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艦距離超過24000碼,裝填高爆彈,半齊射準備,測算射擊諸元……”


    美艦“列克星敦”號的射控指揮室裏,佩裏少校沉穩有力地發出一條條指令,將這艘戰艦的射擊指揮體係置於平穩有序的節奏之中。靠近聖米格爾島西端海岬的海麵上,三艘德國戰巡已經秀出了它們的修長體態,從它們井然有序的射擊陣位來看,這是早有預謀的交戰。


    不等佩裏少校的軍官們完成測算,遠處炮焰閃爍、硝煙升騰,三艘德國戰巡相繼開火。


    位於射控指揮室下方的戰鬥艦橋裏,托馬斯-哈特中將連同本艦艦長等多名軍官帶著嚴肅表情注視著右舷方向。那兩艘突然出現的馬肯森級之前肯定隱藏在海岬以北,兩艘美國前哨驅逐艦無法觀察到的位置,等到美國戰巡分隊進入射程,它們再“跳”出隱蔽位置,以準備有序的狀態打美國人一個措手不及。這一成功的部署確實讓它們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占得先機,但哈特臉上並無驚惶之色,畢竟對手隻是馬肯森級而非有著“戰巡殺手”之名的提爾皮茨伯爵級。


    德國海軍的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最初的計劃是建造五艘,後兩艘改變了設計方案,於是誕生了提爾皮茨伯爵級。提爾皮茨伯爵級通常被人們視為馬肯森級的改良型號,實際上兩者的關係並不能簡單用改良升級來概括。一戰期間,德國海軍的德弗林格級戰列艦大殺八方,得到了“超級戰艦”的美譽,戰後開工建造的馬肯森級是對德弗林格級的放大和優化,其主炮從12英寸升級至15英寸,總體防護能力增加了30%,航速基本持平,而提爾皮茨伯爵級是專門針對美國列克星敦級設計建造的戰巡殺手。它們采用了全新的16英寸主炮,能夠在兩萬五千米之外擊穿列克星敦級的任何部位,而且裝備全燃油鍋爐和渦輪蒸汽輪機,最高航速較德弗林格級和馬肯森級提高了3-4節。為了抵擋美國戰巡的18英寸主炮,提爾皮茨伯爵級縮小了重點防護區域的麵積,提高了重點防護部位的裝甲厚度,並額外增加了一層水平裝甲,因而較以往任何一個級別的德國戰巡更能適應激烈的海上炮戰。


    一對一或是二對二,提爾皮茨伯爵級都有把握擊敗列克星敦級,而美國人之所以沒有著急上馬新的戰列巡洋艦計劃,是因為他們擁有六艘列克星敦級,德國人隻有兩艘提爾皮茨伯爵級。在美國海軍的技術評估當中,三艘列克星敦級就足以應付兩艘提爾皮茨伯爵級,至於德國海軍的馬肯森級,美國人沒理由覺得52000噸級的列克星敦會在數量對等的情況下輸給36000噸級馬肯森。


    24000碼,換算約為22000米,美德兩國戰巡皆已進入對手的有效射程。德國戰艦的光學設備技術一流,美國裝備亦不遜色,此時烈日當空,觀瞄條件基本對等,德國戰列艦並未出現在視線之中,美國戰列艦群無法對德國戰巡所在位置進行火力覆蓋,所以這一戰注定成為一場激烈、殘酷但又相對短暫的角逐。


    德國戰巡的第一輪炮火是主炮的輪替射擊也即所謂的半齊射,彈著點鬆散地分布在美國戰巡分隊周圍,乍看起來毫無威脅,卻已經開始讓一些感官敏銳者察覺到死亡的氣息了。觀測到炮彈落點情況,老道的德國人迅速微調射擊參數,搶在美國戰巡開火之前再度射擊。炮彈還未落下,三艘美國戰巡不甘示弱地發出震天怒吼。


    美艦第一輪半齊射選用高爆彈而非穿甲彈,並不是對自己的射擊精度缺乏自信,而是要在聲勢上震懾對手,要知道它們的18英寸主炮是這個時代口徑最大、威力最強的艦炮,其炮彈重量達到1。5噸,是德製15英寸艦炮的整整兩倍!


    德國戰巡先行開火,而且炮彈速度較對手稍快,12發炮彈對應12股水柱,其橫向散布控製極好,隻有2發略微偏出美國戰巡編隊所處截麵,縱向散布情況也較為理想,偏離最遠的也在百米左右,而距離最近的已能夠威脅到身處露天戰位的美國艦員。


    盡管對手的主炮“隻有”15英寸,托馬斯-哈特可不敢有分毫大意,他知道自己的戰巡一旦被敵人的穿甲彈命中會有怎樣的後果,也知道刻板嚴謹的德國人在射擊方麵一貫有著穩定發揮,若是讓自己的戰艦勻速運動從而提高己方炮火精度,先中彈的很可能是自己,所以他令旗一揮,指揮第1戰巡分隊調整航速航向。


    憑著強勁的動力輸出,滿載排水量超過五萬五千噸的列克星敦級能夠像五千五百噸的輕巡洋艦一樣高速突進,但過於龐大的體型對它的靈活機動造成了相當大的阻礙,其轉向半徑和轉向速率均落後於航速並不那麽快的英德戰巡——當年不論美國的造艦工程師還是美國海軍將領,沒有一個人覺得這會成為戰場上的致命缺陷,而當他們意識到來自空中的威脅正在日益增大,高機動力意味著成功規避航彈和魚雷攻擊的概率增大時,已經沒有辦法大幅度改變列克星敦級的性能了。


    美國戰巡匆匆打出的12發高爆彈胡亂散布在德國戰巡編隊周邊,這些重磅炮彈本身的動能就已相當驚人,劇烈的爆炸將轟然激起的水柱推向更高更遠處,眼前所見所聞令德艦官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讓他們心生怯意,卻沒能摧垮他們的意誌,反而激發出了他們的戰鬥潛能,尤其那些負責測距觀瞄、計算參數的軍官們,他們深切地意識到敵艦的可怕威力,隻有盡可能快地打中它們,瓦解它們的戰鬥力,才是讓自己存活下來的唯一出路!


    稍作調整之後,三艘德國戰巡依次打出了左舷全齊射。


    對1914年的參戰艦艇而言,22000米是有效射程的極限,但經過近20年的發展,海軍強國早已把這一界限拋在了身後。激戰於聖米格爾海域的美英德三國主力艦,隻要能夠得到有效的射擊指引,大多數都具備對30公裏以外的目標實施超視距攻擊的能力。正因如此,裝備18英寸艦炮的戰艦難以利用絕對射程的優勢欺負裝備15或16英寸的敵方戰艦,有效射擊精度依然是決定作戰效率的關鍵因素。


    將隆隆炮聲甩在身後,24發15英寸口徑穿甲彈帶著巨大的動能劃空而過。這時美艦已經實施機動,艦上官兵聽到刺耳的尖嘯聲越來越近,心裏有些緊張,卻沒有幾個人能夠提前判斷這些炮彈的大致落點,換成老資曆的英*官則會是截然不同情況。


    操練無法代替實戰,美利堅缺席了上一場大戰,免於在準備不夠充分的情況下跟同盟國死磕,但也給他們的軍事發展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影響。聽著疾速襲來的尖銳嘯聲,站在舷窗前的托馬斯-哈特中將雖然隱隱感到不妙,但直到敵方炮彈激起的水柱出現在近舷海麵,他才意識到敵方的炮火是多麽的精準。


    可怖的爆裂聲充斥耳際,不等餘波散盡,哈特急匆匆的要求下屬們查看各艦狀況。得知三艘戰巡並沒有任何一艘中彈,他略略鬆了一口氣,然而麾下軍官緊接著又報告說“憲法”號挨了一發近失彈,艦體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損傷,他頓時瞪大了眼睛:“這才第三輪炮擊!”


    戰鬥艦橋上的美*官們無言以對,唯有交流前來的一名英國海軍少校黯然神傷地說道:“要不然的話,英國皇家海軍怎麽會接連敗給他們?”


    哈特中將離得稍遠,似乎沒有聽到這名英*官的話語,他以難以置信的目光望著遠處海麵,不借助高倍望遠鏡的話,所看到的隻是島嶼的輪廓,根本辨別不出那幾艘非常靠近島嶼的德國戰艦。


    情況不妙,非常不妙,但若是就此撤退,即便不落個“逃跑將軍”的惡名,也會留下不好的心理包袱,往後對陣德國戰艦,難免受此影響作出錯誤的決斷——哈特中將左右為難,躊躇不決,而作為一名艦隊指揮官,在戰鬥過程中哪怕隻出現片刻的猶豫,就有可能將自己的艦隊置於險境當中。


    第一輪半齊射的效果不甚理想,三艘美國戰巡接著發起了第二輪半齊射,爆炸力驚人的高爆彈狠狠攪動著靠近聖米格爾島西端的海水,從海底翻起了大量的汙泥,把德國戰巡所在的海麵擾得渾濁不堪,但這對德國人並沒有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影響,三艘德國戰巡艦艏朝西,不急不慢地遊弋著,它們隨後打出的又一輪齊射依然保持著令己方官兵信心倍增、讓對手將是膽戰心驚的準確度。


    或許是受到了勃蘭登堡門上的勝利女神庇佑,“興登堡”號和“黑林根”號這一輪居然都取得了命中,而且“黑林根”號來了個雙響炮——兩發炮彈分別命中了敵艦舯部和尾部,而且均貫穿裝甲落入敵艦內部。爆炸還未發生,恰好目睹這一情景的美軍官兵便已聽到了心碎的聲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歲約阿希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空之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空之承並收藏萬歲約阿希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