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俞老板的背影,彭長宜厭惡地在心裏說道:哥們?笑話,誰跟你是哥們,我能有你這樣的哥們?你憑什麽跟我稱兄道弟?就因為你脖子上的金鏈子還因為你有錢?還是因為你跟嶽市長搭上了關係?
記得早在三源的時候,部長就跟他說,讓他這輩子都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千萬別被有錢人保養了。他現在還記得部長跟他說的話,他說:在古代,文士們都興養門客;改革開放後,大款為了顯示自己,都興養小蜜;現在呢,你再看,大款都興包養領導幹部了,這是很危險的潮流,直接危害到我們黨政權的穩定。所以,彭長宜跟這些有錢人打交道,心裏始終都有這樣的原則,就是不被有錢人強。奸,也不被有錢人保養,這是他的底線。他可以積極幫助他們成全一些事情,但是決不給這些有錢人當奴才。
俞老板所以敢跟自己稱兄道弟,就是因了嶽市長的原因,不然他不敢。哼,瞧你那德性!彭長宜憤憤地在心裏暗罵了一句。
他的心情非常不好,他感到了辦公室的燥熱,空氣澡的人特別難受,耳朵裏滿是靜電的聲音,他有些坐立不安,想去開窗戶,這時桌上的電話就響了。
“喂你好。”他對著電話,說話都沒了標點符號。
“彭書記啊,我是北京公交分公司的老李……”
彭長宜立馬就聽出的誰了,他連忙說道:“哦,李總,您好您好,我剛剛看到您給我下的請帖,太感謝了,還惦記著我。”
“那是那是,亢州,是我們唯一的外阜線,彭書記是我們特別邀請的唯一的官員,理當我親自去請的,讓人把請柬捎過去已屬不敬了,萬望書記大人不怪。”
“哈哈。”彭長宜大笑,說道:“您今個兒怎麽了?幹嘛跟我這麽客氣?您這一客氣,我都坐不住了,直往桌子底下出溜。”
“哈哈。理當的,理當的,如果彭書記不怪的話,那天務必到呦。”
彭長宜感到肯定是榮曼跟李總說了什麽,不然李總不會再次打電話相邀。他在心裏就怪這個女人添亂,不懂事,但嘴上卻說道:“李總啊,是不是有人跟您告我的狀了?”
李總說道:“沒有啊,誰敢給你告狀?我是想聽你講笑話了,希望那天你早點來,多給我講幾個段子呦。”李總說道。
彭長宜知道他這個理由是經不住推敲的,就說道:“李總啊,我那點底兒,都被您搜羅光沒有嘍——”彭長宜故意把口氣放得語重心長些。
“哈哈。”李總笑了。
彭長宜又說:“李總,您看我能給您提點意見不?”
“哦,歡迎,你說吧。”李總爽快地說道。
彭長宜鄭重其事地說道:“您不用跟我客氣,咱們現在是一家人,亢州是您的屬區,我理當前去參加總結表彰會。就是有個情況,我那兩天要出差,周日盡量往回趕,但是請您放心,喝酒的時候我肯定趕回來了,我是寧舍好事不舍酒桌的主兒,到時你千萬想著給我留個座兒。”
“哈哈。”李總開心地大笑了,說道:“彭書記就是爽快,好,周日見。”
“周日見。”
掛了電話後,彭長宜就在想,這個榮曼搞什麽鬼?
跟李總逗了一會嘴皮子,彭長宜絲毫沒有感到內心的煩躁有所緩解,反而更加焦躁不安。他周六周日的確安排了事情。他要去德山,自從老顧從德山回來後,他就接到過陳靜一個電話,還是用別人的手機打的電話,這就說明,他給她的那個手機她根本就沒用,彭長宜打了好幾次都沒開機。看來,這個丫頭是有意這麽做的。這也正是他最近煩躁的主要原因之一。
後來,彭長宜又往那個電話號碼上打過幾次電話,對方仍然不接,彭長宜用辦公室電話打,對方也不接。他就起了疑心,因為這個丫頭說過,那個電話是她借的同學的,難道,她的同學對於同一個號碼的電話就這麽有定力不接嗎?是不是陳靜特意告訴的同學,不讓同學接他的電話?
看來,這個丫頭真的鐵了心不理自己了?就是不理自己,也要說明白呀,我彭長宜難道還纏住你不放嗎?
如果不是這場雪,彭長宜上周休息日就去德山了,他的確是耐著性子等到了現在,心情能不煩躁嗎?
今年大樓裏的暖氣據說燒得比哪一年都熱,彭長宜說過好幾次了,別燒這麽熱,這樣人出去特別容易感冒。
唉,也許是他的心裏燥熱。他從衣架上摘下外套,拿過手機就走了出去。
宋知厚的門是敞開著的,他坐在辦公桌後麵看了彭長宜一眼,知道書記要單獨出去。書記前腳走,他後腳就來到書記的辦公室,將辦公室茶幾上的水杯洗好,又將地板拖了一遍後,才鎖上門,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不隨同書記出去,秘書最好的位置就是在辦公室裏呆著。
老顧這幾年早就習慣了彭長宜的腳步聲,他聽見彭長宜下樓的聲音後,就急步走了出來,他隻需往門廳那兒一站就行了,無需詢問什麽,如果需要他開車,彭長宜就會招呼他,如果不需要他,彭長宜也會說“我出去一趟”,這話擺明了就是自己開車去。
這次,彭長宜看見他,隻說了一個字:“走”,老顧就明白書記需要他開車。
出了大門,老顧忽然說道:“那不是俞老板的寶馬嗎?”
彭長宜一怔,說道:“在哪兒?”
“就在大門的路邊。”
彭長宜回頭一看,果然路邊停著一輛寶馬,沒有熄火,說明裏麵有人。看見他們的車出來後,那輛車也開始尾隨著向前開來。彭長宜就納悶,他在幹什麽,監視自己嗎?他為什麽要監視自己,難道隻是驗證一下我彭長宜到底有沒有事,出不出去?
想到這裏,彭長宜心情就更加的不爽,他說:“讓他先過去。”
老顧駛向了另一條車道,彭長宜注意到,那輛寶馬便從身邊徑直向前開去了。
彭長宜心裏不爽,從他第一次這個姓俞的爽約到這次,彭長宜就知道了這個人的大概素質了。他就有些生氣,這次不是生姓俞的氣了,這次是生吳冠奇的氣,這個家夥說來到現在都不來,難道是顧及嶽筱不敢跟俞老板正麵交鋒?想到這裏,他跟老顧說:“一會你給吳冠奇那個小子打個電話,告訴我死了。”
老顧笑了,說道:“怎麽了?”
“這個老小子上個禮拜說來就沒來,到現在還沒來,說話不算數。”
老顧這一段時期以來就發現彭長宜心情不好,他當然知道彭長宜是因為什麽了,這個時候能有個和他說得來的人在一起開開心,喝喝酒,他的心情當然會好些,反之,則會看什麽什麽不順眼。他就笑了一下說道:“三源的雪大,而且比咱們這裏早好幾天就下了,咱們這裏下的時候,他們那裏又跟著下,路不好走。即便有融雪劑也不行,山背後的路肯定化不了。”
“哦——對呀,你這樣一說我原來他了。”
老顧笑了,彭長宜善變的時候就像個孩子,他說:“咱們去哪兒?”
“把我送部長家,我打電話你再接我。”
“嗯,還用去買點主食嗎?”老顧說道。
去部長吃飯,因為彭長宜從來都不預約,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帶著飯去。是啊,這次帶什麽呢?餃子還得回去買,他看了看,就看到路邊有一份賣黃橋燒餅的小店,剛出爐一盤燒餅,店主人正在往一個柳編的小笸籮裏倒燒餅,彭長宜趕忙說:“停車,靠邊。去買二十個黃橋燒餅,要甜的和鹹的兩種。”彭長宜似乎聽部長說過,說王子奇能吃一個甜的黃橋燒餅。
老顧就把車停在了路邊,買了二十個黃橋燒餅回來了,他們從城南的道路又轉了回來。
彭長宜拎著還冒著熱氣的黃橋燒餅,在部長家門口下了車,叩響了大門上的鐵環。就聽院子裏傳出一句:“誰呀?”是雯雯的聲音。
彭長宜說:“我。”
雯雯就跑了過來,從裏麵給他開開門,說道:“彭叔兒,您這麽早就下班了。”
彭長宜看著雯雯,說:“你還問我,你呐?怎麽也這麽早下班了?”
雯雯笑了,說道:“我下午沒去。”
“怎麽了?”彭長宜問道。
“下午帶孩子去打防疫針著。”雯雯笑著說道。
彭長宜說:“那就不上班了?”
“嗬嗬。”
這時,就聽部長夫人開開門,說道:“長宜來了。”
彭長宜笑著,說道:“阿姨,我買了黃橋燒餅,您熬點小米粥,切點鹹菜就行了。”
部長夫人說:“那哪兒行?”
彭長宜說:“要不再殺個白菜心,反正我就吃這些,你們願意吃什麽就做什麽。”
這時,就見王子奇從奶奶身後鑽出小腦袋,彭長宜就掏出個甜燒餅,掰下一小塊遞給他,說道:“別燙著。”
本來孩子已經伸出了小手準備去接燒餅,一聽彭長宜說燙,他就縮回小手,把奶奶的推出去接。
彭長宜“哈哈”大笑,說道:“你個小東西,太聰明了。”
雯雯接過了燒餅。
彭長宜就進了屋。他一看,沒見部長,就說道:“阿姨,領導哪兒去了?”
不等部長夫人說話,小家夥便撅著小屁股往書房跑去,一邊跑一邊“咯咯”地笑。
門開後,就聽王家棟在裏麵說:“別搗亂,馬上就好。”王家棟正在寫毛筆字,說完後,就收了最後一筆。
王子奇還在笑,王家棟就直起身看了他一眼,就看到了後麵的彭長宜。
彭長宜說:“敢情在閉門修煉呐。”
王家棟說:“我說這孩子怎麽進來就傻笑,原來你來了。我說,你怎麽好幾天都沒露影兒,你看這孩子一見你來了都樂傻了。”
彭長宜苦笑了一下,沒說話,而是湊到畫案前,低頭打量著王家棟寫的兩行大字:寥廓霜天夕照裏,垂竿萬馬釣周公。
看完後,王家棟笑著說:“知道什麽意思嗎?”
彭長宜笑了,說道:“我對這些古代名人歌詞詩賦什麽的不懂,沒研究。”
哪知,王家棟一瞪眼,說道:“什麽?古代名人?你見過哪個古代名人說過垂竿萬馬釣周公?”
彭長宜笑了,說道:“所以我說我沒見過也不懂啊?如果見過不就懂了嗎?”
王家棟也樂了,說道:“小子,不過聽你這麽說我很高興,說明我具備了一個詩人的潛質,而且還可以和古代詩人媲美。哈哈。”
彭長宜一愣,瞪大眼睛,驚訝地說道:“您別說這是您寫的?”
王家棟笑了,說道:“不是我寫的是誰寫的,本來就是我寫的,有誰敢說這兩句詩是別人寫的?”
彭長宜說:“這……這太出乎意料了!敢情我也就是十多天沒來吧,您什麽時候又轉移修行方向,不寫字改寫詩了?”
“古代書法家好多都是詩人。”王家棟自豪地說道。
彭長宜感覺部長今天氣色和精神都很好,就說道:“您告訴我,什麽時候開始寫詩了?”
“你先說這兩句怎麽樣吧?”王家棟問道。
彭長宜看了半天,說道:“我不懂,這是什麽意思啊?”
王家棟意味深長地一笑,說道:“前邊一句其實是為了鋪墊後一句的,寥廓霜天夕照裏,這個不難理解,就是夕陽西下的意思。我給你說說後一句吧。垂竿萬馬釣周公。萬馬,就是萬馬河。人家都釣魚,我為什麽要釣周公呢?其實我的初衷說的不是釣周公,而是釣蘇公。蘇公知道是誰吧?”
彭長宜說道:“蘇東坡?”
“對,就是蘇東坡。蘇東坡不但是個優秀的詩人,他還是個優秀的官員,當年他任過縣令,是一個好縣令,深得百姓敬仰。我開始寫釣蘇公,就是也希望咱們亢州能來一個像蘇東坡這樣的好縣令,我為什麽後來又改了呢,因為顯然亢州沒有比彭長宜更適合的人了。”
彭長宜沒有笑,他說道:“肯定是彭縣令沒有讓您滿意,您才想到要釣蘇公。”
王家棟笑了,說道:“就知道你小子會這麽想,小、心、眼、子。”
“哈哈。”彭長宜大笑,沒想到部長將“小心眼”三個字說成“小心眼子”,儼然像個日本國的人名。
“我還沒說完呢。”王家棟笑著說:“我為什麽不用釣蘇公而改為釣周公了呢,這又扯到自己頭上了。你來看,我寫了一首不叫詩的詩。
王家棟說道,就從白氈下麵抽出一張紙,上麵的字跡是用鋼筆寫的,彭長宜接了過來,拿腔拿調地念道:“家在亢州城下住……”
誰知,他剛念出第一句後,便被王家棟奪了過去,說道:“你這語氣把我這首詩糟踐了。”說著,他戴上老花鏡,便坐在椅子上,將這張紙鋪在白氈上,用手指著念道:“家在亢州城下住,願聽秋水起濤聲,常從近岸觀漁火,更向長空覓雁鳴;放歌蒼宇荊卿誌,吟詠秋實古郡情,寥廓霜天夕照裏,垂竿萬馬釣周公。你看,這詩得這麽念,感情要深沉,語氣要凝重,這才符合作者創作時的心境。”
彭長宜皺著眉頭,琢磨了一番後說道:“別說,還真有點意思,您逐句給我講講?”他用了征求的口氣。
王家棟說:“當然要講,不然你無法理解這首詩的全部。先說這第一句,家在亢州城下住,這句話不能理解吧,就是我的家住在亢州城的意思。願聽秋水起濤聲,盡管我現在是有罪之人,但也希望亢州搞的風生水起、熱熱鬧鬧、欣欣向榮;常從近岸觀漁火,更向長空覓雁鳴。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自己當年也曾近身參與過亢州政治經濟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一些重大的決策,也身在其中過,但是,當年的一切隻能從天空的雁鳴聲中去尋覓了……放歌蒼宇荊卿誌,吟詠秋實古郡情,我也有過遠大的政治抱負,我也有過荊軻的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情,如今,隻能把這種誌向吟詠在詩詞歌賦中了,因為,人已近黃昏了,不但沒用了,還是個有罪的人,所以,隻有拿著釣竿在萬馬河中垂釣了,希望能釣到一位像周公一樣勤政賢德的人,來輔佐彭縣令啦——哈哈。”王家棟解釋完,努力眯起眼睛笑了。
彭長宜沒有笑,他拿過那首詩,說道:“周公,哪個周公?”
王家棟說:“周公旦,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弟弟。被後人被尊為元聖和儒學的先驅。文武周公,是孔子最為推崇的人物。曆史上早就有文王奠基、武王定鼎、周公主政的說法。正是由於文王武王作為君主,而周公為周朝製定了禮樂等級典章製度,才使得儒家學派奉周公、孔子為宗聖。按照咱們今天的組織考核標準,他是個德勤績能才兼備的好幹部,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主要的功績就是輔佐君主,《尚書大傳》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製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大權在握,但是他好無野心。他平定三監之亂後,大行封建,營建東都,製禮作樂,最後成王長大後,他把政權還政給了成王。本來,我認為自己能做到這一點,但奈何於現在的身份……所以,我才希望有個像周公那樣的人來真心輔佐你……”
彭長宜撅著嘴說:“我誰都不要,就要您。”
“哈哈,但是你小子不懂,我不親臨政事,有些事看不透啊。所以,有的時候我也急。”王家棟看著他說道。
這時,部長夫人進來了,說道:“好了,別說了,天都黑了,準備吃飯。”
飯桌上,彭長宜陪部長喝了三杯酒,部長還想讓他喝,他喝不下去了,一點都不在狀態,就吃了一個燒餅喝了兩碗小米粥就飽了。
吃完飯後,雯雯利索地將碗筷飯桌收拾幹淨後,抱著王子奇回他們的房間講故事去了,部長夫人也回到她的房間去看電視了,臨關門的時候衝王家棟使了個眼色。
彭長宜看到了這個眼色,他裝作沒看見。
王家棟笑了,說:“長宜,剛才你阿姨衝我擠眼,也許你看見了,她是有事讓我跟你說,唯恐我忘了。”
彭長宜說道:“什麽事?”
“上午,你嶽母來著。”
彭長宜沒出聲,靜靜地聽著。
部長見彭長宜沒撿茬,就又補充了一句,說道:“是你前嶽母,娜娜的姥姥。”
彭長宜笑了,說道:“有什麽話您就說吧?”
部長也笑了,說道:“她想讓我勸勸你,原諒小芳的過去,讓你們和好。我說這個問題我沒法勸,我知道長宜聽我的話,但不是所有的話他都聽,他是有選擇地聽,並不是我說什麽就是什麽。再有,小芳如果真心想跟長宜複合,那麽她就知道該如何努力,努力去修複曾經的創傷,這不是咱們局外人說了就能算的。我還說,小芳這個脾氣也的確太臭了,我聽說她對雯雯都有微詞。所以,這個忙我恐怕幫不了。最後你嶽母說讓我最後一次做你的工作,如果不行,她也要給小芳張羅人家了,已經有人給她介紹對象了,好像她也相過幾個了,但有你在這擺著,她肯定是沒有看上眼的。我想,她最後的這個要求我還是能幫到的,但是別的要求我幫不了,所以,你阿姨怕我忘了,才擠眼提醒我。小子,你給個話?到底是怎麽想的,我好回複人家。”
彭長宜笑了,拿起茶幾上的遙控器,說道:“這一頁早就翻過去了,一個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並且,我也向沈芳說明過了,既然離婚了,就各自過自己的日子吧。”
“你真的沒有複合的打算?”王家棟問道。
彭長宜皺著眉說:“我為什麽要有複合的打算呢?”
“也許,為了孩子?”王家棟還在試探。
“現在孩子已經接受了我們離婚的事實,孩子現在很好,我每周都會跟她玩一天,有時候晚上沒事也會接她出來,一切已經習慣。”彭長宜說道。
“你前嶽母說,娜娜似乎不能接受她媽媽去相親這件事。聽說有一次跟她媽媽吵起來了,還哭了。”王家棟說。
彭長宜就是一愣,說道:“這個情況我不知道。可是,相親這事為什麽要提前讓孩子知道呀?沈芳就是這樣,什麽事都跟孩子說,明擺著孩子會受到影響。”
王家棟說:“這個你也要理解,她也是心裏沒底才跟孩子說的,再說,她不跟孩子說,跟誰說呀?”
彭長宜說:“說可以,有什麽必要八字還沒有一撇就跟孩子說,她要是相一百個,也跟孩子說一百次嗎?”
“你擔心什麽?”
“您說我擔心什麽,我當然是擔心孩子受影響了,學習就會不安心。再說跟孩子說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她懂什麽呀?”
“是啊,我也是跟你嶽母這麽說的。讓她勸勸小芳。”
“好好的一個孩子,非得讓她給我耽誤了。”彭長宜皺著眉,生氣地說道。
王家棟看著他,說道:“混小子,你可不許這麽說,這話要是讓沈芳聽見,她要說你好,那你帶吧。你怎麽辦?”
“我帶就我帶,她現在大了,吃飯也不用喂,拉尿也不用抓,我怎麽不能帶!”彭長宜賭氣地說道。
王家棟說:“好了,好了,你就是能帶好,孩子也是跟媽媽親,她到時候還會是找媽媽的。媽媽的關愛是什麽愛也代替不了的。”
“我不信。”
“你怎麽不信,娜娜是女孩子,跟男孩子不一樣,我舉個簡單例子,女孩子初潮,你作為父親的怎麽去跟她講這事?”
彭長宜幹張著嘴,愣了半天,也沒說出話,最後賭氣說道:“車到山前必有路。”是啊,那丁一的媽媽去世的早,她的爸爸是怎麽帶她的,是怎麽跟她講初潮的事的?別人的爸爸能做好的事,他相信自己也能做好。
王家棟又說道:“還有,青春期的女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長細心照顧觀察的,這些,你有時間?你可能會有時間管她吃喝,但是你沒有時間甚至是沒有耐心管她這些。所以,這些傻話別當著沈芳說,到時自己被動。”
彭長宜不言語了。
王家棟進一步說道:“所以,我理解娜娜的姥姥讓你們複婚的心情,離婚,可能是大人的不幸的結束,但對孩子卻是開始。”
彭長宜看著他。
王家棟說:“你別看著我,我隻是發了一句感慨,我沒有勸你複婚的意思。”
彭長宜說:“這也是我開始忍下那口氣不願離婚的原因所在,但是已經這樣了,就這樣吧,孩子我會抽時間多陪她,婚,不會複的。”彭長宜說得斬釘截鐵。
部長衝著門縫裏的夫人一咧嘴,夫人這才輕輕關上裏間的房門。
“那你打算怎麽著,一輩子打光棍?”王家棟說道:
彭長宜笑了,說道:“傻子才這麽想呢。”
王家棟卻沒笑,他說:“我上次就跟你說,你一天不結婚,小芳複合的心就不會死。”
“怎麽想是她的事,怎麽做是我的事。我也想結,跟誰結去呀?”彭長宜故意可憐兮兮地說道。
“哈哈。”王家棟大笑,說道:“你小子要是都發愁結婚,天下的男人恐怕有多一半都要打光棍了。連老竇的孫女都看上你了,你說誰能看不上你?”
彭長宜趕緊給部長作揖,說道:“求求您可別這麽說,那是梅大夫想這樣撮合,可不是人家看上的我。”
王家棟一撇嘴,說道:“你得了吧,那是人家梅大夫的策略,人家要是那樣說了,怕被你回絕後,人家姑娘沒麵子才那樣跟你說的。的確是他孫女有這個意思,你想,就梅大夫,她一天到晚家裏和單位有多少事需要她料理?老樊又幫不上她的忙,她哪有那閑功夫給人做媒?我是親眼見到她忙得跟個陀螺似的。”
彭長宜看著他,不說話。
王家棟又說:“如果自己有了意中人差不多就定下來吧,也省得讓那麽多人想著。”
彭長宜苦惱地笑了一下,說道:“唉,不說這個了,說什麽都行,一說這個我就煩。”
記得早在三源的時候,部長就跟他說,讓他這輩子都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千萬別被有錢人保養了。他現在還記得部長跟他說的話,他說:在古代,文士們都興養門客;改革開放後,大款為了顯示自己,都興養小蜜;現在呢,你再看,大款都興包養領導幹部了,這是很危險的潮流,直接危害到我們黨政權的穩定。所以,彭長宜跟這些有錢人打交道,心裏始終都有這樣的原則,就是不被有錢人強。奸,也不被有錢人保養,這是他的底線。他可以積極幫助他們成全一些事情,但是決不給這些有錢人當奴才。
俞老板所以敢跟自己稱兄道弟,就是因了嶽市長的原因,不然他不敢。哼,瞧你那德性!彭長宜憤憤地在心裏暗罵了一句。
他的心情非常不好,他感到了辦公室的燥熱,空氣澡的人特別難受,耳朵裏滿是靜電的聲音,他有些坐立不安,想去開窗戶,這時桌上的電話就響了。
“喂你好。”他對著電話,說話都沒了標點符號。
“彭書記啊,我是北京公交分公司的老李……”
彭長宜立馬就聽出的誰了,他連忙說道:“哦,李總,您好您好,我剛剛看到您給我下的請帖,太感謝了,還惦記著我。”
“那是那是,亢州,是我們唯一的外阜線,彭書記是我們特別邀請的唯一的官員,理當我親自去請的,讓人把請柬捎過去已屬不敬了,萬望書記大人不怪。”
“哈哈。”彭長宜大笑,說道:“您今個兒怎麽了?幹嘛跟我這麽客氣?您這一客氣,我都坐不住了,直往桌子底下出溜。”
“哈哈。理當的,理當的,如果彭書記不怪的話,那天務必到呦。”
彭長宜感到肯定是榮曼跟李總說了什麽,不然李總不會再次打電話相邀。他在心裏就怪這個女人添亂,不懂事,但嘴上卻說道:“李總啊,是不是有人跟您告我的狀了?”
李總說道:“沒有啊,誰敢給你告狀?我是想聽你講笑話了,希望那天你早點來,多給我講幾個段子呦。”李總說道。
彭長宜知道他這個理由是經不住推敲的,就說道:“李總啊,我那點底兒,都被您搜羅光沒有嘍——”彭長宜故意把口氣放得語重心長些。
“哈哈。”李總笑了。
彭長宜又說:“李總,您看我能給您提點意見不?”
“哦,歡迎,你說吧。”李總爽快地說道。
彭長宜鄭重其事地說道:“您不用跟我客氣,咱們現在是一家人,亢州是您的屬區,我理當前去參加總結表彰會。就是有個情況,我那兩天要出差,周日盡量往回趕,但是請您放心,喝酒的時候我肯定趕回來了,我是寧舍好事不舍酒桌的主兒,到時你千萬想著給我留個座兒。”
“哈哈。”李總開心地大笑了,說道:“彭書記就是爽快,好,周日見。”
“周日見。”
掛了電話後,彭長宜就在想,這個榮曼搞什麽鬼?
跟李總逗了一會嘴皮子,彭長宜絲毫沒有感到內心的煩躁有所緩解,反而更加焦躁不安。他周六周日的確安排了事情。他要去德山,自從老顧從德山回來後,他就接到過陳靜一個電話,還是用別人的手機打的電話,這就說明,他給她的那個手機她根本就沒用,彭長宜打了好幾次都沒開機。看來,這個丫頭是有意這麽做的。這也正是他最近煩躁的主要原因之一。
後來,彭長宜又往那個電話號碼上打過幾次電話,對方仍然不接,彭長宜用辦公室電話打,對方也不接。他就起了疑心,因為這個丫頭說過,那個電話是她借的同學的,難道,她的同學對於同一個號碼的電話就這麽有定力不接嗎?是不是陳靜特意告訴的同學,不讓同學接他的電話?
看來,這個丫頭真的鐵了心不理自己了?就是不理自己,也要說明白呀,我彭長宜難道還纏住你不放嗎?
如果不是這場雪,彭長宜上周休息日就去德山了,他的確是耐著性子等到了現在,心情能不煩躁嗎?
今年大樓裏的暖氣據說燒得比哪一年都熱,彭長宜說過好幾次了,別燒這麽熱,這樣人出去特別容易感冒。
唉,也許是他的心裏燥熱。他從衣架上摘下外套,拿過手機就走了出去。
宋知厚的門是敞開著的,他坐在辦公桌後麵看了彭長宜一眼,知道書記要單獨出去。書記前腳走,他後腳就來到書記的辦公室,將辦公室茶幾上的水杯洗好,又將地板拖了一遍後,才鎖上門,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不隨同書記出去,秘書最好的位置就是在辦公室裏呆著。
老顧這幾年早就習慣了彭長宜的腳步聲,他聽見彭長宜下樓的聲音後,就急步走了出來,他隻需往門廳那兒一站就行了,無需詢問什麽,如果需要他開車,彭長宜就會招呼他,如果不需要他,彭長宜也會說“我出去一趟”,這話擺明了就是自己開車去。
這次,彭長宜看見他,隻說了一個字:“走”,老顧就明白書記需要他開車。
出了大門,老顧忽然說道:“那不是俞老板的寶馬嗎?”
彭長宜一怔,說道:“在哪兒?”
“就在大門的路邊。”
彭長宜回頭一看,果然路邊停著一輛寶馬,沒有熄火,說明裏麵有人。看見他們的車出來後,那輛車也開始尾隨著向前開來。彭長宜就納悶,他在幹什麽,監視自己嗎?他為什麽要監視自己,難道隻是驗證一下我彭長宜到底有沒有事,出不出去?
想到這裏,彭長宜心情就更加的不爽,他說:“讓他先過去。”
老顧駛向了另一條車道,彭長宜注意到,那輛寶馬便從身邊徑直向前開去了。
彭長宜心裏不爽,從他第一次這個姓俞的爽約到這次,彭長宜就知道了這個人的大概素質了。他就有些生氣,這次不是生姓俞的氣了,這次是生吳冠奇的氣,這個家夥說來到現在都不來,難道是顧及嶽筱不敢跟俞老板正麵交鋒?想到這裏,他跟老顧說:“一會你給吳冠奇那個小子打個電話,告訴我死了。”
老顧笑了,說道:“怎麽了?”
“這個老小子上個禮拜說來就沒來,到現在還沒來,說話不算數。”
老顧這一段時期以來就發現彭長宜心情不好,他當然知道彭長宜是因為什麽了,這個時候能有個和他說得來的人在一起開開心,喝喝酒,他的心情當然會好些,反之,則會看什麽什麽不順眼。他就笑了一下說道:“三源的雪大,而且比咱們這裏早好幾天就下了,咱們這裏下的時候,他們那裏又跟著下,路不好走。即便有融雪劑也不行,山背後的路肯定化不了。”
“哦——對呀,你這樣一說我原來他了。”
老顧笑了,彭長宜善變的時候就像個孩子,他說:“咱們去哪兒?”
“把我送部長家,我打電話你再接我。”
“嗯,還用去買點主食嗎?”老顧說道。
去部長吃飯,因為彭長宜從來都不預約,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帶著飯去。是啊,這次帶什麽呢?餃子還得回去買,他看了看,就看到路邊有一份賣黃橋燒餅的小店,剛出爐一盤燒餅,店主人正在往一個柳編的小笸籮裏倒燒餅,彭長宜趕忙說:“停車,靠邊。去買二十個黃橋燒餅,要甜的和鹹的兩種。”彭長宜似乎聽部長說過,說王子奇能吃一個甜的黃橋燒餅。
老顧就把車停在了路邊,買了二十個黃橋燒餅回來了,他們從城南的道路又轉了回來。
彭長宜拎著還冒著熱氣的黃橋燒餅,在部長家門口下了車,叩響了大門上的鐵環。就聽院子裏傳出一句:“誰呀?”是雯雯的聲音。
彭長宜說:“我。”
雯雯就跑了過來,從裏麵給他開開門,說道:“彭叔兒,您這麽早就下班了。”
彭長宜看著雯雯,說:“你還問我,你呐?怎麽也這麽早下班了?”
雯雯笑了,說道:“我下午沒去。”
“怎麽了?”彭長宜問道。
“下午帶孩子去打防疫針著。”雯雯笑著說道。
彭長宜說:“那就不上班了?”
“嗬嗬。”
這時,就聽部長夫人開開門,說道:“長宜來了。”
彭長宜笑著,說道:“阿姨,我買了黃橋燒餅,您熬點小米粥,切點鹹菜就行了。”
部長夫人說:“那哪兒行?”
彭長宜說:“要不再殺個白菜心,反正我就吃這些,你們願意吃什麽就做什麽。”
這時,就見王子奇從奶奶身後鑽出小腦袋,彭長宜就掏出個甜燒餅,掰下一小塊遞給他,說道:“別燙著。”
本來孩子已經伸出了小手準備去接燒餅,一聽彭長宜說燙,他就縮回小手,把奶奶的推出去接。
彭長宜“哈哈”大笑,說道:“你個小東西,太聰明了。”
雯雯接過了燒餅。
彭長宜就進了屋。他一看,沒見部長,就說道:“阿姨,領導哪兒去了?”
不等部長夫人說話,小家夥便撅著小屁股往書房跑去,一邊跑一邊“咯咯”地笑。
門開後,就聽王家棟在裏麵說:“別搗亂,馬上就好。”王家棟正在寫毛筆字,說完後,就收了最後一筆。
王子奇還在笑,王家棟就直起身看了他一眼,就看到了後麵的彭長宜。
彭長宜說:“敢情在閉門修煉呐。”
王家棟說:“我說這孩子怎麽進來就傻笑,原來你來了。我說,你怎麽好幾天都沒露影兒,你看這孩子一見你來了都樂傻了。”
彭長宜苦笑了一下,沒說話,而是湊到畫案前,低頭打量著王家棟寫的兩行大字:寥廓霜天夕照裏,垂竿萬馬釣周公。
看完後,王家棟笑著說:“知道什麽意思嗎?”
彭長宜笑了,說道:“我對這些古代名人歌詞詩賦什麽的不懂,沒研究。”
哪知,王家棟一瞪眼,說道:“什麽?古代名人?你見過哪個古代名人說過垂竿萬馬釣周公?”
彭長宜笑了,說道:“所以我說我沒見過也不懂啊?如果見過不就懂了嗎?”
王家棟也樂了,說道:“小子,不過聽你這麽說我很高興,說明我具備了一個詩人的潛質,而且還可以和古代詩人媲美。哈哈。”
彭長宜一愣,瞪大眼睛,驚訝地說道:“您別說這是您寫的?”
王家棟笑了,說道:“不是我寫的是誰寫的,本來就是我寫的,有誰敢說這兩句詩是別人寫的?”
彭長宜說:“這……這太出乎意料了!敢情我也就是十多天沒來吧,您什麽時候又轉移修行方向,不寫字改寫詩了?”
“古代書法家好多都是詩人。”王家棟自豪地說道。
彭長宜感覺部長今天氣色和精神都很好,就說道:“您告訴我,什麽時候開始寫詩了?”
“你先說這兩句怎麽樣吧?”王家棟問道。
彭長宜看了半天,說道:“我不懂,這是什麽意思啊?”
王家棟意味深長地一笑,說道:“前邊一句其實是為了鋪墊後一句的,寥廓霜天夕照裏,這個不難理解,就是夕陽西下的意思。我給你說說後一句吧。垂竿萬馬釣周公。萬馬,就是萬馬河。人家都釣魚,我為什麽要釣周公呢?其實我的初衷說的不是釣周公,而是釣蘇公。蘇公知道是誰吧?”
彭長宜說道:“蘇東坡?”
“對,就是蘇東坡。蘇東坡不但是個優秀的詩人,他還是個優秀的官員,當年他任過縣令,是一個好縣令,深得百姓敬仰。我開始寫釣蘇公,就是也希望咱們亢州能來一個像蘇東坡這樣的好縣令,我為什麽後來又改了呢,因為顯然亢州沒有比彭長宜更適合的人了。”
彭長宜沒有笑,他說道:“肯定是彭縣令沒有讓您滿意,您才想到要釣蘇公。”
王家棟笑了,說道:“就知道你小子會這麽想,小、心、眼、子。”
“哈哈。”彭長宜大笑,沒想到部長將“小心眼”三個字說成“小心眼子”,儼然像個日本國的人名。
“我還沒說完呢。”王家棟笑著說:“我為什麽不用釣蘇公而改為釣周公了呢,這又扯到自己頭上了。你來看,我寫了一首不叫詩的詩。
王家棟說道,就從白氈下麵抽出一張紙,上麵的字跡是用鋼筆寫的,彭長宜接了過來,拿腔拿調地念道:“家在亢州城下住……”
誰知,他剛念出第一句後,便被王家棟奪了過去,說道:“你這語氣把我這首詩糟踐了。”說著,他戴上老花鏡,便坐在椅子上,將這張紙鋪在白氈上,用手指著念道:“家在亢州城下住,願聽秋水起濤聲,常從近岸觀漁火,更向長空覓雁鳴;放歌蒼宇荊卿誌,吟詠秋實古郡情,寥廓霜天夕照裏,垂竿萬馬釣周公。你看,這詩得這麽念,感情要深沉,語氣要凝重,這才符合作者創作時的心境。”
彭長宜皺著眉頭,琢磨了一番後說道:“別說,還真有點意思,您逐句給我講講?”他用了征求的口氣。
王家棟說:“當然要講,不然你無法理解這首詩的全部。先說這第一句,家在亢州城下住,這句話不能理解吧,就是我的家住在亢州城的意思。願聽秋水起濤聲,盡管我現在是有罪之人,但也希望亢州搞的風生水起、熱熱鬧鬧、欣欣向榮;常從近岸觀漁火,更向長空覓雁鳴。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自己當年也曾近身參與過亢州政治經濟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一些重大的決策,也身在其中過,但是,當年的一切隻能從天空的雁鳴聲中去尋覓了……放歌蒼宇荊卿誌,吟詠秋實古郡情,我也有過遠大的政治抱負,我也有過荊軻的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情,如今,隻能把這種誌向吟詠在詩詞歌賦中了,因為,人已近黃昏了,不但沒用了,還是個有罪的人,所以,隻有拿著釣竿在萬馬河中垂釣了,希望能釣到一位像周公一樣勤政賢德的人,來輔佐彭縣令啦——哈哈。”王家棟解釋完,努力眯起眼睛笑了。
彭長宜沒有笑,他拿過那首詩,說道:“周公,哪個周公?”
王家棟說:“周公旦,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弟弟。被後人被尊為元聖和儒學的先驅。文武周公,是孔子最為推崇的人物。曆史上早就有文王奠基、武王定鼎、周公主政的說法。正是由於文王武王作為君主,而周公為周朝製定了禮樂等級典章製度,才使得儒家學派奉周公、孔子為宗聖。按照咱們今天的組織考核標準,他是個德勤績能才兼備的好幹部,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主要的功績就是輔佐君主,《尚書大傳》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製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大權在握,但是他好無野心。他平定三監之亂後,大行封建,營建東都,製禮作樂,最後成王長大後,他把政權還政給了成王。本來,我認為自己能做到這一點,但奈何於現在的身份……所以,我才希望有個像周公那樣的人來真心輔佐你……”
彭長宜撅著嘴說:“我誰都不要,就要您。”
“哈哈,但是你小子不懂,我不親臨政事,有些事看不透啊。所以,有的時候我也急。”王家棟看著他說道。
這時,部長夫人進來了,說道:“好了,別說了,天都黑了,準備吃飯。”
飯桌上,彭長宜陪部長喝了三杯酒,部長還想讓他喝,他喝不下去了,一點都不在狀態,就吃了一個燒餅喝了兩碗小米粥就飽了。
吃完飯後,雯雯利索地將碗筷飯桌收拾幹淨後,抱著王子奇回他們的房間講故事去了,部長夫人也回到她的房間去看電視了,臨關門的時候衝王家棟使了個眼色。
彭長宜看到了這個眼色,他裝作沒看見。
王家棟笑了,說:“長宜,剛才你阿姨衝我擠眼,也許你看見了,她是有事讓我跟你說,唯恐我忘了。”
彭長宜說道:“什麽事?”
“上午,你嶽母來著。”
彭長宜沒出聲,靜靜地聽著。
部長見彭長宜沒撿茬,就又補充了一句,說道:“是你前嶽母,娜娜的姥姥。”
彭長宜笑了,說道:“有什麽話您就說吧?”
部長也笑了,說道:“她想讓我勸勸你,原諒小芳的過去,讓你們和好。我說這個問題我沒法勸,我知道長宜聽我的話,但不是所有的話他都聽,他是有選擇地聽,並不是我說什麽就是什麽。再有,小芳如果真心想跟長宜複合,那麽她就知道該如何努力,努力去修複曾經的創傷,這不是咱們局外人說了就能算的。我還說,小芳這個脾氣也的確太臭了,我聽說她對雯雯都有微詞。所以,這個忙我恐怕幫不了。最後你嶽母說讓我最後一次做你的工作,如果不行,她也要給小芳張羅人家了,已經有人給她介紹對象了,好像她也相過幾個了,但有你在這擺著,她肯定是沒有看上眼的。我想,她最後的這個要求我還是能幫到的,但是別的要求我幫不了,所以,你阿姨怕我忘了,才擠眼提醒我。小子,你給個話?到底是怎麽想的,我好回複人家。”
彭長宜笑了,拿起茶幾上的遙控器,說道:“這一頁早就翻過去了,一個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並且,我也向沈芳說明過了,既然離婚了,就各自過自己的日子吧。”
“你真的沒有複合的打算?”王家棟問道。
彭長宜皺著眉說:“我為什麽要有複合的打算呢?”
“也許,為了孩子?”王家棟還在試探。
“現在孩子已經接受了我們離婚的事實,孩子現在很好,我每周都會跟她玩一天,有時候晚上沒事也會接她出來,一切已經習慣。”彭長宜說道。
“你前嶽母說,娜娜似乎不能接受她媽媽去相親這件事。聽說有一次跟她媽媽吵起來了,還哭了。”王家棟說。
彭長宜就是一愣,說道:“這個情況我不知道。可是,相親這事為什麽要提前讓孩子知道呀?沈芳就是這樣,什麽事都跟孩子說,明擺著孩子會受到影響。”
王家棟說:“這個你也要理解,她也是心裏沒底才跟孩子說的,再說,她不跟孩子說,跟誰說呀?”
彭長宜說:“說可以,有什麽必要八字還沒有一撇就跟孩子說,她要是相一百個,也跟孩子說一百次嗎?”
“你擔心什麽?”
“您說我擔心什麽,我當然是擔心孩子受影響了,學習就會不安心。再說跟孩子說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她懂什麽呀?”
“是啊,我也是跟你嶽母這麽說的。讓她勸勸小芳。”
“好好的一個孩子,非得讓她給我耽誤了。”彭長宜皺著眉,生氣地說道。
王家棟看著他,說道:“混小子,你可不許這麽說,這話要是讓沈芳聽見,她要說你好,那你帶吧。你怎麽辦?”
“我帶就我帶,她現在大了,吃飯也不用喂,拉尿也不用抓,我怎麽不能帶!”彭長宜賭氣地說道。
王家棟說:“好了,好了,你就是能帶好,孩子也是跟媽媽親,她到時候還會是找媽媽的。媽媽的關愛是什麽愛也代替不了的。”
“我不信。”
“你怎麽不信,娜娜是女孩子,跟男孩子不一樣,我舉個簡單例子,女孩子初潮,你作為父親的怎麽去跟她講這事?”
彭長宜幹張著嘴,愣了半天,也沒說出話,最後賭氣說道:“車到山前必有路。”是啊,那丁一的媽媽去世的早,她的爸爸是怎麽帶她的,是怎麽跟她講初潮的事的?別人的爸爸能做好的事,他相信自己也能做好。
王家棟又說道:“還有,青春期的女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長細心照顧觀察的,這些,你有時間?你可能會有時間管她吃喝,但是你沒有時間甚至是沒有耐心管她這些。所以,這些傻話別當著沈芳說,到時自己被動。”
彭長宜不言語了。
王家棟進一步說道:“所以,我理解娜娜的姥姥讓你們複婚的心情,離婚,可能是大人的不幸的結束,但對孩子卻是開始。”
彭長宜看著他。
王家棟說:“你別看著我,我隻是發了一句感慨,我沒有勸你複婚的意思。”
彭長宜說:“這也是我開始忍下那口氣不願離婚的原因所在,但是已經這樣了,就這樣吧,孩子我會抽時間多陪她,婚,不會複的。”彭長宜說得斬釘截鐵。
部長衝著門縫裏的夫人一咧嘴,夫人這才輕輕關上裏間的房門。
“那你打算怎麽著,一輩子打光棍?”王家棟說道:
彭長宜笑了,說道:“傻子才這麽想呢。”
王家棟卻沒笑,他說:“我上次就跟你說,你一天不結婚,小芳複合的心就不會死。”
“怎麽想是她的事,怎麽做是我的事。我也想結,跟誰結去呀?”彭長宜故意可憐兮兮地說道。
“哈哈。”王家棟大笑,說道:“你小子要是都發愁結婚,天下的男人恐怕有多一半都要打光棍了。連老竇的孫女都看上你了,你說誰能看不上你?”
彭長宜趕緊給部長作揖,說道:“求求您可別這麽說,那是梅大夫想這樣撮合,可不是人家看上的我。”
王家棟一撇嘴,說道:“你得了吧,那是人家梅大夫的策略,人家要是那樣說了,怕被你回絕後,人家姑娘沒麵子才那樣跟你說的。的確是他孫女有這個意思,你想,就梅大夫,她一天到晚家裏和單位有多少事需要她料理?老樊又幫不上她的忙,她哪有那閑功夫給人做媒?我是親眼見到她忙得跟個陀螺似的。”
彭長宜看著他,不說話。
王家棟又說:“如果自己有了意中人差不多就定下來吧,也省得讓那麽多人想著。”
彭長宜苦惱地笑了一下,說道:“唉,不說這個了,說什麽都行,一說這個我就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