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西南部,內陸城鎮迪亞斯將軍堡。


    瀝瀝小雨中,數百頭戴護耳鋼盔、身背獾皮毛背包的士兵靜靜潛伏在灌木叢中,他們有的是深黃褐色肌膚的印係臉孔,有的是兼有亞洲膚色和歐洲人輪廓的混血種,還有些膚色和樣貌偏近於黑人,年齡小的看起來剛成年,年齡大的約莫有三十五六歲,他們之中幾乎沒有胖子,很多人臉型削瘦,但是精神飽滿、表情堅毅,沉穩目光中隱隱透著獵豹般的狠勁。


    突然間,一陣尖銳的哨聲響徹田野,端著毛瑟步槍的士兵們毫不猶豫地躍出藏身之地,以鬆散有序的隊形迅速向前推進,清脆的機槍聲在士兵們身後響起,連串子彈準確掃向對麵插有紅黃旗幟的山丘,好些旗杆直接被機槍打斷。在未遭任何抵抗的情況下,這支外觀頗似德軍的部隊如風一般掃過田野,靠近山丘之後,他們投擲不會炸響的手榴彈,用噴火器噴射標有白石灰的石堆,用工兵剪切開鐵絲網,從突破口湧入空無一人的塹壕陣地,拔去旗杆,振臂歡呼……


    在士兵們的出發位置,幾名蓄著上唇胡的軍官一臉認真地觀察著這場看似簡單的軍事操練,時不時用德語相互交談。他們是標準的德國陸軍裝束,佩戴著現役軍官徽標和代表戰功榮譽的勳章,趾高氣昂,表情嚴肅,好像對這場操練的細節還有很多不滿的地方。在他們後方的田野中,可以看到六門克虜伯造的m96型野戰炮,頭戴無簷便帽的炮手們正按規定操程進行訓練,每個人的動作一板一眼,不見有分毫的敷衍馬虎。


    1928年的巴拉圭是個麵積僅有三十多萬平方公裏、人口八十餘萬的南美小國,它地處內陸,與巴西、阿根廷、玻利維亞接壤,缺乏戰略上的發展空間,看起來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但在半個世紀之前,在普魯士先後擊敗奧地利和法國成就帝國霸業的同一時期,巴拉圭竟以一國之力單挑巴西、阿根廷、烏拉圭三國,上演了轟轟烈烈的南美戰爭,給世人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經典戰例。可歎的是,盡管那時候的巴拉圭在軍事狂人弗朗西斯科-洛佩斯的帶領下擁有很強的戰力,終究還是沒能敵過南美三強,這場慘烈的戰爭基本摧毀了巴拉圭的工業,使得這個國家的人口銳減了一大半,此後五十多年,巴拉圭再未出現洛佩斯那樣的英雄,它蟄伏下來,靜靜等待著打破宿命的那一天。


    幾年前,來自美國的勘探隊伍在巴拉圭和玻利維亞存有領土爭議的格蘭查科北部地區發現石油資源。麵對可觀的潛在利益,兩個國家都想要控製這片人煙稀少的不毛之地,在外交途徑無法解決爭端的情況下,雙方各自摩拳擦掌。玻利維亞得到美國和智利的支持,實力雄厚的美孚石油公司甚至給玻利維亞政府開出了天價的合約,而且玻利維亞軍隊一直垂涎流經查科大峽穀的巴拉圭河,借以獲得通往大西洋的河運航道,所以仗著地皮比巴拉圭大、人口比巴拉圭多,不斷調兵遣將,擺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勢。


    德國對巴拉圭的軍事援助最早可以追溯到1916年,英國由於戰敗而全麵收縮戰略,德國的情報人員則滿世界尋找可趁之機。巴拉圭雖然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它在南美的地理位置好比當年的普魯士,國內形勢穩定,民眾依然視洛佩斯為國家英雄,崇拜他以少勝多的勇氣,是進行軍事培植的理想對象。


    十多年來,德國在巴拉圭的投資規模以及移民人數早已超越美英等國,柏林委派來的外交官員們也跟這個國家的上層人物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關係。隨著查科地區爭端的逐漸升溫,越來越多富有戰爭經驗的德*官來到巴拉圭,幫助巴拉圭人訓練軍隊,灌輸給他們現代化的戰術思想,甚至直接擔任一些部隊的指揮官職務。與此同時,大批德軍汰換下來的武器——毛瑟1888步槍、m96野戰炮、胡伯特-13輕型戰車乃至“信天翁”戰鬥機,都被秘密而且無償地移交給了巴拉圭軍隊。


    德國人在不斷給予巴拉圭軍事援助,玻利維亞人對此並非全然無知,他們利用美孚石油公司給予的貸款大量采購各種軍事裝備,以便搶在巴拉圭軍隊進一步增強實力之前擊敗對方。到了1928年9月,戰雲密布的查科地區終於爆發了武裝衝突,玻利維亞軍隊不宣而戰,出兵占領了位於北查科荒漠中的兩座巴拉圭軍事要塞。幾天之後,玻利維亞以巴拉圭軍隊在邊界進行挑釁為由,向巴拉圭正式宣戰。


    先發製人的玻利維亞軍隊在戰爭初期掌握了戰場主動權,而巴拉圭軍隊經過全國總動員後,兵力從5000人迅速擴充到6萬人,其中約有2萬人接受過德*官的正規訓練,餘下的士兵也大多接受過預備役訓練。士氣高昂的巴軍主力部隊在埃斯蒂加裏維亞將軍的率領下開赴前線,而在大部隊抵達之前,駐紮在查科地區的巴拉圭邊防軍趁玻利維亞軍隊立足未穩,果斷采取反擊行動。這次由德國陸軍上校馮-布隆貝格籌劃的作戰總共隻投入了1600多名巴拉圭士兵和18門野戰炮,沒有裝甲戰車和重型火炮,就連用於偵察的騎兵也少得可憐,但他們得到了駐紮在迪亞斯將軍堡的德國特遣航空隊支援,德軍最為擅長的空地協同戰術首次在南美大陸顯現威力。


    奪取皮蒂安圖塔要塞的玻利維亞軍隊,以為巴拉圭軍隊至少要在半個月後才會到來,因而在心理上疏於防備,對反複前來偵察的敵方飛機也隻是驅逐了事。在一個下著漂泊大雨的午後,一路急行軍的巴拉圭邊防部隊在短促的炮火掩護下發起突襲,兩個衝鋒就拿下了這座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軍事要塞,巴拉圭軍隊傷亡不足百人,而玻利維亞軍隊陣亡44人,被俘者達到了570人。


    不僅玻利維亞人,就連美英派出的軍事觀察員也被這場突如其來的失利給驚呆了。根據潰逃的玻利維亞士兵描述,他們還以為是德國派出軍隊直接參戰,在沒有得到直接證據的情況下,美英通過輿論對德國政府施壓,結果遭到了德國的官方斥責——德國人保證,除了極少數以個人身份接受巴拉圭政府雇傭的軍事教官之外,在巴拉圭乃至查科地區並沒有德國的一兵一卒。


    在威廉二世統治時期,德國人的保證從來是缺乏效力的,這一次也不例外。除開那些直接參與軍事行動的德*官不說,巴拉圭唯一的戰車營有近半數乘員是德國的現役軍人,而巴拉圭空軍基本是靠德國特遣航空隊支撐。


    謊言總會有被戳穿的那一天,但是德國高層對此並不非常擔心,因為他們得到可靠情報,美英兩國也向玻利維亞軍隊派遣了不少援助人員,相當一部分人也都是正經的現役軍人。沒能在法國“練兵”的美英軍隊,儼然把查科戰爭當做了一次不錯的練手機會。


    9月末的一天,從德國空軍第4戰鬥機聯隊抽調加入特遣航空隊的赫爾曼-戈林上尉和赫爾穆特-格貝爾少尉照例駕駛他們的“信天翁”在北查科地區執行偵察巡邏任務。飛行途中,他們發現有三架有著奇特雙機身、三尾翼造型的卡普羅尼轟炸機越過查科峽穀,朝著皮蒂安圖塔要塞的方向飛去。


    卡普羅尼是意大利的飛機製造公司,研發生產轟炸機的曆史比英國和德國都早,大戰期間投產的卡普羅尼ca-32型雙翼三發轟炸機就以航程遠、載彈量大而聞名。大戰結束後,經過對英國漢德利-佩季和意大利卡普羅尼的反複比較,美國海軍航空隊決定采購漢德利-佩季v/1500型作為遠程偵察和轟炸機型,美國陸軍航空隊則對卡普羅尼親睞有加,他們購買了一批ca-32,後來又訂購了改進型的ca-33。到了20年代中期,這些木架蒙皮結構的轟炸機已經明顯跟不上時代了,美國人將它們轉入預備部隊,接著又將它們轉讓給了玻利維亞空軍。


    跟卡普羅尼ca-32和ca-33一樣,德國的信天翁戰鬥機也是上一場大戰的產物,但跟在東線大顯身手的卡普羅尼轟炸機不同,信天翁的輝煌出現在西線——英法軍隊戰時損失的四百多架飛機,至少有兩百架是被德軍裝備的信天翁戰鬥機所擊落,而從1913年到1927年,德國的阿爾巴特羅斯飛機製造廠總共生產了9000多架各種型號的信天翁,早期的信天翁d型和20年代的信天翁h型皆是非常成功的型號。


    戈林上尉和格貝爾少尉此時駕駛的便是最富盛名的信天翁d型,它已在德*隊服役了13年之久,雖然逐漸退出了空軍一線部隊,但依然稱得上是寶刀不老。185馬力的梅賽德斯發動機為它提供了近200公裏的最高時速,流線形的木質機身在中彈後有著較好的生存能力,而且飛機易於操控,經過結構加強的改進型號有著良好的機動性能,兩挺7點92毫米機槍的火力配置在20年代中後期也還算湊合,要知道英國新一代的“鬥牛犬”戰鬥機所采用的依然是兩挺7點7毫米口徑的航空機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歲約阿希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空之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空之承並收藏萬歲約阿希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