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初冬,當愛爾蘭海軍訓練艦“庫-丘林”號駛入赫爾辛基的港灣時,人們仿佛來到了德意誌的海外屬地,黑白紅三色旗在旗杆上高高飄揚,若是仔細辨認,又會發現這些旗幟跟真正的德國國旗有所不同,在它們的居中位置有紅底黃獅的芬蘭王冠盾圖案,那是從16世紀沿用至今的芬蘭國徽……
芬蘭的變故要追溯到1915年秋天,當時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聯軍已經攻占了原屬沙俄的立陶宛、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烏克蘭地區,先遣部隊抵達了愛沙尼亞北部和俄羅斯南部。應芬蘭人的邀請,德軍派出精銳的海軍陸戰師以及部分陸軍部隊在芬蘭登陸,幫助芬蘭武裝趕走了俄國駐軍。繼愛爾蘭離開英國版圖,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先後脫離俄國統治之後,芬蘭也成為了一個獨立自由的國家。在德國的直接影響下,芬蘭人民議會選舉德皇威廉二世的妹夫、黑森大公國親王弗裏德裏希-卡爾為國王,稱瓦伊諾一世。
生活在德國的時候,夏樹與這位便宜姑父接觸不多,從未進行過深入的交談。印象裏,這位在黑森軍隊領有軍職的王族成員總是一臉嚴肅,他似乎不太喜歡出入公眾場合,在軍隊好像也沒有特別的建樹,他之所以成為人生的大贏家,最幸運的一點在於他娶到了前任德皇腓特烈三世最疼愛的小公主、現任德皇威廉二世最喜歡的妹妹,而且他成功跟霍亨索倫皇室保持了非常密切的關係,這是他得以從眾多符合條件者當中脫穎而出坐上芬蘭王位的關鍵原因。
大戰之後,不僅芬蘭王冠戴在了一位德國王室貴族的頭上,立陶宛國會投票選舉德國陸軍上將、符騰堡王國的烏拉赫公爵威廉-卡爾為國王,拉脫維亞人推選霍亨索倫家族的重要分支,霍亨索倫-錫格馬林根親王威廉擔任國王,巴伐利亞王國的長公主阿德爾貢德由此成為了拉脫維亞王後,從沙俄分裂出來的格魯吉亞也選擇德國當靠山,他們邀請德皇威廉二世的弟弟海因裏希親王加冕為王,然而出於各種考慮,海因裏希親王拒絕了這一邀請。僅僅幾個月之後,格魯吉亞陷入內戰,俄國、奧斯曼以及德*隊相繼進入格魯吉亞,混亂的局勢持續到了1917年。在國際社會的調停下,這個國土麵積與愛爾蘭相當、人口300多萬的東歐國家終於平息了戰火,曾經統治高加索地區的巴格拉季昂尼王朝複辟,使得格魯吉亞重新成為了獨立的君主製國家。
盡管格魯吉亞未能成為德意誌人統治的國家,如今德國在歐洲仍直接控製著西起比斯開灣、東至亞速海岸的廣袤土地,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南愛沙尼亞、摩爾多瓦、北塞爾維亞的總督由德國皇室委派,法國北部的占領軍總司令由德國皇儲威廉擔任,再加上愛爾蘭、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這些戰略關係形同屬國的獨立國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繼神聖羅馬帝國之後,德意誌再次迎來了自己的全盛時代!
在雪花飄零的赫爾辛基碼頭上,一身華麗戎裝的瓦伊諾一世率領眾政要將領以及貴族人士熱情相迎,威廉二世最小的妹妹、約阿希姆的親姑姑瑪格麗特公主——如今的芬蘭王後,亦在其列。愛爾蘭與芬蘭在歐洲皆屬中小國家,重獲獨立的時間前後相差不到半年,縱然無心爭強,雙方也會不自覺地相互比較。握手致意的這兩位君主,年齡差了二十多歲,外形氣質屬於截然不同的類型,年輕俊朗的愛爾蘭國王是無數青年崇拜的偶像,並被外界普遍視為是當今最有才華的領袖,年長成熟的芬蘭國王在容貌和神態上跟德皇威廉二世有六七分相像,身體硬朗、精神抖擻,一副典型的德*人做派。兩位王後,一個眉清目秀、衣袂飄飄,宛若童話中的林間仙女,一個雍容典雅、端莊大方,有著母儀天下的氣度和風采。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她們與各自的夫君都有著極佳的契合度,儼然天造地設的一對。至於追隨國王夫婦左右的臣屬官員、軍人侍從,一個個衣裝筆挺、儀態端正,一板一眼,毫不輸於正統大國的同行們,而且這些人不開口則已,如若攀談起來,德語便是無需協調的通用語……
此時的芬蘭,有著36萬平方公裏的國土麵積以及大約350萬人口。盡管地廣人稀,在獨立時的工業基礎卻勝過於地理位置更佳的愛爾蘭,擁有紡織、造紙、火柴、橡膠、人造奶油、食糖、水泥以及膠合板等新興工業,有獨立於俄國盧布的貨幣,還有現代化的交通和通訊設施,而且芬蘭人民為維護自治權,抵製俄羅斯化,反抗沙皇的統治和壓迫,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早在1905年的時候,芬蘭人就通過全國性的總政治罷工迫使沙皇恢複芬蘭的自治,取消一切俄羅斯化法令,廢除四等級議會,包括婦女在內的公民獲得了平等和普遍的選舉權。就這些因素來看,瓦伊諾一世接手的是一個條件較為理想的國度,而自他登基以來,芬蘭國內的政治和社會形勢穩定,人民群體或政治黨派從未給自己的國王出過尷尬難題,更別說刺殺君主這種極端惡劣的狀況。
為了讓愛爾蘭發揮牽製英國的作用,德國皇室和政府給予了愛爾蘭相當大的支持,而芬蘭與俄國接壤,其邊界距離俄國首都聖彼得堡僅有數十公裏,芬蘭灣是海路進出聖彼得堡的必經之路,亦是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戰後的唯一駐紮地,如今的芬蘭已然成為了同盟國陣營監視和壓製俄國的前沿陣地,所以芬蘭從德國獲得的支持與援助一點不比愛爾蘭少。夏樹曾經服役過的前無畏艦“阿爾薩斯”號便已成為芬蘭海軍的旗艦,隨之加入芬蘭艦隊的還包括前無畏艦“梅克倫堡”號、巡洋艦“柯尼斯堡”號以及德製大型魚雷艇6艘、潛艇3艘,另有11艘英國賠償艦船由德國政府轉交給了芬蘭,使得芬蘭海軍一夜之間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
為使這些艦艇發揮戰鬥力,德國海軍派出三千多名誌願者加入芬蘭海軍,在芬蘭王國的榮譽爵位和高額薪金誘惑下,不少人後來直接加入芬蘭國籍,成為芬蘭軍隊的骨幹力量。跟發生在愛爾蘭的情況一樣,這些自然是受到德國政府和軍方認可的,雖然導致德國海軍的優秀兵員流失,卻大大增強了德國對這些新獨立國家的影響和控製,兩相權衡仍是獲益較多。
大戰期間,瓦伊諾一世並未親臨前線參戰,缺乏軍事指揮經驗,但這不妨礙他把芬蘭變成北歐軍事強國的雄心壯誌。他麾下擁有多名加入芬蘭國籍並獲得貴族頭銜的德軍戰將,包括才華橫溢、在東線戰場上立下過赫赫功勳的馬克斯-霍夫曼,以及曾任德國主力艦“奧爾登堡”號指揮官、在第二次弗蘭德斯海戰及法羅群島海戰有卓越表現的威廉-施切米特。除此之外,芬蘭還效仿德國建立了義務兵役製度,並在德國的支持下迅速建立了一支高度現代化的陸軍。就紙麵情況而言,芬蘭軍隊的實力較愛爾蘭軍隊更強,而且從曆史上的蘇芬戰爭來看,芬蘭士兵有著令人欽佩的鬥誌和韌勁。
因芬蘭灣行將封凍,夏樹此次訪問芬蘭僅在赫爾辛基逗留三天,在芬蘭方麵的安排下參觀了城市古跡,並且造訪兵營、檢閱部隊。芬蘭國王對自己親手組建的軍隊寄予厚望,芬蘭將士的軍事素質和精神麵貌確實值得稱讚,然而芬蘭的經濟以農林業和輕工業為主,軍工生產和造船工業較為薄弱,在德國援助下建立起來的皇家兵工廠雖然製造槍炮彈藥,但產量較小,而且大部分金屬原料依賴進口,造船廠僅能夠對現役艦艇進行常規維護,欠缺技術改裝和大修能力,這極大地製約了芬蘭的軍事潛力以及戰時的自持能力。俄國在上一場戰爭中失去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但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設施並未受到實質性的破壞,彪悍的俄*隊依然是這個時代最令人生畏的對手之一,俄國海軍的損失則遠沒有日俄戰爭那麽沉重,從大戰末期至1917年,四艘甘古特級無畏艦的相繼服役使得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發生了質的變化,除了德國主力艦隊之外,就隻有寒冬的封凍能夠阻擋它們駛出芬蘭灣……
借著此次訪問的機會,夏樹一路都在為愛爾蘭造船業招攬生意,到了芬蘭也不例外。“阿爾薩斯”和“梅克倫堡”的作戰性能早已跟不上時代發展,而且為了日德蘭的孤注一擲,它們在戰前就接受了一次現代化改裝,技術潛力已基本被挖掘出來,再次改裝已無太大的意義。基於對芬蘭灣地理條件的認識,統帥芬蘭海軍的德國將領威廉-施切米特提出了較為現實的方略——用魚雷、水雷以及要塞炮來保衛領海,或在德國海軍的支援策應下封鎖芬蘭灣。於是雙方一拍即合,芬蘭以優質木材和銅礦石交換愛爾蘭的新型魚雷快艇和飛機,愛爾蘭派出專家協助芬蘭修建魚雷工廠和大型海防要塞。
芬蘭的變故要追溯到1915年秋天,當時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聯軍已經攻占了原屬沙俄的立陶宛、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烏克蘭地區,先遣部隊抵達了愛沙尼亞北部和俄羅斯南部。應芬蘭人的邀請,德軍派出精銳的海軍陸戰師以及部分陸軍部隊在芬蘭登陸,幫助芬蘭武裝趕走了俄國駐軍。繼愛爾蘭離開英國版圖,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先後脫離俄國統治之後,芬蘭也成為了一個獨立自由的國家。在德國的直接影響下,芬蘭人民議會選舉德皇威廉二世的妹夫、黑森大公國親王弗裏德裏希-卡爾為國王,稱瓦伊諾一世。
生活在德國的時候,夏樹與這位便宜姑父接觸不多,從未進行過深入的交談。印象裏,這位在黑森軍隊領有軍職的王族成員總是一臉嚴肅,他似乎不太喜歡出入公眾場合,在軍隊好像也沒有特別的建樹,他之所以成為人生的大贏家,最幸運的一點在於他娶到了前任德皇腓特烈三世最疼愛的小公主、現任德皇威廉二世最喜歡的妹妹,而且他成功跟霍亨索倫皇室保持了非常密切的關係,這是他得以從眾多符合條件者當中脫穎而出坐上芬蘭王位的關鍵原因。
大戰之後,不僅芬蘭王冠戴在了一位德國王室貴族的頭上,立陶宛國會投票選舉德國陸軍上將、符騰堡王國的烏拉赫公爵威廉-卡爾為國王,拉脫維亞人推選霍亨索倫家族的重要分支,霍亨索倫-錫格馬林根親王威廉擔任國王,巴伐利亞王國的長公主阿德爾貢德由此成為了拉脫維亞王後,從沙俄分裂出來的格魯吉亞也選擇德國當靠山,他們邀請德皇威廉二世的弟弟海因裏希親王加冕為王,然而出於各種考慮,海因裏希親王拒絕了這一邀請。僅僅幾個月之後,格魯吉亞陷入內戰,俄國、奧斯曼以及德*隊相繼進入格魯吉亞,混亂的局勢持續到了1917年。在國際社會的調停下,這個國土麵積與愛爾蘭相當、人口300多萬的東歐國家終於平息了戰火,曾經統治高加索地區的巴格拉季昂尼王朝複辟,使得格魯吉亞重新成為了獨立的君主製國家。
盡管格魯吉亞未能成為德意誌人統治的國家,如今德國在歐洲仍直接控製著西起比斯開灣、東至亞速海岸的廣袤土地,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南愛沙尼亞、摩爾多瓦、北塞爾維亞的總督由德國皇室委派,法國北部的占領軍總司令由德國皇儲威廉擔任,再加上愛爾蘭、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這些戰略關係形同屬國的獨立國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繼神聖羅馬帝國之後,德意誌再次迎來了自己的全盛時代!
在雪花飄零的赫爾辛基碼頭上,一身華麗戎裝的瓦伊諾一世率領眾政要將領以及貴族人士熱情相迎,威廉二世最小的妹妹、約阿希姆的親姑姑瑪格麗特公主——如今的芬蘭王後,亦在其列。愛爾蘭與芬蘭在歐洲皆屬中小國家,重獲獨立的時間前後相差不到半年,縱然無心爭強,雙方也會不自覺地相互比較。握手致意的這兩位君主,年齡差了二十多歲,外形氣質屬於截然不同的類型,年輕俊朗的愛爾蘭國王是無數青年崇拜的偶像,並被外界普遍視為是當今最有才華的領袖,年長成熟的芬蘭國王在容貌和神態上跟德皇威廉二世有六七分相像,身體硬朗、精神抖擻,一副典型的德*人做派。兩位王後,一個眉清目秀、衣袂飄飄,宛若童話中的林間仙女,一個雍容典雅、端莊大方,有著母儀天下的氣度和風采。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她們與各自的夫君都有著極佳的契合度,儼然天造地設的一對。至於追隨國王夫婦左右的臣屬官員、軍人侍從,一個個衣裝筆挺、儀態端正,一板一眼,毫不輸於正統大國的同行們,而且這些人不開口則已,如若攀談起來,德語便是無需協調的通用語……
此時的芬蘭,有著36萬平方公裏的國土麵積以及大約350萬人口。盡管地廣人稀,在獨立時的工業基礎卻勝過於地理位置更佳的愛爾蘭,擁有紡織、造紙、火柴、橡膠、人造奶油、食糖、水泥以及膠合板等新興工業,有獨立於俄國盧布的貨幣,還有現代化的交通和通訊設施,而且芬蘭人民為維護自治權,抵製俄羅斯化,反抗沙皇的統治和壓迫,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早在1905年的時候,芬蘭人就通過全國性的總政治罷工迫使沙皇恢複芬蘭的自治,取消一切俄羅斯化法令,廢除四等級議會,包括婦女在內的公民獲得了平等和普遍的選舉權。就這些因素來看,瓦伊諾一世接手的是一個條件較為理想的國度,而自他登基以來,芬蘭國內的政治和社會形勢穩定,人民群體或政治黨派從未給自己的國王出過尷尬難題,更別說刺殺君主這種極端惡劣的狀況。
為了讓愛爾蘭發揮牽製英國的作用,德國皇室和政府給予了愛爾蘭相當大的支持,而芬蘭與俄國接壤,其邊界距離俄國首都聖彼得堡僅有數十公裏,芬蘭灣是海路進出聖彼得堡的必經之路,亦是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戰後的唯一駐紮地,如今的芬蘭已然成為了同盟國陣營監視和壓製俄國的前沿陣地,所以芬蘭從德國獲得的支持與援助一點不比愛爾蘭少。夏樹曾經服役過的前無畏艦“阿爾薩斯”號便已成為芬蘭海軍的旗艦,隨之加入芬蘭艦隊的還包括前無畏艦“梅克倫堡”號、巡洋艦“柯尼斯堡”號以及德製大型魚雷艇6艘、潛艇3艘,另有11艘英國賠償艦船由德國政府轉交給了芬蘭,使得芬蘭海軍一夜之間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
為使這些艦艇發揮戰鬥力,德國海軍派出三千多名誌願者加入芬蘭海軍,在芬蘭王國的榮譽爵位和高額薪金誘惑下,不少人後來直接加入芬蘭國籍,成為芬蘭軍隊的骨幹力量。跟發生在愛爾蘭的情況一樣,這些自然是受到德國政府和軍方認可的,雖然導致德國海軍的優秀兵員流失,卻大大增強了德國對這些新獨立國家的影響和控製,兩相權衡仍是獲益較多。
大戰期間,瓦伊諾一世並未親臨前線參戰,缺乏軍事指揮經驗,但這不妨礙他把芬蘭變成北歐軍事強國的雄心壯誌。他麾下擁有多名加入芬蘭國籍並獲得貴族頭銜的德軍戰將,包括才華橫溢、在東線戰場上立下過赫赫功勳的馬克斯-霍夫曼,以及曾任德國主力艦“奧爾登堡”號指揮官、在第二次弗蘭德斯海戰及法羅群島海戰有卓越表現的威廉-施切米特。除此之外,芬蘭還效仿德國建立了義務兵役製度,並在德國的支持下迅速建立了一支高度現代化的陸軍。就紙麵情況而言,芬蘭軍隊的實力較愛爾蘭軍隊更強,而且從曆史上的蘇芬戰爭來看,芬蘭士兵有著令人欽佩的鬥誌和韌勁。
因芬蘭灣行將封凍,夏樹此次訪問芬蘭僅在赫爾辛基逗留三天,在芬蘭方麵的安排下參觀了城市古跡,並且造訪兵營、檢閱部隊。芬蘭國王對自己親手組建的軍隊寄予厚望,芬蘭將士的軍事素質和精神麵貌確實值得稱讚,然而芬蘭的經濟以農林業和輕工業為主,軍工生產和造船工業較為薄弱,在德國援助下建立起來的皇家兵工廠雖然製造槍炮彈藥,但產量較小,而且大部分金屬原料依賴進口,造船廠僅能夠對現役艦艇進行常規維護,欠缺技術改裝和大修能力,這極大地製約了芬蘭的軍事潛力以及戰時的自持能力。俄國在上一場戰爭中失去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但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設施並未受到實質性的破壞,彪悍的俄*隊依然是這個時代最令人生畏的對手之一,俄國海軍的損失則遠沒有日俄戰爭那麽沉重,從大戰末期至1917年,四艘甘古特級無畏艦的相繼服役使得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發生了質的變化,除了德國主力艦隊之外,就隻有寒冬的封凍能夠阻擋它們駛出芬蘭灣……
借著此次訪問的機會,夏樹一路都在為愛爾蘭造船業招攬生意,到了芬蘭也不例外。“阿爾薩斯”和“梅克倫堡”的作戰性能早已跟不上時代發展,而且為了日德蘭的孤注一擲,它們在戰前就接受了一次現代化改裝,技術潛力已基本被挖掘出來,再次改裝已無太大的意義。基於對芬蘭灣地理條件的認識,統帥芬蘭海軍的德國將領威廉-施切米特提出了較為現實的方略——用魚雷、水雷以及要塞炮來保衛領海,或在德國海軍的支援策應下封鎖芬蘭灣。於是雙方一拍即合,芬蘭以優質木材和銅礦石交換愛爾蘭的新型魚雷快艇和飛機,愛爾蘭派出專家協助芬蘭修建魚雷工廠和大型海防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