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當天,夏樹無意貪享兄妹團聚的小溫馨,在愛爾蘭駐柏林使節的陪同下,他造訪位於柏林的德意誌皇家軍事學院,看望在此深造的愛爾蘭軍官們。
人才是立軍之本,所以愛爾蘭王國的政府機構還在籌建之時,這個國家的第一批正規軍事院校就已宣告成立,迄今已對數以千計的軍官和士官進行了中短期的基礎培訓,而且在國家財力尚不寬裕的情況下,軍事院校建設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得到了保障,再加上老牌軍事強國德國幾乎不設限的支援,其規模和質量的提高速度驚人。
本土的軍事院校蓬勃發展,但要論名氣和底蘊,德國的軍事院校無疑是愛爾蘭青年軍官們進一步深造的理想之地。得益於兩國之間的同盟關係以及王室間的血脈淵源,愛爾蘭人可謂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就連德國最好的幾所海陸軍學校也都敞開大門接納來自愛爾蘭的交流人員,算上大戰爆發前就已進入德*事院校的有誌之士,如今已有超過兩千名軍事人才在德國留學,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為免愛爾蘭軍隊的各級指揮層出現留德派和本土派的對立,在夏樹的主導下,愛爾蘭軍隊建立了一套特殊的人才培養體係,但凡考入本土院校的軍官生和士官生,正式結業前都將前往德國進行課程培訓和軍隊見習,這樣既能夠提升他們的素質,又能夠讓他們接受德*事傳統的熏陶。隨著這套體係的運作,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紀律嚴明、意誌頑強、素質優良的職業軍人將撐起愛爾蘭軍隊的脊梁!
“馬克-奧拉利,哈,我記得你,都柏林之戰,你率領一個步兵連攻破了一處堅固的英軍堡壘,當時還受了槍傷,看起來完全沒問題了!”夏樹一邊笑著,一邊用拳頭砸砸這名矮個子軍官的肩膀,而對方也是無拘無束地咧嘴笑。
“怎麽樣,在這裏過得還習慣吧?”
這位愛爾蘭軍官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嗬,什麽都好,就是天氣太幹燥了。”
“中歐的氣候便是如此。”
說罷,夏樹轉向聚攏於此的另外幾名愛爾蘭軍官,道:“跟德國的準軍官們一起學習,你們覺得收獲大不大?”
他們眼中流露出的積極樂觀便是這個問題的最好答案。
在獨立戰爭期間,這些年輕的愛爾蘭軍官有的是愛爾蘭誌願軍的中低級指揮官,有的是其他地方武裝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共同點是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有民族主義傾向但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他們能夠進入這所為德*隊培養高級參謀人員的軍官學校,夏樹從中發揮的作用十分關鍵,但他從來不要求這些人以任何形式向自己效忠,而是讓他們學習到最先進的軍事理念,讓他們發自內心地意識到,愛爾蘭王國的強大離不開一位雄才偉略的賢明君主,而他正是這個時代最適合此角之人。
軍官們七嘴八舌地說了在德國的收獲與感觸,一名麵目清秀的軍官以稍顯靦腆的語態對夏樹說:“陛下,能否向您提個小小的要求?”
前一晚在家族宴席上的嘴仗儼然沒有影響到夏樹的好心情,贏得了貝爾法斯特之爭,通向愛爾蘭王座的最後一個障礙已被掃清,登基加冕儀式已處於倒計時,下屬軍官的小小要求自然不在話下。
得到夏樹肯定式的示意,這名看起來最多二十五六歲的軍官開口道:“我們有幸跟著歐洲大陸最優秀的軍事教官學習,眼界和思維都比從前開闊了許多,可惜我們終究不是德國人,而學院方麵對所有的外籍交流生都是有所保留的。例如我們隻能研習較早期的戰例,對於大戰期間最為激烈的幾場戰鬥,我們接觸到的隻是報紙刊登過的內容,最核心的內容——德*隊各級指揮部的戰時決策和戰術部署資料,單單供給德國的軍官生們參閱。我知道,院方這樣做固然有他們的立場,這點無可指責,但是我們學習軍事,為的就是能在戰場上合理運用戰術部署,如果我們再用十年二十年前的作戰模式去對付現在的敵人,很快會像第二次科克之戰那樣,被運用先進技戰術的敵人打得一敗塗地。所以……陛下,您能否跟院方溝通一下,哪怕隻給我們翻看一次的機會也好,我們絕對會保守那些不應外泄的秘密。”
“噢,這樣啊!”
這個問題簡單也不簡單,若是做官麵文章,院方肯定會予以拒絕,如果動用私人關係的話,這個要求就不難辦到了。夏樹饒有興致地打量著提出這個問題的年輕人,他名叫約翰-維綸,出身於愛爾蘭自由軍,夏樹率軍登陸愛爾蘭後不久就與之結識,但兩人僅有過數麵之緣,彼此並無深交。獨立戰爭後期,在德軍幫助下進行了整編訓練的自由軍表現可圈可點,但就規模和作用而言,愛爾蘭誌願軍在愛爾蘭的各獨立武裝力量當中還是當仁不讓的大哥大。
見夏樹這般打量自己,維綸頓時緊張起來,他低頭道:“如果這讓陛下覺得為難的話,權當我沒有提過吧!”
“不,隻要是對愛爾蘭有幫助的事情,我必定竭盡全力去做,也希望你們牢記自己的使命,無論遇到多少困難,也請全力以赴。”夏樹冠冕堂皇地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愛爾蘭軍官們紛紛表示將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絕不辜負準國王的冀盼。
緊接著,夏樹做出預告說:“大戰末期,皇家射手團在東線與德軍並肩作戰,我們的表現獲得了不錯的評價。前些時候,馮-克盧克元帥建議在中東地區組建一支多國聯軍,用以維持當地的局勢穩定,德國皇帝已批準了這一計劃,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意大利以及愛爾蘭都將參與其中。我們初步計劃派遣2000名士兵前往,你們臨近畢業,且有過在德國學習生活的經曆,跟德*官們相處起來應該會比較順利,所以我打算從你們當中挑選兩到三人擔任這支部隊的高級指揮官。”
遙遠的中東到處是荒涼的沙漠,但這對小夥子們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們一個個眼睛發亮,恨不得立即向自己的準國王展示自己勤學苦練的成果,唯獨兩名學習裝甲指揮的軍官顯得神情黯淡。德意誌皇家軍事學院建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步兵和炮兵是普魯士軍隊克敵製勝的兩*寶,所以步兵和炮兵指揮是這所學員最具權威性的專業,而裝甲指揮專業的誕生還不到一年時間,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教學模式和教材課未成體係,概括來說,這是個還處在探索階段的新專業。在德*隊,將裝甲戰車視為陸戰輔助力量的觀點仍居主流地位,這種態度又反過來影響到了裝甲指揮專業在德意誌皇家軍事學院的受重視程度。
夏樹看出了這兩個年輕人的失意,他們都曾作為裝甲射手團的軍官出征東歐,在拉脫維亞和白俄羅斯跟沙俄軍隊交過手。有這樣難得的資曆,又得到了在德國高等軍事學府進修的寶貴機會,在愛爾蘭軍隊的發展前途本應一片光明,但是現在,他們的職業前景似乎被不明智的進修方向給耽誤了——如果裝甲戰車永遠是以連排規格配屬給步兵單位使用,身為裝甲指揮官的他們豈有出頭之日?
因為時代的局限性而產生這樣的理解誤區不足為奇,夏樹好意提點道:“選去參加聯軍的人不能驕傲,沒能選上的也不必氣餒,我們的軍隊建設正好趕上了軍事領域的一場時代變革,以步兵為主的傳統軍事力量將逐漸被立體化、技術化的新式軍隊所取代。西班牙通過航海技術的變革成為了一個時代的霸主,英國通過工業技術變革趕超了許多傳統強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抓住軍事變革的機會,從弱小的國家變成無人輕視的強者。在現代化的新式軍隊裏,每個有才華、有特點的人都會得到施展抱負的機會。就比如說,我們正在組建一支以戰車為主的裝甲騎兵部隊,它融合了傳統騎兵快速機動、野戰衝擊力強的特點,又具備了裝甲戰車不懼槍炮攻擊的優勢,配以專門的裝甲騎兵戰術,一個團的作用相當於三四個騎兵團或五六個步兵團,這方麵我們肯定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甚至比德*隊的步伐還要快。”
簡單幾句話,讓兩名進修裝甲指揮的愛爾蘭軍官一掃之前的沮喪,亦令其他人對愛爾蘭軍隊的未來充滿了憧憬。這些青年軍官步入行伍的時間不如列強國家的職業軍人,而且皆非軍人世家出身,骨子裏沒有傳統軍官的那種優越感,但他們充滿朝氣與活力,他們的思維方式顯得更加活躍,他們的信心正隨著自身能力的積累而不斷提升,他們的誌向因為軍隊實力的增長而變得遠大,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一位值得信賴和倚靠的神奇預言家,那雙平靜如湖麵、深邃若大海的眼睛似乎能夠看清楚曆史的發展軌跡,而不像是某些目光短淺、心胸狹隘之人,將其視為是造物主的眷顧和運氣使然。
人才是立軍之本,所以愛爾蘭王國的政府機構還在籌建之時,這個國家的第一批正規軍事院校就已宣告成立,迄今已對數以千計的軍官和士官進行了中短期的基礎培訓,而且在國家財力尚不寬裕的情況下,軍事院校建設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得到了保障,再加上老牌軍事強國德國幾乎不設限的支援,其規模和質量的提高速度驚人。
本土的軍事院校蓬勃發展,但要論名氣和底蘊,德國的軍事院校無疑是愛爾蘭青年軍官們進一步深造的理想之地。得益於兩國之間的同盟關係以及王室間的血脈淵源,愛爾蘭人可謂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就連德國最好的幾所海陸軍學校也都敞開大門接納來自愛爾蘭的交流人員,算上大戰爆發前就已進入德*事院校的有誌之士,如今已有超過兩千名軍事人才在德國留學,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為免愛爾蘭軍隊的各級指揮層出現留德派和本土派的對立,在夏樹的主導下,愛爾蘭軍隊建立了一套特殊的人才培養體係,但凡考入本土院校的軍官生和士官生,正式結業前都將前往德國進行課程培訓和軍隊見習,這樣既能夠提升他們的素質,又能夠讓他們接受德*事傳統的熏陶。隨著這套體係的運作,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紀律嚴明、意誌頑強、素質優良的職業軍人將撐起愛爾蘭軍隊的脊梁!
“馬克-奧拉利,哈,我記得你,都柏林之戰,你率領一個步兵連攻破了一處堅固的英軍堡壘,當時還受了槍傷,看起來完全沒問題了!”夏樹一邊笑著,一邊用拳頭砸砸這名矮個子軍官的肩膀,而對方也是無拘無束地咧嘴笑。
“怎麽樣,在這裏過得還習慣吧?”
這位愛爾蘭軍官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嗬,什麽都好,就是天氣太幹燥了。”
“中歐的氣候便是如此。”
說罷,夏樹轉向聚攏於此的另外幾名愛爾蘭軍官,道:“跟德國的準軍官們一起學習,你們覺得收獲大不大?”
他們眼中流露出的積極樂觀便是這個問題的最好答案。
在獨立戰爭期間,這些年輕的愛爾蘭軍官有的是愛爾蘭誌願軍的中低級指揮官,有的是其他地方武裝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共同點是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有民族主義傾向但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他們能夠進入這所為德*隊培養高級參謀人員的軍官學校,夏樹從中發揮的作用十分關鍵,但他從來不要求這些人以任何形式向自己效忠,而是讓他們學習到最先進的軍事理念,讓他們發自內心地意識到,愛爾蘭王國的強大離不開一位雄才偉略的賢明君主,而他正是這個時代最適合此角之人。
軍官們七嘴八舌地說了在德國的收獲與感觸,一名麵目清秀的軍官以稍顯靦腆的語態對夏樹說:“陛下,能否向您提個小小的要求?”
前一晚在家族宴席上的嘴仗儼然沒有影響到夏樹的好心情,贏得了貝爾法斯特之爭,通向愛爾蘭王座的最後一個障礙已被掃清,登基加冕儀式已處於倒計時,下屬軍官的小小要求自然不在話下。
得到夏樹肯定式的示意,這名看起來最多二十五六歲的軍官開口道:“我們有幸跟著歐洲大陸最優秀的軍事教官學習,眼界和思維都比從前開闊了許多,可惜我們終究不是德國人,而學院方麵對所有的外籍交流生都是有所保留的。例如我們隻能研習較早期的戰例,對於大戰期間最為激烈的幾場戰鬥,我們接觸到的隻是報紙刊登過的內容,最核心的內容——德*隊各級指揮部的戰時決策和戰術部署資料,單單供給德國的軍官生們參閱。我知道,院方這樣做固然有他們的立場,這點無可指責,但是我們學習軍事,為的就是能在戰場上合理運用戰術部署,如果我們再用十年二十年前的作戰模式去對付現在的敵人,很快會像第二次科克之戰那樣,被運用先進技戰術的敵人打得一敗塗地。所以……陛下,您能否跟院方溝通一下,哪怕隻給我們翻看一次的機會也好,我們絕對會保守那些不應外泄的秘密。”
“噢,這樣啊!”
這個問題簡單也不簡單,若是做官麵文章,院方肯定會予以拒絕,如果動用私人關係的話,這個要求就不難辦到了。夏樹饒有興致地打量著提出這個問題的年輕人,他名叫約翰-維綸,出身於愛爾蘭自由軍,夏樹率軍登陸愛爾蘭後不久就與之結識,但兩人僅有過數麵之緣,彼此並無深交。獨立戰爭後期,在德軍幫助下進行了整編訓練的自由軍表現可圈可點,但就規模和作用而言,愛爾蘭誌願軍在愛爾蘭的各獨立武裝力量當中還是當仁不讓的大哥大。
見夏樹這般打量自己,維綸頓時緊張起來,他低頭道:“如果這讓陛下覺得為難的話,權當我沒有提過吧!”
“不,隻要是對愛爾蘭有幫助的事情,我必定竭盡全力去做,也希望你們牢記自己的使命,無論遇到多少困難,也請全力以赴。”夏樹冠冕堂皇地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愛爾蘭軍官們紛紛表示將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絕不辜負準國王的冀盼。
緊接著,夏樹做出預告說:“大戰末期,皇家射手團在東線與德軍並肩作戰,我們的表現獲得了不錯的評價。前些時候,馮-克盧克元帥建議在中東地區組建一支多國聯軍,用以維持當地的局勢穩定,德國皇帝已批準了這一計劃,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意大利以及愛爾蘭都將參與其中。我們初步計劃派遣2000名士兵前往,你們臨近畢業,且有過在德國學習生活的經曆,跟德*官們相處起來應該會比較順利,所以我打算從你們當中挑選兩到三人擔任這支部隊的高級指揮官。”
遙遠的中東到處是荒涼的沙漠,但這對小夥子們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們一個個眼睛發亮,恨不得立即向自己的準國王展示自己勤學苦練的成果,唯獨兩名學習裝甲指揮的軍官顯得神情黯淡。德意誌皇家軍事學院建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步兵和炮兵是普魯士軍隊克敵製勝的兩*寶,所以步兵和炮兵指揮是這所學員最具權威性的專業,而裝甲指揮專業的誕生還不到一年時間,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教學模式和教材課未成體係,概括來說,這是個還處在探索階段的新專業。在德*隊,將裝甲戰車視為陸戰輔助力量的觀點仍居主流地位,這種態度又反過來影響到了裝甲指揮專業在德意誌皇家軍事學院的受重視程度。
夏樹看出了這兩個年輕人的失意,他們都曾作為裝甲射手團的軍官出征東歐,在拉脫維亞和白俄羅斯跟沙俄軍隊交過手。有這樣難得的資曆,又得到了在德國高等軍事學府進修的寶貴機會,在愛爾蘭軍隊的發展前途本應一片光明,但是現在,他們的職業前景似乎被不明智的進修方向給耽誤了——如果裝甲戰車永遠是以連排規格配屬給步兵單位使用,身為裝甲指揮官的他們豈有出頭之日?
因為時代的局限性而產生這樣的理解誤區不足為奇,夏樹好意提點道:“選去參加聯軍的人不能驕傲,沒能選上的也不必氣餒,我們的軍隊建設正好趕上了軍事領域的一場時代變革,以步兵為主的傳統軍事力量將逐漸被立體化、技術化的新式軍隊所取代。西班牙通過航海技術的變革成為了一個時代的霸主,英國通過工業技術變革趕超了許多傳統強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抓住軍事變革的機會,從弱小的國家變成無人輕視的強者。在現代化的新式軍隊裏,每個有才華、有特點的人都會得到施展抱負的機會。就比如說,我們正在組建一支以戰車為主的裝甲騎兵部隊,它融合了傳統騎兵快速機動、野戰衝擊力強的特點,又具備了裝甲戰車不懼槍炮攻擊的優勢,配以專門的裝甲騎兵戰術,一個團的作用相當於三四個騎兵團或五六個步兵團,這方麵我們肯定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甚至比德*隊的步伐還要快。”
簡單幾句話,讓兩名進修裝甲指揮的愛爾蘭軍官一掃之前的沮喪,亦令其他人對愛爾蘭軍隊的未來充滿了憧憬。這些青年軍官步入行伍的時間不如列強國家的職業軍人,而且皆非軍人世家出身,骨子裏沒有傳統軍官的那種優越感,但他們充滿朝氣與活力,他們的思維方式顯得更加活躍,他們的信心正隨著自身能力的積累而不斷提升,他們的誌向因為軍隊實力的增長而變得遠大,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一位值得信賴和倚靠的神奇預言家,那雙平靜如湖麵、深邃若大海的眼睛似乎能夠看清楚曆史的發展軌跡,而不像是某些目光短淺、心胸狹隘之人,將其視為是造物主的眷顧和運氣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