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送會一結束,我們參與整治的六人由人事處李處長帶隊坐上了一輛商務車直奔c縣。坐在奔馳的車上,看著車窗外的風景,我心裏想,去了c縣也好,去下麵透透氣,散散心,省得在局裏悶著,順便考慮一下未來的人生走向。


    這次局裏派出去的六個人有四個是外地來的,還有兩個是在局裏屬於老好人被別人欺負了也不怎麽申辯的,領導也喜歡指派他們幹一些苦活。像宣傳處的老孫,老好人一個,長得那麽大的一個個子,但一點脾氣都沒有,總是給領導折騰到這個主題教育辦公室那個創建辦什麽的,一直就沒在局裏正兒八經呆過,大家也習慣了把他當成局裏一個多餘的人,有時候竟會忘記了他這個人的存在。這次他也剛剛是結束了一個有關農村文化培訓三個月的任務,又立即被派往c縣參加整治了了。真有點欺負人,難道就因為他是一個老實人嗎?我想,老孫算是機關裏那些奉行不爭原則導致被邊緣化的典型代表,讓人看著寒心!因此,在機關裏,有些東西你還得去爭,否則,真被人不作數了。


    車子行駛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到達了c縣縣城。這個小城依山傍水,十分秀麗,我以前跟劉局調研時來過一次,但現在再來,小城的麵貌煥然一新,該縣近兩年經濟發展較快,旅遊業也帶動起來了,街道路麵都修葺一新,相當清爽幹淨,當然也可能是政府部門在搞麵子工程,現在看外表根本無法判定一個地方政府的作為到底如何。


    在c縣文化局門口下了車,一行人上了三樓,在一間寬大的會議室裏,c縣分管文化的副縣長和文化局的幾位領導在那兒恭候著我們,另外還有該縣參加整治的人員,坐了滿滿的一屋子,每個人的表情看起來都很嚴峻。副縣長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兒,頭發已經掉得差不多了,臉上堆滿了肉,眼睛迷成了一條縫,隻是麵容看上去有點憔悴,可能是剛剛發生的大火讓他睡不好覺了。因為,誰都知道,上麵追究起責任來,他這個小小的副縣長隻有下台,甚至還要被追究法律的責任。


    副縣長在我們一行人坐定之後開始講話,首先對市局派下來的幾位同誌參與整治表示歡迎和感謝。接著將此次火災的情況作了一番介紹,然後說發生這樣嚴重的火災他感到很痛心,這都是主管部門管理不力,業主消防意識淡薄造成的結果,教訓十分慘痛,所以亡羊補牢還不晚,要對全縣娛樂場所來一個消防大整治,消除火災隱患,杜絕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這位副縣長口中說出的死亡人數是4人,我想他們應該早已統一口徑了。


    縣文化局長宣布參與整治人員的分組情況和各自的任務,我被分在第二大組第五小組,住的地方在竹園賓館。


    會一結束,我跟著第二大組到了竹園賓館。到了賓館,放下行囊之後,大組長又召集大家開了一個會,每人手上都發了一疊材料,明確了每個小組的職責和任務。我所在的第五小組總共4個人,組長是c縣下麵一個鄉鎮的宣傳幹事,個頭不大,人卻長得挺精神,做事也蠻利索,回到賓館就把所承擔的幾家娛樂場整治任務給分到了每個人頭上,說這樣大家積極性都高,早完成任務早點回家。


    中午在竹園賓館吃了飯,隻是工作餐,酒是不允許喝的。飯後沒有休息,大組組織學習整治標準之後,小組成員分頭走上街頭,到各自所分到的幾家歌廳和網吧去發放停業整治通告。那些歌廳網吧的老板們見到胸口掛著“集中整治工作組”胸牌的工作人員都很客氣,敬煙倒茶搬椅子,忙得很是殷勤,異口同聲地說,支持政府整治,燒死了那麽多人,再不整治還要出更大的事。看來,這項工作開展起來難度不會太大,我在心裏想。


    下午的活比較輕鬆,發完通告大家都陸續回到了賓館。我心裏有事,我沒像別人那樣躺到床上看電視,而是出門到走廊的另一端打了小楊的手機,告訴小楊我已經到c縣了,我們那邊采訪情況進展如何。小楊說,幾乎沒有什麽進展,這邊的縣委宣傳部長很厲害,站在現場一線阻攔記者不說,還把許多在場的記者弄到一個會議室裏派發紅包,現在大多數記者都按通稿發稿了,隻是小楊我們還不死心,希望能了解到火災事故的真相,這也是我們南國周刊一貫的作風,那些虛假報道是為我們周刊所不恥的,所以才可以在讀者中間一直保持著很高的信任度。


    “我可能也幫不了你們什麽忙,”我說,“要不,我過來看看吧。”其實,我也很想到事故現場去,看看到底死了多少人。


    “你能來是最好不過了。”小楊說,聲音明顯有點激動。


    我打了個的,直奔輝煌歌廳。到了那裏,才發現根本接近不了。老遠的地方鬥拉上了警戒線,周圍還聚集著許多看熱鬧的人,火早已是滅了,四樓上的幾個窗戶裏還在往外冒著煙,這座四層樓的歌廳基本上被這場大火燒毀了,隻剩下一個黑乎乎的空架子。一樓的卷閘門都被燒得變了形,可見當時火勢的猛烈程度。想想十幾條生命就這樣被無情的大火吞噬了,我的心裏感到異樣的沉重。


    給小楊打了個電話,我在現場的人群裏找到了他倆,為了不引起別人的誤會和猜測,我與他倆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據小楊介紹,火是從一樓燒起的,然後很快蔓延到二樓三樓還有四樓,因為速度太快,加上沒有逃生通道,所以跑上四樓的人死傷慘重,附近的居民反映,根本不是電視上報道的4人,起碼也得有二十多人。現在的問題是,政府部門要捂住這個蓋子,逃避上級部門的追究和懲罰,但紙怎麽能包得住火呢,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何況現在網絡這麽發達,真相遲早是要公開於大庭廣眾之下的。北方某省的一個縣發生過一起嚴重的礦難,死了四十多人,但當地政府卻謊報死亡人數,最後真相被揭穿,一幹官員及礦主都被繩之以法。


    “關鍵問題是要能找到輝煌歌廳的老板,我對當晚在歌廳裏的人數最清楚。”小楊說,“但現在歌廳的老板不知去向,當然能找到當晚在歌廳裏娛樂最後僥幸生還的人也好,你如果方便的話,幫我們去找找。”


    “好的,我反正在這裏蹲點搞整治,肯定能摸到一些情況,隨時會告訴你們的。”我低聲地說,一邊用警惕的目光看了看四周,好在在c縣沒有什麽人認識我。我想,為小楊我們提供線索,讓一們在南國周刊上把這起特大火災的真相報道出來,一方麵可以說是為了那些死去的冤魂們伸張正義,另一方麵也可以說是我在c城行動的繼續,我知道這個火災隻要通過南國周刊報道出去,那就是一個重磅炸彈,非把李市長一幹人炸翻不可。這幫官僚真太可惡了,完全置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於不顧,出了事情,死了人,又通過捂蓋子的卑劣手段對上級進行隱瞞欺騙,省衛視台的新聞昨晚也播出來了,隻說燒死了3人,明顯有人在背後使了手段,假新聞才這樣明目張膽地造出來了。他們信奉的是沒有錢擺不平的事,不管死了多少人,隻要給死者家屬一筆錢,總能把他們的嘴巴堵住,但他們再手眼通天,總遮不住群眾雪亮的眼睛,總會有紙包不住火的那一天。


    第二天上午,我和第五小組的另兩個成員去那幾家歌廳和網吧發放整改標準的時候,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原來配合整治的那些業主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說按照這個整改標準要至少花費上萬元才能合格,他們說沒有那樣的經濟條件,言辭之間就流露出對這次整治的抵觸。


    有個歌廳的老板是個光頭,脖子上掛著個粗大的金項鏈,眉宇間隱約著一股匪氣,他抱怨說,火災以前也發生過,政府搞這種整治也不是一回兩回了,唯一的目的是讓那些跟政府裏有特殊關係的消防器材經銷商撈錢發財,什麽滅火器,防火門,安全標識,封閉樓梯間,那一樣不讓經銷商賺了大錢,倒黴的就是我們這些歌廳網吧的經營者,即使是這樣,火災還是每年都發生,不過是這次是鬧大了而已。


    我也不知道怎麽跟這位有點江湖氣的老板溝通,覺得他說的也有幾分道理,不過這次整治是沒有誰能阻擋的,我們來這裏也是執行任務而已。我對這位光頭老板說:“怪就怪你們這裏發生了這麽大的火災,否則你們不用掏錢整治,我們也不用從市裏下來,誰願意跑到這裏來跟你們作對呢?”


    “你說的也是。”光頭見我說得很實在,也隻好歎口氣說,“算我們倒黴吧,隻是也別便宜了縣裏的那些領導,這把火也應該會燒掉他們幾頂烏紗帽,才能讓我們這些老百姓心裏舒坦,他娘的這些狗官啥事也沒為我們老百姓著想過。”


    “這次輝煌歌廳到底燒死了多少人?你們就在這裏,情況應該比較清楚。”跟光頭聊得氣氛緩和下來,我湊到他跟前小聲地問道。


    “起碼是這個數。”光頭將一個手掌翻了幾翻,意思是最少十幾個,“政府公告裏說燒死3個人,他們以為老百姓眼睛都瞎了啊。”


    “哦,燒死了這麽多。”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晚上,我將了解到的一些情況在電話裏小楊說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地方政府隱瞞了真實的死亡人數,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如果燒死十幾個人調查屬實,那麽這篇報道會很有分量。小楊他們也很興奮,手上也搜集了不少有價值的材料,並及時和躺在醫院裏的金劍通了氣。金劍回話說,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抓到最直接的材料和最確切的死亡人數,然後盡快成稿發往總部,這事一點都不能拖。


    我也悄悄地陷入一種莫名的興奮中,誰都不知道來c縣參與整治的我,已經跟南國周刊的幾位記者打成了一片,而且這種重量級的稿子就要在當地政府那些官僚的眼皮底下發往南方,將產生爆炸式的效應,我甚至可以想象這種爆炸產生的威力。


    深夜躺在竹園賓館的床上,我還久久不能入睡,躲在被窩裏給小蓮發了條短信,問她到了王總的公司感覺如何。小蓮回話說還可以,一天下來基本沒什麽事,王總要她先熟悉熟悉情況。我回複說,好好幹,另外要注意保護自己。之所以提到這點,我主要是擔心王總此人,記得我送小蓮去的時候,王總看小蓮眼神有些不對,讓我心裏不踏實。


    “哥,你放心吧,我沒有那麽傻的。你在那邊要多照顧自己,不要太勞累了,等著你早點回來。”小蓮的短信都透著一種歡快。


    我本來想給小蓮發一條短信,說李易揚他們快完蛋了,又一想這事還有點遠,忍住沒發給她了。心想,該來的總會來的,讓我們一起耐心地等著這一天的到來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研究生官場筆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牧羊的七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牧羊的七叔並收藏研究生官場筆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