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蒂羅爾山區,小鎮奈迪以北,林間一棵高大的雲杉樹上,26歲的青年雷阿利-莫納凱洛穿著特製的偽裝服,攜帶一支加裝了瞄準鏡的曼利夏-卡爾加諾m1891步槍,透過茂密的枝葉窺視著山腳下的小鎮以及周邊的軍隊營地。{[<(
南蒂羅爾爭端鬧起來已有好幾個月時間,應對意大利政府向邊境地區增派部隊的舉動,奧匈帝國調來了12個奧地利步兵團、4個野戰加農炮團、3個山地炮兵團以及1個驃騎兵團,大幅度加強了在南蒂羅爾地區的軍事力量,加上原本部署在這裏的邊防部隊——包括以精銳著稱的3個蒂羅爾獵兵團,麵積不到4oo平方公裏的南蒂羅爾集結了三萬名奧匈士兵,若再加上駐紮在北蒂羅爾的部隊,奧匈帝國在意奧邊境地區屯駐的兵力已近十萬人。在整個蒂羅爾地區的駐軍當中,奧地利部隊占據了絕大多數,而在奧地利部隊當中,日耳曼人隻占4o%左右,其餘是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克羅地亞人、波蘭人、羅馬尼亞人以及意大利人……
就民族概念而言,雷阿利-莫納凱洛是個意大利人,他出生在南蒂羅爾一個普通的意大利語家庭。作為奧匈帝國的公民,他早前曾在精銳的蒂羅爾獵兵部隊服役,直到退役才前往意大利遊曆,並在那裏加入了臭名昭著的意大利黑衫黨。1943年秋,意大利與奧匈帝國因南蒂羅爾爭端鬧到了國聯,黑衫黨借機起成立南蒂羅爾青年軍,征募意大利誌願者以及奧匈帝國境內的意大利人加入其中,莫納凱洛因此回到了故土,但他們給南蒂羅爾帶來的絕不是所謂的正義和自由,而是無盡的災難!
在南蒂羅爾近五十萬居民當中,講德語的居民占到了六成多,講意大利語的隻有三成,所以意大利對南蒂羅爾的領土要求是缺乏說服力的,隻不過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的矛盾由來已久。在意大利國內,對於奧地利的仇恨是一種無可化解的民族情緒,專橫的奧地利帝國曾經分割意大利,阻撓意大利的統一,扼殺意大利的革命,意大利重新獲得獨立以來,兩國在特蘭托、蒂羅爾以及迪裏雅斯特仍存在領土紛爭。即便同處同盟國陣營,攜手投入對協約國以及後來對美英陣營的作戰行動,這兩個南歐國家也一直相互較勁,近年更是競相向日本提供軍事技術和作戰物資,為了本國利益不惜貶損對方。隻要有削弱甚至整垮對方的辦法,這兩個國家肯定都很樂意嚐試。
視線回到小鎮奈迪,這裏距離意奧邊境隻有十五公裏,它扼守著通往波爾紮諾城的必經之路,周圍的崇山峻嶺隻適合山羊和輕裝備的山地部隊通行。如今在這個村鎮周圍部署了數千奧匈士兵以及至少一個營的炮兵,他們在草地紮下營帳,挖掘了塹壕、掩體以及高炮陣地,並將野戰炮安置在樹林裏。一旦意大利人從邊境那邊動進攻,那麽這些奧匈士兵能夠立即轉入防禦,依托這裏地形阻擊意大利軍隊向南蒂羅爾腹地挺進。
在頂端足有三十多米高的雲杉樹上,莫納凱洛一臉疲倦地注視著前方,他原本的任務隻是刺探奧匈帝國在這一帶的軍事部署,而就在幾天前,從意大利那邊傳來一份情報,說這幾天會有個從維也納來的大人物巡視南蒂羅爾。南蒂羅爾青年軍的最高指揮官認為襲擊這個大人物可以給維也納一個深刻的教訓,讓奧匈帝國的掌權者們正視南蒂羅爾民眾的意願,接受他們通過全民公投決定去留的合理要求。基於這個原因,隱蔽在各處的南蒂羅爾青年軍成員們紛紛出動,有的潛伏進入城鎮伺機而動,有的埋伏在道路附近,嚐試通過狙擊或爆破的方式完成襲擊,莫納凱洛所在的小組便決定在奈迪鎮附近等待機會。如果他們現目標但又無法解決,就通過小組配備的無線電台報告青年軍指揮部,由他們決定何去何從。
按照原定計劃,小組成員每天換一次崗,24小時不間斷地監視奈迪鎮及周邊的奧匈軍隊營地,然而莫納凱洛已經在這個位置呆了將近兩天,隨身攜帶的食物和水所剩無幾,這並不是因為小組成員們突然不見蹤影,而是由於駐紮在山腳下的奧匈部隊一大清早就派出多支巡邏隊對周邊展開了地毯式的警戒搜索,並在製高點安排了崗哨,使得輪崗人員無法進入這片距離奈迪鎮僅有幾公裏的樹林,莫納凱洛若在這個時候強行撤離,被現的概率很高,那還不如繼續藏身於此直到那些奧地利士兵解除警戒。再者,奧匈帝國的士兵這般戒備,還有軍用飛機屢屢飛過這片山穀,不正是為迎接某位大人物的到來做準備麽?
及至午後,一支車隊出現在公路盡頭,莫納凱洛心中一個激靈,連忙用步槍上的狙擊鏡進行觀察。那支車隊有二十多輛汽車,沿路駛來揚起滾滾沙塵,領頭七八輛都是軍車,中間十來輛是黑色轎車,後麵七八輛又是軍車。
看到這個場景,莫納凱洛不禁有些沮喪,那個大人物受到了非常嚴密的保護,他的座車十有十是具備防彈功能的,他所到之處必定簇擁者眾多,就憑自己這支有效射程不足千米的步槍,蹲在一個無法自由轉移的位置,除了眼睜睜看著機會溜走,還能有什麽作為呢?
十多分鍾過後,車隊駛近小鎮奈迪,全副武裝的奧地利士兵們把守著鎮子裏的各處路口,教堂鍾樓以及不少屋頂陽台都有他們的身影。在這般森嚴的戒備下,那個大人物並沒有在鎮子裏逗留,更沒有跟任何一個居民交談,車隊穿鎮而過,在奈迪以西的軍隊營地旁停下。直到這時,大人物才出現在莫納凱洛的視線中。因為隔了好幾公裏,他無法看清此人的臉龐,也無法辨認出他的身份,隻隱約看到他佩戴了紅色金飾領章,這意味著他擁有奧匈帝國的6軍將官或是憲兵校官軍階,而從這家夥出現時的排場來看,前者的可能性無疑要大得多。
在一眾軍人的陪同下,大人物不急不忙地巡視了這處營地,饒有興致地察看了士兵們挖設的塹壕掩體,然後跟這裏的指揮官交談了一會兒。順著指揮官的手勢,大人物的目光先是投向南邊,那支奧地利炮兵所部署的位置,然後一邊跟指揮官說話,一邊指向莫納凱洛所在的這片樹林,這裏有坡地、樹林以及白雪皚皚的山峰,一幅堪當油畫素材的自然美景。兩人繼續說著什麽,過了一會兒,大人物背著手開始往樹林這邊走,隨行的軍官們呼啦啦的跟在後頭。
看到這一幕,莫納凱洛的心髒幾乎要從嗓子眼蹦出來:莫非上天要賜給自己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自己成為南蒂羅爾甚至是四千萬意大利人的英雄?
可在最初的激動勁頭過後,莫納凱洛卻躊躇起來。他雖然不喜歡奧匈帝國,但他熱愛南蒂羅爾,熱愛這裏的崇山峻嶺、山穀溪澗,這也是他迄今為止沒有申請加入意大利國籍的原因,他希望與南蒂羅爾一道回歸意大利的懷抱,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的緣由世人皆知,如果他今天槍殺了那個大人物,且不論他能否全身而退,都有可能引奧匈帝國與意大利的戰爭!
沒辦法跟指揮官聯絡,沒有太多的時間考慮,眼看大人物朝樹林這邊信步而來,莫納凱洛心跳加劇,額頭沁汗,他深吸了一口氣,將狙擊鏡裝回步槍上,用極為輕緩的動作將子彈上膛,然後小心翼翼地端起步槍,大人物和他的眾多隨行者居然在射程之外駐足,也不知是稍作休整,還是不打算繼續前行了。
他是……菲利克斯王子!
看清大人物麵容的刹那,莫納凱洛不禁瞪大了眼睛。菲利克斯王子是奧皇卡爾一世的第三個兒子,目前擔任帝國戰爭部炮兵總監職務,同時兼任了卡林希亞軍團司令的職務,在奧匈帝國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大人物。盡管沒有見過菲利克斯王子本人,但印製在精美明信片上的人像跟視線中的臉龐一模一樣,絕對是他不會有錯!
莫納凱洛的思想還在激烈鬥爭,大人物居然不知死活地繼續朝這邊走,他難道那麽信任奧地利士兵的能力,那麽肯定他們已經將這附近所有的危險因素都排除了?或者,他從未將南蒂羅爾的叛亂者放在眼裏,覺得這些說意大利語的居民拿起武器就跟意大利軍隊一樣毫無膽識而且滑稽可笑?
盯著狙擊鏡裏那張蓄著濃密唇胡的臉,莫納凱洛的手竟然微微顫抖起來,他心裏想得很明白,隻要自己開槍,與菲利克斯王子同行的那些奧匈軍官還有周圍的奧地利士兵絕對不會給自己逃跑的機會,甚至有可能把自己揍成豬頭,但這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那無情的戰火,就算意大利軍隊能夠打贏,就算南蒂羅爾能夠劃入意大利版圖,這裏的城鎮、村莊乃至樹林、田野都可能化為焦土,這裏的無辜居民,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可能跟著遭殃!
想到這些,莫納凱洛緩緩放下了手裏的步槍,他是個憤青,不是個瘋子,他回到南蒂羅爾是想通過武力的方式讓奧地利貴族和他們的獵狗知難而退,但絕不想惹惱整個奧匈帝國,讓奧地利和匈牙利同仇敵愾。
百多米外的一棵落葉鬆下站在三名擔負警戒任務的奧地利士兵,他們穿著有別於一般部隊的“運動款”軍服,帽子上綴著一枚金屬質地的白色雪絨花,這是蒂羅爾獵兵部隊的標誌。其中一名士兵抬頭環顧四周,恰好看到莫納凱洛所在的雲杉樹梢動了一下,他連忙用胳膊肘捅了捅兩名同伴,示意他們注意那棵高大的雲杉。片刻過後,那樹梢又動了一下,而作為常年在蒂羅爾山區活動的精銳獵兵,他們很清楚在這樣的山地環境,什麽位置適合布設瞭望哨,什麽位置適合打伏擊。出於強烈的使命感,他們不約而同地端起步槍,將槍口對準了他們曾經的戰友,雷阿利-莫納凱洛所在的位置,然後,扣動扳機……
南蒂羅爾爭端鬧起來已有好幾個月時間,應對意大利政府向邊境地區增派部隊的舉動,奧匈帝國調來了12個奧地利步兵團、4個野戰加農炮團、3個山地炮兵團以及1個驃騎兵團,大幅度加強了在南蒂羅爾地區的軍事力量,加上原本部署在這裏的邊防部隊——包括以精銳著稱的3個蒂羅爾獵兵團,麵積不到4oo平方公裏的南蒂羅爾集結了三萬名奧匈士兵,若再加上駐紮在北蒂羅爾的部隊,奧匈帝國在意奧邊境地區屯駐的兵力已近十萬人。在整個蒂羅爾地區的駐軍當中,奧地利部隊占據了絕大多數,而在奧地利部隊當中,日耳曼人隻占4o%左右,其餘是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克羅地亞人、波蘭人、羅馬尼亞人以及意大利人……
就民族概念而言,雷阿利-莫納凱洛是個意大利人,他出生在南蒂羅爾一個普通的意大利語家庭。作為奧匈帝國的公民,他早前曾在精銳的蒂羅爾獵兵部隊服役,直到退役才前往意大利遊曆,並在那裏加入了臭名昭著的意大利黑衫黨。1943年秋,意大利與奧匈帝國因南蒂羅爾爭端鬧到了國聯,黑衫黨借機起成立南蒂羅爾青年軍,征募意大利誌願者以及奧匈帝國境內的意大利人加入其中,莫納凱洛因此回到了故土,但他們給南蒂羅爾帶來的絕不是所謂的正義和自由,而是無盡的災難!
在南蒂羅爾近五十萬居民當中,講德語的居民占到了六成多,講意大利語的隻有三成,所以意大利對南蒂羅爾的領土要求是缺乏說服力的,隻不過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的矛盾由來已久。在意大利國內,對於奧地利的仇恨是一種無可化解的民族情緒,專橫的奧地利帝國曾經分割意大利,阻撓意大利的統一,扼殺意大利的革命,意大利重新獲得獨立以來,兩國在特蘭托、蒂羅爾以及迪裏雅斯特仍存在領土紛爭。即便同處同盟國陣營,攜手投入對協約國以及後來對美英陣營的作戰行動,這兩個南歐國家也一直相互較勁,近年更是競相向日本提供軍事技術和作戰物資,為了本國利益不惜貶損對方。隻要有削弱甚至整垮對方的辦法,這兩個國家肯定都很樂意嚐試。
視線回到小鎮奈迪,這裏距離意奧邊境隻有十五公裏,它扼守著通往波爾紮諾城的必經之路,周圍的崇山峻嶺隻適合山羊和輕裝備的山地部隊通行。如今在這個村鎮周圍部署了數千奧匈士兵以及至少一個營的炮兵,他們在草地紮下營帳,挖掘了塹壕、掩體以及高炮陣地,並將野戰炮安置在樹林裏。一旦意大利人從邊境那邊動進攻,那麽這些奧匈士兵能夠立即轉入防禦,依托這裏地形阻擊意大利軍隊向南蒂羅爾腹地挺進。
在頂端足有三十多米高的雲杉樹上,莫納凱洛一臉疲倦地注視著前方,他原本的任務隻是刺探奧匈帝國在這一帶的軍事部署,而就在幾天前,從意大利那邊傳來一份情報,說這幾天會有個從維也納來的大人物巡視南蒂羅爾。南蒂羅爾青年軍的最高指揮官認為襲擊這個大人物可以給維也納一個深刻的教訓,讓奧匈帝國的掌權者們正視南蒂羅爾民眾的意願,接受他們通過全民公投決定去留的合理要求。基於這個原因,隱蔽在各處的南蒂羅爾青年軍成員們紛紛出動,有的潛伏進入城鎮伺機而動,有的埋伏在道路附近,嚐試通過狙擊或爆破的方式完成襲擊,莫納凱洛所在的小組便決定在奈迪鎮附近等待機會。如果他們現目標但又無法解決,就通過小組配備的無線電台報告青年軍指揮部,由他們決定何去何從。
按照原定計劃,小組成員每天換一次崗,24小時不間斷地監視奈迪鎮及周邊的奧匈軍隊營地,然而莫納凱洛已經在這個位置呆了將近兩天,隨身攜帶的食物和水所剩無幾,這並不是因為小組成員們突然不見蹤影,而是由於駐紮在山腳下的奧匈部隊一大清早就派出多支巡邏隊對周邊展開了地毯式的警戒搜索,並在製高點安排了崗哨,使得輪崗人員無法進入這片距離奈迪鎮僅有幾公裏的樹林,莫納凱洛若在這個時候強行撤離,被現的概率很高,那還不如繼續藏身於此直到那些奧地利士兵解除警戒。再者,奧匈帝國的士兵這般戒備,還有軍用飛機屢屢飛過這片山穀,不正是為迎接某位大人物的到來做準備麽?
及至午後,一支車隊出現在公路盡頭,莫納凱洛心中一個激靈,連忙用步槍上的狙擊鏡進行觀察。那支車隊有二十多輛汽車,沿路駛來揚起滾滾沙塵,領頭七八輛都是軍車,中間十來輛是黑色轎車,後麵七八輛又是軍車。
看到這個場景,莫納凱洛不禁有些沮喪,那個大人物受到了非常嚴密的保護,他的座車十有十是具備防彈功能的,他所到之處必定簇擁者眾多,就憑自己這支有效射程不足千米的步槍,蹲在一個無法自由轉移的位置,除了眼睜睜看著機會溜走,還能有什麽作為呢?
十多分鍾過後,車隊駛近小鎮奈迪,全副武裝的奧地利士兵們把守著鎮子裏的各處路口,教堂鍾樓以及不少屋頂陽台都有他們的身影。在這般森嚴的戒備下,那個大人物並沒有在鎮子裏逗留,更沒有跟任何一個居民交談,車隊穿鎮而過,在奈迪以西的軍隊營地旁停下。直到這時,大人物才出現在莫納凱洛的視線中。因為隔了好幾公裏,他無法看清此人的臉龐,也無法辨認出他的身份,隻隱約看到他佩戴了紅色金飾領章,這意味著他擁有奧匈帝國的6軍將官或是憲兵校官軍階,而從這家夥出現時的排場來看,前者的可能性無疑要大得多。
在一眾軍人的陪同下,大人物不急不忙地巡視了這處營地,饒有興致地察看了士兵們挖設的塹壕掩體,然後跟這裏的指揮官交談了一會兒。順著指揮官的手勢,大人物的目光先是投向南邊,那支奧地利炮兵所部署的位置,然後一邊跟指揮官說話,一邊指向莫納凱洛所在的這片樹林,這裏有坡地、樹林以及白雪皚皚的山峰,一幅堪當油畫素材的自然美景。兩人繼續說著什麽,過了一會兒,大人物背著手開始往樹林這邊走,隨行的軍官們呼啦啦的跟在後頭。
看到這一幕,莫納凱洛的心髒幾乎要從嗓子眼蹦出來:莫非上天要賜給自己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自己成為南蒂羅爾甚至是四千萬意大利人的英雄?
可在最初的激動勁頭過後,莫納凱洛卻躊躇起來。他雖然不喜歡奧匈帝國,但他熱愛南蒂羅爾,熱愛這裏的崇山峻嶺、山穀溪澗,這也是他迄今為止沒有申請加入意大利國籍的原因,他希望與南蒂羅爾一道回歸意大利的懷抱,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的緣由世人皆知,如果他今天槍殺了那個大人物,且不論他能否全身而退,都有可能引奧匈帝國與意大利的戰爭!
沒辦法跟指揮官聯絡,沒有太多的時間考慮,眼看大人物朝樹林這邊信步而來,莫納凱洛心跳加劇,額頭沁汗,他深吸了一口氣,將狙擊鏡裝回步槍上,用極為輕緩的動作將子彈上膛,然後小心翼翼地端起步槍,大人物和他的眾多隨行者居然在射程之外駐足,也不知是稍作休整,還是不打算繼續前行了。
他是……菲利克斯王子!
看清大人物麵容的刹那,莫納凱洛不禁瞪大了眼睛。菲利克斯王子是奧皇卡爾一世的第三個兒子,目前擔任帝國戰爭部炮兵總監職務,同時兼任了卡林希亞軍團司令的職務,在奧匈帝國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大人物。盡管沒有見過菲利克斯王子本人,但印製在精美明信片上的人像跟視線中的臉龐一模一樣,絕對是他不會有錯!
莫納凱洛的思想還在激烈鬥爭,大人物居然不知死活地繼續朝這邊走,他難道那麽信任奧地利士兵的能力,那麽肯定他們已經將這附近所有的危險因素都排除了?或者,他從未將南蒂羅爾的叛亂者放在眼裏,覺得這些說意大利語的居民拿起武器就跟意大利軍隊一樣毫無膽識而且滑稽可笑?
盯著狙擊鏡裏那張蓄著濃密唇胡的臉,莫納凱洛的手竟然微微顫抖起來,他心裏想得很明白,隻要自己開槍,與菲利克斯王子同行的那些奧匈軍官還有周圍的奧地利士兵絕對不會給自己逃跑的機會,甚至有可能把自己揍成豬頭,但這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那無情的戰火,就算意大利軍隊能夠打贏,就算南蒂羅爾能夠劃入意大利版圖,這裏的城鎮、村莊乃至樹林、田野都可能化為焦土,這裏的無辜居民,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可能跟著遭殃!
想到這些,莫納凱洛緩緩放下了手裏的步槍,他是個憤青,不是個瘋子,他回到南蒂羅爾是想通過武力的方式讓奧地利貴族和他們的獵狗知難而退,但絕不想惹惱整個奧匈帝國,讓奧地利和匈牙利同仇敵愾。
百多米外的一棵落葉鬆下站在三名擔負警戒任務的奧地利士兵,他們穿著有別於一般部隊的“運動款”軍服,帽子上綴著一枚金屬質地的白色雪絨花,這是蒂羅爾獵兵部隊的標誌。其中一名士兵抬頭環顧四周,恰好看到莫納凱洛所在的雲杉樹梢動了一下,他連忙用胳膊肘捅了捅兩名同伴,示意他們注意那棵高大的雲杉。片刻過後,那樹梢又動了一下,而作為常年在蒂羅爾山區活動的精銳獵兵,他們很清楚在這樣的山地環境,什麽位置適合布設瞭望哨,什麽位置適合打伏擊。出於強烈的使命感,他們不約而同地端起步槍,將槍口對準了他們曾經的戰友,雷阿利-莫納凱洛所在的位置,然後,扣動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