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心小心翼翼地翻開達?芬奇的散逸日記,突然意識到自己犯下的嚴重錯誤。“我們回羅馬第一站去秘密檔案館吧。”


    索菲婭手握著方向盤,側臉看了他一眼,驚訝的同時略帶羞澀地笑了笑,“對不起,我竟然忘了這事。”


    “還有半個小時對嗎?”白蘭心將車裏的燈調亮,“我必須得趕在我們到達檔案館之前看上一遍。”


    “我會放慢車速,盡量滿足你的要求。”


    “那倒不必,”白蘭心微微一笑,“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把你的化妝鏡借給我。”


    “化妝鏡?”索菲婭疑惑地看著他,突然大笑,“難道你想在歸還之前整個容不被人發現?還是想在見教皇之前化個妝博取好感?”


    白蘭心無奈地苦笑了一下,大多數人都讀不懂達?芬奇的筆記,是因為他發明了一種怪異的書寫法。幾年前,他也跟大多數人一樣遭遇了同樣的嘲弄。


    1994年,時任微軟總裁比爾?蓋茨以3080萬美元的價格從阿曼德?哈默藝術博物館舉行的拍賣會上競拍得到18幅列昂納多?達?芬奇畫稿,令這份畫稿成為全球最貴的“圖書”。達?芬奇於1519年在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行宮去世,身後留下了長達1.3萬頁的筆記和設計手稿。幾個月後,他最鍾愛的學生弗朗西斯科?梅爾茲帶著達?芬奇的這份珍貴思想遺產離開了法王的行宮。梅爾茲一直保存著這些手稿,直到他去世後由他的獨子繼承。遺憾的是,這位繼承人對達?芬奇的手稿毫無興趣。於是,一撥又一撥獵寶之人找上門來,當他們離去時,往往帶著幾頁撕下來的手稿。達芬奇去世後的500年中,原來的1.3萬頁手稿僅剩7000多頁,它們大多收藏在公共博物館和圖書館中,而比爾?蓋茨無疑成了最大的私人收藏者。蓋茨拍下的這份手稿當時被稱為《哈默手稿》,根據慣例收藏者有權利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它本可以易名為《蓋茨手稿》,但蓋茨並未這麽做,而是恢複了它原來的名字《萊徹斯特手稿》,他委托大英圖書館的專家進行破解。盡管如此,蓋茨不惜以重金拍下稀世名人筆記的舉動仍然令意大利人感到失望,因為他們希望手稿能留在意大利,有人甚至建議蓋茨把手稿歸還意大利人,但蓋茨回答說達?芬奇雖是意大利人,但是他的智慧和遺產應該屬於全人類。基於這一理念,蓋茨並沒有把這份手稿私藏在家,而是慷慨地借給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展覽,第一站即為意大利。


    白蘭心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有幸在一家博物館見到了達?芬奇的畫稿,與大多數人一樣,最初他也看不懂這些以粉紅色的墨水在米色布紙上畫成的的東西。這些稀奇古怪的文字看起來亂七八糟,簡直就是胡言亂語,因為文字湊不成一個單詞,最終是一位頗有氣質的女講解員告訴了他竅門。


    “先生,您隻有借助它才能看懂上麵的字。”


    化妝鏡!


    “你的想象力比你的容貌更令人難忘,還是讓我告訴你真正的原因吧!”白蘭心對索菲婭揚了揚眉,“達?芬奇發明了一種特殊的寫法——鏡像字,這種寫法隻能通過兩種方式才能看懂:一種方式是將手稿麵向太陽,從手稿背後去看手稿的影子;另一種方式就是通過一麵鏡子,顯然,通過鏡子的方式更方便。”


    索菲婭笑了笑,她從口袋裏摸出自己的化妝鏡伸手遞給白蘭心,“為什麽要發明這種字?這樣讀起來一點也不方便!”


    “確實不方便,但僅僅是對你而言不方便,”白蘭心打開橢圓形的化妝鏡,深吸了一口氣,“我忘了告訴你,達?芬奇是左撇子,從右往左寫對他來說非常方便。”


    “隻是因為寫起來方便?”


    白蘭心將化妝鏡豎著放在紙上,日記上的字正好映在鏡子裏,“我們很難揣測達?芬奇的心思,他之所以這麽做,或許是為了不讓別人看透他的心思,或許是防止別人剽竊他的思想,但這一切毫無疑問都在說明他是一個謎一般的人物。”


    “有什麽特別的發現嗎?”


    白蘭心微微一笑,“給我一點時間,讓我仔細看看。”


    索菲婭愉快地打了個響指,“沒問題,隨時願意為您效勞!”


    白蘭心仔細地辨認著日記上的文字,他曾經看過一本達?芬奇的手稿——《大西洋古抄本》,這是他所有手稿集冊中最大的一部,共有12卷,記錄年代分布從1478年到1519年,包含的類別非常廣泛,有飛行、武器、樂器、數學、植物學。這裏記錄了他的思想和見解,遠遠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達?芬奇寫了很多富有哲理的話,白蘭心至今都還記得其中的一句——多年以前發生的事情往往像是距離現在很近,而新近發生的很多事情卻像逝去的青春一樣古老。


    而現在他手裏的這幾篇日記是他從未見過的,日記中特別提到了一座建築,而且是非常有名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位於聖彼得廣場背後,這個廣場匯聚了各個時代最頂尖的建築大師的智慧精華,堪稱宗教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經典。這個廣場大得令人生畏,難以想象五十萬人的集會的景象將是多麽壯觀。慕名前來的不止是基督徒,還有世界各地的遊客,他們真正的目的地是廣場背後的聖彼得大教堂,這是億萬基督徒心中的聖地。


    對於這座教堂,白蘭心非常清楚,他在腦海中盡力回想的曆史。它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26年在聖彼得墓地上修建的,曆時七年,於326年落成,它被稱為老聖彼得大教堂。遺憾的是,這座古老的教堂毀於戰亂。今天的遊客看到的這座教堂是尼古拉五世教皇下令修建的新教堂。這座新教堂一修就是一百二十年,足足跨越了一個世紀,最後宣布這座教堂落成的教皇是將七十歲高齡的伽利略宣判終生監禁的烏爾班八世。


    這座教堂匯集了當時意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大師,但凡有名望的大師們都為它效過力,主持這項偉大工程者的名單簡直就是一本世界建築名人錄。布拉曼特來了,米開朗琪羅來了,波爾塔來了,馬泰爾來了,維尼奧拉來了,瑪丹來了,貝爾尼尼來了。


    布拉曼特於1506年設計,1514年去世後拉斐爾接替了他的工作。六年後,拉斐爾也去世了。教堂中央的大穹窿是米開朗基羅的傑作,對於這個大圓頂,曾有過百年的波折,這其間當然少不了教皇這種外行蠢貨的指手畫腳。


    教會要求教堂頂部借鑒哥德式設計,強調黑暗與光明的對比,采用了玫瑰花窗,出於對教堂入口處光線對比效應的考慮,今天被譽為“羅馬皇冠”的教堂穹頂被當年被教會取消。米開朗基羅在七十一歲高齡時接替了這項工作,以“對上帝、對聖母、對聖彼得的愛”的名義,重新恢複了穹窿。


    但是教皇的愚蠢導致大師們不得不數易其稿,按照原來的設計,這座教堂應該是集中式的,但教皇認為這樣不能體現梵蒂岡的地位,於是命令瑪丹把教堂改成了廳堂式,而且加上了現在碩大的門廊。這樣一來,後麵的大穹窿被遮擋住了,它的雄偉氣勢不能完全被領略。為了彌補不足,貝爾尼尼大師在教堂前麵設計了一個巨大的廣場,於是才有了今天的聖彼得廣場,其空間的開闊感在法西斯頭子墨索裏尼破壞之前,一直令人驚歎。


    貝爾尼尼在廣場周圍設計了4列共284根多利安柱式的圓柱,圓柱上麵立有140個聖人像。中央立了一座來自埃及的25米高的方尖碑。這座方尖碑碑高25米,立於16米高的三層基座上,碑身沒有任何圖案和文字。它的來曆非常神秘,最初豎立在埃及開羅附近的太陽城。4000年前,它是一塊很古老的石頭。


    根據《聖經》記載,公元前十三世紀,生活在埃及的希伯來人備受法老殘害,先知摩西受到上帝的感召,帶領希伯來人逃出埃及。正是在出逃的路上,摩西得到了上帝所頒布的《十誡》。就在前往以色列的途中,他們看到了這座方尖碑。


    大約在兩千年前的古羅馬帝國,奧古斯都大帝在征服埃及後將這塊方尖碑運回羅馬,立於競技場上。據說在公元64年,耶穌首徒聖彼得就在這個競技場內被當時反基督的羅馬皇帝尼祿殺害殉教,他對行刑者要求把自己倒過來掛在十字架上,因為他自覺與耶穌不配。在基督教成為羅馬的國教之後,天主教羅馬教廷將這座方尖碑搬到了聖彼得廣場正中,樹立於聖彼得大教堂前,一直到今天。而這塊特別的石碑從來沒有傾倒過,傳說因為它是這裏關於彼得遇難的最後見證。


    摩西在埃及見過這塊石頭,彼得在羅馬見過這塊石頭。現在每一位新教宗當選後,當他走出聖彼得大教堂,第一眼看到的也是這同一塊石頭,這座方尖碑成為了四千年曆史的見證。


    達?芬奇為什麽要在日記中提到這座教堂呢?當他看到其中的一句話時不禁倒吸了一口氣。


    “聖彼得大教堂最初的構想是布拉曼特和我商量之後確定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達芬奇寶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蘭心永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蘭心永恒並收藏達芬奇寶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