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中篇
每天懂點奇妙問話術·讀心術·心理掌控術 作者:王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篇:讀心術: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了解和影響你周圍的人
第七章 讀心操練7:九型人格的社交密碼
第四節 成就型人格:害怕親密要適度
讀心麵麵觀:
什麽樣的人屬於“成就型人格”?
妙解讀心術:
常言道“一回生,兩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可對成就者來說卻無用。他們認為,外麵的世界充滿了危險和侵犯,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與周圍的人和世界維持一個安全的距離。他們總是一副不願意與別人深交的樣子,與任何人都是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習慣。
既然成就型人格者對自己有一層保護網,難以讓人走近他,那麽跟這樣的人交朋友,就一定要懂得保持距離,不要讓“自來熟”的習慣破壞了彼此之間和諧自然的關係。
其實很多時候,有一定距離的友情反而更容易維持,因為人和人之間如果走得太近,就容易因為彼此過於了解而產生摩擦;如果過於疏遠了,友情也就變淡了。所以,保持一定的距離,不過分親近也不過於疏遠,才是友情的最佳“保鮮法”。
蕨菜和離它不遠的一朵無名小花是好朋友。每天天一亮,蕨菜和無名小花就扯著嗓子互致問候。日子久了,它們都把對方當成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同時,它倆發現,由於相距較遠,每天扯著嗓子說話很不方便,便決定互相向對方靠攏。它們認為彼此之間距離越近,就越容易交流,感情也越深。
於是,蕨菜拚命地擴展自己的枝葉,它蓬勃地生長,舒展的枝葉像一把大傘,無名小花則盡量向蕨菜的方向傾斜自己的莖枝,它倆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出乎意料的是:由於蕨菜的枝葉像一柄張開的大傘,它不僅遮住了無名小花的陽光,也擋住了無名小花的雨露。失去陽光和雨露滋潤的無名小花日漸枯萎,它在傷心之餘,不再與蕨菜共敘友情,相反,認為是蕨菜動機不良,故意謀害自己,便在心裏痛恨起蕨菜來。
蕨菜呢,由於枝葉過於茂盛,一次狂風暴雨後,它的枝葉被折斷了許多,身子光禿禿的。看著遍體鱗傷的自己,蕨菜把這一切後果都歸咎於無名小花,如果不是無名小花,它也絕不會恣意讓自己的枝葉瘋長的。
於是,一對好朋友反目成仇。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看到了距離的重要性。其實,距離是人際關係的自然屬性,再親密的朋友也不例外。能夠成為好朋友,隻說明在某些方麵具有共同的目標、愛好、見解以及心靈的溝通,但並不能說明彼此之間是毫無距離,可以融為一體的。過於親近,有時會被刺傷;過於疏遠,又感受不到友情的溫暖,隻有把握好相處的距離,才能讓友誼之樹常青。
例如,當你要去拜訪別人時,應盡量做到不當不速之客,而要盡可能在去之前先跟對方打好招呼;在交談中如果發現對方有比較忙的細微表示,應盡快結束談話,迅速起身告辭;談話中不要對人家的家庭情況像查戶口似的問個沒完沒了;不要亂動人家的東西,等等。
有人以為,作為好朋友就應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其實不然,好朋友之間見麵和交往的機會雖然比其他人多,但也應該有個度,超越這個度,你得到的就不是朋友了。
第七章 讀心操練7:九型人格的社交密碼
第四節 成就型人格:害怕親密要適度
讀心麵麵觀:
什麽樣的人屬於“成就型人格”?
妙解讀心術:
常言道“一回生,兩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可對成就者來說卻無用。他們認為,外麵的世界充滿了危險和侵犯,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與周圍的人和世界維持一個安全的距離。他們總是一副不願意與別人深交的樣子,與任何人都是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習慣。
既然成就型人格者對自己有一層保護網,難以讓人走近他,那麽跟這樣的人交朋友,就一定要懂得保持距離,不要讓“自來熟”的習慣破壞了彼此之間和諧自然的關係。
其實很多時候,有一定距離的友情反而更容易維持,因為人和人之間如果走得太近,就容易因為彼此過於了解而產生摩擦;如果過於疏遠了,友情也就變淡了。所以,保持一定的距離,不過分親近也不過於疏遠,才是友情的最佳“保鮮法”。
蕨菜和離它不遠的一朵無名小花是好朋友。每天天一亮,蕨菜和無名小花就扯著嗓子互致問候。日子久了,它們都把對方當成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同時,它倆發現,由於相距較遠,每天扯著嗓子說話很不方便,便決定互相向對方靠攏。它們認為彼此之間距離越近,就越容易交流,感情也越深。
於是,蕨菜拚命地擴展自己的枝葉,它蓬勃地生長,舒展的枝葉像一把大傘,無名小花則盡量向蕨菜的方向傾斜自己的莖枝,它倆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出乎意料的是:由於蕨菜的枝葉像一柄張開的大傘,它不僅遮住了無名小花的陽光,也擋住了無名小花的雨露。失去陽光和雨露滋潤的無名小花日漸枯萎,它在傷心之餘,不再與蕨菜共敘友情,相反,認為是蕨菜動機不良,故意謀害自己,便在心裏痛恨起蕨菜來。
蕨菜呢,由於枝葉過於茂盛,一次狂風暴雨後,它的枝葉被折斷了許多,身子光禿禿的。看著遍體鱗傷的自己,蕨菜把這一切後果都歸咎於無名小花,如果不是無名小花,它也絕不會恣意讓自己的枝葉瘋長的。
於是,一對好朋友反目成仇。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看到了距離的重要性。其實,距離是人際關係的自然屬性,再親密的朋友也不例外。能夠成為好朋友,隻說明在某些方麵具有共同的目標、愛好、見解以及心靈的溝通,但並不能說明彼此之間是毫無距離,可以融為一體的。過於親近,有時會被刺傷;過於疏遠,又感受不到友情的溫暖,隻有把握好相處的距離,才能讓友誼之樹常青。
例如,當你要去拜訪別人時,應盡量做到不當不速之客,而要盡可能在去之前先跟對方打好招呼;在交談中如果發現對方有比較忙的細微表示,應盡快結束談話,迅速起身告辭;談話中不要對人家的家庭情況像查戶口似的問個沒完沒了;不要亂動人家的東西,等等。
有人以為,作為好朋友就應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其實不然,好朋友之間見麵和交往的機會雖然比其他人多,但也應該有個度,超越這個度,你得到的就不是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