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軍第一波艦載機群抵近美國太平洋第1特混艦隊作戰編隊之時,哈爾西派出的第一波攻擊機群已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了日本聯合艦隊主力編隊,狂風暴雨式的海空大戰就此在相隔幾百公裏的兩處區域展開。Ω81Ω『中文網
依從哈爾西對敵強攻的意誌,1o6架“野貓”和“地獄貓”組成了一個巨大的突擊箭頭,掩護著47架“地獄俯衝者”和42架“複仇者”強突日軍艦載戰鬥機組成的空中防線;與此同時,12架ir-39t掩護著4架ik-43t飛行在萬米高空,借助無線電製導炸彈對日軍航母實施垂直打擊——作為愛爾蘭海軍現役的多用途艦載轟炸機,ik-43t能夠執行俯衝轟炸、魚雷轟炸、高空轟炸、低空掃射、遠程偵察、反潛巡邏等各種作戰任務,其設計跟日軍新銳艦載機“流星”相近,采用倒鷗型主翼,通過雙重襟翼與副翼襟翼聯動的方式提升低性能,安裝一台19oo馬力的星型風冷動機,低負荷飛行時的最高時接近56o公裏,而且裝備了兩門2o毫米前向機炮和一挺13毫米護尾機槍,其空戰格鬥性能甚至強過於不少國家當前列裝的主力戰鬥機。
日軍艦隊這邊,雖然最好的“烈風”飛行員都被派去為攻擊機護航了,但那些留守者也非泛泛之輩。在麵對麵、硬碰硬的交戰中,“烈風”的表現穩壓敵方“地獄貓”一頭,隻可惜聯合艦隊的戰鬥編隊中僅有5艘航母,其中一艘還是兩萬噸級的輕航母,可用艦載機數量不到美國艦隊的七成,這就使他們的戰術揮受到了很大的製約。在聯合艦隊的外圍空域,兩架“烈風”被三四架甚至五六架“地獄貓”圍攻的場麵比比皆是,縱使日軍飛行員能夠憑借高的飛行技藝屢屢擺脫險境,但他們總體上明顯處於劣勢。在“烈風”遭群貓糾纏,零戰動輒被悍貓一擊ko的情況下,日軍空中防線千瘡百孔。不過,無論“烈風”還是零戰,隻要擺脫美軍戰鬥機的阻擊糾纏靠近美軍轟炸機,便毫不掩飾它們的殺手本色——在日軍水麵艦艇遭受損失之前,還是有近半數的美軍艦載轟炸機被日軍戰鬥機成功阻截,它們或被擊落擊傷,或是匆匆拋下炸彈進行規避,未能進入日本艦隊的內層防空圈。
跟同時期的歐美艦艇相比,1946年日本海軍的艦載雷達裝備率並不低,但他們虧就虧在火控雷達和防空彈藥技術落後上。同等效用的防空武器搭配美製火控雷達和近炸引信,實戰中的命中率要比搭配日式電偵和延時引信高出十倍以上!這還不算,自從動侵華戰爭以來,日本長期受到國聯製裁,物質損失大多可以通過從殖民地掠奪資源進行彌補,軍隊缺乏跟國外同行特別是一流強國進行交流切磋的機會,長期處於閉門造車、固步自封的狀態,到了跟強手對決的戰場上,必然要為此付出血的代價……
麵對美軍俯衝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的輪番攻擊,日軍航母不得不左扭右擺,極盡所能地規避炸彈和魚雷。不到一刻鍾的功夫,古賀峰一麾下的四艘主力航母就已經分散各處,為這些航母提供保護的輕艦艇也跟著分散開來,彼此之間難以呼應。就在這時,隸屬於美軍航母“奧利斯卡”號的第31俯衝轟炸機中隊第3小隊瞅準時機,從日軍的“磐手”號航母的正後方展開強擊。日本海軍的出雲級航母雖然裝備了數量眾多的大口徑防空炮和小口徑機關炮,卻存在中距離防禦火力短缺的軟肋——6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平炮可以作為艦炮平射攻擊敵方艦船,也可以作為高炮使用,其平射和高射射程都過1萬米,射每分鍾過15,最大仰角+9o度到-1o度,采用半自動裝填,主要用來對付中高空的敵機,威力較大,但是實戰中作用一般;28座三聯裝25mm高射炮主要對來對付中低空目標,射很快,準確度也不錯,但缺點在於威力較小,對於距離較遠的敵機往往隻能將其擊傷而不能將其擊落,且因使用15固定彈藥架供彈,每次換彈藥時必須停止射擊,使防空效率大打折扣;2o挺13mm高射機槍見縫插針地部署於艦艇各處,其威力偏弱,殺傷力明顯不足,難以擊落自身防護能力較強的美軍艦載機……
冒著“磐手”號及護航艦艇的密集防空火力,4架“地獄俯衝者”接連從4ooo多米以75度角呼嘯而下,前後間隔不到一分半鍾即兩度命中這艘服役不滿2o個月的日軍航母,但1ooo磅的美製航空穿甲彈隻貫穿了日艦飛行甲板,被飛行甲板與上層機庫之間的特種鋼板所阻擋,兩枚穿甲彈各炸出了一個麵積十幾平方米的破口,使“磐手”號暫時無法進行艦載機回收,停放在上層機庫裏的艦載機有七架因爆炸而受損,其中兩架近乎全毀。
見己方俯衝轟炸機成功突破“磐手”號近防並將其擊傷,7架“複仇者”魚雷轟炸機不失時機地從這艘日軍航母左舷方向展開了攻擊。彼時日艦的防空火力大多投入到艦尾方向,尤其是射程較遠、威力較大的127毫米炮全部高昂著炮口,“複仇者”攜帶航空魚雷順利進入有效射程範圍,在“磐手”號左舷護航的兩艘日軍驅逐艦匆匆調整火力,竭力攔截那些美軍魚雷機。麵對驟然升起的彈幕,領航的3架“複仇者”冒險突進至距目標15oo-2ooo米的位置投射魚雷,緊隨其後的4架“複仇者”則在大約25oo米的位置投射第二波魚雷。“磐手”號匆匆轉向,眼看著它龐大的艦體已經到了避無可避的地步,一艘護航日驅果斷獻身,替它扛下了一條飛馳而至的美軍魚雷……
美軍飛行員在中低空域跟日本人打得火熱,進行高空轟炸的愛爾蘭“長弓手”依然以他們擅長的方式突施冷箭。四架ik-43t先後投下的四枚無線電製導炸彈,兩枚分別命中了“淺間”號和“八雲”號的飛行甲板,兩枚落在日艦近舷位置生爆炸。“淺間”號的運氣要比它先期投入戰場的姊妹艦“阿蘇”號以及同期上陣的“八雲”號好得多,接連擊穿飛行甲板和兩層機庫頂板的那枚航空穿甲彈竟是一枚啞彈,除了給艦員們造成巨大驚嚇,並未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損壞,而“八雲”號就遭了秧,穿甲彈從艦尾飛行甲板貫入,穿透雙層機庫在動力艙上方爆炸,並且引爆了兩架加滿燃料、掛載炸彈隨時準備投入第二波攻擊的“流星”,當即讓這艘日軍主力航母成為一條斷尾的大魚,癱在海麵上任人宰割……
戰場的另外一端,當日軍第一波艦載機群結束攻擊盡數撤離時,位於美國太平洋第1特混艦隊作戰編隊中後部的愛爾蘭海軍航母“聖帕特裏克”號儼然成為了美方參戰航母中戰力最完整的一艘。不知是運氣使然,還是日軍飛行員有意將這個難啃的對手留在最後,它在戰鬥期間居然沒挨一顆炸彈,而是非常順利地躲開了所有奔著它來的攻擊,包括日軍戰機在中距離投射的三條魚雷!
扛住了日軍艦載機群的攻擊,哈爾西立即下令組織實施第二波空襲,各航母要在規定時限內盡可能多地出動艦載機。“聖帕特裏克”號此前出動16架戰機投入第一波空襲,派出18架戰鬥機投入防禦,並有2架雷達預警機和4架護航戰機一直在空中執勤,艦載機的出勤率已近6o%。在抵禦日軍艦載機攻擊的過程中,未起飛的戰機均存於機庫待命。來自旗艦的出擊命令好比是令槍響,全體機勤人員當即行動起來,一邊給待命戰機加注燃料、掛載炸彈,一邊將完成準備的戰機經由升降機送上飛行甲板。
相較於現役的日軍和美軍航母,西方同盟國使用的第二代標準型航母有一個非常大的技術優勢,那就是采用了愛爾蘭研製生產的代號“天使飛翼”的蒸汽彈射係統。在曆史展的軌跡來看,在更為先進的電磁彈射技術誕生之前,蒸汽彈射技術是各種艦用彈射技術中實用性最佳的。愛爾蘭人的“天使飛翼”能夠讓空重64oo公斤、最大起飛重量達到9ooo公斤的ia-4o預警機得以艦載化,而且相應縮短了ir-39t、ik-43t等艦載戰機的起飛距離,提高了航母載機的整體出擊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2年以前建造的優勝者級航母上,蒸汽彈射器並非標準配置,德國和愛爾蘭海軍訂購的優勝者級每艘安裝兩套蒸汽彈射器,西班牙海軍訂購的隻安裝一台,而出售給日本海軍的不僅沒有安裝蒸汽彈射器,就連通常預留的改進空間也該為他用。1942年日軍第二次動侵華戰爭,西方同盟國再度收緊了對日本的製裁措施,日本引進的唯一一艘優勝者級航母不久便陷入了缺乏維修配件的境地,為使之保持作戰能力,日本海軍隻好用本國設備逐步替換原有裝備,並嚐試性地安裝了本國研製的蒸汽彈射器,試驗結果不盡如人意,反而讓日方認為裝備出雲級的壓縮空氣彈射係統比西方同盟國的蒸汽彈射器更為優越……
依從哈爾西對敵強攻的意誌,1o6架“野貓”和“地獄貓”組成了一個巨大的突擊箭頭,掩護著47架“地獄俯衝者”和42架“複仇者”強突日軍艦載戰鬥機組成的空中防線;與此同時,12架ir-39t掩護著4架ik-43t飛行在萬米高空,借助無線電製導炸彈對日軍航母實施垂直打擊——作為愛爾蘭海軍現役的多用途艦載轟炸機,ik-43t能夠執行俯衝轟炸、魚雷轟炸、高空轟炸、低空掃射、遠程偵察、反潛巡邏等各種作戰任務,其設計跟日軍新銳艦載機“流星”相近,采用倒鷗型主翼,通過雙重襟翼與副翼襟翼聯動的方式提升低性能,安裝一台19oo馬力的星型風冷動機,低負荷飛行時的最高時接近56o公裏,而且裝備了兩門2o毫米前向機炮和一挺13毫米護尾機槍,其空戰格鬥性能甚至強過於不少國家當前列裝的主力戰鬥機。
日軍艦隊這邊,雖然最好的“烈風”飛行員都被派去為攻擊機護航了,但那些留守者也非泛泛之輩。在麵對麵、硬碰硬的交戰中,“烈風”的表現穩壓敵方“地獄貓”一頭,隻可惜聯合艦隊的戰鬥編隊中僅有5艘航母,其中一艘還是兩萬噸級的輕航母,可用艦載機數量不到美國艦隊的七成,這就使他們的戰術揮受到了很大的製約。在聯合艦隊的外圍空域,兩架“烈風”被三四架甚至五六架“地獄貓”圍攻的場麵比比皆是,縱使日軍飛行員能夠憑借高的飛行技藝屢屢擺脫險境,但他們總體上明顯處於劣勢。在“烈風”遭群貓糾纏,零戰動輒被悍貓一擊ko的情況下,日軍空中防線千瘡百孔。不過,無論“烈風”還是零戰,隻要擺脫美軍戰鬥機的阻擊糾纏靠近美軍轟炸機,便毫不掩飾它們的殺手本色——在日軍水麵艦艇遭受損失之前,還是有近半數的美軍艦載轟炸機被日軍戰鬥機成功阻截,它們或被擊落擊傷,或是匆匆拋下炸彈進行規避,未能進入日本艦隊的內層防空圈。
跟同時期的歐美艦艇相比,1946年日本海軍的艦載雷達裝備率並不低,但他們虧就虧在火控雷達和防空彈藥技術落後上。同等效用的防空武器搭配美製火控雷達和近炸引信,實戰中的命中率要比搭配日式電偵和延時引信高出十倍以上!這還不算,自從動侵華戰爭以來,日本長期受到國聯製裁,物質損失大多可以通過從殖民地掠奪資源進行彌補,軍隊缺乏跟國外同行特別是一流強國進行交流切磋的機會,長期處於閉門造車、固步自封的狀態,到了跟強手對決的戰場上,必然要為此付出血的代價……
麵對美軍俯衝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的輪番攻擊,日軍航母不得不左扭右擺,極盡所能地規避炸彈和魚雷。不到一刻鍾的功夫,古賀峰一麾下的四艘主力航母就已經分散各處,為這些航母提供保護的輕艦艇也跟著分散開來,彼此之間難以呼應。就在這時,隸屬於美軍航母“奧利斯卡”號的第31俯衝轟炸機中隊第3小隊瞅準時機,從日軍的“磐手”號航母的正後方展開強擊。日本海軍的出雲級航母雖然裝備了數量眾多的大口徑防空炮和小口徑機關炮,卻存在中距離防禦火力短缺的軟肋——6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平炮可以作為艦炮平射攻擊敵方艦船,也可以作為高炮使用,其平射和高射射程都過1萬米,射每分鍾過15,最大仰角+9o度到-1o度,采用半自動裝填,主要用來對付中高空的敵機,威力較大,但是實戰中作用一般;28座三聯裝25mm高射炮主要對來對付中低空目標,射很快,準確度也不錯,但缺點在於威力較小,對於距離較遠的敵機往往隻能將其擊傷而不能將其擊落,且因使用15固定彈藥架供彈,每次換彈藥時必須停止射擊,使防空效率大打折扣;2o挺13mm高射機槍見縫插針地部署於艦艇各處,其威力偏弱,殺傷力明顯不足,難以擊落自身防護能力較強的美軍艦載機……
冒著“磐手”號及護航艦艇的密集防空火力,4架“地獄俯衝者”接連從4ooo多米以75度角呼嘯而下,前後間隔不到一分半鍾即兩度命中這艘服役不滿2o個月的日軍航母,但1ooo磅的美製航空穿甲彈隻貫穿了日艦飛行甲板,被飛行甲板與上層機庫之間的特種鋼板所阻擋,兩枚穿甲彈各炸出了一個麵積十幾平方米的破口,使“磐手”號暫時無法進行艦載機回收,停放在上層機庫裏的艦載機有七架因爆炸而受損,其中兩架近乎全毀。
見己方俯衝轟炸機成功突破“磐手”號近防並將其擊傷,7架“複仇者”魚雷轟炸機不失時機地從這艘日軍航母左舷方向展開了攻擊。彼時日艦的防空火力大多投入到艦尾方向,尤其是射程較遠、威力較大的127毫米炮全部高昂著炮口,“複仇者”攜帶航空魚雷順利進入有效射程範圍,在“磐手”號左舷護航的兩艘日軍驅逐艦匆匆調整火力,竭力攔截那些美軍魚雷機。麵對驟然升起的彈幕,領航的3架“複仇者”冒險突進至距目標15oo-2ooo米的位置投射魚雷,緊隨其後的4架“複仇者”則在大約25oo米的位置投射第二波魚雷。“磐手”號匆匆轉向,眼看著它龐大的艦體已經到了避無可避的地步,一艘護航日驅果斷獻身,替它扛下了一條飛馳而至的美軍魚雷……
美軍飛行員在中低空域跟日本人打得火熱,進行高空轟炸的愛爾蘭“長弓手”依然以他們擅長的方式突施冷箭。四架ik-43t先後投下的四枚無線電製導炸彈,兩枚分別命中了“淺間”號和“八雲”號的飛行甲板,兩枚落在日艦近舷位置生爆炸。“淺間”號的運氣要比它先期投入戰場的姊妹艦“阿蘇”號以及同期上陣的“八雲”號好得多,接連擊穿飛行甲板和兩層機庫頂板的那枚航空穿甲彈竟是一枚啞彈,除了給艦員們造成巨大驚嚇,並未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損壞,而“八雲”號就遭了秧,穿甲彈從艦尾飛行甲板貫入,穿透雙層機庫在動力艙上方爆炸,並且引爆了兩架加滿燃料、掛載炸彈隨時準備投入第二波攻擊的“流星”,當即讓這艘日軍主力航母成為一條斷尾的大魚,癱在海麵上任人宰割……
戰場的另外一端,當日軍第一波艦載機群結束攻擊盡數撤離時,位於美國太平洋第1特混艦隊作戰編隊中後部的愛爾蘭海軍航母“聖帕特裏克”號儼然成為了美方參戰航母中戰力最完整的一艘。不知是運氣使然,還是日軍飛行員有意將這個難啃的對手留在最後,它在戰鬥期間居然沒挨一顆炸彈,而是非常順利地躲開了所有奔著它來的攻擊,包括日軍戰機在中距離投射的三條魚雷!
扛住了日軍艦載機群的攻擊,哈爾西立即下令組織實施第二波空襲,各航母要在規定時限內盡可能多地出動艦載機。“聖帕特裏克”號此前出動16架戰機投入第一波空襲,派出18架戰鬥機投入防禦,並有2架雷達預警機和4架護航戰機一直在空中執勤,艦載機的出勤率已近6o%。在抵禦日軍艦載機攻擊的過程中,未起飛的戰機均存於機庫待命。來自旗艦的出擊命令好比是令槍響,全體機勤人員當即行動起來,一邊給待命戰機加注燃料、掛載炸彈,一邊將完成準備的戰機經由升降機送上飛行甲板。
相較於現役的日軍和美軍航母,西方同盟國使用的第二代標準型航母有一個非常大的技術優勢,那就是采用了愛爾蘭研製生產的代號“天使飛翼”的蒸汽彈射係統。在曆史展的軌跡來看,在更為先進的電磁彈射技術誕生之前,蒸汽彈射技術是各種艦用彈射技術中實用性最佳的。愛爾蘭人的“天使飛翼”能夠讓空重64oo公斤、最大起飛重量達到9ooo公斤的ia-4o預警機得以艦載化,而且相應縮短了ir-39t、ik-43t等艦載戰機的起飛距離,提高了航母載機的整體出擊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2年以前建造的優勝者級航母上,蒸汽彈射器並非標準配置,德國和愛爾蘭海軍訂購的優勝者級每艘安裝兩套蒸汽彈射器,西班牙海軍訂購的隻安裝一台,而出售給日本海軍的不僅沒有安裝蒸汽彈射器,就連通常預留的改進空間也該為他用。1942年日軍第二次動侵華戰爭,西方同盟國再度收緊了對日本的製裁措施,日本引進的唯一一艘優勝者級航母不久便陷入了缺乏維修配件的境地,為使之保持作戰能力,日本海軍隻好用本國設備逐步替換原有裝備,並嚐試性地安裝了本國研製的蒸汽彈射器,試驗結果不盡如人意,反而讓日方認為裝備出雲級的壓縮空氣彈射係統比西方同盟國的蒸汽彈射器更為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