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雲觀因建在山頂,觸手仿佛能碰到雲彩的感覺,是名遊雲觀。
繡鸞初來乍到,得觀主李春宵的照顧,特別給她安排了後頭隱藏在蒼鬆翠柏中的醉月軒居住,繡鸞三日未出門,隻站在窗前看遠處的山近處的樹,亦不言不語,吃飯像數珍珠似的,一粒一粒,難以下咽。
遊雲觀內皆為男道士,繡鸞在此居住實在不便,但宇文佑下令命她來此閉門思過,觀裏的道士也未多想,琢磨保國寺也是和尚,不是也有很多女施主長時間居住在那裏修行麽,隻不過突然來了個宮裏的嬪妃,大家頗感新奇,有兩個七八歲的小道士甚至跑到後頭去看繡鸞,然還未見到人呢,已然給門口的宮女擋了回來。
若是能夠一輩子獲得清靜,繡鸞求之不得,可是她深知自己是緣何而來的,宇文佑斷不會讓她清靜,所以思量著該如何接觸到公輸拓,並成功與他發生一段感情,還是那種不至於刻骨銘心,卻可以臭名遠揚,使得狐蘭猗聽聞的。
這,實在是難,因為到了第七天,也未見公輸拓來觀裏,負責打探前頭的宮女回來說:“道觀比不得佛寺,香火不盛,零星幾個香客,沒有安遠侯的身影。”
繡鸞心中竊喜,希望公輸拓一輩子都不要來,然後自己就不用違背做人的良知,在宇文佑跟前也有話說,故事的男主不出現,自己又能奈何呢,可是,公輸拓不出現,姐姐又如何能沉冤得雪呢。
在這裏實在無事可做,白天睡多,晚上她就睡得遲,隨著她來觀裏的宮女都是宇文佑的心腹,所以她懶得與之交談,索性打發去睡覺,自己就伏在窗前,看那一輪閑月高掛在樹梢,風不起,夜靜得讓人沉醉。
不知這樣的好日子還能有多久,如果公輸拓一直不來,皇上會不會就把自己遺忘在這裏呢?而公輸拓即使能來,他是觀主李春宵的朋友,李春宵的住處在前頭,他又為何要來這並非道士修行的醉月軒呢?
思緒遊走至此,繡鸞突然一個激靈,宇文佑料定公輸拓若來自己便能與之相識,他為何料定呢?除非李春宵是宇文佑收買好的。
剛這樣想呢,就聽李春宵的聲音遙遙傳來:“侯爺慢走,此處久不住人,所以連道路都是疏於修葺,磚石鬆動,別絆倒了侯爺。”
侯爺豈不是公輸拓?
繡鸞忙離開窗前,心嘭嘭的跳,暗想這個李春宵看來真是宇文佑收買好的,真的把公輸拓給引來了,想著即將發生的一切……也說不定什麽都不會發生呢,繡鸞已經是緊張得不行。
隻等她望見窗前的桌子上放著的妝奩,那是宮裏之物,再看看箱籠,亦是從宮裏帶來的,還有身上的頭上的手上的腳上的,皆為宮中之物,忽然明白自己是什麽身份,即使是宇文佑不待見的,也是宮裏的嬪妃,繼而就想起同宇文佑的交易。
她定定的站了一會子,慢慢踱步回到窗前,剛好,公輸拓同李春宵行至此處,公輸拓猛然發現窗前佇立的她,愣了下,回頭問李春宵:“這是怎麽回事?”
公輸拓不識繡鸞,對觀裏出現了女子甚為奇怪。
繡鸞忙一扭頭,接著放下窗前的幔帳,那幔帳很薄,所以她曼妙的身姿便若隱若現了。
窗外頭,李春宵道:“若非因為這裏住了人,貧道也不會勞煩侯爺過來相看這,這房子,上次下雨漏的厲害,可是我又沒銀子動用,幸虧侯爺肯幫忙。”
公輸拓對繡鸞本沒多大的興趣,是好奇李春宵為何收留個女子,且那女子穿戴不俗,這樣的人怎麽會流落到道觀呢?
是以,他繼續問:“這姑娘?”
李春宵輕聲一歎:“宮裏頭來的,聽說是犯了宮規,罰到我這裏來閉門思過了。”
聽聞是宮裏來的,公輸拓更加納罕:“既然是宮裏來的,大抵是嬪妃了,嬪妃犯錯,罰在冷宮或是庵堂,怎麽罰到你這裏了?”
李春宵自嘲的一笑:“還能為了什麽,還不是因為遊雲觀偏僻,香客又少,如此冷清之地才更適合思過吧。”
二人已至門前,李春宵拂塵一甩:“侯爺請。”
公輸拓住了腳步:“既然這裏住了人,還是個女人家,我就不必進去相看了,至於修葺房屋的銀子,我會讓人盡快給你送來。”
李春宵謝過,然後陪著公輸拓去了前頭。
雖是朋友,公輸拓不常來,今個是李春宵差人過去相請的,去的人並無說明是為了什麽,隻等到了遊雲觀,李春宵才說醉月軒漏月,想從公輸拓這裏化緣些銀子用作修葺醉月軒用。
既然來了,公輸拓就同相對而坐,吃了茶又說了一會子閑話,還擺開棋盤殺了幾個回合,又切磋了下功夫,還吃了一壇子埋在梅樹下的陳釀,微醺,更深,待公輸拓想回,李春宵挽留道:“侯爺不如留宿在山上,這時辰下山路太難走,明個一早,我親自送侯爺下山,也好把銀子取來,修葺醉月軒刻不容緩,此時節多雨水,而醉月軒又住進了個娘娘,貧道實在不敢怠慢啊。”
而今蘭猗同兒子都搬了出去,侯府已無可牽絆之人,公輸拓想想道:“也好,我剛好像道長請教些事情。”
於是兩個人又接著說了一陣子話,隻等二更過,李春宵打著哈欠,公輸拓才道:“睡吧。”
說完就要和衣而臥在遊雲觀這間待客的廳堂。
李春宵忙道:“這裏沒有床鋪,也無洗漱之用具,侯爺請跟貧道來。”
公輸拓什麽都沒想,畢竟他與李春宵多少年的朋友了,隨著他出了廳堂往後麵走,過了一溜道士們的住處,又過了幾間放雜物的低矮屋子,最後在一月亮門處停住,雙手輕輕一推,那門吱呀一聲開了,顯然久不住人,門有些生鏽,響聲刺耳。
李春宵一壁引著公輸拓往裏麵走,一壁道:“此處本是供給香客或是滯留山中的行旅的,可是香客少,行旅也不見,就空置了下來,侯爺若不閑此處有些味道,住在這裏倒也清靜,能睡個安穩覺。”
公輸拓本不是在這上麵計較的人,橫豎囫圇睡一晚而已,就道:“行啊,這裏清靜,我喜歡。”
繡鸞初來乍到,得觀主李春宵的照顧,特別給她安排了後頭隱藏在蒼鬆翠柏中的醉月軒居住,繡鸞三日未出門,隻站在窗前看遠處的山近處的樹,亦不言不語,吃飯像數珍珠似的,一粒一粒,難以下咽。
遊雲觀內皆為男道士,繡鸞在此居住實在不便,但宇文佑下令命她來此閉門思過,觀裏的道士也未多想,琢磨保國寺也是和尚,不是也有很多女施主長時間居住在那裏修行麽,隻不過突然來了個宮裏的嬪妃,大家頗感新奇,有兩個七八歲的小道士甚至跑到後頭去看繡鸞,然還未見到人呢,已然給門口的宮女擋了回來。
若是能夠一輩子獲得清靜,繡鸞求之不得,可是她深知自己是緣何而來的,宇文佑斷不會讓她清靜,所以思量著該如何接觸到公輸拓,並成功與他發生一段感情,還是那種不至於刻骨銘心,卻可以臭名遠揚,使得狐蘭猗聽聞的。
這,實在是難,因為到了第七天,也未見公輸拓來觀裏,負責打探前頭的宮女回來說:“道觀比不得佛寺,香火不盛,零星幾個香客,沒有安遠侯的身影。”
繡鸞心中竊喜,希望公輸拓一輩子都不要來,然後自己就不用違背做人的良知,在宇文佑跟前也有話說,故事的男主不出現,自己又能奈何呢,可是,公輸拓不出現,姐姐又如何能沉冤得雪呢。
在這裏實在無事可做,白天睡多,晚上她就睡得遲,隨著她來觀裏的宮女都是宇文佑的心腹,所以她懶得與之交談,索性打發去睡覺,自己就伏在窗前,看那一輪閑月高掛在樹梢,風不起,夜靜得讓人沉醉。
不知這樣的好日子還能有多久,如果公輸拓一直不來,皇上會不會就把自己遺忘在這裏呢?而公輸拓即使能來,他是觀主李春宵的朋友,李春宵的住處在前頭,他又為何要來這並非道士修行的醉月軒呢?
思緒遊走至此,繡鸞突然一個激靈,宇文佑料定公輸拓若來自己便能與之相識,他為何料定呢?除非李春宵是宇文佑收買好的。
剛這樣想呢,就聽李春宵的聲音遙遙傳來:“侯爺慢走,此處久不住人,所以連道路都是疏於修葺,磚石鬆動,別絆倒了侯爺。”
侯爺豈不是公輸拓?
繡鸞忙離開窗前,心嘭嘭的跳,暗想這個李春宵看來真是宇文佑收買好的,真的把公輸拓給引來了,想著即將發生的一切……也說不定什麽都不會發生呢,繡鸞已經是緊張得不行。
隻等她望見窗前的桌子上放著的妝奩,那是宮裏之物,再看看箱籠,亦是從宮裏帶來的,還有身上的頭上的手上的腳上的,皆為宮中之物,忽然明白自己是什麽身份,即使是宇文佑不待見的,也是宮裏的嬪妃,繼而就想起同宇文佑的交易。
她定定的站了一會子,慢慢踱步回到窗前,剛好,公輸拓同李春宵行至此處,公輸拓猛然發現窗前佇立的她,愣了下,回頭問李春宵:“這是怎麽回事?”
公輸拓不識繡鸞,對觀裏出現了女子甚為奇怪。
繡鸞忙一扭頭,接著放下窗前的幔帳,那幔帳很薄,所以她曼妙的身姿便若隱若現了。
窗外頭,李春宵道:“若非因為這裏住了人,貧道也不會勞煩侯爺過來相看這,這房子,上次下雨漏的厲害,可是我又沒銀子動用,幸虧侯爺肯幫忙。”
公輸拓對繡鸞本沒多大的興趣,是好奇李春宵為何收留個女子,且那女子穿戴不俗,這樣的人怎麽會流落到道觀呢?
是以,他繼續問:“這姑娘?”
李春宵輕聲一歎:“宮裏頭來的,聽說是犯了宮規,罰到我這裏來閉門思過了。”
聽聞是宮裏來的,公輸拓更加納罕:“既然是宮裏來的,大抵是嬪妃了,嬪妃犯錯,罰在冷宮或是庵堂,怎麽罰到你這裏了?”
李春宵自嘲的一笑:“還能為了什麽,還不是因為遊雲觀偏僻,香客又少,如此冷清之地才更適合思過吧。”
二人已至門前,李春宵拂塵一甩:“侯爺請。”
公輸拓住了腳步:“既然這裏住了人,還是個女人家,我就不必進去相看了,至於修葺房屋的銀子,我會讓人盡快給你送來。”
李春宵謝過,然後陪著公輸拓去了前頭。
雖是朋友,公輸拓不常來,今個是李春宵差人過去相請的,去的人並無說明是為了什麽,隻等到了遊雲觀,李春宵才說醉月軒漏月,想從公輸拓這裏化緣些銀子用作修葺醉月軒用。
既然來了,公輸拓就同相對而坐,吃了茶又說了一會子閑話,還擺開棋盤殺了幾個回合,又切磋了下功夫,還吃了一壇子埋在梅樹下的陳釀,微醺,更深,待公輸拓想回,李春宵挽留道:“侯爺不如留宿在山上,這時辰下山路太難走,明個一早,我親自送侯爺下山,也好把銀子取來,修葺醉月軒刻不容緩,此時節多雨水,而醉月軒又住進了個娘娘,貧道實在不敢怠慢啊。”
而今蘭猗同兒子都搬了出去,侯府已無可牽絆之人,公輸拓想想道:“也好,我剛好像道長請教些事情。”
於是兩個人又接著說了一陣子話,隻等二更過,李春宵打著哈欠,公輸拓才道:“睡吧。”
說完就要和衣而臥在遊雲觀這間待客的廳堂。
李春宵忙道:“這裏沒有床鋪,也無洗漱之用具,侯爺請跟貧道來。”
公輸拓什麽都沒想,畢竟他與李春宵多少年的朋友了,隨著他出了廳堂往後麵走,過了一溜道士們的住處,又過了幾間放雜物的低矮屋子,最後在一月亮門處停住,雙手輕輕一推,那門吱呀一聲開了,顯然久不住人,門有些生鏽,響聲刺耳。
李春宵一壁引著公輸拓往裏麵走,一壁道:“此處本是供給香客或是滯留山中的行旅的,可是香客少,行旅也不見,就空置了下來,侯爺若不閑此處有些味道,住在這裏倒也清靜,能睡個安穩覺。”
公輸拓本不是在這上麵計較的人,橫豎囫圇睡一晚而已,就道:“行啊,這裏清靜,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