子,倒是不能來給老祖宗上香盡孝。
元春也算是老祖宗院子裏養大的,又到祭日,分外哀傷。
進香過後。
王氏把元春拉到屋裏說體己話,把身邊伺候的丫鬟都打發出去了,又打發妍春去給她大姐姐沏茶,這才悄悄摸摸做賊似的,把大半個月前黛玉拿來的幾張紙給女兒看。
元春細細看了,覺得三個人選都還行,但是又感覺都欠缺了點。
王氏看大女兒也在琢磨,便說:“是吧,我就覺得,這樣的門第,委屈你五妹妹了點。”
先不說門第的事兒,元春斟酌著說:“我估計是五妹妹去找寶玉媳婦說過什麽了吧……”
“這死丫頭,才多幾歲,怎麽膽子就這麽大?說這麽沒規矩的話也不怕傳出去了叫人笑話!還有你二弟妹,居然也跟她一起胡鬧,我說呢,京中好人家定然有的,譬如先前和楨哥兒玩得很好的明郡王世子就很不錯啊,怎麽就挑了這三戶人家出來!我說呢!”王氏可氣壞了。
元春其實也有點兒無語:【我就這麽一猜,親媽,你怎麽就整的好似這事兒就是你親耳聽到過一樣,開始埋怨起來了?這叫我接下去的話該怎麽說?】
妍春敲了門進來:“您就放心,要是能傳出去,也是因為您今天嗓門太大了。”
王氏條件反射就想聽女兒的話,但是又想到:【不對啊,丫鬟們都遠遠地去了,這次是我有道理啊!我幹嘛要噤聲?】
妍春沏茶走到門邊本想輕扣一下門的,哪裏知道自己親媽的誌向這麽大,居然還拿明郡王世子舉例子呢?
“再說了,明郡王世子好,那您這是要找人給我說合了?人前頭未婚妻才死了倆月呢,您就不怕他克我?”妍春放下茶托,準備坐下聽個究竟,順便一眼把小幾上的三張紙都看清楚了。
王氏就算想要女兒嫁得高高的,也不願當妍春的麵說這些,就怕她聽多了,移了性情,好說歹說叫妍春先回避了。
妍春退出去之後,王氏可委屈得不得了:“你看看你看看,我才說了一句,你五妹妹就回了好幾句,也就是我這個親媽能忍了。”
“母親既然知道五妹妹性格耿直,還想讓五妹妹嫁高門大戶?要是真是明郡王家,也確實是不太妥當啊!”外頭人都隻知道明郡王世子倒黴,去年選秀之後定下了世子妃,還沒過三書六禮呢,女方家的曾祖父就病死了,好在未來世子妃本人隻需要守五個月的孝就行了,明郡王通情達理說年後春暖花開在行六禮;然後誰知道呢,開春之後,那姑娘家陪她嫂子去上香,回來就得了風寒,久治不愈,就那麽去了。這下子明郡王世子水星就成了準鰥夫。身為宗親,中秋節的時候元春見到了明郡王一家子,隻覺得明郡王的精神頭實在是不好,瞧著心事重重的樣子。什麽樣的事能叫萬歲僅剩的幾位兄弟之後同他最親的明郡王發愁?元春不想也不敢去深究,但是聽親媽說糊塗話,還是要駁一駁的。
<a id="wzsy" href="http://m.baimengshu.com">百盟書</a>
王氏扁扁嘴:“我也就這麽一說,因著我心裏就是有點兒不痛快,寶玉他媳婦兒可是同皇後娘娘交情都不淺的,給妍春找的夫家,太叫我失望了。”
元春知道,親媽這個人,你同她說話,不把話說的明明白白是不行的,便扯了個借口,也是京中被壓下去的流言之一,說明郡王世子也許克妻。
“呀!我竟差點忘了這一茬!幸好有你提醒我,不然我怕是要腦子糊塗叫你妹妹跳了火坑!”迷信如王氏對這些最是敬畏,再不敢提明郡王世子一句好了。
作者有話要說: 手感不好,頂鍋蓋跑。
因為王氏不止托付了黛玉,還給元春和探春都說過這事兒, 甚至就連回京之後的薛寶釵也被她給諄諄囑咐了好幾遍、因為今年輪值沒有輪到程峰去黑省永寧寺照看那一位, 所以也留在京中的惜春也被王氏喊來府裏喝過茶。
可是這幾人, 後麵幾位身份畢竟不如黛玉貴重,元春倒是皇家人貴重有了,卻是不便社交過多的寡婦。
王氏一開始還沒明白過來, 為什麽嫡出女兒身邊的丫鬟抱琴吞吞吐吐、庶出女兒探春親自上門苦笑,就連最會說話的寶釵都沒敢直接應下, 而是說‘姨媽若是有看中的人選, 我倒是可以叫人去打聽打聽對方品性家風如何’雲雲的話, 把王氏鬱悶得在暑天裏頭喝了好幾杯涼茶下火。還是妍春一甩帕子直接說了個究竟。
這麽好幾個月瞅著, 王氏不得不承認,妍春的婚事, 怕是真得靠老二家的了。
【我能怎麽辦呢,我恨不得能親自帶著小女兒出去相看人家啊!】黛玉給出人選之前,王氏是旁敲側擊、自認為委婉地與二兒媳說了又說, 一定要給她五妹妹找個可心的人家。
可心。
黛玉知道,婆母眼中的可心, 就代表了四個字:非富即貴。
早二十年黛玉是真能完全不能苟同二舅母想法的, 如今成了四個孩子的娘, 卻發現——好像、似乎、也許也不是很難理解婆母的心了?
當然,她還是覺得,日後給萌哥兒芽哥兒找媳婦, 要比給兩個女兒找夫家輕鬆,畢竟前者是娶進門,過得好不好自己都能看見,後者是嫁出去,過得好不好,就隻能靠她們自己了。
【也許再過十幾年,我和表哥或許會比婆母憂心得還要多、對怡姐兒悅姐兒夫家的要求比婆母如今提的還要高也說不定呢?】
不過榮國府到了如今這樣的份上,要是給國公爺嫡出的女兒找了次一等的人家,才是難事吧。
黛玉分心設想了一下若幹年以後,頓時就開始有一些為女兒們未來的婚嫁之事而擔憂了。回神之後,便繼續和婆母說她這幾個月甄選京中尚未婚配的少年郎們的結果。
……
【第一個是探花有啥用?我孫兒可是狀元!我外孫可是榜眼!再說了,他就算曾經有個當官的爹,人走茶涼,死了這麽多年,哪裏還剩下關係和銀錢?要不然也不能在京城連屋子都沒有。這不是說,那回頭還不得自己閨女貼了嫁妝去養他陸家?】
【第二個如今家世還行吧,可是他祖父(必須注意的是,祖父又不是父親,人家錢尚書嫡出的孫子都比一個巴掌多了,整個錢家的資源能分到多少在一個孫兒身上)尚書這個官職又不是世襲罔替的!他本人都快二十了還是個秀才,我的妍春嫁給他之後日後出去交際,地位臉麵就連當初剛嫁人的探春都比不上!】
【柳家的小子,任職禁衛軍,守衛乾清宮,倒是個有前途的,就是……要是理國公的親兒子而不是侄子,就好了……】
黛玉慢慢說,王氏一邊聽,一邊就在心裏頭盤算,等到聽完之後,覺得哪個都不夠好。
但是二兒媳這幾個月奔赴不同的府上參加宴會,確實是出了力,王氏還打算想要她再為妍春花點心力,故而沒有甩臉子責備,隻是盡量和善地同黛玉說:“我曉得你這幾個月辛苦了,不過我看這事兒也不必急於一時,還是可以再張羅張羅有沒有更合適的,日後……必是要妍春記得你這個二嫂嫂的好。”
“母親言重了,這是我這個做嫂嫂的應當做的。”【婆母的要求和五妹妹的要求是在是相差太大了,此事真是難辦!】
……
王氏捏著這三人的名錄,琢磨了許久,雖然不識字,但是上頭寫的年齡卻是認識的(文盲也認識貨幣呢,王氏不識字可是沒少摸銀票,漢字裏頭的一二三四個十百千還是都認識的),她左思右想,這事兒得找個人商量啊!
找誰好呢?
自從妍春出身之後,頭四五年是妍春黏王氏黏得要命,後來便是王氏這個做親媽的無事也找她,有事也找她——但是這次的事兒不同,這是妍春的婚事,平時一個姑娘家主意再正,王氏也不敢叫她自己拿主意——這也太不講規矩了。
王氏這時候再次真心實意地懷念老祖宗:【要是老祖宗還在就好了,她見多識廣,一定能指點自己怎麽做的!】
所以,目前最好的人選,是她的另一個親女兒,元春。
前次是抱琴五月初來府上送的端午節禮,算起來,元春也有大半年沒見娘家人了,過了中秋便快到重陽了,重陽是老祖宗祭日,去年前年元春都來府上了,今年定是會來的,所以王氏捏著名錄決定先不給自家老爺看。
果然,重陽當日下午,元春帶著丫鬟婆子來給老祖宗上香了,她的一雙子女,因水楨出京做官去、水媛出嫁多年如今又有了身子,倒是不能來給老祖宗上香盡孝。
元春也算是老祖宗院子裏養大的,又到祭日,分外哀傷。
進香過後。
王氏把元春拉到屋裏說體己話,把身邊伺候的丫鬟都打發出去了,又打發妍春去給她大姐姐沏茶,這才悄悄摸摸做賊似的,把大半個月前黛玉拿來的幾張紙給女兒看。
元春細細看了,覺得三個人選都還行,但是又感覺都欠缺了點。
王氏看大女兒也在琢磨,便說:“是吧,我就覺得,這樣的門第,委屈你五妹妹了點。”
先不說門第的事兒,元春斟酌著說:“我估計是五妹妹去找寶玉媳婦說過什麽了吧……”
“這死丫頭,才多幾歲,怎麽膽子就這麽大?說這麽沒規矩的話也不怕傳出去了叫人笑話!還有你二弟妹,居然也跟她一起胡鬧,我說呢,京中好人家定然有的,譬如先前和楨哥兒玩得很好的明郡王世子就很不錯啊,怎麽就挑了這三戶人家出來!我說呢!”王氏可氣壞了。
元春其實也有點兒無語:【我就這麽一猜,親媽,你怎麽就整的好似這事兒就是你親耳聽到過一樣,開始埋怨起來了?這叫我接下去的話該怎麽說?】
妍春敲了門進來:“您就放心,要是能傳出去,也是因為您今天嗓門太大了。”
王氏條件反射就想聽女兒的話,但是又想到:【不對啊,丫鬟們都遠遠地去了,這次是我有道理啊!我幹嘛要噤聲?】
妍春沏茶走到門邊本想輕扣一下門的,哪裏知道自己親媽的誌向這麽大,居然還拿明郡王世子舉例子呢?
“再說了,明郡王世子好,那您這是要找人給我說合了?人前頭未婚妻才死了倆月呢,您就不怕他克我?”妍春放下茶托,準備坐下聽個究竟,順便一眼把小幾上的三張紙都看清楚了。
王氏就算想要女兒嫁得高高的,也不願當妍春的麵說這些,就怕她聽多了,移了性情,好說歹說叫妍春先回避了。
妍春退出去之後,王氏可委屈得不得了:“你看看你看看,我才說了一句,你五妹妹就回了好幾句,也就是我這個親媽能忍了。”
“母親既然知道五妹妹性格耿直,還想讓五妹妹嫁高門大戶?要是真是明郡王家,也確實是不太妥當啊!”外頭人都隻知道明郡王世子倒黴,去年選秀之後定下了世子妃,還沒過三書六禮呢,女方家的曾祖父就病死了,好在未來世子妃本人隻需要守五個月的孝就行了,明郡王通情達理說年後春暖花開在行六禮;然後誰知道呢,開春之後,那姑娘家陪她嫂子去上香,回來就得了風寒,久治不愈,就那麽去了。這下子明郡王世子水星就成了準鰥夫。身為宗親,中秋節的時候元春見到了明郡王一家子,隻覺得明郡王的精神頭實在是不好,瞧著心事重重的樣子。什麽樣的事能叫萬歲僅剩的幾位兄弟之後同他最親的明郡王發愁?元春不想也不敢去深究,但是聽親媽說糊塗話,還是要駁一駁的。
<a id="wzsy" href="http://m.baimengshu.com">百盟書</a>
王氏扁扁嘴:“我也就這麽一說,因著我心裏就是有點兒不痛快,寶玉他媳婦兒可是同皇後娘娘交情都不淺的,給妍春找的夫家,太叫我失望了。”
元春知道,親媽這個人,你同她說話,不把話說的明明白白是不行的,便扯了個借口,也是京中被壓下去的流言之一,說明郡王世子也許克妻。
“呀!我竟差點忘了這一茬!幸好有你提醒我,不然我怕是要腦子糊塗叫你妹妹跳了火坑!”迷信如王氏對這些最是敬畏,再不敢提明郡王世子一句好了。
作者有話要說: 手感不好,頂鍋蓋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