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用確實比較忙,他跟他的那些弟子這幾日正在嚐試批量生產指南針。


    指南針的原理並不複雜, 從前讀書的時候, 學校也曾教過手工製作簡易指南針, 隻需一根繡花針一塊磁鐵, 再有點紙片棉線之類的, 便能做成各種指南針。


    但若是想做得精細耐用些,還得在那一根指針上多花一些功夫, 主要就是指針的鍛造以及充磁。


    磁鐵這個東西自古便有,漢以前,人們管它叫做“慈石”。


    在發現磁鐵的地方, 往往也能發現鐵礦,古人認為石頭是鐵的母親, 石頭也有慈和不慈兩種, 慈石能夠吸引子女集聚在它身邊, 不慈的石頭則不能。


    唐初這時候的人多管磁鐵叫磁石, 也有入藥的, 不過尋常小藥房也不怎麽買得著。


    羅用自從來到這常樂縣以後,聽聞這時候的胡商在沙漠中行路,大多都還是沿著前人的足跡行走, 隻有少數人懂得辨認方向,擁有司南這種貴重器物的商隊很少。


    他便是從那時候開始托人尋找磁石, 今年秋裏, 果然有胡商從南邊與他帶來不少。


    羅用買了這些磁石, 和喬俊林一起鼓搗起了指南針, 隻可惜他倆都不是專業人員,做出來的成品都比較簡陋,也不能確定是否可以長時間使用。


    這回衡致過來了,聽了羅用說起指南針這個東西以後,他便一股腦兒紮了進去。


    另還有幾名弟子與他幫忙的,羅用也常常過去指點意見,看著他們幹活,有時候自己也要上手。


    外頭的茶葉減價大促銷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師徒幾人便在縣衙後頭,整日裏叮叮當當的,做著匠人活計。


    除了指南針,羅用還打算畫些地圖,一個沒有地理知識的人,即便是給他一個全世界最好的指南針,他也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裏走。


    隋時,裴矩曾為隋煬帝繪製《西域圖記》,其中囊括了胡商們的幾條行商路線,以及西域四十四國山川河流風土人情,這本書現下不知生在何處,羅用在短時間內,應是無緣得見。


    除了指南針和地圖,還有語言也很重要,來大唐經商的胡人大多精通漢話,而漢人卻嫌少有會說外語的,不會外語的話,一走出去那就是個睜眼瞎。


    沒錯,就是走出去。除了被動地接受胡商們帶來的信息,羅用希望大唐這邊也能有一些人走出去,到廣褒的西域世界去尋找利潤,開拓眼界。


    這也是這一回唐儉到來以後,羅用與他說的第一件事。


    茶葉買賣固然重要,但改變眼下唐與西域各國胡商在貿易過程中的被動接受局麵更加重要。


    羅用與唐儉言明了自己的計劃,唐儉聽聞之後很是震驚,他一早就看出來這離石羅三郎的眼界較之常人寬廣,卻沒想到竟然寬廣到這般境地。


    然而這件事卻並非唐儉能夠做主,他也知道要做這件事,其中難免會牽扯到許多利益結構,還有那朝堂之上的治民之策。


    在經商一事上,中原王朝向來都是采取的重農抑商、胡漢有別的政策。


    當權者對胡商采取懷柔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吸引西域各國胡商來唐,促進市場興盛,在政治與經濟方麵多有好處。


    對本國國民的重農抑商政策,則有利於安定社會,保證糧食出產。


    也正是在這樣的政策之下,胡商們越來越活躍,本國的商賈卻往往不得伸展。


    在這種大環境下,羅用竟說要鼓勵本國商賈向外發展,要開設學校,教他們看地圖學番話,這個設想著實太過大膽。


    這一天晚上,唐儉在屋裏的油燈整整亮了一夜,他思索著如何在不觸動太多人利益和敏感神經的前提下,盡量做成這一件事。


    讓大唐男兒的足跡遍布整個西域,這件事光是想想就令人熱血沸騰。


    唐大人想了又想,最終還是決定將這件事輕描澹寫。


    他在公文中講述了常樂縣這邊的現狀以及茶葉買賣的進行情況以後,又提了提胡商的事情,言是河西走廊這一帶胡商頗多,胡商們通曉漢話,在唐生活自如,而唐對於西域各國的情況卻是知之甚少。


    唐儉建議朝廷方麵能派遣一些能人誌士,到常樂縣這一帶來與胡商接觸,最好是能跟著那些胡商一起到各條商道上去走走看看了解一下情況。


    次日一早,唐儉差人將這封文書送往驛站,然後很快,它便與其他幾份重要文書一起,被驛卒們快馬加鞭送往長安城。


    長安城中,金秋八月,正是桂香濃鬱的好時節,近日天氣晴好,城中百姓或是忙活生計,或是出門遊玩,平整寬闊的街道上,常有一些氣派華麗的牛車馬車駛過,引得路邊行人駐足觀望。


    這是一個適合出門遊玩的季節,長安城中的士族郎君們格外活躍,各家娘子們亦是常常相聚,明豔豔彷如一簇簇嬌美的花兒。


    這座城熱鬧繁華,欣欣向榮,彷佛沒有一絲煩惱。


    長安長安,長治久安,距離周文王定都此地,轉眼已有近千年,近千年來多少風雨……


    在河西走廊西端,眼下亦是熱鬧繁華的季節,胡商們正在陸續進入沙漠。


    在敦煌城中,不少商賈請了匠人在石壁上開鑿石窟,凋塑佛像,便是為了祈求這一路的平安順遂。


    敦煌莫高窟,原稱漠高窟,取之沙漠高處之意,民間亦稱千佛洞。


    那千佛洞便坐落在鳴沙灣東麓,在沙漠與戈壁之間,百千年來,每到商道興盛的年景,這裏的香火便也愈發興盛,匠人們開鑿石壁的聲音叮叮當當,不絕於耳。


    <a href="http://m.xiaoshutingapp.com" id="wzsy">xiaoshutingapp.com</a>


    這些穿行在沙漠與戈壁之間的商賈,其中多以胡人為主,唐人鮮少。


    這一日,在前麵過去了兩個商隊之後,又有一個商隊緩緩向著沙漠的方向行去。


    這個商隊中的不少胡商都已經在敦煌定居,離別時分總是十分難舍,於是便有些拖延了。這時候若是緊著些走,今晚日落之前倒也能抵達西去的商道上第一個可以供商賈們落腳休憩的綠洲。


    商隊在前麵走著,他們的家人在後麵跟著,這一送,便要送到了千佛洞。


    在那些胡商家眷之間,還夾著一個垂垂老者,那老翁年歲頗大,身上瘦得便隻剩下一把骨頭,手裏拄著一根木杖,腳下一步一步挪著,跟著隊伍行走,半點不曾落於人後。


    在這個商隊中,在那些牽駱駝的胡商後麵,還跟著一群馱著貨物的腳夫,他的兒子就在其中。


    那老翁跟了一路,隊伍中這個背貨的青年,卻不曾回頭看他一眼,隻管埋頭走路。


    今年夏裏,城中一個富戶要在千佛洞開鑿石窟,供奉菩薩,他在這裏尋了個擔石頭的活計,卻不甚被崖上一塊墜落的石塊砸了腦袋,一時間不省人事。


    待他醒來,一雙兒女皆已被他老父賣了,十歲的女兒被一個中年胡商納了妾,七歲的兒子也成了那家人的奴仆,前些時候因著一些事要護著他阿姊,被主人家打到奄奄一息,這青年知曉了此事,尋上門去要與人拚命,對方卻與他說,隻要他拿得出兩貫錢,這個男孩便叫他帶回家去。


    現如今,這個商隊便是許了他兩貫錢,隻要他今年秋天幫這些人背半擔貨物到臂多勢羅國,來年再從臂多勢羅國背半擔貨物到敦煌,他便能得兩貫錢。


    按律唐人是不準私自出關的,但是這個商隊在敦煌經營多年,能幫他們弄來出關文書。畢竟腳夫的價錢比駱駝低得多,能聽懂商隊的安排,若是遇著什麽事,也是個能幫忙的人手,比牲畜強。


    這個商隊的胡商雖也不是什麽十分良善仁慈之輩,但是考慮到明年開春還要用到他們這些腳夫背貨回來,總不至於平白無故害了他們這些人的性命。


    前幾年跟著他們這個商隊出去的,也有不少人能活著回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北雜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報紙糊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報紙糊牆並收藏南北雜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