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平親自禮送人族聯盟的各位官員和行政星星長們,為打擾各位大人物的休息再次抱歉,一位行政星星長轉身拍了一下宋太平肩頭,深情的說道:“宋太平董事長,請你放心!你所開創的人族盛世,我們會堅守住的。這次和那兩個族群的結盟談判,全要靠你了,為人族的未來,冒險向修煉者學藝,此行凶險異常,一路之上要小心,你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宋太平默默的點頭,沒有說什麽,此行的關係重大和艱險,他很清楚的,目送人族聯盟的各位官員和行政星星長們,在護衛的保護下登上各自的懸浮車離開。


    第二日早上,宋太平、肖瀟、宋坤法、餘玲玲、五位玉靈族族人、沈如月、小凱撒、錢學東、劉威、葉飛虎、程安雅、程安娜、竇發財、劉芸、葉悠然聚集在天京市太空城太空港,人族聯盟的各位官員和行政星星長們、富仁集團的各位高管以及各位出行人員的家屬聚集在這裏,為他們送行。


    宋太平當著眾人的麵,對富仁集團的各位高管,直截了當的說道:“各位朋友們,在這裏,我再次申明富仁集團是全人族的,不是哪個人或家族的富仁集團,請各位朋友們把好關,對於人族各行政星以及軍費的開支全力承擔,這是我們富仁集團的任務和使命,不要有什麽怨言。”


    宋太平看向父母宋安民和李曉夢,以及母親懷裏抱著的女兒宋坤宇,隨和的說道:“爸媽,這次一別,將無再相見的機會,多多珍重。留給小丫頭的壓力會很大,這兩篇文章留給她吧,讓她在苦惱的時候,可以多看看。”


    宋太平直接從手上的公文包中取出兩份親筆寫下的文檔,交給了父親宋安民:


    一篇是關於智商的討論。


    “智商高”的人幾乎成了各個領域的香餑餑,人們對智力培養也越來越重視。


    然而,你卻發現自己越來越“笨”:看到熟人卻叫不上來名字、反應力不如從前、學東西越來越慢……


    要想做個聰明人,其實有章可循,要及早遠離生活中讓人變笨“催化劑”。


    1,喜歡獨處,不善傾訴交流。


    交流會使大腦語言中樞興奮,血液循環增快,有利於大腦健康;而不善於交流、交流障礙的人,更容易導致憂鬱和焦慮。


    遇到不快,建議找朋友傾訴,釋放不良情緒。上班族不要回到家就宅,適當出門和朋友交流,參加群體活動。


    2,手機時刻不離手。


    現代人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一群人聚餐,每個人都在低頭玩手機,清晨睜眼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機,晚上睡覺前也要玩會兒手機。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手機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人們的認知能力明顯下降。這是因為手機會令人分心,導致大腦遲鈍;手機代替大腦處理工作,也讓我們處理信息的能力減退。不做智能手機的奴隸。適時放下手機,多用用大腦。


    3,長期喝水不足。


    大腦的80%由水構成。水參與著新陳代謝,維持生理功能的正常運轉。長期缺水,就會對器官運作產生影響。


    一項研究顯示,青少年的大腦在缺水狀態下會出現萎縮現象。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飲水1500~1700毫升,相當於7~8杯。


    4,酗酒吸煙。


    諾森布裏亞大學研究團隊在《精神病學前沿》上發表研究稱,大量吸煙、喝酒的人在記憶力方麵顯示出較大程度的缺損。


    酗酒者的認知功能會造成嚴重損害,記憶功能、執行能力、反應速度都會變差;重度吸煙依賴者,會有認知方麵的影響。煙酒不離手的人,為了你們的智商,手下留情吧。


    5,每天讀書少於30分鍾。


    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研究顯示,經常讀書看報的老人,腦力下降危險比一般人群低32%。


    讀書就像是大腦的“保健操”,能延緩中樞神經係統老化。每本書都有上億個信息點,大腦需要不斷記住這些信息,並將其儲存,記憶力會在此時得到增強。


    讀書不會浪費你寶貴的時間,反而有益健康。專家建議每周讀書3.5小時,相當於即每天讀書半小時。


    6,熬夜讓睡眠不足。


    熬夜者的交感神經在夜晚保持興奮,到了白天就會變得疲憊,從而出現頭昏腦漲、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


    睡眠不足、睡眠質量差,時間長了,會出現神經衰弱、失眠等問題。會導致長時期記憶力減退,都會增加罹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


    30~60歲成年人,男性每天保證睡眠6.29小時,女性7.5小時。60歲以上老年人,每天睡足5.5~7小時即可。


    7,愛吃糖和鹽。


    常吃過鹹食物會損傷動脈血管,影響腦組織的血液供應,使腦細胞長期處於缺血、缺氧狀態,導致記憶力下降、大腦過早老化。


    吃糖過多會損傷大腦中的神經突觸,導致細胞之間通信受損,影響學習和記憶能力。糖每人每天大攝入量不超過25克,鹽每人每天不超過6克。


    8,不重視體育運動。


    有氧鍛煉能夠提高大腦供血供氧量,活躍大腦思維。鍛煉還能調節血壓,利於大腦血液循環。推薦午休時散散步。每周至少3次30分鍾的鍛煉,10分鍾慢跑,10分鍾快走,再10分鍾慢跑。


    9,隨便用藥。


    專家表示,很多藥物作用於神經遞質會影響注意力,例如感冒藥、安眠藥和抗抑鬱藥物。但這些藥物的影響力一般為發揮藥效的幾個小時內,並未發現長久服用導致大腦損傷的案例。


    如果需要長期用藥,建議在吃藥前先了解藥物的副作用,遵循醫囑,謹慎用藥。


    10,生活缺乏規劃,不會放鬆。


    過多的壓力,會導致大腦神經調節混亂,釋放皮質醇和壓力激素,造成早衰、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等心理疾病。一般來說,30分鍾高強度的工作後,最好適當放鬆。


    合理規劃時間,可以減少時間流逝帶來的壓迫感;環境整潔有序,會讓人感覺輕鬆;找機會放鬆,給大腦“喘口氣”的機會。


    另一篇則是討論如何花錢的敝帚自珍。


    擁有時的快樂,和失去它的痛苦,哪一個更大?


    “怕麻煩”是一種什麽心態?


    為什麽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這三個看似風馬牛不及的問題,其實背後都隱藏著同一種心理效應————稟賦效應。


    這個理論就是行為經濟學的奠基人以及決策心理學領域最有影響的學者之一理查德?塞勒教授率先提出的。


    想要理解“稟賦效應”,先得了解“行為經濟學”中,另一個更基本的概念——“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寧原得不到,也不願失去


    假如你工作非常努力,天天晚上加班,為了鼓勵你,領導特意打報告,為你爭取加薪。


    然而到了年終,辛苦了一年的你,卻一無所獲。你一定非常失望。


    事實上,你什麽都沒有失去什麽啊!努力工作卻得不加薪的大有人在,為什麽別人沒有你那麽失望呢?為什麽經過一場想像中的“得而複失”後,你的心情比什麽都沒有發生時還要糟糕呢?


    經濟學家是這樣解釋的:假設你今天早上出門上班時的“心情滿意值”是100,忽然,你撿到一個大皮夾子,裏麵有100元錢,“心情滿意值”迅速上升50%,達到150。


    可是樂極生悲,你遲到了,扣工資100元,“心情滿意值”下降50%,變成75。


    一得一失,錢沒有任何變化,但“心情滿意值”卻從100變成75。


    有人會說,這個計算有問題,為什麽“心情滿意值”不是加減某一個值呢,如果那樣算,“得而複失”就沒有任何變化了。


    這就問到點子上了。


    好比同樣是撿到100元,一個百萬富翁和一個乞丐的感覺完全不同,我們擁有的東西是我們價值判斷的起點。所以“心情滿意值”的變化不是加減某一個值,而是乘除一個比例。


    就像我們拿1萬元炒股,虧損10%,再盈利10%,就變成了9900(反過來也是一樣),憑空少了100元。


    上麵的例子證明了“投資決策心理”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損失厭惡”:


    得到一樣東西的快樂,通常小於失去一樣東西的痛苦,所以我們不喜歡冒險,寧願放棄得到的快樂去維持現狀,也不願承受失去的痛苦。


    人生就是這樣悲慘:你擁有一段戀情的快樂,一定小於失戀的痛苦;得到一個孩子的快樂,一定小於失去這個孩子的痛苦……


    所以老莊哲學才告訴我們,不要去追求那些有價值的東西……


    扯遠了。我們剛才說,“損失厭惡”的前提是“擁有一樣東西之後害怕失去的感覺”,它暗含著一個假設,你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的價值判斷,常常是非理性的。


    理查德?塞勒的“稟賦效應”,就證明了這個假設。


    敝帚自珍的“稟賦效應”


    假如你同時有兩份工作機會,別的條件都一樣,唯一的不同是一份工作薪水高1000元,另一份每年多五天年假。


    你覺得兩份工作都可以接受,用經濟學術語來說, 1000元薪水和5天年假的效用相等。


    其中一家先打電話通知你,你欣然接受,開始憧憬跳槽後的生活。過了一會兒,另一家也打電話給你。此時,你十有八九會拒絕。


    雖然幾分鍾前,你還覺得兩者沒有區別,但當你接受了第一份工作後,你已經擁有的1000元薪水的效用就增加了,大於你沒有得到的5天年假。


    理查德?塞勒教授說,這就是“稟賦效應”:當你擁有一樣東西之後,你對這樣東西的評價會高於你沒有擁有它時。


    “稟賦效應”是“損失厭惡”心理造成的,因為“失去這1000元薪水”的痛苦,大於“得到1000元”(等同於五天年假)的開心。


    旁邊的學生開始插話,這算什麽理論,國人一千多年前就把它總結成一個成語:敝帚自珍。


    理查德?塞勒教授反問:那“敝帚自珍”有沒有告訴你,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學生想了想,說:“其實也不是什麽‘敝帚自珍’,就是怕麻煩,不想改變自己的決定吧。”


    理查德?塞勒教授畢竟是做學問的,喜歡窮追不舍:“那‘怕麻煩’到底是什麽意思呢?是指選擇的成本嗎?難道我們打一個電話說‘我接受了另一工作’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嗎?”


    事實上,當“稟賦效應”讓我們做出不理性的選擇後,“怕麻煩”就隻是一個借口。


    如果你不理解“不想改變現狀”是出於“稟賦效應”的非理性行為,而隻是理解成“怕麻煩”,那麽,當對方為了爭取你,再給你加一天年假時,你很可能還是會拒絕。


    把這個例子變化一下,當麵對薪水漲幅大於30%的工作機會時,你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跳槽;但如果隻有10%的漲幅,你通常會好好考慮一下“跳槽成本”。


    可出於“稟賦效應”,我們會高估目前工作的價值,從而誇大“跳槽成本”。


    那麽,“跳槽成本”實際上是多少呢?


    2倍獲得的快樂才能抵消損失的痛苦


    理查德?塞勒教授在說明“稟賦效應”時,做過一個的實驗。


    他讓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的任務是賣掉一個咖啡杯,第二組的任務是向賣家買咖啡杯,第三組的可自由選擇,擁有一個杯子或得到同價值的一筆錢,然後讓三組人分別給咖啡杯標價。


    結果是第二組買家估價的中位數是2.87美元,和第三組可自由選擇的學生估價3.12美元,非常接近。


    而賣家估價的中位數為7.12美元,高出一倍。再一次證明了“擁有什麽,就高估什麽”的“稟賦效應”。


    理查德?塞勒等經濟學家的很多實驗中,都出現過大約2∶1的比例,於是得出“稟賦效應”的“損失厭惡係數”——2倍獲得的快樂才能抵消相同損失的痛苦。


    用這個係數解釋前麵的例子,當你答應了高1000元的那份工作之後,另外一家要多給你8天的年假(而不是原來的5天),才能讓你改主意。


    如果一個漲薪10%的跳槽機會,會讓你猶豫不決(意味著兩份工作的效用相等),那麽說明“跳槽成本”其實隻有薪水的5%。


    不過,有人提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當我從自己的錢包裏拿出500元錢,買一雙標價500元的鞋時,為什麽我對這自己擁有的這5張鈔票沒有產生“稟賦效應”呢,為什麽賣家沒有對他的鞋產生“稟賦效應”呢?


    為什麽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理查德?塞勒是這麽解釋的:因為你知道,錢是用來花出去的,商家也清楚,商品是用來賣掉的,所以不會產生“稟賦效應”。


    反過來說:當你對錢產生擁有感時,你就不能理性地麵對“花錢”這件事。


    窮人的錢是用來維持生計的,所以窮人常常對錢有“擁有感”,就產生了“稟賦效應”——花100元錢的痛苦大於得到100元商品的快樂;喜歡的東西沒貨了,竟然如釋重負地鬆一口氣。


    而富人相反,他們的錢是用來“錢生錢”的,不停地進進出出,不能不會有“稟賦效應”的心理負擔。


    錢這個東西,一旦停止流動,就會迅速貶值。所以這個世界往往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同樣,在做生意的新手眼中,商品和錢,是兩樣東西,賣得不好的商品,你讓他打個折就像割自己的肉。


    但在生意老手看來,它們都是財富的不同形態。所以他們更注重資金周轉速度,該清倉甩賣時,毫不猶豫。


    用一句老話說:錢隻有被用掉了,你才擁有了它的真實價值。


    屁股決定腦袋”的非理性判斷


    “捫心自問,如果你是別人,你願意和你自己合作嗎?”


    “想都不敢想啊,哪有這麽好的福氣……”


    上麵雖然是個段子,但“稟賦效應”確實讓我們做出了很多“屁股決定腦袋”的非理性判斷。


    你是否曾經認為某某某能力不如你,但升職加薪總是快你一步,因為“那個人會拍馬屁”?


    你是否為領導用了別人的方案,而讓你一周的努力付諸東流而生氣,你認為你的方案明顯比別人的好,領導是眼瞎了嗎?


    當我們處於“賣家”的角色時,我們是否高估了自己的作用?當我們牌“買家”的角色時,我們是否過於吝嗇?


    知道“稟賦效應”的存在,你的判斷應該會更客觀一點,心態應該會更成熟一點吧。


    宋太平和父親宋安民來了個親切的擁抱,和各位送行朋友揮手告別後,與肖瀟、宋坤法、餘玲玲、五位玉靈族族人、沈如月、小凱撒、錢學東、劉威、葉飛虎、程安雅、程安娜、竇發財、劉芸、葉悠然相繼走入了太空飛船,太空飛船的艙門關閉,騰空起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商界巔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血大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血大隱並收藏商界巔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