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過了渠是林蔭中的小道,有上百條小道從弘毅渠通向北麵,都是碾平的碎石鋪成,蕭琰聽李毓禎隨口提起這些碎石道,多數是修渠時挖出的石塊,砸碎了讓學生鋪路。
【……這些路每過幾年都是要維護的,也是由學子來做。無論是武科學子,還是文科學子,‘勞筋骨’,是書院的傳統教育。】
李毓禎無瑕、悅耳又有幾分薄涼的語調在蕭琰耳邊悠悠的蕩著,說到明宗當年巡視天策書院時,訓誡那些鬧騰著要罷學的皇族和宗室子弟的話:
<a id="wzsy" href="http://m.slkslk.com">思路客</a>
【愚夫用力,士夫弘毅。何言‘以貴當賤’?賤者隻為生計勞碌,士者方有弘毅。汝等自視為賤者?】
【無誌毅者,縱使出身高貴,也不過是徒有血統。】
【有骨方為龍。】
【你們是要做那無骨的長蟲?隻配在泥地裏鑽一鑽?】
【身為皇族宗室,你們最應該清楚,血統讓我們驕傲,但不是我們好逸惡勞、躺在先祖打下的江山上享受餘蔭的理由。】
【或者有人想做豬,享受祖宗的餘蔭,好吃好喝的養著?——別侮辱了豬。豬是要貢獻出自己一身的血、肉、骨、皮,連毛都要貢獻出來做刷馬鬃子。爾輩願為豬?這真是令人‘可欽’呀。不過,皇家也不需要你們貢獻出一身的血、肉、骨、皮,灑點汗,腫幾個血皰,也成了。】
蕭琰先是肅然,聽到“別侮辱了豬”這句時差點噗聲笑出來,抬袖掩唇咳一聲,待得聽完肚裏已經笑跌了。她對明宗的印象是從史書中得來的,“端凝莊毅,睿而善決”,沒想到訓誡那些學子之語會這麽犀利刻薄人!但凡有三分氣性的,都要跳腳了吧?
這位女帝陛下的形象在她腦海中立時有血有肉起來。
李毓禎道:【學子的鬧騰,當然不會因為明宗這幾句訓誡平息下去。但明宗要的是他們鬧騰。進了書院,天大地大,夫子最大。有夫子壓製,學子再鬧騰,也翻不了天,還得乖乖去修渠,累得除了學業外,再沒力氣想別的。除了那些有誌毅的學子外,好些想掙脫苦海的學子隻能寄望於外麵的父母家人鬧騰了。有了修弘毅渠的鬧騰,宗室明裏暗裏的攪和,都轉移了大半,要知道各家的精英子弟、最受寵的孩子多半都在書院裏麵,哪家祖父祖母、父親母親不關心?而宗室對明宗施政的各種阻撓一減少,明宗能騰出手應對那些上躥下跳的世家和自居‘清高’的文官。】
【至高宗繼位,續修弘毅渠,最主要目的卻是借‘宗室鬧騰,與聖人嫌隙’來麻痹太原王氏,以及宮中那位‘太上皇’。】她說的是高宗的親父——出身太原王氏的明宗後君。
李毓禎幽涼的聲音道:【那些隱忍,艱辛,陰謀,血腥,落在史書上也隻一句:‘太原王氏謀逆,伏誅。’——大唐,經曆了最險惡的一段。而今日之局,也很可能折戟沉沙於那一段。】
蕭琰目光沉穆。
當年太原王氏若謀朝成功,她不能確定是否會有一個強大的王氏王朝,但肯定很難再有那樣的際遇,出現女帝上位,而且是如明宗、高宗那樣英睿勇毅,又目光深遠的女帝。
要珍惜。
盡管李毓禎沒有說這一句話,蕭琰卻深深領會到她的意思。
有今日之局麵,得來不易,吾輩當珍惜。
她不由轉目看著李毓禎,心中有一種情緒在滋長。
那應該是歡喜、慶幸、期望、欣慰……種種情緒交織而成,讓她覺得一種暢然和沸騰。
她心裏想著,李毓禎未必會是因為“女帝”這個原因而擔負起帝位——她的劍道不會讓她的意識停留在身為女子之上,但她最終執起了太阿,踏上這條皇者之路,無論是因了親人還是皇族之責任,她的性別都將使天下的女子受惠,讓大唐的女性擁有更廣闊的天地。
蕭琰的聲音不由蘊含了感情,清澈誠摯,道:【你會是一位好皇帝。】
——像明宗、高宗、世宗、昭宗一樣,將大唐帶入更強盛的時代;也將天下的女子,帶入更廣闊的時代。
馬蹄噠噠行在林中碎石道上,間或有鳥雀的啾啾鳴叫聲,襯得四周十分安靜,李毓禎看著蕭琰,目光幽深而靜謐,薄冰質的眼眸在林蔭下又有幾分看不清的深奧玄秘。她轉目望著前方,聲音徐徐而平緩:【蕭悅之,做皇帝,並不是一件好差使。】
【我知道。】蕭琰道。
權力誘人,這世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為此汲汲營營。
而成為大唐皇帝,天下權力的至尊,一切資源,予取予求;一念之間,決定千萬人生死——哪個皇子不曾臆想過?
但蕭琰知道,這不是李毓禎想要的。
或者說,這不是任何一個立誌武道的人想要的。
做皇帝,背負的責任太多,太累,命短。大唐十三任皇帝中,大半都是五十餘歲而薨,最勤政的敬宗沒有活過四十九,當今聖人算是壽祚最長的了,但延壽丹激發出的生機,也隻這一兩年了。除此之外,還沒有自由,即使隻是去驪山泡個溫泉,去洛陽看個牡丹,都得上萬人出動,更別說順著運河南下去看看江南美景了,大概一輩子都要禁錮在這帝都裏,即使長安城再恢宏,又如何比得上天下的廣闊?
蕭琰每每想到這裏,覺得李毓禎犧牲真是太大了。
對於前程遠大的武者來說,追求武道的真諦和更加悠長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而洞真境宗師,隻要不中途隕落或受重傷衰竭而死,即使武道不再前行,好好保養,活到一百七八十歲不成問題;如果晉階先天,體質改變,壽命更長了,道門的太清掌教道微子在大唐立國時已是洞真境宗師,估計超過了三百歲,而蕭琰的母親墨尊,更是讓人不清楚究竟活了多久。
武道讓人強大,這是讓人追求的力量,但更重要的是,武道能夠讓人追求更高的生命層次,這是比權勢更吸引人的東西。皇帝再有權勢又如何,五六十年一過,還不是眼一閉,腿一蹬?陵墓修得再華麗,難道還能活過來?
故而,凡是有望晉階後天宗師的,都是將目光放在武道的晉階上,權勢隻是用來保障他們獲取修行武道的資源,故皇族宗師會支持皇帝,家族宗師會支持家主,因為隻有皇室、家族強大,才能保障他們源源不斷的獲得資源,但這並不等於他們願意親自去做皇帝,家主。
為什麽世家沒有一位是宗師級家主?不是沒有出現過有天賦的繼承人,而是這些繼承人都早早放棄了繼承的權力,讓他們將有限的時間投入到家族的繁瑣事務上而耽誤自己的武道精進,這是任何一位有天賦的繼承人,都不願意的。
像蕭琰的講武夫子、二曾伯祖母蕭遲,身為嫡長女,原是家主繼承人之選,但在她的武道天賦顯現後,族中對她的培養方向立即轉變了。而在她以二十五之齡晉階洞真境之後,她在家族中的地位比蕭氏宗子——弟弟蕭迅更重要,因為家主隻能領導家族一代,而一位有望晉階先天的宗師卻可以庇護家族兩代、三代甚至更長。
所以,世家的先天宗師比家主更重要——當然他們不會幹涉家主的權力,除非家主的決策危及家族。同樣的,從隴西李氏的家族角度來講,執掌天策書院的第一宗師——天策掌院也比皇帝更重要。因為皇帝死了,還有他的子孫承繼;但第一宗師,不是想培養能培養得出來的。李毓禎,原本應該是在“第一宗師”的定位上!
但她執起了太阿劍,承擔起了這個帝國,即使她的武道堅持如故,卻絕不可能不受影響。出了旱蝗,崩了洪水了,下了冰雹了,遭了雪災了,發了疾疫了……這些年年都難免的天災,她要不要糟心?官員貪墨,枉法屈人命了,她要不要糟心?豪強兼並土地,國家賦稅減少了,百姓沒地種了,民富矛盾越來越尖銳,她要不要糟心?……蕭琰隻是想一想,覺得好糟心!
皇帝這活真不是人幹的。
除非做個昏君。
但李毓禎會做個昏君?
蕭琰心裏對小夥伴充滿同情,眼睛看著李毓禎時,清澈而又柔和,想了想,傳音過去安慰道:【你以後多培養幾個得力臣屬,不會那麽辛苦了。】
關鍵是不要耽誤了武道——但那幾乎不可能。如果蕭琰去做家主,她的武道也勢必會受到耽誤。
想一想百年後,她正在武道上長青,李毓禎卻囿於桎梏而不得進一步,甚至半腳踏入陵墓,那是多麽遺憾的事情!
想到這裏,她覺得以後對李毓禎再好一點點好了。再一想,她好像對李毓禎沒什麽好顏色。都怪她,要糾纏情呀的。算了,以後再多忍她一點好了,反正這幾年了。太子一登基,她入東宮,出入可沒這麽隨意了。
李毓禎唇角勾了一下,眼眸卻還是那樣的幽深靜謐,似乎還隱著背負責任的沉重,聲音也幽幽的道:【悅之,你會一直在我身邊,對麽?】
蕭琰呆了:【……】這話要她怎麽答?
如果她不是出身蕭氏,她願意永遠與李毓禎是誌同道合的夥伴。但未來的世事難料,誰知道這樣的朋友關係能維持多久呢?
蕭琰沉默了。
她無法回答,也不想欺騙李毓禎。
這讓她心中又生出愧疚,在李毓禎選擇擔負起“女帝”這個責任——即使不是她的初衷,但確實接下了這個擔子——自己卻不能與她“同道”,虧得總是說要與她做誌同道合的夥伴,卻是哪個道都不能與她同行:無論是武道的砥礪,還是世道的同行。
蕭琰垂下了眼瞼。
她沒再說話,隻沉默的騎馬前行著。
李毓禎麵上失望,心裏卻無失望之意,手指撫著馬鬃,瞥著蕭琰的神色,暗暗翹了下唇。
若是李翊浵在這裏,必定要誇她侄女:好一手攻心計。
過了渠是林蔭中的小道,有上百條小道從弘毅渠通向北麵,都是碾平的碎石鋪成,蕭琰聽李毓禎隨口提起這些碎石道,多數是修渠時挖出的石塊,砸碎了讓學生鋪路。
【……這些路每過幾年都是要維護的,也是由學子來做。無論是武科學子,還是文科學子,‘勞筋骨’,是書院的傳統教育。】
李毓禎無瑕、悅耳又有幾分薄涼的語調在蕭琰耳邊悠悠的蕩著,說到明宗當年巡視天策書院時,訓誡那些鬧騰著要罷學的皇族和宗室子弟的話:
<a id="wzsy" href="http://m.slkslk.com">思路客</a>
【愚夫用力,士夫弘毅。何言‘以貴當賤’?賤者隻為生計勞碌,士者方有弘毅。汝等自視為賤者?】
【無誌毅者,縱使出身高貴,也不過是徒有血統。】
【有骨方為龍。】
【你們是要做那無骨的長蟲?隻配在泥地裏鑽一鑽?】
【身為皇族宗室,你們最應該清楚,血統讓我們驕傲,但不是我們好逸惡勞、躺在先祖打下的江山上享受餘蔭的理由。】
【或者有人想做豬,享受祖宗的餘蔭,好吃好喝的養著?——別侮辱了豬。豬是要貢獻出自己一身的血、肉、骨、皮,連毛都要貢獻出來做刷馬鬃子。爾輩願為豬?這真是令人‘可欽’呀。不過,皇家也不需要你們貢獻出一身的血、肉、骨、皮,灑點汗,腫幾個血皰,也成了。】
蕭琰先是肅然,聽到“別侮辱了豬”這句時差點噗聲笑出來,抬袖掩唇咳一聲,待得聽完肚裏已經笑跌了。她對明宗的印象是從史書中得來的,“端凝莊毅,睿而善決”,沒想到訓誡那些學子之語會這麽犀利刻薄人!但凡有三分氣性的,都要跳腳了吧?
這位女帝陛下的形象在她腦海中立時有血有肉起來。
李毓禎道:【學子的鬧騰,當然不會因為明宗這幾句訓誡平息下去。但明宗要的是他們鬧騰。進了書院,天大地大,夫子最大。有夫子壓製,學子再鬧騰,也翻不了天,還得乖乖去修渠,累得除了學業外,再沒力氣想別的。除了那些有誌毅的學子外,好些想掙脫苦海的學子隻能寄望於外麵的父母家人鬧騰了。有了修弘毅渠的鬧騰,宗室明裏暗裏的攪和,都轉移了大半,要知道各家的精英子弟、最受寵的孩子多半都在書院裏麵,哪家祖父祖母、父親母親不關心?而宗室對明宗施政的各種阻撓一減少,明宗能騰出手應對那些上躥下跳的世家和自居‘清高’的文官。】
【至高宗繼位,續修弘毅渠,最主要目的卻是借‘宗室鬧騰,與聖人嫌隙’來麻痹太原王氏,以及宮中那位‘太上皇’。】她說的是高宗的親父——出身太原王氏的明宗後君。
李毓禎幽涼的聲音道:【那些隱忍,艱辛,陰謀,血腥,落在史書上也隻一句:‘太原王氏謀逆,伏誅。’——大唐,經曆了最險惡的一段。而今日之局,也很可能折戟沉沙於那一段。】
蕭琰目光沉穆。
當年太原王氏若謀朝成功,她不能確定是否會有一個強大的王氏王朝,但肯定很難再有那樣的際遇,出現女帝上位,而且是如明宗、高宗那樣英睿勇毅,又目光深遠的女帝。
要珍惜。
盡管李毓禎沒有說這一句話,蕭琰卻深深領會到她的意思。
有今日之局麵,得來不易,吾輩當珍惜。
她不由轉目看著李毓禎,心中有一種情緒在滋長。
那應該是歡喜、慶幸、期望、欣慰……種種情緒交織而成,讓她覺得一種暢然和沸騰。
她心裏想著,李毓禎未必會是因為“女帝”這個原因而擔負起帝位——她的劍道不會讓她的意識停留在身為女子之上,但她最終執起了太阿,踏上這條皇者之路,無論是因了親人還是皇族之責任,她的性別都將使天下的女子受惠,讓大唐的女性擁有更廣闊的天地。
蕭琰的聲音不由蘊含了感情,清澈誠摯,道:【你會是一位好皇帝。】
——像明宗、高宗、世宗、昭宗一樣,將大唐帶入更強盛的時代;也將天下的女子,帶入更廣闊的時代。
馬蹄噠噠行在林中碎石道上,間或有鳥雀的啾啾鳴叫聲,襯得四周十分安靜,李毓禎看著蕭琰,目光幽深而靜謐,薄冰質的眼眸在林蔭下又有幾分看不清的深奧玄秘。她轉目望著前方,聲音徐徐而平緩:【蕭悅之,做皇帝,並不是一件好差使。】
【我知道。】蕭琰道。
權力誘人,這世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為此汲汲營營。
而成為大唐皇帝,天下權力的至尊,一切資源,予取予求;一念之間,決定千萬人生死——哪個皇子不曾臆想過?
但蕭琰知道,這不是李毓禎想要的。
或者說,這不是任何一個立誌武道的人想要的。
做皇帝,背負的責任太多,太累,命短。大唐十三任皇帝中,大半都是五十餘歲而薨,最勤政的敬宗沒有活過四十九,當今聖人算是壽祚最長的了,但延壽丹激發出的生機,也隻這一兩年了。除此之外,還沒有自由,即使隻是去驪山泡個溫泉,去洛陽看個牡丹,都得上萬人出動,更別說順著運河南下去看看江南美景了,大概一輩子都要禁錮在這帝都裏,即使長安城再恢宏,又如何比得上天下的廣闊?
蕭琰每每想到這裏,覺得李毓禎犧牲真是太大了。
對於前程遠大的武者來說,追求武道的真諦和更加悠長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而洞真境宗師,隻要不中途隕落或受重傷衰竭而死,即使武道不再前行,好好保養,活到一百七八十歲不成問題;如果晉階先天,體質改變,壽命更長了,道門的太清掌教道微子在大唐立國時已是洞真境宗師,估計超過了三百歲,而蕭琰的母親墨尊,更是讓人不清楚究竟活了多久。
武道讓人強大,這是讓人追求的力量,但更重要的是,武道能夠讓人追求更高的生命層次,這是比權勢更吸引人的東西。皇帝再有權勢又如何,五六十年一過,還不是眼一閉,腿一蹬?陵墓修得再華麗,難道還能活過來?
故而,凡是有望晉階後天宗師的,都是將目光放在武道的晉階上,權勢隻是用來保障他們獲取修行武道的資源,故皇族宗師會支持皇帝,家族宗師會支持家主,因為隻有皇室、家族強大,才能保障他們源源不斷的獲得資源,但這並不等於他們願意親自去做皇帝,家主。
為什麽世家沒有一位是宗師級家主?不是沒有出現過有天賦的繼承人,而是這些繼承人都早早放棄了繼承的權力,讓他們將有限的時間投入到家族的繁瑣事務上而耽誤自己的武道精進,這是任何一位有天賦的繼承人,都不願意的。
像蕭琰的講武夫子、二曾伯祖母蕭遲,身為嫡長女,原是家主繼承人之選,但在她的武道天賦顯現後,族中對她的培養方向立即轉變了。而在她以二十五之齡晉階洞真境之後,她在家族中的地位比蕭氏宗子——弟弟蕭迅更重要,因為家主隻能領導家族一代,而一位有望晉階先天的宗師卻可以庇護家族兩代、三代甚至更長。
所以,世家的先天宗師比家主更重要——當然他們不會幹涉家主的權力,除非家主的決策危及家族。同樣的,從隴西李氏的家族角度來講,執掌天策書院的第一宗師——天策掌院也比皇帝更重要。因為皇帝死了,還有他的子孫承繼;但第一宗師,不是想培養能培養得出來的。李毓禎,原本應該是在“第一宗師”的定位上!
但她執起了太阿劍,承擔起了這個帝國,即使她的武道堅持如故,卻絕不可能不受影響。出了旱蝗,崩了洪水了,下了冰雹了,遭了雪災了,發了疾疫了……這些年年都難免的天災,她要不要糟心?官員貪墨,枉法屈人命了,她要不要糟心?豪強兼並土地,國家賦稅減少了,百姓沒地種了,民富矛盾越來越尖銳,她要不要糟心?……蕭琰隻是想一想,覺得好糟心!
皇帝這活真不是人幹的。
除非做個昏君。
但李毓禎會做個昏君?
蕭琰心裏對小夥伴充滿同情,眼睛看著李毓禎時,清澈而又柔和,想了想,傳音過去安慰道:【你以後多培養幾個得力臣屬,不會那麽辛苦了。】
關鍵是不要耽誤了武道——但那幾乎不可能。如果蕭琰去做家主,她的武道也勢必會受到耽誤。
想一想百年後,她正在武道上長青,李毓禎卻囿於桎梏而不得進一步,甚至半腳踏入陵墓,那是多麽遺憾的事情!
想到這裏,她覺得以後對李毓禎再好一點點好了。再一想,她好像對李毓禎沒什麽好顏色。都怪她,要糾纏情呀的。算了,以後再多忍她一點好了,反正這幾年了。太子一登基,她入東宮,出入可沒這麽隨意了。
李毓禎唇角勾了一下,眼眸卻還是那樣的幽深靜謐,似乎還隱著背負責任的沉重,聲音也幽幽的道:【悅之,你會一直在我身邊,對麽?】
蕭琰呆了:【……】這話要她怎麽答?
如果她不是出身蕭氏,她願意永遠與李毓禎是誌同道合的夥伴。但未來的世事難料,誰知道這樣的朋友關係能維持多久呢?
蕭琰沉默了。
她無法回答,也不想欺騙李毓禎。
這讓她心中又生出愧疚,在李毓禎選擇擔負起“女帝”這個責任——即使不是她的初衷,但確實接下了這個擔子——自己卻不能與她“同道”,虧得總是說要與她做誌同道合的夥伴,卻是哪個道都不能與她同行:無論是武道的砥礪,還是世道的同行。
蕭琰垂下了眼瞼。
她沒再說話,隻沉默的騎馬前行著。
李毓禎麵上失望,心裏卻無失望之意,手指撫著馬鬃,瞥著蕭琰的神色,暗暗翹了下唇。
若是李翊浵在這裏,必定要誇她侄女:好一手攻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