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哲妃 (2)
皇帝微微鬆開她,“有你這句話,朕就知道自己沒有囑咐錯。”他停一停,朝外頭喚了一句,“王欽,拿進來吧。”
王欽在外答應了一聲,帶著兩個小太監捧了一幅字進來,笑吟吟向如懿打了個千兒,“給嫻妃娘娘請安。”
如懿含笑頷首,“起來吧。”
王欽答應著,吩咐小太監展開那幅字,卻是鬥大的四個字——慎讚徽音。
皇帝笑道:“朕親手為你寫的,如何?”
如懿心頭一熱,便要欠身,“臣妾多謝皇上。”
皇帝忙扶住了她,柔聲道:“《詩經》中說‘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徽音即為美譽,這個‘慎’字是告訴你,唯有謹慎,才能得美譽。日後宮中度日,朕是把這四個字送給你。”
如懿明白皇帝語中深意,沉吟著道:“那臣妾便囑咐內務府的人將皇上的字做成匾額,放在延禧宮正殿,可好?”
皇帝攏一攏她的肩,“你與朕的意思彼此明白,那就最好。”
往下的日子,皇帝依著各人位份在各宮裏都歇了一夜,是謂“雨露均沾”。之後皇帝便是隨性翻著牌子,細數下來,總是慧貴妃與嘉貴人往養心殿侍寢的日子最多。除了每月朔望,皇帝也喜歡往皇後宮中坐坐,閑話家常。如懿的恩寵不複潛邸之時,倒是隨著純嬪、怡貴人和海常在一般沉寂了下來。
無寵,無子,無顯赫家世,突然成了清靜自然身,如懿再無人理會。
紛紛揚揚地下了幾場雪之後,紫禁城便入了冬了。內務府忙碌著各宮的事宜,漸漸也疏懶了延禧宮的功夫。這日午後如懿正坐著和海蘭描花樣子,卻聽阿箬掀了簾子進來道:“內務府越發會看臉子欺負人,皇後娘娘今兒賞給各宮的白花丹和海枯藤是做成了香包的,說是宮裏濕氣重,戴著能祛風濕通絡止痛的。結果奴婢打開一看,裏麵塞的白花丹粉末全是次貨,想要再跟內務府要,他們說太醫院送來的就是這些,沒更好的了。奴婢想,慧貴妃那兒,他們敢送這樣的,連縫製的香包都鬆鬆散散的,針腳不成個模樣……”
海蘭停了手,含了一縷憂色,“姐姐這兒都是這樣的,我那裏就更不必說了。”
如懿抬頭看了看阿箬,“既是次的,也比不用好。先擱著吧。”
海蘭道:“也是。外頭快下雪了。省得來回折騰。這樣吧,阿箬,你先都把這些香包送到我那兒去,我替姐姐把針腳都縫一縫吧,省得用著便散了。”
如懿道:“這些微末功夫,教她們做便罷了,你何必自己這麽累。”
海蘭靜靜一笑,“姐姐忘了。我本閑著,最會這些功夫了。就當給我打發時間吧。”
這一日下了一上午的雪點子,皇帝身邊的大太監王欽親自過來了。那王欽本是先帝時的傳奏事首領太監,因皇帝為皇子時侍奉殷勤,十分得力,皇帝登基後便留在了身邊為養心殿副總管太監。因總管太監的位子一直空缺,他又近身伺候著皇帝,言語討喜,所以宮中連皇後也待他格外客氣。
王欽進來時,皇後穿了一身藕荷色緞繡牡丹團壽紋袷衣,外罩著米黃底碧青竹紋織金緞紫貂小坎肩,籠著一個畫琺琅花鳥手爐,看著素心與蓮心折了臘梅來插瓶。
王欽見了皇後,忙恭恭敬敬行了一禮,道:“奴才王欽給皇後娘娘請安。”
皇後含笑道:“外頭剛下了雪,地上滑,皇上怎麽派了你過來?可是有什麽要緊事?”說著一壁吩咐了蓮心上茶賜座。
王欽諾諾謝恩,方道:“謝皇後娘娘的賞,實在是奴才不敢逾越。話說完了,還等著別的差事呢。”說著道:“皇上吩咐了,明兒是十五,要在娘娘的長春宮用晚膳,也宿在長春宮,請娘娘預備著接駕。”
皇後眉目間微有笑意,臉上卻淡淡的,“知道了。夜來霜雪滑腳,你囑咐著抬轎的小太監們仔細腳下,還有,多打幾盞燈籠,替皇上照著路。”
王欽忙道:“娘娘放心,奴才不敢不留心著呢。”
皇後微微頷首,揚了揚臉,道了句“賞”。蓮心立馬從屜子裏取出十兩銀子悄悄兒放在王欽手心裏。
王欽嘴上千恩萬謝了,眼睛往蓮心臉上一瞟,蓮心紅了臉,忙退到後頭去了。王欽又道:“還有一件事。昨兒夜裏下了一夜的雪,皇上想起去年潛邸裏歿了的大阿哥的生母,道了好幾句‘可惜’。”
皇後惋惜道:“諸瑛是本宮富察氏的族姐,伺候皇上也久。誰知去歲病了這一場,好好的竟去了,也沒享這宮裏一日的福。”說罷便拿絹子按了按眼角,慢慢說:“諸瑛是大阿哥的生母,當年也隻是潛邸裏的一位格格,位份不高。如今她雖福薄棄世而去,但皇上也不能不給她一個恩典,定下名份,給個貴人或嬪位,也是看顧大阿哥的麵子。”
王欽恭謹道:“皇後娘娘慈心,皇上昨夜便說了,是要追封為哲妃,過兩日便行追封禮,還要在寶華殿舉行一場大法事,還請皇後娘娘打點著。”
皇後微微一怔,旋即和婉笑道:“還是皇上顧慮周全,先想到了。那你去回稟皇上,哲妃與本宮姐妹一場,又是本宮的族姐,她的追封禮,本宮會命人好好主持的。”
王欽笑道:“是。那奴才先告退。”
皇後眼看著王欽出去了,笑容才慢慢凝在嘴角,似一朵凝結的霜花,隱隱迸著寒氣。素心素知皇後心思,忙端了一盞茶上來,輕聲道:“天冷了難免火氣大,這江南進宮的白菊還是皇上前兒賞的,說是最清熱去火的,娘娘嚐嚐。”
皇後接過茶盞卻並不喝,隻是緩緩道:“本宮是皇後,六宮之主,有什麽好生氣的。”
素心看了皇後一眼,低婉道:“娘娘說的是。其實皇上給哲妃臉麵,也是看著皇後娘娘的緣故,要不是哲妃和娘娘同宗,都是富察氏的女兒,哪怕她生了大阿哥,又算什麽呢?純嬪生了三阿哥,皇上不也隻給她嬪位麽?”
皇後淡淡一笑,“哲妃是與本宮同宗,可她伺候皇上早,和皇上好歹也有些情分,所以也是她先生了大阿哥。”
皇後鬱然歎了口氣,望著榻上內務府送來的一疊精心繡製的幼兒衣裳,“這件事本宮想起來便有些心酸。當年本宮嫁給皇上為嫡福晉,諸瑛原本是富察族人裏派去潛邸協同料理婚事的,誰知被皇上看上了,有了身孕。本宮的母家就著急了,也不嫌這是丟人的事兒,硬生生塞了諸瑛進來,說是本宮的族人,她萬一得幸生下了孩子,就等於是本宮的孩子。”
素心慨然道:“這件事,娘娘是受委屈了。”
“結果本宮大婚沒多久,諸瑛就生下了大阿哥,本宮心裏雖然欣慰,卻更難過。幸好後來皇天有眼,皇上對本宮越來越眷顧,這才有了二阿哥。”皇後愛惜地撫著那些孩兒衣裳,心酸道:“隻是嫡子非長子,本來就是失了本宮的顏麵了。”
素心道:“雖然都是富察氏,可哲妃的身份卻不能和娘娘比肩了。再怎麽樣,在潛邸時也不過是個格格。”
皇後搖搖頭,雙眉微蹙,“她身份如何且不說,皇上如今追封她為妃,就不能不當心了。母憑子貴,子憑母貴是祖宗家法。如今慧貴妃和嫻妃都無所出,純嬪身份略低。除了本宮的二阿哥,就是大阿哥身份最尊了。古來立太子,不是立嫡就是立長。若是永璉是嫡長子,那就更好了。”
素心忙勸解道:“不管怎麽樣,哲妃都已經沒了。大阿哥哪怕再爭氣,沒娘的孩子能翻出什麽天來。娘娘可是正宮皇後呢。”
皇後喝了口茶,沉吟道:“凡事但求萬全,本宮已經讓哲妃福薄了,可不能讓大阿哥再福薄。記著,照顧大阿哥的人必須多,萬不可虧待了這沒娘的孩子。”
素心略略不解,“娘娘?是像厚待三阿哥一樣麽?”
皇後微微一笑,神色端然,“太後和皇上素來誇本宮是賢後,本宮自然要當得起這兩個字。但是三阿哥還小,從繈褓裏寵愛著,自然能定了性子。大阿哥年紀卻長成了,先頭在潛邸的時候皇上還親自教導過一陣,這個時候才寵著護著,由著他淘氣,豈不是背了皇上的心思?福薄的額娘最會生下福薄的孩子,哪怕多多的人照顧著,也是不濟事的。人多,才手忙腳亂麽。”
素心會意,即刻笑道:“奴婢知道了。”
皇帝微微鬆開她,“有你這句話,朕就知道自己沒有囑咐錯。”他停一停,朝外頭喚了一句,“王欽,拿進來吧。”
王欽在外答應了一聲,帶著兩個小太監捧了一幅字進來,笑吟吟向如懿打了個千兒,“給嫻妃娘娘請安。”
如懿含笑頷首,“起來吧。”
王欽答應著,吩咐小太監展開那幅字,卻是鬥大的四個字——慎讚徽音。
皇帝笑道:“朕親手為你寫的,如何?”
如懿心頭一熱,便要欠身,“臣妾多謝皇上。”
皇帝忙扶住了她,柔聲道:“《詩經》中說‘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徽音即為美譽,這個‘慎’字是告訴你,唯有謹慎,才能得美譽。日後宮中度日,朕是把這四個字送給你。”
如懿明白皇帝語中深意,沉吟著道:“那臣妾便囑咐內務府的人將皇上的字做成匾額,放在延禧宮正殿,可好?”
皇帝攏一攏她的肩,“你與朕的意思彼此明白,那就最好。”
往下的日子,皇帝依著各人位份在各宮裏都歇了一夜,是謂“雨露均沾”。之後皇帝便是隨性翻著牌子,細數下來,總是慧貴妃與嘉貴人往養心殿侍寢的日子最多。除了每月朔望,皇帝也喜歡往皇後宮中坐坐,閑話家常。如懿的恩寵不複潛邸之時,倒是隨著純嬪、怡貴人和海常在一般沉寂了下來。
無寵,無子,無顯赫家世,突然成了清靜自然身,如懿再無人理會。
紛紛揚揚地下了幾場雪之後,紫禁城便入了冬了。內務府忙碌著各宮的事宜,漸漸也疏懶了延禧宮的功夫。這日午後如懿正坐著和海蘭描花樣子,卻聽阿箬掀了簾子進來道:“內務府越發會看臉子欺負人,皇後娘娘今兒賞給各宮的白花丹和海枯藤是做成了香包的,說是宮裏濕氣重,戴著能祛風濕通絡止痛的。結果奴婢打開一看,裏麵塞的白花丹粉末全是次貨,想要再跟內務府要,他們說太醫院送來的就是這些,沒更好的了。奴婢想,慧貴妃那兒,他們敢送這樣的,連縫製的香包都鬆鬆散散的,針腳不成個模樣……”
海蘭停了手,含了一縷憂色,“姐姐這兒都是這樣的,我那裏就更不必說了。”
如懿抬頭看了看阿箬,“既是次的,也比不用好。先擱著吧。”
海蘭道:“也是。外頭快下雪了。省得來回折騰。這樣吧,阿箬,你先都把這些香包送到我那兒去,我替姐姐把針腳都縫一縫吧,省得用著便散了。”
如懿道:“這些微末功夫,教她們做便罷了,你何必自己這麽累。”
海蘭靜靜一笑,“姐姐忘了。我本閑著,最會這些功夫了。就當給我打發時間吧。”
這一日下了一上午的雪點子,皇帝身邊的大太監王欽親自過來了。那王欽本是先帝時的傳奏事首領太監,因皇帝為皇子時侍奉殷勤,十分得力,皇帝登基後便留在了身邊為養心殿副總管太監。因總管太監的位子一直空缺,他又近身伺候著皇帝,言語討喜,所以宮中連皇後也待他格外客氣。
王欽進來時,皇後穿了一身藕荷色緞繡牡丹團壽紋袷衣,外罩著米黃底碧青竹紋織金緞紫貂小坎肩,籠著一個畫琺琅花鳥手爐,看著素心與蓮心折了臘梅來插瓶。
王欽見了皇後,忙恭恭敬敬行了一禮,道:“奴才王欽給皇後娘娘請安。”
皇後含笑道:“外頭剛下了雪,地上滑,皇上怎麽派了你過來?可是有什麽要緊事?”說著一壁吩咐了蓮心上茶賜座。
王欽諾諾謝恩,方道:“謝皇後娘娘的賞,實在是奴才不敢逾越。話說完了,還等著別的差事呢。”說著道:“皇上吩咐了,明兒是十五,要在娘娘的長春宮用晚膳,也宿在長春宮,請娘娘預備著接駕。”
皇後眉目間微有笑意,臉上卻淡淡的,“知道了。夜來霜雪滑腳,你囑咐著抬轎的小太監們仔細腳下,還有,多打幾盞燈籠,替皇上照著路。”
王欽忙道:“娘娘放心,奴才不敢不留心著呢。”
皇後微微頷首,揚了揚臉,道了句“賞”。蓮心立馬從屜子裏取出十兩銀子悄悄兒放在王欽手心裏。
王欽嘴上千恩萬謝了,眼睛往蓮心臉上一瞟,蓮心紅了臉,忙退到後頭去了。王欽又道:“還有一件事。昨兒夜裏下了一夜的雪,皇上想起去年潛邸裏歿了的大阿哥的生母,道了好幾句‘可惜’。”
皇後惋惜道:“諸瑛是本宮富察氏的族姐,伺候皇上也久。誰知去歲病了這一場,好好的竟去了,也沒享這宮裏一日的福。”說罷便拿絹子按了按眼角,慢慢說:“諸瑛是大阿哥的生母,當年也隻是潛邸裏的一位格格,位份不高。如今她雖福薄棄世而去,但皇上也不能不給她一個恩典,定下名份,給個貴人或嬪位,也是看顧大阿哥的麵子。”
王欽恭謹道:“皇後娘娘慈心,皇上昨夜便說了,是要追封為哲妃,過兩日便行追封禮,還要在寶華殿舉行一場大法事,還請皇後娘娘打點著。”
皇後微微一怔,旋即和婉笑道:“還是皇上顧慮周全,先想到了。那你去回稟皇上,哲妃與本宮姐妹一場,又是本宮的族姐,她的追封禮,本宮會命人好好主持的。”
王欽笑道:“是。那奴才先告退。”
皇後眼看著王欽出去了,笑容才慢慢凝在嘴角,似一朵凝結的霜花,隱隱迸著寒氣。素心素知皇後心思,忙端了一盞茶上來,輕聲道:“天冷了難免火氣大,這江南進宮的白菊還是皇上前兒賞的,說是最清熱去火的,娘娘嚐嚐。”
皇後接過茶盞卻並不喝,隻是緩緩道:“本宮是皇後,六宮之主,有什麽好生氣的。”
素心看了皇後一眼,低婉道:“娘娘說的是。其實皇上給哲妃臉麵,也是看著皇後娘娘的緣故,要不是哲妃和娘娘同宗,都是富察氏的女兒,哪怕她生了大阿哥,又算什麽呢?純嬪生了三阿哥,皇上不也隻給她嬪位麽?”
皇後淡淡一笑,“哲妃是與本宮同宗,可她伺候皇上早,和皇上好歹也有些情分,所以也是她先生了大阿哥。”
皇後鬱然歎了口氣,望著榻上內務府送來的一疊精心繡製的幼兒衣裳,“這件事本宮想起來便有些心酸。當年本宮嫁給皇上為嫡福晉,諸瑛原本是富察族人裏派去潛邸協同料理婚事的,誰知被皇上看上了,有了身孕。本宮的母家就著急了,也不嫌這是丟人的事兒,硬生生塞了諸瑛進來,說是本宮的族人,她萬一得幸生下了孩子,就等於是本宮的孩子。”
素心慨然道:“這件事,娘娘是受委屈了。”
“結果本宮大婚沒多久,諸瑛就生下了大阿哥,本宮心裏雖然欣慰,卻更難過。幸好後來皇天有眼,皇上對本宮越來越眷顧,這才有了二阿哥。”皇後愛惜地撫著那些孩兒衣裳,心酸道:“隻是嫡子非長子,本來就是失了本宮的顏麵了。”
素心道:“雖然都是富察氏,可哲妃的身份卻不能和娘娘比肩了。再怎麽樣,在潛邸時也不過是個格格。”
皇後搖搖頭,雙眉微蹙,“她身份如何且不說,皇上如今追封她為妃,就不能不當心了。母憑子貴,子憑母貴是祖宗家法。如今慧貴妃和嫻妃都無所出,純嬪身份略低。除了本宮的二阿哥,就是大阿哥身份最尊了。古來立太子,不是立嫡就是立長。若是永璉是嫡長子,那就更好了。”
素心忙勸解道:“不管怎麽樣,哲妃都已經沒了。大阿哥哪怕再爭氣,沒娘的孩子能翻出什麽天來。娘娘可是正宮皇後呢。”
皇後喝了口茶,沉吟道:“凡事但求萬全,本宮已經讓哲妃福薄了,可不能讓大阿哥再福薄。記著,照顧大阿哥的人必須多,萬不可虧待了這沒娘的孩子。”
素心略略不解,“娘娘?是像厚待三阿哥一樣麽?”
皇後微微一笑,神色端然,“太後和皇上素來誇本宮是賢後,本宮自然要當得起這兩個字。但是三阿哥還小,從繈褓裏寵愛著,自然能定了性子。大阿哥年紀卻長成了,先頭在潛邸的時候皇上還親自教導過一陣,這個時候才寵著護著,由著他淘氣,豈不是背了皇上的心思?福薄的額娘最會生下福薄的孩子,哪怕多多的人照顧著,也是不濟事的。人多,才手忙腳亂麽。”
素心會意,即刻笑道:“奴婢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