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秋,隨著中日簽署停戰協定,持續四年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落下了帷幕。戰爭硝煙的消散,意味著國際政治、外交乃至經濟貿易回歸常態,那些光彩耀眼的軍事將領和戰爭英雄們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輪到政客、財閥以及企業家、發明家們重新登上國際舞台。


    一貫對國際節奏把握準確的愛爾蘭決策層,再次以令世人讚歎的速度做出調整:11月初,在愛爾蘭西海岸的基爾魯斯海軍基地,愛爾蘭皇家海軍為多艘主力艦舉行了退役封存儀式,曾經征戰大西洋、仗劍太平洋的“阿爾斯特”號和“夏洛特皇後”號航空母艦以及“達格達”號、“努阿達”號重巡洋艦等32艘戰艦甲兵入庫,為愛爾蘭海軍培養了大批艦載機飛行員的訓練航母“安格斯”號和長期擔任炮術訓練艦的裝甲艦“自由萬歲”號退役拆解,它們的角色分別由大名鼎鼎的“四葉草”號和“貝爾法斯特”號替代。


    與之相應的,愛爾蘭軍隊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裁軍行動,現役兵力將從頂峰時期的75萬人縮減至16萬,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下降至2%,軍費投入削減四分之三,維持在政府年度開支的8%左右,跟愛爾蘭政府對技術革新、推廣的投入大致相當。


    另一方麵,依托愛爾蘭高速發展的經濟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利默裏克繼續鞏固它作為洲際航運中心的地位,而總登記噸位超過1800萬噸的愛爾蘭商船隊無疑是這個時代最繁忙的海上航運力量,它承攬了波斯灣至西歐輸油航線的30%、西歐與美洲貿易航線的45%,由多家愛爾蘭航空公司組成的愛爾蘭航空聯盟占據了跨大西洋洋航空運輸的半壁江山……


    在《柏林停戰條約》簽訂以前,國際貿易仍處於秩序混亂的狀態,森嚴的關稅壁壘阻礙了商品在歐美之間自由流通。隨著同盟國與美英陣營的戰爭衝突以英國四分五裂、美國認輸求和的結局落幕,歐洲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貿易市場被納入西方同盟國的政治版圖,美國也向歐洲國家敞開了自由貿易的大門。從1936年開始,泛大西洋的貿易迅速攀上了曆史的高峰,德國、愛爾蘭、奧匈、意大利、西班牙乃至法國、英格蘭、蘇格蘭都成為了貿易繁榮的受益者。相較之下,德國和愛爾蘭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德國人的鋼鐵、化工、機器、棉紡以一流的質量和相對較低的價格奪取了較大的市場占有量,愛爾蘭人的軍工、船舶、航運以及農牧漁產品以物美價廉的特點緊隨其後。關鍵時期提供重要軍事援助的行為令愛爾蘭博得了美國政府及民眾的好感,加之生活在美國的愛爾蘭裔數量多、分布廣,愛爾蘭產品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飛速增長,並且發生了諸如利默裏克車輛製造集團入股福特公司、愛爾蘭化工與美國杜邦合資設廠、利默裏克航空收購老牌航空企業寇蒂斯公司等多個重量級的資本合作項目。


    當曆史的車輪滾滾駛入1938年,歐洲各國不約而同地迎來了戰後第一個“盛夏”,無論是技術雄厚、物資充裕的德意誌帝國還是以傳統手工業和重工業為支柱的奧匈帝國,從歐洲北部的挪威、瑞典到南部的意大利、希臘,從毗鄰大西洋的西班牙到位居黑海之濱的保加利亞,甚至連立陶宛、拉脫維亞這些工業非常薄弱,還有政治處境尷尬的法國、白俄羅斯、烏克蘭,大大小小的工廠都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生產,數以百計、千計的新工廠在塵土飛揚的工地上誕生,在港口碼頭和城鎮火車站,各種膚色的勞工都非常搶手,而在各種規格的銀行裏,辦理貸款業務的窗口總是人滿為患……


    各行各業的欣欣向榮,很快讓股市裏的股票水漲船高,而且豐厚的利潤帶來了豐厚的分紅。一夜暴富者的新聞報道再加上那些所謂學者的鼓動,越來越多的人懷揣發財致富的夢想,帶著積蓄或借貸資金進入股市,就連許多實業家也在高額回報的驅使下籌集資金投資股票。新的百萬富翁一批接著一批出現,越來越多人過上了奢靡的生活,滾雪球的效應持續發揮作用,股市的泡沫出現了,並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膨脹,物價開始上漲,抵押和再抵押的手段司空見慣……


    就成長性而言,愛爾蘭的許多企業無疑是非常理想的投資標的,然而利默裏克的股票交易市場卻不像其他柏林、維也納、羅馬甚至巴黎那樣風起雲湧,這源於愛爾蘭政府對股票交易的限製以及本土銀行偏謹慎的信貸策略,更確切地說,是國家統治者在經濟金融方麵的執政方略所致——夏樹雖然不是專業的金融學家,但放權簡政、回歸家庭的那段時光,他大量閱讀了近幾十年來出版的書籍,熱門的、冷僻的,通俗的、專業的;他時常前往利默裏克大學旁聽課程,向各個專業的學者們虛心求教;他的皇家顧問團裏,永遠不缺少不修邊幅但有真才實學的強人。


    知識帶來理性,理性決定方向。時隔多年,夏樹依然記得舊時空那本著名的《貨幣戰爭》以及他所見識的金融危機,所以憑借大戰期間出售軍火物資賺得的豐厚收益,他一麵令愛爾蘭和威爾士政府逐步提高民眾生活福利,完善社會保險,一麵讓愛爾蘭央行囤積黃金,並鼓勵民眾適當購買、儲存金銀寶石及其製品,同時通過對股票交易和銀行貸款增稅等限製手段進行謹慎的金融調控。1938至1939年間,愛爾蘭和威爾士的國內資本市場是歐洲各國當中最不活躍的,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政府因此飽受質疑和指責,但用不了多久,人們就會意識到“冠王之王”在曆史大勢麵前是多麽的冷靜和明智。


    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外一端,再次通過戰爭大幅度擴充實力的日本帝國也在近衛內閣的領導下進入了“黃金時代”,從1936年開始,國民收入和政府收入每年以不低於20%的速度激增,1938年和1939年甚至創下了當年增幅超過30%的“經濟奇跡”。


    跟歐洲國家一樣,日本在工業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資本市場也迎來了跳躍式的繁榮期。二戰爆發前,日本的重工業、兵器工業均由國家壟斷經營,紡織、海運等行業也由國家控製,所以即使企業發行股票,往往也被同一財閥內部的企業所消化。二戰期間,各股票交易所暫停交易,但是隨著日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東南亞和太平洋諸地紛紛升起了太陽旗,資源和勞力不再是製約日本經濟發展的障礙,工業經濟的飛速擴張已是箭在弦上。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決定仿照西方國家建立新的股票交易規則,允許國外資本有條件進入。1937年6月,日本的股票市場全麵恢複交易,短短半年時間裏,199家企業相繼登陸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大證券交易所,獲準自由交易的股票價格動輒翻倍,部分受限的股票價格也出現了大幅的攀升,股票交易之火爆,到了連家庭主婦都拿出私房錢合夥入股的程度,據說隻有那些偏遠地區的農民得以置身事外。


    隨著經濟運行環境的劇變,日本的城市化進程也在1937-1939年間迎來了峰值。占領軍從亞太各地掠奪來的糧食使得日本國內的糧價降了一大半,務農變得無利可圖,大量農民或進入城市謀生,或前往占領區圈地,受此影響,日本的城市化率由1936年的31%飆升至1939年的52%,創下了城市化的速度記錄。這樣一來,東京、大阪、名古屋、橫濱、京都、神戶等大城市變得寸土寸金,房價和房租動輒翻倍,有的竟然在短短三年間增長了150%。


    1940年新年將至,多數國家一片祥和景象,各階層民眾正愉快享受著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對危機臨近茫然無知的人們還照常前往劇院欣賞歌舞,在餐廳裏大快朵頤,或踏上新年旅行的路途。就在這時候,國際金融大鱷用他們慣用的“剪羊毛”手段展開一場沒有硝煙、沒有國界的戰爭。奧匈帝國、意大利、西班牙這三個工業化程度較高但技術含量偏低的歐洲國家首先“淪陷”,股市的持續暴跌使得眾多貸款進入股市的企業和個人麵臨破產,資金鏈的斷裂引發了連鎖反應,政府的緊急舉措杯水車薪,不得不依靠借新債以及超發貨幣來避免政府破產,信貸危機和通貨膨脹令民眾辛苦積累的財富轉眼灰飛煙滅……


    當南歐國家在金融危機的泥潭裏苦苦掙紮時,多數人以為經濟和金融實力雄厚的德國能夠像最堅固的海堤一樣擋住風暴的侵襲,卻忽略了德國政府和民間負債率過高、股市和房市泡沫過大的巨大隱患,所以當這場金融風暴蔓延到中歐和西歐時,德國政府倉促組織的金融發現很快就被攻破,股票的狂跌讓大舉救市的德國政府和心懷期望的民眾迅速陷入到空前的恐慌當中,這個時候,強大無比的軍事機器並不能拯救他們脫離水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歲約阿希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空之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空之承並收藏萬歲約阿希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