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卿,你親自去!”
未央宮中,劉徹的聲音有著難掩的意氣風發。
先是煉爐,又是鐵礦。
即便是張啟那般的手段,終究也抵擋不住底下之人的欲念。
他望向了桑陽。
如今宮中,他的心腹侍中多數派往了長安周邊,負責與羽林郎們共同新建對如今的漢朝至關重要的煉爐。
宮中他能完全信任的人不多了。
以往,負責一些商事方麵的活他都是讓桑弘羊去辦的,他手底下桑弘羊對於漢朝稅賦起著不小的向上作用。
若是沒有張啟的出現,如今他便要施行早已定好的鹽鐵專營國策了。
可惜。
如今的局勢已經不足以支持他繼續獨斷下去,為了鞏固其餘州郡的統治,適當的讓步是必然要做的。
“臣領命。”
殿中,桑陽的眼神中露出一抹難以察覺的波動。
這還是他進入長安這麽久以來第一次得到出離長安的機會。
不過很快,他眼中那抹色彩淡去。
若是要走他早就可以走了。
前年遼地織網密探給他傳遞了消息,陽神的計劃可以終止了,君上允許他返回遼地。
隻不過他自己沒有答應罷了。
君上大事未成,他不會放棄這個可以一直待在劉徹身邊獲得重要情報的機會的。
隻有當整個華夏土地皆在君上版圖之中以後,到那時才是陽神真正該消失的時候。
離開了未央宮。
桑陽徑直往宮外走去。
有劉徹的旨意在,進出未央宮對他來說就如同回家離家一般。
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根本無需他插手,待他到了宮外,早已經有宮中太監備好了車架。
“桑侍中,陛下交代的事情宜早不宜遲。”
“吾知曉,走吧。”
桑陽朝著太監點了點頭,踏上了車架。
車架在長安城的直道上行駛的飛快,不多時,便駛出了長安城,奔著青州方向而去。
而在城中。
一間臨近直道的酒肆裏。
擦著酒杯的店家放下了手中的活計進到了內屋裏。
“陽神已離長安,速傳”
——
“小華,都準備好了,一共三百萬斤鐵礦石,都已經到魯陽了,後續可能還有二三百萬斤。”
魯陽。
新任漢朝大庶長的廖華與培元邵等人正漫步在魯陽城中。
上次獻給劉徹煉爐技術後,雖然他的身份一連連跳十八級,但卻並未有任何實權在身,也暫無任何職務。
“家裏調動的這麽快?”
聽見身邊培元邵所說的話,廖華有些驚訝了起來。
去年收到家裏送來的家書讓他們跟漢朝建立貿易關係,利用自己上交原始煉爐技術他基本上也算是與漢朝建立了聯係。
雖然以劉徹給予他爵位但是並未給予任何實權看得出他並不被信任,但隻要有了開始,那就足夠了。
而且無論怎麽說,從張啟定下的對漢政策來看,漢朝方麵確實是受益的一方。
無論是煉爐技術,還是這次的鐵礦交易,盡管張啟有著圖謀,但東西卻都的的確確都是真的。
廖華一身富家公子的打扮,培元邵鄒倉等人跟在他的身側像極了帶著家丁出門的富家闊少,幾人漫步在這座剛剛複蘇起來的城市當中。
聽到廖華這麽說,幾人中最為沉穩的鄒倉開口回道。
“一半是從家裏調來的,還有一半是銀州那邊這些年的積攢。”
“難怪.”
廖華點了點頭,按照遼地這些年普及的計量單位,三百萬斤的鐵礦石足有一百五十萬噸了,這個數量,對目前這個時代的生產力而言不可謂不大。
即便是遼地每年都還有鐵礦剩餘,短時間內也不太那麽容易湊齊,最大的可能還是得從銀州方麵調取。
畢竟論礦業的發達程度來講,目前銀州那邊是規模最大的。
得益於不斷地消耗倭奴的數量,銀州那邊的礦業開發技術是目前遼地正權中最發達的,各類開礦采礦的設施設備也是最好的。
每年遼地都會讓許多技術工人與學子前往銀州交流,而後再反哺遼地正權的礦業當中。
魯陽的城中百業待興,之前太平軍席卷而下,附近臨靠青州的城縣都是人去樓空,如今青州動蕩的局勢穩定,遼地與漢地間的戰爭也在張啟單方麵的停戰下與漢地達成了默契,所以當初逃離的百姓陸陸續續的又被遣返了回來。
隻不過,數量上不會再有當初那般了,當初太平軍起勢雖讓天下大亂,但在當時也確實吸引了許多實在活不下去的窮苦之人。
所以就現在的魯陽城而言,回來的人不足當年的三分之一去了,而且,曾經的算得上殷實的人家,到了現在,也成了那批活不下去的窮苦人了。
曆史永遠都是一樣的,即便張啟為的是讓更多的人能夠更好的活下去,但在這之前,他所做的,也同樣是迫害的一部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莫過如此了。
城中的百姓衣衫襤褸,有的在尋找著生機,有的在這一路的流亡中累垮了身子。
許多枯瘦的少年少女被拉著跪倒在了路邊,一根草節插在他們嘈雜的枯發上。
一路的流離,最終他們還是回到了家鄉,隻不過回來的後果並不怎麽好,活不下的人太多了,父母們養不起這麽多的人。
賣身,成了出路。
“買下吧,府裏確實少了些人手。”
看著他們,廖華淡淡的說了一句。
一旁的培元邵點了點頭,從錢袋中掏出了銀錢,將周邊近百個孩童買下。
這也是當年的田地還未重新分配,若不然,這一幕就是換成了兼並田畝。
廖華此時所做的,就如同世間所有的豪族一樣。
近百個孩童被買下,很快,廖華坐落在魯陽的宅院管事就來領著人回去了,留下了一地撕心裂肺卻又感恩戴德的恭維。
走在魯陽的街道上,一名不起眼的漢子在拐角的地方將一張紙條塞到了鄒倉的腰間,兩人心照不宣的交錯而過,沒有任何的交流。
待走得遠了,鄒倉拿出腰間的紙條看了一眼,上趕了兩步來到廖華身邊。
“小華,朝堂負責采購的人快到了。”
(本章完)
未央宮中,劉徹的聲音有著難掩的意氣風發。
先是煉爐,又是鐵礦。
即便是張啟那般的手段,終究也抵擋不住底下之人的欲念。
他望向了桑陽。
如今宮中,他的心腹侍中多數派往了長安周邊,負責與羽林郎們共同新建對如今的漢朝至關重要的煉爐。
宮中他能完全信任的人不多了。
以往,負責一些商事方麵的活他都是讓桑弘羊去辦的,他手底下桑弘羊對於漢朝稅賦起著不小的向上作用。
若是沒有張啟的出現,如今他便要施行早已定好的鹽鐵專營國策了。
可惜。
如今的局勢已經不足以支持他繼續獨斷下去,為了鞏固其餘州郡的統治,適當的讓步是必然要做的。
“臣領命。”
殿中,桑陽的眼神中露出一抹難以察覺的波動。
這還是他進入長安這麽久以來第一次得到出離長安的機會。
不過很快,他眼中那抹色彩淡去。
若是要走他早就可以走了。
前年遼地織網密探給他傳遞了消息,陽神的計劃可以終止了,君上允許他返回遼地。
隻不過他自己沒有答應罷了。
君上大事未成,他不會放棄這個可以一直待在劉徹身邊獲得重要情報的機會的。
隻有當整個華夏土地皆在君上版圖之中以後,到那時才是陽神真正該消失的時候。
離開了未央宮。
桑陽徑直往宮外走去。
有劉徹的旨意在,進出未央宮對他來說就如同回家離家一般。
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根本無需他插手,待他到了宮外,早已經有宮中太監備好了車架。
“桑侍中,陛下交代的事情宜早不宜遲。”
“吾知曉,走吧。”
桑陽朝著太監點了點頭,踏上了車架。
車架在長安城的直道上行駛的飛快,不多時,便駛出了長安城,奔著青州方向而去。
而在城中。
一間臨近直道的酒肆裏。
擦著酒杯的店家放下了手中的活計進到了內屋裏。
“陽神已離長安,速傳”
——
“小華,都準備好了,一共三百萬斤鐵礦石,都已經到魯陽了,後續可能還有二三百萬斤。”
魯陽。
新任漢朝大庶長的廖華與培元邵等人正漫步在魯陽城中。
上次獻給劉徹煉爐技術後,雖然他的身份一連連跳十八級,但卻並未有任何實權在身,也暫無任何職務。
“家裏調動的這麽快?”
聽見身邊培元邵所說的話,廖華有些驚訝了起來。
去年收到家裏送來的家書讓他們跟漢朝建立貿易關係,利用自己上交原始煉爐技術他基本上也算是與漢朝建立了聯係。
雖然以劉徹給予他爵位但是並未給予任何實權看得出他並不被信任,但隻要有了開始,那就足夠了。
而且無論怎麽說,從張啟定下的對漢政策來看,漢朝方麵確實是受益的一方。
無論是煉爐技術,還是這次的鐵礦交易,盡管張啟有著圖謀,但東西卻都的的確確都是真的。
廖華一身富家公子的打扮,培元邵鄒倉等人跟在他的身側像極了帶著家丁出門的富家闊少,幾人漫步在這座剛剛複蘇起來的城市當中。
聽到廖華這麽說,幾人中最為沉穩的鄒倉開口回道。
“一半是從家裏調來的,還有一半是銀州那邊這些年的積攢。”
“難怪.”
廖華點了點頭,按照遼地這些年普及的計量單位,三百萬斤的鐵礦石足有一百五十萬噸了,這個數量,對目前這個時代的生產力而言不可謂不大。
即便是遼地每年都還有鐵礦剩餘,短時間內也不太那麽容易湊齊,最大的可能還是得從銀州方麵調取。
畢竟論礦業的發達程度來講,目前銀州那邊是規模最大的。
得益於不斷地消耗倭奴的數量,銀州那邊的礦業開發技術是目前遼地正權中最發達的,各類開礦采礦的設施設備也是最好的。
每年遼地都會讓許多技術工人與學子前往銀州交流,而後再反哺遼地正權的礦業當中。
魯陽的城中百業待興,之前太平軍席卷而下,附近臨靠青州的城縣都是人去樓空,如今青州動蕩的局勢穩定,遼地與漢地間的戰爭也在張啟單方麵的停戰下與漢地達成了默契,所以當初逃離的百姓陸陸續續的又被遣返了回來。
隻不過,數量上不會再有當初那般了,當初太平軍起勢雖讓天下大亂,但在當時也確實吸引了許多實在活不下去的窮苦之人。
所以就現在的魯陽城而言,回來的人不足當年的三分之一去了,而且,曾經的算得上殷實的人家,到了現在,也成了那批活不下去的窮苦人了。
曆史永遠都是一樣的,即便張啟為的是讓更多的人能夠更好的活下去,但在這之前,他所做的,也同樣是迫害的一部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莫過如此了。
城中的百姓衣衫襤褸,有的在尋找著生機,有的在這一路的流亡中累垮了身子。
許多枯瘦的少年少女被拉著跪倒在了路邊,一根草節插在他們嘈雜的枯發上。
一路的流離,最終他們還是回到了家鄉,隻不過回來的後果並不怎麽好,活不下的人太多了,父母們養不起這麽多的人。
賣身,成了出路。
“買下吧,府裏確實少了些人手。”
看著他們,廖華淡淡的說了一句。
一旁的培元邵點了點頭,從錢袋中掏出了銀錢,將周邊近百個孩童買下。
這也是當年的田地還未重新分配,若不然,這一幕就是換成了兼並田畝。
廖華此時所做的,就如同世間所有的豪族一樣。
近百個孩童被買下,很快,廖華坐落在魯陽的宅院管事就來領著人回去了,留下了一地撕心裂肺卻又感恩戴德的恭維。
走在魯陽的街道上,一名不起眼的漢子在拐角的地方將一張紙條塞到了鄒倉的腰間,兩人心照不宣的交錯而過,沒有任何的交流。
待走得遠了,鄒倉拿出腰間的紙條看了一眼,上趕了兩步來到廖華身邊。
“小華,朝堂負責采購的人快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