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呼喊了兩聲。


    但卻沒見操械兵有何動作。


    略微思考,他大致是明白了一些。


    走了上前,張啟又大聲的囑咐,操械兵們這才拱手應是。


    張啟略微點頭,跟他猜的大差不離,操械兵們恐怕是被剛剛的巨響弄得有些失聰了。


    想了想,張啟叫停了他們,吹了個口哨,越野馬咯噔咯噔的小跑了過來。


    他記得他的馬鞍後麵裝了棉墊,裏麵有棉花,用匕首割開,果然如此。


    讓操械兵們過來扯了些堵上了耳朵,雖然用處也不是很大吧,但聊勝於無。


    操械兵重新就位,張啟從馬上取下令旗開始指揮。


    隨著接連的轟鳴聲響起。


    操械兵們將剩下的九挺大炮一一完成了試射。


    結果。


    十挺大炮合格數目有十。


    沒有殘次品。


    張啟更加的高興了。


    這代表著空心鑄件技術在鑄炮上可以做到十成的成功率,當然,沒有出現殘次品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數量太少隻有十挺,說不定到了百挺,千挺的時候,殘次品依舊會出現。


    不過,這已經足夠讓張啟滿意了。


    畢竟這都是人工鑄造,而非自動化機械。


    接下來的一連好幾天,這十挺炮都在這邊進行輪番試射。


    一則也是測試大炮的耐久,二來也在增添操械兵們的熟練度。


    如今還在山海城的新軍還有三萬人,其中操械兵的數量在千數,這些天下來,這一千多名操械兵幾乎都上手過大炮一次。


    對於今後要使用的器械有了基本的了解。


    彈道學,大炮操演手冊,大炮保養需知,已經成為了操械兵們的日常必修課程。


    而山海冶鐵廠也在加班加點的生產著大炮以及空心鑄件模具。


    照現在的規模與速度,山海城三個月內能完成一批三百架百毫米炮的生產。


    極限了。


    山海冶鐵廠的規模本就不大,即便張啟想要增添人手,裏麵的空間也會施展不開。


    原本一開始修建山海冶鐵廠的目的就是為了修補兵刃保證前線的持續作戰能力的。


    現在單獨讓他承擔鑄炮工作,確實是有些難為山海冶鐵廠了。


    不過不打緊,張啟已經抽調了幾名掌握了技術的匠師返回遼寧,那邊才是真正的生產基地。


    除了炮體本身之外,大炮的其餘配套也在生產之中。


    顆粒火藥張啟每天都從騎砍世界帶出來百來斤,一點點的積攢就是了。


    而且現在騎砍世界火藥研究項目的人手已經增添到了五百人,火藥生產工匠也招收了一千多人。


    要不了外界一周,往後張啟一次帶個幾萬斤顆粒火藥出來都不成問題。


    而彈藥的生產就更好解決了。


    山海城本身就不缺石匠,別忘了山海關就是依靠山脈采石修建的,而且城內的居民也能夠幫著進行生產。


    張啟免費贈送卡尺,願意掙點閑錢的,都可以前往社區領取,隻要生產的石彈達標,三枚標準石彈就能換取三錢。


    一些手腳麻利的,一天掙個十幾錢不成問題。


    可別小看了十幾錢,有時候一個家庭,一天的消費也就五六錢左右,家裏但凡是有個腿腳不便或者身體不適高強度工作的,憑借製造石彈也能添補不少的家用。


    不過這種工作也不會持續太久,也就當下張啟麵臨三十萬漢軍北上的危機,想著能多點彈藥是點。


    等解決了眼下的問題,後續的生產還是得正規化。


    山海城這邊開展著鑄炮工作。


    遼寧常春也沒有閑著。


    遼寧。


    朝鮮那邊的局勢基本已經完全掌控。


    整個朝鮮半島,對,現在改叫樂洲了。


    整個樂洲已經被徹底納入了遼地版圖。


    衛滿朝鮮,三韓等勢力悉數倒在了六萬新軍的鐵蹄之下。


    張啟也早就收到了戰報。


    滿意之餘,他也是履行了承諾,將樂洲六萬新軍正式授予了旗號。


    永樂軍!


    這是他們作為攻下樂洲永遠的功績。


    而在永樂軍的輔助下。


    整個樂洲的官僚體係也已經全部換成了遼地培養的人才。


    走遼寧調遣去的官員,學子們很快就上手掌控了全局,開始了農業與工業的生產。


    如今的樂洲,原本的原住民們除了女人外已經沒有了男丁。


    幾乎所有四十歲年紀以下,十四歲年紀以上的男人都被派去修建第一條從遼寧通往居延澤的鐵路。


    人數在十萬以上。


    樂洲的男丁被掏空,便也要從其他地方添補男丁進來。


    青州的人口自然也就被張啟盯上了。


    如今太平軍百多萬占領青州,來了新人,自然也就跟舊人會起衝突。


    但青州是太平軍的重要基地,無論是南下還是西進都能直接影響漢朝的統治,所以太平軍是不會慷張啟之慨,壞張啟之事的。


    那太平軍不能退,退的就是青州原本的百姓了。


    這樣也好,將原本的宗族勢力打散分撥進遼地,樂洲,銀州三洲之地,不僅解決了樂銀兩洲的人口問題。


    也加快了青州百姓們認同新統治的速度,兩全其美。


    這邊熱烈的移民工作如火如荼的展開。


    泰山方向。


    嬴縣。


    也在昨日徹底被廖華等人拿下。


    鄒倉不負所托將般陽派往泰山支援的一校士卒帶去了山穀。


    光是等他們,廖華等人就用來十來天的時間。


    有了充足的人手。


    加上李成這個縣尉從旁協助。


    廖華他們成功換上了縣尉兵的衣服,整三百人加上千餘人的俘虜入了嬴縣。


    趁夜。


    三百換上縣尉兵服飾的太平軍就夜襲了嬴縣武庫。


    那千餘人的俘虜自然也不是俘虜,有了武庫的軍械支持。


    一切都跟廖華預謀的一樣。


    甚至可以說的上是輕鬆。


    嬴縣的軍務本就是李成把持,在性命掌握他人之手下,李成可謂是知無不言。


    城防。


    巡邏。


    縣中的各處重要建築全都被太平軍摸得透徹。


    有心算無心下。


    僅僅一夜,廖華他們就控製了整個縣的城防,將縣丞送進了大牢之中。


    之所以說昨日才徹底掌控嬴縣,那是因為臥龍山渠帥何進,昨日才抵達這裏。


    對於自己隻是安排人去接引流民卻收獲一城的巨大驚喜,何進也是被驚的半天說不出話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騎砍:漢匈霸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可能要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可能要無並收藏騎砍:漢匈霸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