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的事情是這樣的。


    那日皇上在對瑞哥跟玉哥簡單測試後大肆褒揚,去盛德妃時卻得知,玉哥是梅帝師的外租,根據林景榮打探的消息,德妃言語中不時流露出兩個孩子表現的那麽出色可能是因為梅帝師早有安排,可也不知道是誰的嘴快,這話就被梅帝師聽去了。


    老爺子今年年近八旬,哪裏受得了這份侮辱。


    雖然他的嫡孫女梅豐盈嫁給了林景榮,可朝廷起起伏伏這幾年,不是貴親王遭難,就是福、壽兩位王爺受罰,不管是誰,梅家從未牽扯半點,雖然在梅豐盈被林景榮趕到鄉下時,有人曾來拉攏過老帝師,卻被他義正言辭地拒絕了。


    盛德妃是祿親王的娘親,除去已經先去的皇後,在四妃裏,是陪在皇上身旁最久的,現如今就隻有貴親王跟祿親王兩人在京城,她不清不癢地說出那種話,倒是也沒什麽特別衝突的,畢竟梅帝師胳膊林家的關係,的確太容易讓人想入非非。


    但謠言畢竟是謠言,尤其是對老帝師這清高了一輩子的學著,這種傳言對他而言自然簡直就是人生的汙點,當下老人就直奔禦書房,主動請辭,以換清白。


    皇上五旬有餘,對於自己這位年少的老師,向來是恭敬的很,聽梅老爺子要請辭自然不依,便提出重新出題,檢驗這些孩子們。


    因提問的內容都是皇上臨時想到的,而不是跟上次是的是從梅老先生的課堂作業裏抽取的功課,也就更顯得公平。


    皇上今天給飛問題是“社稷”為題做文章。


    瑞哥跟玉哥一如既然地不負眾望,在文章裏,分別提出出了“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國以民為車,社稷亦為民而立”這兩個“以民為本”的觀點,皇上雖然沒有著重表揚,但從神態裏卻也能看出對兩小兒文章的滿意。


    可看到趙祁、趙禱的文章時,皇上不禁龍顏大怒,把宣紙往書案上一拍,當下就甩袖離去,趙遠當時並未在庭軒殿,見此狀趙孝博一邊緊跟皇上而去,一邊差人告訴了趙遠,林景榮當下也是一陣心驚,卻並未離開,他上前看了一眼被皇上摔在桌上的趙祁、趙禱兩人所作的文章,頓時明白了皇上暴怒的原因。


    卻見趙禱關於“社稷”所寫的主題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趙禱所寫的主題是:社為地,稷為糧,君若不自省,社稷立見崩摧矣!


    這兩哥倆兒都在指責皇上不動社稷!


    起先今上並不是聽不進建議的君主,隻是這趙祁、趙禱身份特殊,他們是貴親王趙遠的孩子,而這社稷之道,早在三年前,趙孝博與周星發生衝突牽扯到自己跟趙遠時,就已經呈遞到皇上麵前了。


    三年前事發之時,趙遠還擔任寺庫一職,正在為邊疆籌辦糧食,因趙孝博在貴親王府闖下大禍,牽連了他,當時貴親王派別的眾臣上書力保他,卻依然未能消除皇上的怒氣,籌辦糧食一差,便從趙遠身上轉給了福親王,卻因種種原因,糧食籌辦途中遭遇不測,寒冬臘月軍中無糧,敵軍發起進攻,那一年,大靖朝遭遇了建朝一來最大的創傷。


    事後皇上也後悔莫及。


    但這事僅限於皇上可自省,卻不允許旁人來指點,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一名剛正不阿的“諫人”,尤其是不可以是自己孫子輩的,於是當看到趙祁、趙禱的文章後,皇上就暴怒而走。


    趙遠問訊匆匆趕到禦書房,卻並未獲得皇上的接見,雖然事後皇上身邊的公公出來傳話說此事作罷,但得知來龍去脈地趙遠卻氣憤難平,對於自己這兩個乳臭未幹的臭小子動了手。


    若此事就到此結束,卻也是極好的,可偏偏在趙遠觸犯這兩小子時從趙禱的衣袖裏發現了作弊的紙條,追問之下才說有人在皇上考核時給他們遞了這紙條,小哥倆一口咬定是瑞哥跟玉哥遞的。


    自打知道兩人王府給趙祁、趙禱做伴讀,方素問就開始教導他們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作為趙祁、趙禱的伴讀要以給他們兩人排憂解難為己任,尤其是在“鎖秋院”的事情發生後,瑞哥跟玉哥就更加牢記方素問的教導,但畢竟這事不是他們做的,於是麵對趙祁、趙禱的誣陷,小哥倆隻是跪倒在地卻一字不發。


    7;150838099433546幸,趙遠也不是糊塗的,在對瑞哥跟玉哥的字跡進行比對後,還了兩個孩子的清白,在得知兩個孩子為什麽要承擔這子虛烏有的事是因為方素問教導著要把趙祁、趙禱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後,趙遠是又感動,又無奈。


    於是就有了回到漱芳齋,責罵趙祁、趙禱吃裏扒外的情景。


    趙遠把從趙祁身上發現在紙條給了林景榮,讓他平時在孩子們上課時留意一下相同的字跡,但依著林景榮筆跡的研究,這字跡根本不像是一個十幾歲孩子的字跡,而且字跡提筆下力運籌帷幄之中,好似在哪見過似得。


    馬車繼續在前進,直到最後停在了侯府門口,林景榮也沒想起上次是在哪見過同樣的字跡,他確定紙條還在自己袖袋裏,隨著孩子們還有方素問下車,便也貓身下了車。


    耳房裏的下人們早就等的著急了,見他們回來,便連忙向萬容園去報消息。


    “看來,老祖宗這是還沒休息啊!”林景榮雙臂背於身後,緩緩說道,已經是月末月亮已經不似月中時那麽明亮,走在長廊上,燈籠隨著晚風搖曳著,沒增添幾分明亮不說,人在靠近時,身子反倒是被弄得暖烘烘的,從馬車裏下來時身上的清涼瞬間就沒了。


    四人沿著長廊而行,在走到一處四岔口時,林景榮隨意地朝路旁看了一眼,卻見一向燈火通明的禦風院昏暗一片,他想著過些日子就到了妹妹出閣的日子,因為五國集會的事,他已經許久沒去母親那坐坐了。


    於是乎,林景榮便吩咐下人們陪著方素問母子先會隨竹院,自己則孤身一人朝禦風院而去,他連燈籠都沒拿,便沿著甬道朝禦風院而去。


    方素問站在原地,直到看不到林景榮的背影,這才帶著孩子們朝後走去。


    從四岔口到禦風院不過百十步,這條路在林景榮的記憶裏已經不知道走過多少次,可今日,他卻覺得分外的漫長,一步、兩步、三步……好不容易走到了院門口,他卻沒心情進入院子,於是就又轉身離開。


    人才剛轉身,卻聽禦風院門口腳步聲匆匆。


    這個時候,母親院子裏還有人出入?林景榮一時詫異,扭身躲進了一旁的竹林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棄婦嫁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扶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扶蘇並收藏棄婦嫁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