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心動魄的聖米格爾海戰結束後,美英艦隊屯駐特塞爾島,同盟國艦隊駐泊在聖米格爾島,整個6月上旬,雙方主力艦隊均沒有新的大動作,亞速爾戰線暫時趨於平靜,但這絕不意味著雙方將在這裏和平共處,表麵的風平浪靜掩蓋不了暴風雨到來的氣息。在此期間,雙方都在想方設法增補兵力,同時扼斷對方的海上補給線,在艦隊大戰中鮮有發揮機會的潛艇部隊找到了用武之地。在6月3日至12日的短短10天時間裏,美英潛艇在亞速爾海域擊沉擊傷敵方艦船達41艘,同盟國潛艇亦取得了擊沉16艘、擊傷19艘的出色戰績。
6月14日,美英軍隊從特塞爾島向相鄰的聖若熱島發起登陸進攻,美英艦隊以多艘戰列艦實施炮火支援,而同盟國在聖若熱島僅有三千部隊,這裏的防禦工事也遠遜於特塞爾、弗洛雷斯以及聖米格爾。麵對美英軍隊的強大攻勢,同盟*隊麵臨著兩難的抉擇,要麽坐視敵人占領聖若熱,要麽投入海空兵力阻止對手的登陸行動。經過德軍總參謀部、海軍參謀部以及公海艦隊三級指揮機構反複的權衡與爭論,最終得出了一個折中的策略——部署在亞速爾群島的航空部隊傾力出擊,打擊美英登陸艦船以及支援艦艇,貝恩克上將指揮的同盟國主力艦隊僅在後方伺機而動。
如若戰鬥按照德國人的設想進行,從皮庫島、聖米格爾島、弗洛雷斯島起飛的陸基戰機以及從同盟國艦隊起飛的航母艦載機將大量擊沉敵方登陸艦艇,重創敵人的炮擊艦隊,這樣既守住了聖若熱,又痛擊了美英主力艦隊,正可謂一石二鳥,然而戰鬥的發展卻遠遠偏離了這一設想,美好的願景變成了可怕的夢魘,原因無他,美英已在特塞爾島集結了數量可觀的陸基戰鬥機,並且建立起了有效的雷達預警體係。14日上午,美英戰機以損失44架的代價擊落了78架同盟國飛機,到了下午,空中戰鬥更呈現一邊倒的局麵,美英航空部隊以區區31架的損失打下了74架同盟國戰機,而在戰鬥中被同盟國飛機擊沉擊傷的美英艦艇不足20艘!
15日,登陸聖若熱島的美英軍隊猛攻被德軍占據的製高點,從特塞爾島起飛的美英戰機有力地支援了地麵部隊的進攻,而同盟國航空部隊因前一日的慘痛損失心有忌憚,這一天的幾次出擊都草草收場。無奈之下,貝恩克上將率領艦隊北上,於16日淩晨對特塞爾島的港口和航空設施進行炮擊,並分派一支巡洋艦分隊對美英軍隊在聖若熱島的登陸場展開夜襲,這一行動大大鼓舞了受困聖若熱島的德*隊,然而天明之後,美英艦隊曾經遭遇的噩夢降臨到了同盟國身上,成群結隊的美英戰機向貝恩克的戰艦撲來,在聖米格爾島海戰中風光無限的“馬肯森”號連中四枚炸彈和一條魚雷,於16日上午9時34分沉沒在特塞爾島以南60多海裏的位置,德意誌級戰列艦“普魯士”號和“西裏西亞”號也在敵方空襲中遭到重擊,擔當後衛的重巡洋艦“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則在與美英巡洋艦隊的戰鬥中被強大的美國戰巡“列克星敦”號擊沉。
經此一戰,亞速爾群島的同盟*隊元氣大傷,縱使從歐洲戰場緊急抽調的兩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和德弗林格級戰列巡洋艦抵達聖米格爾島,也難以扭轉頹勢。至19日,美英軍隊肅清了德軍在聖若熱島的抵抗力量;22日,美英軍隊對同盟國重兵把守的皮庫島展開登陸進攻,失去海空掩護的同盟*隊在敵方戰機和艦炮的肆虐下損失慘重,而皮庫島的縱深又不足以支撐他們進行縱深防禦或遊擊作戰,經過一個晝夜的苦戰,守軍向上級指揮部發出了撤退請求。為了救出受困的七千多名同盟*人,同盟國艦隊再次趁夜出動,結果在皮庫島以西遭遇美英主力艦隊,這次貝恩克沒能再次上演以少勝多的好戲,他的艦隊在夜戰中敗下陣來,若不是德國驅逐艦群的拚死掩護,這一晚完全有可能成為他的滑鐵盧。
24日和25日,同盟國勉強利用驅逐艦和潛艇從皮庫島撤出了約兩千名士兵,到了26日,殘存的同盟國守軍向美英軍隊繳械投降,而在此之前,美英軍隊兵不血刃地占領了亞速爾群島中部的另外兩座小島,隨著皮庫島之戰落下帷幕,亞速爾群島中部島群完全被美英占領。
6月間,亞速爾戰役的形勢朝著對同盟國極其不利的方向發展,奧匈帝國和意大利參戰與否,區別愈發顯現。可無論德國如何拉攏利誘,維也納和羅馬的掌權階層依然抱定態度繼續觀望,而在皮庫島陷落之後,德國海軍參謀部經兵棋推演發現,眼下就算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火速參戰,並以全部主力艦投入亞速爾戰場,同盟國艦隊擊敗美英艦隊的勝算也隻有三成不到。如此,德國高層在亞速爾群島做戰略性放棄的想法日益加深。
另外一邊,德國和愛爾蘭軍隊進攻英國本土的作戰行動雖較預期遲緩一些,但經過一個多月的鏖戰,同盟國最大的收獲便是擊垮了英國皇家空軍,從而掌握了威爾士和英格蘭地區的製空權。6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斯諾登尼亞戰役在威爾士中部打響,結果同盟*隊以壓倒性的優勢贏得了勝利。從大戰略角度來看,隻要成功拿下英倫諸島,就算英國王室和政府流亡海外繼續作戰,美國人想要踏足歐洲也無立足點。
1933年7月10日,同盟國的君主、政府首腦們或全權代表齊聚風景如畫的巴伐利亞小城貝希特斯加登,舉行大戰爆發以來的第一次峰會。自1882年德奧意締結三國同盟以來,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和擴張,同盟國的勢力版圖已橫跨亞歐非大陸,軍事和政治觸角遍及全球。在如今的歐洲,除瑞士、挪威、瑞典、盧森堡、英國、蘇俄之外,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已加入同盟國陣營,隻不過同盟條約依然保留著它原始的防禦性質,所以在德國主動進攻英國的情況下,隻有愛爾蘭應德愛兩國的軍事協定參戰。
心高氣傲的德國人之所以能夠容忍這些“小弟”作壁上觀,一方麵是以德國和愛爾蘭軍隊的實力應付英國本土武裝綽綽有餘,其他同盟國家的軍隊去了不但無益,還會反過來拖後腿;另一方麵,這些國家保持中立,相當於在德國周邊製造了大量的緩衝區,能夠讓德國盡可能的避免多線作戰,而且德國的戰爭機器高速運轉起來,幾乎每個同盟國家的資源都在直接或間接地為之所用。
“告訴諸位一個好消息,數日前結束的斯諾登尼亞戰役已經掃尾,此戰殲滅英國本土軍……二十二萬三千九百六十一人,俘獲……九萬四千四百七十人,繳獲軍旗……一百三十四麵,俘虜少校以上軍官……兩百零九人,摧毀戰車……九百六十九輛,繳獲戰車……一百三十二輛,繳獲大炮……四百零五門,另殲滅和俘獲英聯邦軍……十八萬四千三百五十八人。”
德國皇儲小威廉以抑揚頓挫的語調向前來參會的君主首腦們通報了最新取得的豐碩戰果,作為德軍總參謀長和對英作戰的總指揮,他有充分的理由享受這場勝利所帶來的榮耀。
等到熱烈的掌聲平息之後,小威廉向自己的父親欠了欠身,以示將這一份厚禮獻給偉大的皇帝陛下,接著,他洋洋得意地說道:“經此一戰,通向英國腹地的道路已經敞開,用不了幾個星期,我們的軍隊就將橫掃威爾士和英格蘭,直至進抵倫敦城下。我們對英國本土的封鎖從開戰持續至今,區區幾條漏網之魚不足以維持英國的物資消耗,現在英國本土軍隊不論兵員還是裝備都已接近枯竭,而且士氣日益降低,有的英聯邦軍隊甚至一戰即潰。有鑒於此,我們重新調整了對英作戰的計劃預期,兩個月——最多在落葉之前,我們將會結束在英國本土的作戰行動,戰爭的方向將從陸地轉向海洋。如大家所知,近期我們在亞速爾群島打了一場敗仗,海軍的損失令人無比傷懷,那裏的形勢很不樂觀,也許我們能夠守住防線,也許不能,我們計劃用四到五年的時間建造三十艘全新的主力艦和二十艘航空母艦,加上對現有艦隻的現代化改裝,屆時德國公海艦隊將具備碾壓美英海軍的強大實力,而在此之前,我們將在大西洋繼續跟敵人作戰,我們將盡力阻止敵人逼近歐洲。或許,這場戰爭會隨著敵人的妥協而結束,但我們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我們要做好抵禦敵人進攻歐洲的準備,在占領英國本土之後,這條保衛歐洲的防線應從最北邊的冰島延伸至直布羅陀,我已經為這條防線想好了名字……歐洲壁壘。”
威廉皇儲所說的內容,多數都在人們的意料當中,而當他說到直布羅陀,嗅覺敏銳者莫不察覺到了背後的不凡意味。未能從英國人手裏索取到直布羅陀要塞被認為是德國在《倫敦停戰條約》簽署中的最大敗筆,而在葡萄牙危機期間,德國人曾試圖同時奪取亞速爾群島和直布羅陀要塞,但礙於種種原因未能如願。現如今德國人要打造歐洲壁壘,那麽這條防線最南端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環便是扼守地中海出入口的直布羅陀要塞,由此看來,德國人這次對它已是誌在必得。
6月14日,美英軍隊從特塞爾島向相鄰的聖若熱島發起登陸進攻,美英艦隊以多艘戰列艦實施炮火支援,而同盟國在聖若熱島僅有三千部隊,這裏的防禦工事也遠遜於特塞爾、弗洛雷斯以及聖米格爾。麵對美英軍隊的強大攻勢,同盟*隊麵臨著兩難的抉擇,要麽坐視敵人占領聖若熱,要麽投入海空兵力阻止對手的登陸行動。經過德軍總參謀部、海軍參謀部以及公海艦隊三級指揮機構反複的權衡與爭論,最終得出了一個折中的策略——部署在亞速爾群島的航空部隊傾力出擊,打擊美英登陸艦船以及支援艦艇,貝恩克上將指揮的同盟國主力艦隊僅在後方伺機而動。
如若戰鬥按照德國人的設想進行,從皮庫島、聖米格爾島、弗洛雷斯島起飛的陸基戰機以及從同盟國艦隊起飛的航母艦載機將大量擊沉敵方登陸艦艇,重創敵人的炮擊艦隊,這樣既守住了聖若熱,又痛擊了美英主力艦隊,正可謂一石二鳥,然而戰鬥的發展卻遠遠偏離了這一設想,美好的願景變成了可怕的夢魘,原因無他,美英已在特塞爾島集結了數量可觀的陸基戰鬥機,並且建立起了有效的雷達預警體係。14日上午,美英戰機以損失44架的代價擊落了78架同盟國飛機,到了下午,空中戰鬥更呈現一邊倒的局麵,美英航空部隊以區區31架的損失打下了74架同盟國戰機,而在戰鬥中被同盟國飛機擊沉擊傷的美英艦艇不足20艘!
15日,登陸聖若熱島的美英軍隊猛攻被德軍占據的製高點,從特塞爾島起飛的美英戰機有力地支援了地麵部隊的進攻,而同盟國航空部隊因前一日的慘痛損失心有忌憚,這一天的幾次出擊都草草收場。無奈之下,貝恩克上將率領艦隊北上,於16日淩晨對特塞爾島的港口和航空設施進行炮擊,並分派一支巡洋艦分隊對美英軍隊在聖若熱島的登陸場展開夜襲,這一行動大大鼓舞了受困聖若熱島的德*隊,然而天明之後,美英艦隊曾經遭遇的噩夢降臨到了同盟國身上,成群結隊的美英戰機向貝恩克的戰艦撲來,在聖米格爾島海戰中風光無限的“馬肯森”號連中四枚炸彈和一條魚雷,於16日上午9時34分沉沒在特塞爾島以南60多海裏的位置,德意誌級戰列艦“普魯士”號和“西裏西亞”號也在敵方空襲中遭到重擊,擔當後衛的重巡洋艦“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則在與美英巡洋艦隊的戰鬥中被強大的美國戰巡“列克星敦”號擊沉。
經此一戰,亞速爾群島的同盟*隊元氣大傷,縱使從歐洲戰場緊急抽調的兩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和德弗林格級戰列巡洋艦抵達聖米格爾島,也難以扭轉頹勢。至19日,美英軍隊肅清了德軍在聖若熱島的抵抗力量;22日,美英軍隊對同盟國重兵把守的皮庫島展開登陸進攻,失去海空掩護的同盟*隊在敵方戰機和艦炮的肆虐下損失慘重,而皮庫島的縱深又不足以支撐他們進行縱深防禦或遊擊作戰,經過一個晝夜的苦戰,守軍向上級指揮部發出了撤退請求。為了救出受困的七千多名同盟*人,同盟國艦隊再次趁夜出動,結果在皮庫島以西遭遇美英主力艦隊,這次貝恩克沒能再次上演以少勝多的好戲,他的艦隊在夜戰中敗下陣來,若不是德國驅逐艦群的拚死掩護,這一晚完全有可能成為他的滑鐵盧。
24日和25日,同盟國勉強利用驅逐艦和潛艇從皮庫島撤出了約兩千名士兵,到了26日,殘存的同盟國守軍向美英軍隊繳械投降,而在此之前,美英軍隊兵不血刃地占領了亞速爾群島中部的另外兩座小島,隨著皮庫島之戰落下帷幕,亞速爾群島中部島群完全被美英占領。
6月間,亞速爾戰役的形勢朝著對同盟國極其不利的方向發展,奧匈帝國和意大利參戰與否,區別愈發顯現。可無論德國如何拉攏利誘,維也納和羅馬的掌權階層依然抱定態度繼續觀望,而在皮庫島陷落之後,德國海軍參謀部經兵棋推演發現,眼下就算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火速參戰,並以全部主力艦投入亞速爾戰場,同盟國艦隊擊敗美英艦隊的勝算也隻有三成不到。如此,德國高層在亞速爾群島做戰略性放棄的想法日益加深。
另外一邊,德國和愛爾蘭軍隊進攻英國本土的作戰行動雖較預期遲緩一些,但經過一個多月的鏖戰,同盟國最大的收獲便是擊垮了英國皇家空軍,從而掌握了威爾士和英格蘭地區的製空權。6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斯諾登尼亞戰役在威爾士中部打響,結果同盟*隊以壓倒性的優勢贏得了勝利。從大戰略角度來看,隻要成功拿下英倫諸島,就算英國王室和政府流亡海外繼續作戰,美國人想要踏足歐洲也無立足點。
1933年7月10日,同盟國的君主、政府首腦們或全權代表齊聚風景如畫的巴伐利亞小城貝希特斯加登,舉行大戰爆發以來的第一次峰會。自1882年德奧意締結三國同盟以來,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和擴張,同盟國的勢力版圖已橫跨亞歐非大陸,軍事和政治觸角遍及全球。在如今的歐洲,除瑞士、挪威、瑞典、盧森堡、英國、蘇俄之外,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已加入同盟國陣營,隻不過同盟條約依然保留著它原始的防禦性質,所以在德國主動進攻英國的情況下,隻有愛爾蘭應德愛兩國的軍事協定參戰。
心高氣傲的德國人之所以能夠容忍這些“小弟”作壁上觀,一方麵是以德國和愛爾蘭軍隊的實力應付英國本土武裝綽綽有餘,其他同盟國家的軍隊去了不但無益,還會反過來拖後腿;另一方麵,這些國家保持中立,相當於在德國周邊製造了大量的緩衝區,能夠讓德國盡可能的避免多線作戰,而且德國的戰爭機器高速運轉起來,幾乎每個同盟國家的資源都在直接或間接地為之所用。
“告訴諸位一個好消息,數日前結束的斯諾登尼亞戰役已經掃尾,此戰殲滅英國本土軍……二十二萬三千九百六十一人,俘獲……九萬四千四百七十人,繳獲軍旗……一百三十四麵,俘虜少校以上軍官……兩百零九人,摧毀戰車……九百六十九輛,繳獲戰車……一百三十二輛,繳獲大炮……四百零五門,另殲滅和俘獲英聯邦軍……十八萬四千三百五十八人。”
德國皇儲小威廉以抑揚頓挫的語調向前來參會的君主首腦們通報了最新取得的豐碩戰果,作為德軍總參謀長和對英作戰的總指揮,他有充分的理由享受這場勝利所帶來的榮耀。
等到熱烈的掌聲平息之後,小威廉向自己的父親欠了欠身,以示將這一份厚禮獻給偉大的皇帝陛下,接著,他洋洋得意地說道:“經此一戰,通向英國腹地的道路已經敞開,用不了幾個星期,我們的軍隊就將橫掃威爾士和英格蘭,直至進抵倫敦城下。我們對英國本土的封鎖從開戰持續至今,區區幾條漏網之魚不足以維持英國的物資消耗,現在英國本土軍隊不論兵員還是裝備都已接近枯竭,而且士氣日益降低,有的英聯邦軍隊甚至一戰即潰。有鑒於此,我們重新調整了對英作戰的計劃預期,兩個月——最多在落葉之前,我們將會結束在英國本土的作戰行動,戰爭的方向將從陸地轉向海洋。如大家所知,近期我們在亞速爾群島打了一場敗仗,海軍的損失令人無比傷懷,那裏的形勢很不樂觀,也許我們能夠守住防線,也許不能,我們計劃用四到五年的時間建造三十艘全新的主力艦和二十艘航空母艦,加上對現有艦隻的現代化改裝,屆時德國公海艦隊將具備碾壓美英海軍的強大實力,而在此之前,我們將在大西洋繼續跟敵人作戰,我們將盡力阻止敵人逼近歐洲。或許,這場戰爭會隨著敵人的妥協而結束,但我們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我們要做好抵禦敵人進攻歐洲的準備,在占領英國本土之後,這條保衛歐洲的防線應從最北邊的冰島延伸至直布羅陀,我已經為這條防線想好了名字……歐洲壁壘。”
威廉皇儲所說的內容,多數都在人們的意料當中,而當他說到直布羅陀,嗅覺敏銳者莫不察覺到了背後的不凡意味。未能從英國人手裏索取到直布羅陀要塞被認為是德國在《倫敦停戰條約》簽署中的最大敗筆,而在葡萄牙危機期間,德國人曾試圖同時奪取亞速爾群島和直布羅陀要塞,但礙於種種原因未能如願。現如今德國人要打造歐洲壁壘,那麽這條防線最南端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環便是扼守地中海出入口的直布羅陀要塞,由此看來,德國人這次對它已是誌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