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的神色帶著一些憤怒,"老夫又何嚐不知道,可能相信誰?若是小兕子有什麽三長兩短,老夫真想殺光天下的醫者。"


    說完李淵臉上憤怒的情緒成了一種惋惜,"李正,若是你能治好小兕子的病症,將來若有什麽不測,老夫說什麽也要保住你的性命。"


    "我能有什麽不測?"


    李淵冷笑道:"李世民數次想要殺了你,若不是為了他自己的名聲,說不定你早就死在了李世民的刀下。"


    李正朝著長安拱手說道:"在下謝過不殺之恩。"


    李淵點頭說道:"既然你有辦法治好小兕子的病,老夫也不會讓你出什麽事情。"


    李淵嘴上這麽說道,李正更覺得這隻是一句空話。


    當年玄武門的事情之後,能被清算的都已經被清算的差不多了。


    李淵在李世民麵前能有多少話語權?


    要是李世民真想殺了自己,李淵根本攔不住。


    有時候自身的實力很重要。


    等到李世民覺得自己沒用了他一定會毫不留情的殺了自己。


    回到家裏,李麗質抱著小兕子朝著自己抱歉的笑笑。


    就知道今晚又要一個人睡了。


    第二日一早便收到了係統的提示。


    屬地一萬四千六百畝,人口兩萬三千人。


    任務:人口增加至三萬。


    任務獎勵:圖書館三階段。


    又增加數千人的人口。


    來到村口,李義府正忙碌地把當初回來的士兵一個個登冊入戶。


    不少士兵都帶著家裏人一起來的。


    村口很熱鬧,李義府忙不過來,讓大牛帶著一群書院的孩子也在做著記錄。


    "人口兩萬三千五百。"


    "人口兩萬三千六百。"


    "人口兩萬三千八百。"


    看著係統記錄中的人口不斷上升。


    係統的任務就快完成了。


    許敬宗來到李正身邊說道:"沒想到當初尉遲恭將軍帶來的邊軍,真的回來了,還帶了這麽多的人過來。"


    李正笑著說道:"咱們大唐的民風淳樸啊。"


    許敬宗拱手說道:"在下倒是覺得是長安令的名聲好,因為他們都相信長安令能夠給他們更好的日子,很多時候這些士兵從邊關回來之後,失去了活計,有些人成了一個個遊俠,還有些隻能靠著動手打一些零工來過活。"


    李正說道:"十四五歲進了軍中,除了打仗沒有謀生的技能。"


    看著當初的士兵帶著自己的家人而來,一個士兵可以帶來三個人,還有多的,一個人帶著十多個家人來到了涇陽。


    李正看著人口數量不斷上升。


    心情頓時好了不少。


    "人口兩萬三千九百。"


    "人口兩萬四千。"


    "人口兩萬四千一百二十。"


    "..."


    一天忙碌下來,人口在兩萬六千停下。


    李義府收拾好回來稟報道:"這次來的士兵一共三千六百人,除去一些獨自來的,還有不少帶著家人的,回來的士兵有一千三人,總共帶來的人口有五千人。"


    "以後還有多少士兵會來。"


    李義府收起冊子說道:"倒是聽說還有一些帶著家人還在路上的,我們核對過兵冊與我們涇陽的名冊,從遣散開始算當初五千邊軍回來的有三千七百人,還有一千三百餘人沒有回來。"


    保守估計應該可以完成係統的人。


    雖說不是每個士兵回去之後就會帶著他們自己的家人來到涇陽。


    不過距離完成任務還剩下四千人口。


    如今的涇陽迫切需要圖書館三階段的內容,製造技術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長安,李世民看著手中的這本雜誌。


    一旁的太監伺候著,也不知道怎麽了。


    陛下一邊看著這本雜誌一邊莫名奇怪地笑。


    突然又傳來了笑聲,嚇得一旁的小太監站著不敢亂動。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這本雜誌,雜誌隻有寥寥幾頁,但是寫的東西倒是很生動。


    寫了不少長安發生的趣事。


    沒想到這長安令還有這麽多事情古怪的事情。


    雜誌中所記載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像是誰家老頭竟然又娶了一個妙齡女子做妾。


    有說誰家偷偷亂扔垃圾又被罰款了。


    誰家小子新婚之後就去平康坊找姑娘,結果娘家找上門。


    還有說幾個崔家子弟在賭坊輸得身無分文。


    都是一些這樣的小事。


    唯獨沒做說朕英明神武的事情。


    李世民心裏暗暗想著,原來當初李正說雜誌裏說朕英明神武的事情都是假的?


    也沒有吹捧魏征。


    桌案的另外一邊放著一大摞的奏章,這些奏章都是彈劾李正的。


    從李正娶了麗質之後。


    彈劾李正的奏章一直都有。


    就像是雜誌這種廉價的書籍,五姓是堅決杜絕的。


    五姓堅決杜絕這種雜書,雜談書出現在在市麵上。


    歸根到底還是李正讓書籍越來越便宜。


    現如今的長安一卷書的價格從當初的一貫錢到現在隻要幾十文。


    而且每日有不少人去涇陽的印書坊印書。


    印書的價格比賣書的價格更低了。


    這肯定是五姓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可這是李世民自己願意看到的事情。


    王鼎小步走來說道:"陛下。"


    李世民頷首問道:"李正還沒開始擴建印書坊嗎?"


    王鼎小聲說道:"沒有建設印書坊,不過最近涇陽傳出來不少的消息。"


    李世民來了精神問道:"說說看。"


    王鼎低聲說道:"近日,李績大將軍一直都在涇陽,說是要學習如今涇陽的練兵之法。"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la">xiaoshuting.la</a>


    李世民疑惑問道:"薛仁貴和王玄策的事情怎麽樣了?"


    王鼎回複道:"李績大將軍勸說過幾次,對方似乎都拒絕了,打算繼續留在涇陽。"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涇陽有什麽好的?"


    王鼎說道:"說是要留在涇陽多學一些本事。"


    放下手中的茶碗李世民又說道:"無妨先讓他們留在涇陽,李正去過龍武軍了嗎?"


    王鼎低聲說道:"長安令沒有去過龍武軍,一直都在涇陽沒有踏出去一步。"


    "這小子還真是..."


    "長安令挺穩重,應該不會輕易接手龍武軍。"


    "想來也是,這小子的心機多,估計一直提防著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大唐已被退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圍並收藏人在大唐已被退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