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聽顧方知又說道:“以本官看,陶公子還是把說書地點改在城內的說書台舉行。那裏無論是對於說書人,還是對於聽眾,都足夠方便,陶公子以為呢?”
自從陶知謙在城外山寨了一個說書台後,城內說書台的狀況那是一日不如一日,現在即便是到了下午和傍晚這個黃金時段,來說書台聽書的人也門雀可羅,上了百人就值得可喜可賀了。
這種情況,不但是在打掌書官的臉,而且他這個縣令臉上也有些掛不住。
其實對於現在的情況,陶知謙早就有所預料。況且從地理位置上,說書台的確是不二之選。
“這……”陶知謙故作猶豫,遲疑道:“我這裏倒沒多大問題,隻是說書台的張大人那裏……而且也不瞞大人,現在有很多書生,都對張大人有所不滿,想要讓他們回說書台說書,恐怕會有些波折。”
“張明達?”顧方知冷哼一聲,沒好氣道:“張明達屍位素餐,真是丟了淩源縣的臉麵。陶公子這點可以放心,張明達已經被采取調查,目前他的罪證有收受賄賂,任人唯親等等,掌書官這段時間會另派人擔任。”
陶知謙有些意外,不想張明達還落到了這個地步。
去除了張明達這個因素,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說多了。
陶知謙答應,在三天內撤除縣衛軍營地外的那個說書台,回到城內說書台說書。
顧方知對此很滿意,加上欣賞陶知謙,好說歹說留陶知謙吃了晚飯,這才放他回來。
此後的接連數日,都一如往日般忙碌又平靜。
陶知謙放下了所有的瑣事,專心說書,早中午各一場,盡力宣傳自己的小說故事。
州試在十月二十五舉行,離現在還有約莫四個月。在這段時間,陶知謙準備將自己的體內才氣累積到頂點,然後進行州試。
一旦通過州試,就是舉人。
變強的念頭,從未在陶知謙心中停止過。
但這幾天,林元坤的生活卻很不平靜,可以說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到倚紅樓的第一天,林元坤還自持身份,對管事的吩咐愛答不理,稍微說他幾句,馬上就一副要翻臉的態度。畢竟林元坤的身份擺在那裏,老鴇也不敢對他管得太過,隻是依照陶知謙的吩咐,將林元坤第一天的情形原原本本稟報了一遍。
於是當天晚上,當林元坤回到客棧的時候,就遭受了陶知謙劈頭蓋臉的一頓斥責。
到了第二天,林元坤隻能是放下他那“高貴的尊嚴”,按照管事的吩咐,進行端茶送水等打雜活,期間自然也沒少做錯。但對客人的吩咐,林元坤卻接受不來,在他看來,那些普通人吃好玩好也就夠了,憑什麽讓自己堂堂一個秀才,還是縣衛軍的百人長來伺候他。
第三天,林元坤開始接受客人合理的吩咐……
第四天,第五天……
從盛氣淩人,到收斂鋒芒,林元坤在一天天的轉變著。如果說他以前是鋒芒外露的一柄寶劍,那麽現在就是藏劍於鞘,看似溫和近人,但一身傲骨卻更甚往日。
這種傲,不是以前那種看不起人的傲,而且經曆的事情多後,看淡虛榮,那種自然而來的傲。
六月三十日,馬上就要步入秋季,但氣候還遠沒有秋日的涼爽。
就像來的時候一樣,離開淩源縣的時候,陶知謙同樣沒有驚動任何人。
以他現在在淩源縣如日中天的聲望,若是把他離開的消息傳散開來,說是萬人空巷來相送也不為過。陶知謙不怕麻煩,但也絕沒有惹麻煩的心思。
如此乘一輛馬車,輕輕鬆鬆地離去,是再好也不過了。
夏秋之交,氣候也漸漸變幻無常起來。
有時上半天還烈日高照,但到了下午,毫無預兆就是一場傾盆暴雨。
這一日,陶知謙一行人到了安寧縣境內,按路程來算,還有不到兩百裏,就是武明城了。
時間已經是傍晚,夕陽將天邊染成了橘紅。
“老爺,前麵有一家客棧,再往前也不知什麽時候才能遇到吃飯的地方。我們是不是在這裏吃了晚飯,再繼續趕路?”車外傳來葉頂天的聲音。
葉頂天趕車,王天成和林元坤各自騎了一匹馬,跟在後麵,陶知謙、胡若雪和李清兒則在馬車中。
陶知謙聞言,挑開車簾往前看去。
隻見前方不到百米處,正有一座客棧孤零零坐落在官道邊。客棧分上下兩層,很是破舊,房簷下掛著一塊牌子,上寫“陶記客棧。”
“倒是本家!”陶知謙不由失笑,吩咐道:“那就在前麵停一停,吃了飯食,然後再趕路。”
“好嘞。”葉頂天答應一聲,趕著馬車向客棧行去。
這種坐落在官道上的店鋪,還有一個俗稱,叫做野店。這些野店坐落在偏僻無人處,供來往的行人在裏麵歇息。往往幾十上百裏,總能見到這種野店。
馬車停在客棧的門口,也不見有夥計出來幫忙迎接。
客棧內很是冷清,一共隻有兩桌客人,一桌是一對老年夫婦,一桌隻有一個黑衣長衫的青年,神情冷峻。
見到這黑衣青年人,陶知謙不由得仔細打量了一眼。這黑衣青年二十七八歲的模樣,從修為氣息判斷,應該在秀才巔峰。
但從黑衣青年身上,陶知謙卻感到一絲看不透說不明的古怪感覺。
掌櫃是一個身形高壯的中年男子,坐在櫃台後,微眯著目光,也不知盤算著什麽。夥計是一個身材矮小的青年,二十來歲,臉上有一道刀疤,即便笑起來也頗有些凶惡感。
從外形上看,這個夥計實在不是做店小二的材料。
不過像這種路邊的野店,有人肯來幹活就行了,哪裏還會計較店小二合適不合適幹這行。而且在這偏遠地區,有吃有喝就行了,客人也根本就沒有選擇。
“幾位要吃些什麽?”夥計走過來問道,雖然臉上帶著笑容,可卻沒有多少熱情的感覺。
陶知謙微不可察地皺了皺眉,說道:“六碗米飯,十斤爆炒牛肉……”
自從陶知謙在城外山寨了一個說書台後,城內說書台的狀況那是一日不如一日,現在即便是到了下午和傍晚這個黃金時段,來說書台聽書的人也門雀可羅,上了百人就值得可喜可賀了。
這種情況,不但是在打掌書官的臉,而且他這個縣令臉上也有些掛不住。
其實對於現在的情況,陶知謙早就有所預料。況且從地理位置上,說書台的確是不二之選。
“這……”陶知謙故作猶豫,遲疑道:“我這裏倒沒多大問題,隻是說書台的張大人那裏……而且也不瞞大人,現在有很多書生,都對張大人有所不滿,想要讓他們回說書台說書,恐怕會有些波折。”
“張明達?”顧方知冷哼一聲,沒好氣道:“張明達屍位素餐,真是丟了淩源縣的臉麵。陶公子這點可以放心,張明達已經被采取調查,目前他的罪證有收受賄賂,任人唯親等等,掌書官這段時間會另派人擔任。”
陶知謙有些意外,不想張明達還落到了這個地步。
去除了張明達這個因素,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說多了。
陶知謙答應,在三天內撤除縣衛軍營地外的那個說書台,回到城內說書台說書。
顧方知對此很滿意,加上欣賞陶知謙,好說歹說留陶知謙吃了晚飯,這才放他回來。
此後的接連數日,都一如往日般忙碌又平靜。
陶知謙放下了所有的瑣事,專心說書,早中午各一場,盡力宣傳自己的小說故事。
州試在十月二十五舉行,離現在還有約莫四個月。在這段時間,陶知謙準備將自己的體內才氣累積到頂點,然後進行州試。
一旦通過州試,就是舉人。
變強的念頭,從未在陶知謙心中停止過。
但這幾天,林元坤的生活卻很不平靜,可以說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到倚紅樓的第一天,林元坤還自持身份,對管事的吩咐愛答不理,稍微說他幾句,馬上就一副要翻臉的態度。畢竟林元坤的身份擺在那裏,老鴇也不敢對他管得太過,隻是依照陶知謙的吩咐,將林元坤第一天的情形原原本本稟報了一遍。
於是當天晚上,當林元坤回到客棧的時候,就遭受了陶知謙劈頭蓋臉的一頓斥責。
到了第二天,林元坤隻能是放下他那“高貴的尊嚴”,按照管事的吩咐,進行端茶送水等打雜活,期間自然也沒少做錯。但對客人的吩咐,林元坤卻接受不來,在他看來,那些普通人吃好玩好也就夠了,憑什麽讓自己堂堂一個秀才,還是縣衛軍的百人長來伺候他。
第三天,林元坤開始接受客人合理的吩咐……
第四天,第五天……
從盛氣淩人,到收斂鋒芒,林元坤在一天天的轉變著。如果說他以前是鋒芒外露的一柄寶劍,那麽現在就是藏劍於鞘,看似溫和近人,但一身傲骨卻更甚往日。
這種傲,不是以前那種看不起人的傲,而且經曆的事情多後,看淡虛榮,那種自然而來的傲。
六月三十日,馬上就要步入秋季,但氣候還遠沒有秋日的涼爽。
就像來的時候一樣,離開淩源縣的時候,陶知謙同樣沒有驚動任何人。
以他現在在淩源縣如日中天的聲望,若是把他離開的消息傳散開來,說是萬人空巷來相送也不為過。陶知謙不怕麻煩,但也絕沒有惹麻煩的心思。
如此乘一輛馬車,輕輕鬆鬆地離去,是再好也不過了。
夏秋之交,氣候也漸漸變幻無常起來。
有時上半天還烈日高照,但到了下午,毫無預兆就是一場傾盆暴雨。
這一日,陶知謙一行人到了安寧縣境內,按路程來算,還有不到兩百裏,就是武明城了。
時間已經是傍晚,夕陽將天邊染成了橘紅。
“老爺,前麵有一家客棧,再往前也不知什麽時候才能遇到吃飯的地方。我們是不是在這裏吃了晚飯,再繼續趕路?”車外傳來葉頂天的聲音。
葉頂天趕車,王天成和林元坤各自騎了一匹馬,跟在後麵,陶知謙、胡若雪和李清兒則在馬車中。
陶知謙聞言,挑開車簾往前看去。
隻見前方不到百米處,正有一座客棧孤零零坐落在官道邊。客棧分上下兩層,很是破舊,房簷下掛著一塊牌子,上寫“陶記客棧。”
“倒是本家!”陶知謙不由失笑,吩咐道:“那就在前麵停一停,吃了飯食,然後再趕路。”
“好嘞。”葉頂天答應一聲,趕著馬車向客棧行去。
這種坐落在官道上的店鋪,還有一個俗稱,叫做野店。這些野店坐落在偏僻無人處,供來往的行人在裏麵歇息。往往幾十上百裏,總能見到這種野店。
馬車停在客棧的門口,也不見有夥計出來幫忙迎接。
客棧內很是冷清,一共隻有兩桌客人,一桌是一對老年夫婦,一桌隻有一個黑衣長衫的青年,神情冷峻。
見到這黑衣青年人,陶知謙不由得仔細打量了一眼。這黑衣青年二十七八歲的模樣,從修為氣息判斷,應該在秀才巔峰。
但從黑衣青年身上,陶知謙卻感到一絲看不透說不明的古怪感覺。
掌櫃是一個身形高壯的中年男子,坐在櫃台後,微眯著目光,也不知盤算著什麽。夥計是一個身材矮小的青年,二十來歲,臉上有一道刀疤,即便笑起來也頗有些凶惡感。
從外形上看,這個夥計實在不是做店小二的材料。
不過像這種路邊的野店,有人肯來幹活就行了,哪裏還會計較店小二合適不合適幹這行。而且在這偏遠地區,有吃有喝就行了,客人也根本就沒有選擇。
“幾位要吃些什麽?”夥計走過來問道,雖然臉上帶著笑容,可卻沒有多少熱情的感覺。
陶知謙微不可察地皺了皺眉,說道:“六碗米飯,十斤爆炒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