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於弗洛裏斯島東北方約70海裏的海麵上,德國艦隊橫欄於英國艦隊前方,全體戰艦左舷對敵,全部主炮以及單舷副炮能夠在戰鬥中發揮作用,這便是標準的搶占t字頭戰術,而英國戰艦在這種狀態下隻能以前向火炮還擊,要想化解這種非常被動的處境,就得在敵方的猛烈炮火下迅速調整航向。
德國人可不會輕易浪費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兩艘德國戰巡隻進行了兩輪交替射擊就轉為齊射,“海因裏希親王”號的第二輪齊射、“提爾皮茨伯爵”號的第三輪齊射分別對敵方旗艦形成跨射。戰鬥重新打響僅僅過去了六分鍾,“海因裏希親王”號就大顯神威,接連兩發直接命中狠擊“胡德”號,英國戰巡飛剪狀的艦艏被炸缺了一塊,舯部再度燃起了熊熊大火,滾騰的濃煙已經嚴重影響了射擊指揮人員的觀瞄校正。
“海因裏希親王”號一馬當先,“提爾皮茨伯爵”號的官兵們雖然不甘落後,但他們今天實在是稍欠運氣,接連四輪齊射皆對敵艦形成跨射,卻隻開花而不結果,直到齊射的第八輪才開胡,炮彈在“胡德”號艦艏炸出了第二個大缺口,看起來隻是不痛不癢的一擊。
兩艘提爾皮茨伯爵級戰列巡洋艦對敵艦展開了猛烈炮擊,德國艦隊中的兩艘輕巡洋艦亦在這場海戰中首次對英國艦隊開火,它們裝備的三聯裝150mmskc/26型艦炮最大射程23公裏,戰鬥射速為每分鍾7-8發,其炮彈威力雖然難以撼動英國主力艦,但對付同級別的英國巡洋艦還是綽綽有餘的。炮戰持續十分鍾,兩艘德國輕巡打出了八百多發主炮彈,有六發直接命中敵艦,另有近失彈若幹,一艘英國輕巡被揍得狼煙滾滾,還有一艘驅逐艦不幸挨了打。
最艱難的十分鍾,英國人咬著牙挺了過來,兩支艦隊的距離拉大至18000米,英國艦隊在東北方海麵向東航行,德國人在西南方海麵朝東北方航行,若是雙方保持各自航向,不久之後將變成德國艦隊尾隨追擊英國艦隊的態勢。當然了,雙方指揮官此時還有一個謹慎而理智的可選項,那就是逐漸脫離戰鬥接觸,各自收獲一場不分勝負的平局。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威廉-奧古斯特和達德利-龐德將自己的抉擇體現在了艦隊的行動上——德國艦隊左轉向北,英國艦隊右轉向南,再次回到了平行相向的決鬥場!
威廉-奧古斯特的意圖是拖住英國艦隊,等待從“卡爾皇帝”號起飛的第二波艦載機群。敵方旗艦飽受炮火打擊,艦上的觀瞄設備以及各型副炮必然受損頗多,對空火力已經大打折扣,這就給了驍勇善戰的ju-17可趁之機,隻要能夠擊沉這艘英國超級戰巡,德國大西洋分艦隊此番冒險闖陣便已大獲成功,自開戰以來首次擊沉敵方主力戰艦的光環必定讓他的個人聲望如日中天。
達德利-龐德的意圖同樣是拖住對手,他很清楚,德國人在亞速爾群島的海軍力量就是以這兩艘提爾皮茨伯爵級戰列巡洋艦為核心,那些老式戰巡和無畏艦性能早已落伍,隻要能夠擺平眼前這兩艘提爾皮茨伯爵級,哪怕隻是將它們重創,也將會對美英此次聯手攻奪亞速爾群島的戰略起到積極作用,更何況在上一場戰爭中遭遇慘敗的英國海軍正需要一場快意的複仇來化解多年鬱結的憋屈。
經過之前的戰鬥,“胡德”、“提爾皮茨伯爵”、“海因裏希親王”三艦均已不同程度受創,唯獨“羅德尼”號完好無損。單純的遠距離炮戰,英國艦隊還有一個顯著的優勢,這就是他們較對手多了一艘重巡洋艦。就噸位和武備而言,於20年代設計建造的多數重巡洋艦可以被視為“準主力艦”,一些重巡洋艦甚至比早期的戰列巡洋艦還要生猛,例如達德利-龐德陣中的“坎伯蘭”號,這艘英國肯特級重巡洋艦誕生於利默裏克國際海軍條約簽署生效之前,其標準排水量為14700噸,配備9門50倍徑的9。2英寸(234mm)艦炮,重點防護區域的裝甲厚度為4-6英寸,最高航速31節,就這幾項主要指標而言,肯特級是不遜於愛爾蘭達努級和德國阿爾伯特親王級的存在,但它的造價僅為德國同級重巡的89%、愛爾蘭重巡的53%,性價比優勢依然明顯。
在達德利-龐德的調度下,“坎伯蘭”號將炮火鎖定在了德國旗艦“提爾皮茨伯爵”號身上,從雙方對陣的形勢來看,這似乎不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畢竟9。2英寸艦炮的穿甲彈在一萬多米的距離上壓根不可能威脅到德國戰巡的重要部位,也無法貫穿層層水平甲板進入底層艦艙,充其量是對它的甲板建築和輔助武器造成一些破壞,給敵人製造緊張氣氛,進而擾亂敵艦官兵的正常發揮。
最後一次調整航向之後,兩支艦隊的距離逐漸從18000米降低至15000米,這是兩支艦隊自交手以來的最近距離。“胡德”號由於多處受損,射擊精度和速度皆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羅德尼”號儼然成為了英國艦隊的主心骨,“坎伯蘭”號的發揮也越來越好,兩艘德國戰巡接連中彈,“海因裏希親王”號第二次燃起了大火,“提爾皮茨伯爵”號的艦橋主測距儀和二號炮塔測距儀遭到損毀,戰鬥形勢開始朝著對英國人有利的方向發展。
就在這時,真正的轉折出現了。從德國航空母艦“卡爾皇帝”號起飛的第二批艦載機以及從弗洛裏斯島空軍基地飛來的轟炸機群相繼在德國艦隊的無線電引導下抵達戰場。得到“提爾皮茨伯爵”號發出的作戰指令,8架ju-17果斷投入對“胡德”號的攻擊,它們從千米高空俯衝而下,憑著閃電般的速度穿過英國艦隊的防空火力網,一顆又一顆重磅穿甲炸彈在英國戰巡舷側激起驚濤駭浪,終於,一枚航空炸彈命中了“胡德”號,它帶著巨大的動能貫穿了英艦一號主炮塔的頂部裝甲,撞擊戰鬥室內的炮尾繼而發生爆炸,炸彈的可怕威力加上置於戰鬥室內的三枚彈頭以及兩百多公斤發射藥當場殉爆,總重超過1500噸——相當於一艘驅逐艦的主炮塔竟在瞬間蹦了起來,然後在空中發生解體,三根單重接近200噸的炮管以及四分五裂的炮塔裝甲板重重砸在傷痕累累的前甲板上,使得戰艦尾部刹那間向上抬起,螺旋槳和方向舵的一部分都出現在了水麵……
在上一場戰爭中,強大的英國戰巡編隊之所以被打上了恥辱的烙印,防禦薄弱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在戰爭結束後,英國海軍深刻汲取教訓,結合美國造船工業的技術專長,完成了新一代戰巡的設計建造,它的成功在戰場上得到了體現。“胡德”號的一號主炮塔在猛烈的爆炸中完全損毀,但是位於主炮塔下方的彈藥庫卻沒有發生致命的殉爆——雙層裝甲隔板和重重防火門擋住了爆炸的衝擊,自動注水係統立即運轉起來,短短30秒內即向彈藥庫注入了數以噸計的海水,避免存有四百多發主炮彈以及近兩百噸發射藥的彈藥庫成為毀滅戰艦的潘多拉之盒。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胡德”號全體官兵剛在死亡邊緣走了一遭,緊接著又遭沉重打擊,德軍戰機投下的一枚穿甲炸彈挨著左舷入水,猛烈的爆炸瞬間激起百米高的水浪,水線下方的主裝甲帶頓時被炸開了一個可怕的大口子,海水從隔艙板破裂的四個儲油艙和七個水密艙洶湧灌入,損管人員一麵堵漏搶險,一麵啟動所有水泵全力排水,這些應急舉措仍無法阻止龐大的艦體向左傾斜。為免戰艦傾覆,艦長不得不下令向右舷水密艙相應注水,戰艦航速由此銳減至16節,這一變故使得英國艦隊的戰術機動力幾乎不複存在。
位於弗洛裏斯島的德國空軍基地規模較小,僅部署有數十架用於巡邏警戒的作戰飛機,因而未被美英艦隊列入第一波打擊對象。從這裏起飛的戰術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毫不遲疑地投入對英國艦隊的攻擊,狼狽不堪的“胡德”號仍舊是德軍飛行員的不二選擇。短短十幾分鍾,又有五十多枚大大小小的航空炸彈照著它砸了下來。失去機動力的英國戰巡在友艦的掩護下拚死掙紮,戰鬥中居然還擊落了德軍飛機,但隨著受創程度的不斷加深,在艦橋上指揮作戰的達德利-龐德開始感到絕望了。
在己方的海陸軍航空兵狠狠教訓對手的時候,威廉-奧古斯特狡黠地指揮艦隊重新占據t字頭陣位,而且將交戰距離縮小到了12000米。望著被濃煙籠罩的“胡德”號,這位德國海軍指揮官流露出了誌在必得的自信神情,然而就在他準備下手的時候,瞭望哨突然發出警報:東麵海際發現敵方大型戰艦桅杆!
德國人可不會輕易浪費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兩艘德國戰巡隻進行了兩輪交替射擊就轉為齊射,“海因裏希親王”號的第二輪齊射、“提爾皮茨伯爵”號的第三輪齊射分別對敵方旗艦形成跨射。戰鬥重新打響僅僅過去了六分鍾,“海因裏希親王”號就大顯神威,接連兩發直接命中狠擊“胡德”號,英國戰巡飛剪狀的艦艏被炸缺了一塊,舯部再度燃起了熊熊大火,滾騰的濃煙已經嚴重影響了射擊指揮人員的觀瞄校正。
“海因裏希親王”號一馬當先,“提爾皮茨伯爵”號的官兵們雖然不甘落後,但他們今天實在是稍欠運氣,接連四輪齊射皆對敵艦形成跨射,卻隻開花而不結果,直到齊射的第八輪才開胡,炮彈在“胡德”號艦艏炸出了第二個大缺口,看起來隻是不痛不癢的一擊。
兩艘提爾皮茨伯爵級戰列巡洋艦對敵艦展開了猛烈炮擊,德國艦隊中的兩艘輕巡洋艦亦在這場海戰中首次對英國艦隊開火,它們裝備的三聯裝150mmskc/26型艦炮最大射程23公裏,戰鬥射速為每分鍾7-8發,其炮彈威力雖然難以撼動英國主力艦,但對付同級別的英國巡洋艦還是綽綽有餘的。炮戰持續十分鍾,兩艘德國輕巡打出了八百多發主炮彈,有六發直接命中敵艦,另有近失彈若幹,一艘英國輕巡被揍得狼煙滾滾,還有一艘驅逐艦不幸挨了打。
最艱難的十分鍾,英國人咬著牙挺了過來,兩支艦隊的距離拉大至18000米,英國艦隊在東北方海麵向東航行,德國人在西南方海麵朝東北方航行,若是雙方保持各自航向,不久之後將變成德國艦隊尾隨追擊英國艦隊的態勢。當然了,雙方指揮官此時還有一個謹慎而理智的可選項,那就是逐漸脫離戰鬥接觸,各自收獲一場不分勝負的平局。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威廉-奧古斯特和達德利-龐德將自己的抉擇體現在了艦隊的行動上——德國艦隊左轉向北,英國艦隊右轉向南,再次回到了平行相向的決鬥場!
威廉-奧古斯特的意圖是拖住英國艦隊,等待從“卡爾皇帝”號起飛的第二波艦載機群。敵方旗艦飽受炮火打擊,艦上的觀瞄設備以及各型副炮必然受損頗多,對空火力已經大打折扣,這就給了驍勇善戰的ju-17可趁之機,隻要能夠擊沉這艘英國超級戰巡,德國大西洋分艦隊此番冒險闖陣便已大獲成功,自開戰以來首次擊沉敵方主力戰艦的光環必定讓他的個人聲望如日中天。
達德利-龐德的意圖同樣是拖住對手,他很清楚,德國人在亞速爾群島的海軍力量就是以這兩艘提爾皮茨伯爵級戰列巡洋艦為核心,那些老式戰巡和無畏艦性能早已落伍,隻要能夠擺平眼前這兩艘提爾皮茨伯爵級,哪怕隻是將它們重創,也將會對美英此次聯手攻奪亞速爾群島的戰略起到積極作用,更何況在上一場戰爭中遭遇慘敗的英國海軍正需要一場快意的複仇來化解多年鬱結的憋屈。
經過之前的戰鬥,“胡德”、“提爾皮茨伯爵”、“海因裏希親王”三艦均已不同程度受創,唯獨“羅德尼”號完好無損。單純的遠距離炮戰,英國艦隊還有一個顯著的優勢,這就是他們較對手多了一艘重巡洋艦。就噸位和武備而言,於20年代設計建造的多數重巡洋艦可以被視為“準主力艦”,一些重巡洋艦甚至比早期的戰列巡洋艦還要生猛,例如達德利-龐德陣中的“坎伯蘭”號,這艘英國肯特級重巡洋艦誕生於利默裏克國際海軍條約簽署生效之前,其標準排水量為14700噸,配備9門50倍徑的9。2英寸(234mm)艦炮,重點防護區域的裝甲厚度為4-6英寸,最高航速31節,就這幾項主要指標而言,肯特級是不遜於愛爾蘭達努級和德國阿爾伯特親王級的存在,但它的造價僅為德國同級重巡的89%、愛爾蘭重巡的53%,性價比優勢依然明顯。
在達德利-龐德的調度下,“坎伯蘭”號將炮火鎖定在了德國旗艦“提爾皮茨伯爵”號身上,從雙方對陣的形勢來看,這似乎不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畢竟9。2英寸艦炮的穿甲彈在一萬多米的距離上壓根不可能威脅到德國戰巡的重要部位,也無法貫穿層層水平甲板進入底層艦艙,充其量是對它的甲板建築和輔助武器造成一些破壞,給敵人製造緊張氣氛,進而擾亂敵艦官兵的正常發揮。
最後一次調整航向之後,兩支艦隊的距離逐漸從18000米降低至15000米,這是兩支艦隊自交手以來的最近距離。“胡德”號由於多處受損,射擊精度和速度皆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羅德尼”號儼然成為了英國艦隊的主心骨,“坎伯蘭”號的發揮也越來越好,兩艘德國戰巡接連中彈,“海因裏希親王”號第二次燃起了大火,“提爾皮茨伯爵”號的艦橋主測距儀和二號炮塔測距儀遭到損毀,戰鬥形勢開始朝著對英國人有利的方向發展。
就在這時,真正的轉折出現了。從德國航空母艦“卡爾皇帝”號起飛的第二批艦載機以及從弗洛裏斯島空軍基地飛來的轟炸機群相繼在德國艦隊的無線電引導下抵達戰場。得到“提爾皮茨伯爵”號發出的作戰指令,8架ju-17果斷投入對“胡德”號的攻擊,它們從千米高空俯衝而下,憑著閃電般的速度穿過英國艦隊的防空火力網,一顆又一顆重磅穿甲炸彈在英國戰巡舷側激起驚濤駭浪,終於,一枚航空炸彈命中了“胡德”號,它帶著巨大的動能貫穿了英艦一號主炮塔的頂部裝甲,撞擊戰鬥室內的炮尾繼而發生爆炸,炸彈的可怕威力加上置於戰鬥室內的三枚彈頭以及兩百多公斤發射藥當場殉爆,總重超過1500噸——相當於一艘驅逐艦的主炮塔竟在瞬間蹦了起來,然後在空中發生解體,三根單重接近200噸的炮管以及四分五裂的炮塔裝甲板重重砸在傷痕累累的前甲板上,使得戰艦尾部刹那間向上抬起,螺旋槳和方向舵的一部分都出現在了水麵……
在上一場戰爭中,強大的英國戰巡編隊之所以被打上了恥辱的烙印,防禦薄弱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在戰爭結束後,英國海軍深刻汲取教訓,結合美國造船工業的技術專長,完成了新一代戰巡的設計建造,它的成功在戰場上得到了體現。“胡德”號的一號主炮塔在猛烈的爆炸中完全損毀,但是位於主炮塔下方的彈藥庫卻沒有發生致命的殉爆——雙層裝甲隔板和重重防火門擋住了爆炸的衝擊,自動注水係統立即運轉起來,短短30秒內即向彈藥庫注入了數以噸計的海水,避免存有四百多發主炮彈以及近兩百噸發射藥的彈藥庫成為毀滅戰艦的潘多拉之盒。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胡德”號全體官兵剛在死亡邊緣走了一遭,緊接著又遭沉重打擊,德軍戰機投下的一枚穿甲炸彈挨著左舷入水,猛烈的爆炸瞬間激起百米高的水浪,水線下方的主裝甲帶頓時被炸開了一個可怕的大口子,海水從隔艙板破裂的四個儲油艙和七個水密艙洶湧灌入,損管人員一麵堵漏搶險,一麵啟動所有水泵全力排水,這些應急舉措仍無法阻止龐大的艦體向左傾斜。為免戰艦傾覆,艦長不得不下令向右舷水密艙相應注水,戰艦航速由此銳減至16節,這一變故使得英國艦隊的戰術機動力幾乎不複存在。
位於弗洛裏斯島的德國空軍基地規模較小,僅部署有數十架用於巡邏警戒的作戰飛機,因而未被美英艦隊列入第一波打擊對象。從這裏起飛的戰術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毫不遲疑地投入對英國艦隊的攻擊,狼狽不堪的“胡德”號仍舊是德軍飛行員的不二選擇。短短十幾分鍾,又有五十多枚大大小小的航空炸彈照著它砸了下來。失去機動力的英國戰巡在友艦的掩護下拚死掙紮,戰鬥中居然還擊落了德軍飛機,但隨著受創程度的不斷加深,在艦橋上指揮作戰的達德利-龐德開始感到絕望了。
在己方的海陸軍航空兵狠狠教訓對手的時候,威廉-奧古斯特狡黠地指揮艦隊重新占據t字頭陣位,而且將交戰距離縮小到了12000米。望著被濃煙籠罩的“胡德”號,這位德國海軍指揮官流露出了誌在必得的自信神情,然而就在他準備下手的時候,瞭望哨突然發出警報:東麵海際發現敵方大型戰艦桅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