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凱瑟琳”號的艦橋,夏樹依然清楚記得,大戰爆發前一年,這艘新銳無畏艦在基爾舉行的入役儀式,當時真可謂盛況空前。從拿騷級到赫爾戈蘭級再到凱撒級,德國主力艦的噸位和戰力不斷提升,德意誌民族對海洋的雄心壯誌也在與日俱增,幾乎人人都意識到英德之間終有一戰,無論軍人還是民眾,投身戰備的熱情近乎於狂熱,隻是很少有人料到,戰爭來得如此之快,德國公海艦隊並不是在實力基本對等的理想情況下迎戰英國本土艦隊,雙方主力艦艇的數量和總噸位接近二比三——這是一個令人沮喪的比例。


    在日德蘭海域,烈焰映紅了天穹,鋼鐵的碰撞驚心動魄,意誌的對決可歌可泣,德國海軍一戰而掙脫束縛,此後高歌猛進,再沒給對手翻盤的任何機會。時光如水,匆匆流走,一轉眼已是五年,科威特灣的碧波輕盈衝刷著德國戰艦的水線,身穿白色夏裝的德國水兵們以輕鬆的心態吹著輕柔的海風,畫麵的背景是古老的科威特城……


    “自從1915年進行大修之後,最大的改動就是主桅瞭望台,以前最多容納三個人,現在是五個,並且加裝了一台三米測距儀。”


    介紹了這些,馮-希佩爾稍稍停頓了一下,然後滿懷敬意地說:“工程師們不是不想對它動手,而是發現它的設計完全符合海戰需要,多塞一門副炮進來都會破壞了它的平衡,足見陛下設計的戰艦有多麽的完美!”


    這是由衷的讚美,也是夏樹一直引以為豪的事情。看著經過修補、刷漆,但仍能看出創傷痕跡的艦橋外壁,撫摸著潔淨如新的欄杆,他笑而不語。


    希佩爾像是要將這些年來的種種感慨一吐為快,他說:“因為有這樣的戰艦,我們能夠贏得了勝利,能夠挽救許多生命,能夠獲得世人的尊敬。每每想到這些,我們就會想起您,您是德意誌永遠的驕傲!”


    夏樹鄭重其事地回應道:“正因為有您這樣出色的指揮官,有勇敢無畏的海軍將士,一艘戰艦才能夠發揮出它的設計能力,是你們為德國贏得了勝利。無論身處何處,我永遠以你們為驕傲!”


    得到了夏樹的稱讚,希佩爾反而謙虛起來,他覺得自己的大局觀比不上公海艦隊總司令舍爾,應變能力不及功勳卓著的施佩和蘇雄,戰術謀略遜於主力戰列艦隊指揮官貝恩克和豐克,他之所以能夠戴上藍色馬克斯勳章,得益於德國海軍在日德蘭海戰中的精妙部署,而這份作戰計劃的智謀源頭,恰恰是站在他眼前的這位天才人物。


    希佩爾能有這樣的心態,夏樹對他的尊崇又多了幾分。跟同時期的英國皇家海軍指揮官相比,如今在德國海軍擔當大任的這批將領,在戰場上的表現明顯更勝一籌,而且戰爭的勝利大大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是完美無缺的軍人,有的人勇猛過了頭,有的人思維古板、不善變通,有的人高高在上,跟下級軍官和水兵關係疏遠。有時候,這些弱項和缺點是瑕不掩瑜、無關大局,可有時候它們會成為決定勝敗的關鍵——在戰場上,誰犯的錯誤少,誰往往就離勝利更近一步!


    以當下的世界格局,戰爭隱患非但沒有解除,反而比從前埋得更深了。形勢的發展遠遠偏離了熟悉的曆史軌跡,夏樹對大勢的判斷再不會像從前那樣精準,要讓自己的國家立於不敗之地,便要靠自己的真本事了。


    以領先這個時代近一個世紀的船舶知識,夏樹有信心設計建造出符合現有技術條件的一流戰艦,而如他剛剛所說,戰艦能否發揮出設計性能,關鍵在於人這個因素,至於一支裝備精良、人員齊整的艦隊能否在海戰中獲勝,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指揮官的能力。


    在不知何時爆發的下一場戰爭中,誰會是這個關鍵人物?


    就軍階、年齡以及聲望而言,56歲的萊因哈特-舍爾和與之同齡的弗朗茨-馮-希佩爾仍是德國海軍未來十年的頂梁柱,而幾位分艦隊司令,58歲的馬克西米裏安-馮-施佩和58歲的威廉-馮-蘭斯廉頗未老,54歲的菲利克斯-豐克和49歲的保爾-貝恩克(曆史上曾任魏瑪共和國國家海軍首任總司令)年富力強……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如今的德國海軍可謂星光熠熠——在人才方麵,絕對處在它有史以來最強盛的時代,或許今後的任何一個時期都難以找出如此多的將才。


    但如果戰爭在二十年後爆發,這些功績顯赫的名將早就過了退役的年齡,甚至有可能埋進墓園,重新與自然融為一體,執掌德國海軍的必然是年輕一代的將領們。


    雷德爾?


    曆史證明了他的領導才能,而且令人驚訝的是,在皇帝的時代,他是威廉二世青睞的年輕軍官,在第三帝國時期,他是元首的寵兒。現如今,43歲的他正處在關鍵的上升期,且以海軍上校軍銜調任至萊因哈特-舍爾麾下,接替特洛塔上校成為公海艦隊的作戰部長,隻要能夠抓住機會,前途必然是不可限量的。


    呂特晏斯?


    在這個時空,他或有機會成為一位功成名就的海軍戰將,如今還不滿三十周歲的他,所要做的就是踏實學習、積累資曆,努力從前輩們身上汲取寶貴的經驗。


    夏樹和希佩爾,彼此欣賞的兩個人,圍繞現實與未來這個範疇頗大的話題暢談著。


    盡管在上一場戰爭中遭到了覆滅性的打擊,英國海軍依然是德國海軍的頭號對手。設計排水量達到四萬五千噸的超級女王級戰列艦,首艦已經下水,舾裝工程預計在1920年底前完工,以這艘真正的超級戰艦為奠基石,英國海軍的強勢複蘇已經開始。由於背負戰敗罪責,兩名卓越的海軍指揮官——傑利科和貝蒂,徹底遭到棄用,57歲的約翰-德-羅貝克上將和54歲的亨利-奧利弗上將成為了皇家海軍的頂梁柱,他們麾下聚集了一批才華橫溢的分艦隊指揮官:戴沃頓-斯特迪,獨立勇敢、脾氣暴躁的猛將;勒維斯-貝裏,有著非凡獨立性的出色戰術家;威廉-白金漢、奧斯莫德-布洛克,果敢無畏的驍勇戰將……


    英美兩國在經濟貿易乃至軍事領域的合作將它們的利益越來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因亞速爾群島問題引發的葡萄牙危機讓德國統治者意識到了美國的真正立場,從那時候開始,德國海軍的演習假想敵又多了一個。除了擊敗腐朽沒落的西班牙海軍、組織大白艦隊進行環球遠航,美國海軍近代以來並沒有值得誇耀的戰績,現役將領們最多是以軍事觀察員的身份參加過現代化的大規模海戰,普通軍官和基層水兵缺乏實戰經驗,也不像英德海軍官兵那樣心存緊迫感,甚至被嘲諷為不堪一擊的“公子兵”。但英國新一代的主力戰艦大多在美國的造船廠進行設計建造,這給美國海軍帶來了十分可觀的收獲。至1919年初,美國海軍最先進的主力艦是排水量三萬兩千噸、裝備12門14英寸主炮的新墨西哥級,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龜殼般的超厚裝甲,即便對陣裝備15英寸主炮的德國巴伐利亞級也未必落於下風,而在建的新一級主力艦——田納西級,明顯吸收了英國海軍的設計經驗,在動力和適航性方麵有很大的改進,四萬三千噸的排水量也跟英德海軍新一代主力艦相當。


    反觀太平洋地區的另一個海軍強國,日本,堪稱是在血與火熔煉中成長起來的強悍力量。率艦隊大敗俄國海軍的帝國元帥東鄉平八郎依然健在,隻不過這位71歲高齡的“東方納爾遜”已經淡出了海軍決策圈,海軍首腦由日俄戰爭時期的“猛將”加藤友三郎擔任,年邁而穩重的島村速雄任海軍軍令部長。日本海軍的艦隊和分艦隊指揮官們多是在日俄戰爭中有出色表現的將領,勇猛無畏是他們的性格標簽,對海軍訓練的重視和嚴苛程度絲毫不遜於英德海軍,主力艦技術的發展緊追潮流,最先進的伊勢級戰列艦以三萬一千噸的排水量和12門14英寸主炮的火力配置位居一流行列,是不可小覷的潛在對手。


    話題最終回到了德國海軍身上,在基爾、威廉、不萊梅、漢堡開工建造的四艘新一代主力戰列艦已被定名為德意誌級,設計排水量四萬五千噸,跟英國的“超級女王”一樣是讓人難以想象的海上巨獸。它們采用威力驚人的50倍徑16英寸艦炮(按照美英的標準應為46倍徑),25節的最高航速雖然較“超級女王”慢了不少,但突出的防護能力依然是德國人的驕傲——秉承了德國戰列艦一貫的全麵防護設計,炮塔正麵和指揮塔的裝甲厚度達到了與艦炮口徑同尺寸的16英寸,絕對防護能力僅次於美國人的“超級海龜”。與此同時,第一艘馬肯森級已經在基爾的海軍造船廠下水,二號艦和三號艦將在年內下水,四號艦和五號艦則針對形勢的變化進行了改良。英德海軍的競爭態勢仿佛又回到了1909至1910年前後,隻不過雙方的位置相互交換了一下,英國人變成了雄心勃勃的追趕者,誰也不知道這場競賽究竟會以外交協商的方式結束,還是將世界拖進另一場災難式的戰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歲約阿希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空之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空之承並收藏萬歲約阿希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