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誤人猶是說聰明(1)
青瞳:完美典藏版(全集) 作者:媚媚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波冷雨一波風,一個孤身一孤燈,玉階錦簷聽秋雨。
欲哭不成笑不成,自是無奈方無情,誤人猶是說聰明。
一、形勢
已是初冬時分,大苑東南部益州,一個叫永安的小縣城卻仍舊風和日麗,沒有一點冬日的凜冽跡象。永安縣有一條永安河,此河遙對青山,青山碧水上下呼應,微風吹過,河麵泛起粼光,令人心曠神怡。
永安縣城雖然不大,卻出了個被朝廷封侯的人物——元承茂。雖說元承茂的父親在他不足一歲的時候,就舉家遷徙到千裏之外的西南扈州,但關內侯的祖籍還是這裏。作為永安縣的驕傲,元侯祠就建在永安河畔,坐擁美景一片。
而與這般美景不合的,一聲聲慘叫正在不斷傳來。
隻見祠堂前的空地上圍著不少百姓和官差,一個官員打扮的人坐在搖椅上,正是縣令李效賢,他拿著賬冊漫不經心地說:“下一個,二十。”
官差立即拉出一個後生,按在地上劈劈啪啪打起板子來,慘叫聲又響了起來。
二十板子打完,後生已經皮開肉綻,掙紮著爬起來,李效賢道:“下個季度,不交租子還是二十板,你提早準備吧。下一個!”突然,他看著賬冊笑了笑:“這個有意思,三個季度的租子,一粒米也沒交,好、好、好,一百二十板,有意思。”
兩個官差這次拉出來的是一個老頭,老頭哆哆嗦嗦趴下,一板子下去就號叫起來,剛剛打了二三十下,老頭直翻白眼,叫也叫不出來了。
人群中一個三十幾歲的華服男子一直皺著眉頭看著,突然道:“行了,再打要出人命了。”
李效賢吃了一驚,坐直身子望去,見男子衣著不俗、神態悠然,顯然不是尋常百姓,心中有些忌憚,剛到口邊的嗬斥咽了回去。他咳了一聲道:“這位公子,你是外鄉人,不知道我們這裏的情況。如今的百姓可是越來越刁,以往都是乖乖地交租,今年卻都叫苦連天,半數都沒收上來,若是不交租子的不打,這班刁民個個都會不交了。”
華服男子道:“你說得也是。”
前頭被打的後生忍不住道:“我們不是不交,是實在交不出來啊!往年一畝地兩石米,去年說是打仗,漲到三石,那也罷了。今年不是太平了嗎?怎麽反倒變成了四石?一畝地能出多少米?我們不吃飯也交不上啊。”
男子皺眉道:“益州氣候得天獨厚,是天下少有的糧倉,好像一畝地能出八九石米吧?”
後生悲道:“我們都是窮人,整個永安縣算上,種地的沒有一個是有地的,那地都是高門大姓人家的。收上來九石米先要交給他們五石,剩下的怎麽可能交出四石糧食?”
百姓一起哀叫:“是啊!看看誰的家裏還有米?我們吃飯都不夠,實在交不出啊!就是打死我們也沒用,隻有那些員外老爺家才有米。”
“少說廢話!”李效賢頗為惱怒,“高門世家都是祖上立了功的,或者是退下來的官員。多少輩子的規矩,免租免賦,要怪就怪你們祖宗不爭氣吧!你們這些刁民隻知道自家辛苦,不知道北邊六個州都受災了,就靠著這些糧食救濟呢。皇上給我們定下的租子是多少本官就得收多少,一畝地四石米,少一粒也不行!你有話,去金鑾殿找皇上說去!”隨即又瞪眼:“愣著幹什麽,接著打!打死倒好,好叫這些刁民看看,敢拖欠皇上的租子是什麽下場!”
後生悲道:“這新皇上比原來的皇上還狠,我們沒活路了!”
李效賢大喝一聲:“大膽,竟敢誹謗皇上,來人,快把他抓起來!”
華服男子也皺起了眉頭,伸手攔住要抓人的官差,問道:“縣令大人,你說是皇上要四石租子,有憑據嗎?”
李效賢臉色漲紅,旁邊的主簿董研喝道:“放肆,你是什麽人,敢和縣令大人這樣說話?”
李效賢打量這個男子,越看越覺得眼熟,心中奇怪極了,口氣放緩:“你有所不知,今年北方六個州遭災,西北的收成也不如往年,算來隻有南邊這四個州豐收。我們益州又是產糧最多之地,本官吃著朝廷的俸祿,理應為皇上分憂才是。”
“分憂?”男子笑笑,“恐怕皇上受不起你的好心。益州今年收成好,我記得戶部的調令上寫的和去年一樣是三石。皇上歎氣說太重,唯恐百姓難以承受,遂下令減了八鬥,一畝地兩石兩鬥,已經是天下少有的重賦了!而這隻是為了渡過眼前難關,必然不會長久如此。大人居然還多收一石八鬥米,是要送給誰的?”
李效賢臉色煞白,頓覺不妙,此人對朝中情況如此熟悉,定然和京都高官大有牽連。
董研沒他那麽機靈,還在一旁高叫:“大膽!誰讓你在這兒胡言亂語,李大人是永安縣的縣太爺,他說收多少就是多少,豈容你撒野!”
“不要胡說!”李效賢攔住董研,轉向男子賠笑道,“這位公子說笑了,收多少租子當然都要上繳戶部,本官也是為朝廷辦事嘛。”
“對!一畝地四石米,就是皇上定下來的!”董研平日裏囂張慣了,完全沒有察覺不妥,叫道:“你說租子是兩石兩鬥,有什麽憑據?你知不知道假傳聖旨是要砍頭的?”
男子微笑:“這我倒是知道,難道你也知道?那你的膽子可真不小。我看你也隻長了一個腦袋嘛,怎麽不省著點用,這麽急著想丟了?”
董研氣得跳腳:“來人,把這個刁徒給我抓起來!擾亂公務,給我打四十板子!”
官差應聲上前,男子身旁卻突然閃出幾名護衛,冷冷地望著董研。董研嚇得一哆嗦,回望李效賢:“大人,這……”
李效賢見這幾名護衛動作迅速、眼神冷酷,不像一般人家的護院,心裏更加沒底,道:“請問您是……”
百姓中一人突然指著男子叫了起來:“侯爺!是侯爺顯靈了!”
眾百姓皆麵露驚訝之色,隨即大喜,個個爭著叫:“侯爺!”“是關內侯!”“侯爺,我每月都給您上香的,請您救救我們!”百姓紛紛跪下磕頭。
李效賢猛然醒悟,怪不得此人好生眼熟,原來他長得和祠堂中關內侯的塑像十分相像,難道真的是塑像顯靈?他畢竟是讀書識字之人,一時不能接受這等鬼神之說,隻盯著男子猶疑不定。
男子看出他的疑慮,笑道:“我曾是關內侯不假,卻不是祠堂裏的那位,那是我的父親。我名叫元修,皇上任命我為益州督軍,李大人,益州知州沒給你看批文嗎?”
李效賢恍然大悟,父子長得這麽像,真是嚇人!他趕緊過來賠禮:“下官知道大人會來我們永安縣,隻是沒想到這麽早。京都距離此地足有三千裏,不愧是馬上作戰的將軍,竟然半個月就到了。您真是辛苦,下官一早就準備好了府邸,請大人先進府休息。”
得知他是元修,倒讓李效賢鬆了一口氣。原先看他的派頭,隻當是什麽王孫貴戚,督軍官職雖大,卻不能插手民間政務。
“且慢。”元修道,“大人還沒回答我的問題,真是皇上要你一畝地收四石租子嗎?”
李效賢有些尷尬:“這……長途運輸,總有些消耗,不得多備一點嘛!”
元修皮笑肉不笑道:“李大人,我雖然是個武官,可在京都也做了半年雜務,六部的規矩隨便你問,沒一個能問住我,你信不信?銀錢的損耗是半成,糧食的損耗是一成,你最多隻能收兩石四鬥兩升米。損耗居然到了快五成的程度,莫不是給大人運糧食的都是老鼠?”
李效賢臉上掛不住,幹笑道:“將軍真會開玩笑,嗬嗬……將軍遠來辛苦,還是請先休息吧。”
董研唯唯諾諾:“大人,其他人……還打不打?”
李效賢見元修微笑著看著自己,眼睛裏卻透出森冷的寒意,道:“既然侯爺為他們說情,就放了他們吧,下官這就去準備酒宴,為侯爺洗塵。”他不想留在此處,說罷站起,不料元修上前一把握住他的手腕。李效賢掙了一下,卻像被生鐵焊牢一樣,紋絲不動。李效賢暗自叫苦,賠著笑臉問:“不知道侯爺還有何吩咐?”
元修笑眯眯地道:“多謝大人給我麵子。我是粗人,記性有點不好,還想問大人一下,租賦到底是多少來著?”
李效賢咬咬牙,道:“是兩石兩鬥。”
元修轉向董研:“剛才你口口聲聲說是四石,縣太爺此刻又說是兩石兩鬥,真叫我為難,我該相信誰呢?”
董研支支吾吾,看著李效賢,終於道:“是……兩石兩鬥,卑職、卑職記錯了。”
元修笑嘻嘻地伸出手:“賬冊我看看!”董研拖拖拉拉地將賬冊遞給元修,元修大聲讀起來,“張小郎,三石二鬥,責八板;王春江,兩石,責二十板;趙財,四石。果然叫財的有錢,這個居然交滿了四石啊!”
董研臉色尷尬:“卑職回去就將多收的退回去。”百姓聽了皆歡呼起來。
不料元修臉色突然一沉,再不似剛才的嬉皮笑臉,喝道:“你假傳聖旨,退回去就算了嗎?來人,拿下這個主簿。”他的眼睛眯成一條縫,冷森森地道:“就地正法!”
董研大吃一驚,問:“什麽?”
元修冷笑:“李大人,你這個主簿連正法都不懂,怎麽當的官?”他上前摸著董研的脖子,笑道:“正法,就是殺頭!”一擺手,護衛上前一左一右扭住了董研的胳膊,下手極狠。
董研不敢相信元修是當真的,叫道:“將軍!將軍!我冤枉啊!”
“冤枉?”元修坐在椅子上,“不知你有何冤情,我可是不能插手政務的。好在你們縣太爺在這裏,你和他說吧。”
董研哭喪著臉看著李效賢,這叫他怎麽說?隻好低下頭道:“小人錯了,小人沒有冤枉,隻求將軍饒命。”
“你不冤枉了?那好,動手吧。”
幾名護衛毫不手軟,衝董研膝蓋窩一踢,他便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一名護衛摘下他的官帽,拔出發簪,他的頭發一下子披散下來,遮住臉麵。
董研魂飛魄散,他主持過的殺人場麵也不少,卻沒見過這樣的效率,這才相信真的死到臨頭了。他拚命掙紮起來,叫道:“將軍!卑職怎敢貪墨,糧食運到京都三千裏路,光關卡就有幾百個,處處都要截留,運送途中從上到下都要打點,加收一倍這是規矩啊!這還是看今年益州租賦太高,才隻加了八成,誰也沒有辦法,人人都是如此,將軍怎能隻怪我一個?你要殺,這天下就沒有官了!”
元修冷森森地道:“天下我管不著,皇上隻任命我坐守益州。算你倒黴,在益州為官,那我就從你殺起吧。”
董研哭著轉向李效賢:“大人救命!念在小人給大人效命十幾年的分兒上,救我一命!”
李效賢轉過頭不去看他,董研心裏頓時冰涼,再也顧不得,叫起來:“冤枉!租賦都是李大人要我收的,小人不過是個主簿,不能算在我的頭上啊!”
元修轉頭看著李效賢,笑眯眯地道:“你這個主簿大概嚇糊塗了,居然誣陷起李大人了,大人說該怎麽辦?”
李效賢看著元修心中暗罵,卻毫無辦法,隻得大聲道:“董研假傳聖旨,其罪當誅,立即行刑!”
整個縣城的功曹、捕快、衙役都麵麵相覷,董研號叫起來:“大人!大人!”
元修對自己的手下道:“沒聽到李大人的命令嗎,還不幫忙?”隨著“幫忙”兩個字出口,董研的頭顱衝天而起。從元修翻臉到董研被殺不過片刻,一時人人都被嚇得呆了。
元修若無其事地道:“李大人愛民如子,怎麽會做這種事?李大人,就因為這個主簿……”說著一指屍體:“很多百姓平白挨了板子,不如李大人出點補償,安慰一下黎民。咱們還按照你這主簿定下的規矩,一板子算一鬥米,如何?”
李效賢臉上肌肉抽動,望著地上身首兩處、鮮血橫流的屍體,道:“但憑將軍吩咐。”
元修笑嘻嘻地道:“那我就告辭了,李大人可要保重。”
李效賢勉強與他施禮,雙拳攥得緊緊的。
剛走過祠堂拐角,元修臉上便沒了半點笑意,卻帶著無比沉重之色。一個護衛上前,小心地問:“侯爺,這明明是縣令搞鬼,為什麽侯爺隻斬了一個主簿?”
元修歎了一口氣:“李效賢是晉王的人。”
護衛有些不服氣:“侯爺是皇上親信,便是晉王也要賣幾分情麵。這個縣令加賦加到將近一倍,就算晉王知道了,恐怕也不會明著包庇他。”
元修眉頭緊鎖,長歎道:“董研說得沒錯,沒有一處不貪墨,沒有一處不加賦,普天之下個個如此,就算殺了李效賢又能如何?何況晉王也不得不防,皇上登基時日尚淺,還摸不清那些親王的態度。現在緊要的事是穩定下來,我總不能給陛下再惹麻煩。”他遙望京都方向,滿麵憂色:“災民等著救濟、邊城急著修複、內部尚不安定……益州是最富庶的州府,永安也是大豐收的郡縣,百姓尚且如此,這天下……這天下……唉!”
一陣風吹來,人人打了個寒戰,終於從這不再和緩的風中感覺到了冬天。
梅竹何日報新春?愁緒萬千縈苦身。
新晨盼得靈鵲至,空來不為傳玉音。
二、辛勞
天漸漸亮了,光線透過窗欞,照在含元殿的黃花梨木長條書案上。書案上堆著滿滿的青色封皮書冊,式樣一模一樣,墨香尚在,顯然是新近抄錄的,青瞳拿著其中一本正在看。她的麵前點著兩支手臂粗的大蠟燭,燒得隻剩下短短的一點。一會兒後,蠟燭燒完,噗的一聲熄滅,但因為窗外天色更亮,她竟然毫無發覺,就著天光繼續看書,顯然是十分投入才會如此。
突然,青瞳手中的書冊像被什麽拽了一下,從她眼前飄起,青瞳伸手去抓,那冊書左飄飄右飄飄偏偏不讓她碰到。青瞳放下手,抬起頭不悅地說:“任平生,你又不是小孩,玩這個做什麽?”
“我叫了你三次,你終於肯跟我說一句話了。”任平生離她遠遠的,掛在椅子上搖搖晃晃,笑著問道,“我這手隔空取物怎麽樣?可沒幾個人能抓得起這麽大的東西。”
“我又不懂這些。”青瞳眉頭緊鎖,將書冊拿回麵前又翻了起來,“你去找別人吧。”
任平生搖頭:“那可不行,今晚我值夜,我得負責保護你的安全。”
欲哭不成笑不成,自是無奈方無情,誤人猶是說聰明。
一、形勢
已是初冬時分,大苑東南部益州,一個叫永安的小縣城卻仍舊風和日麗,沒有一點冬日的凜冽跡象。永安縣有一條永安河,此河遙對青山,青山碧水上下呼應,微風吹過,河麵泛起粼光,令人心曠神怡。
永安縣城雖然不大,卻出了個被朝廷封侯的人物——元承茂。雖說元承茂的父親在他不足一歲的時候,就舉家遷徙到千裏之外的西南扈州,但關內侯的祖籍還是這裏。作為永安縣的驕傲,元侯祠就建在永安河畔,坐擁美景一片。
而與這般美景不合的,一聲聲慘叫正在不斷傳來。
隻見祠堂前的空地上圍著不少百姓和官差,一個官員打扮的人坐在搖椅上,正是縣令李效賢,他拿著賬冊漫不經心地說:“下一個,二十。”
官差立即拉出一個後生,按在地上劈劈啪啪打起板子來,慘叫聲又響了起來。
二十板子打完,後生已經皮開肉綻,掙紮著爬起來,李效賢道:“下個季度,不交租子還是二十板,你提早準備吧。下一個!”突然,他看著賬冊笑了笑:“這個有意思,三個季度的租子,一粒米也沒交,好、好、好,一百二十板,有意思。”
兩個官差這次拉出來的是一個老頭,老頭哆哆嗦嗦趴下,一板子下去就號叫起來,剛剛打了二三十下,老頭直翻白眼,叫也叫不出來了。
人群中一個三十幾歲的華服男子一直皺著眉頭看著,突然道:“行了,再打要出人命了。”
李效賢吃了一驚,坐直身子望去,見男子衣著不俗、神態悠然,顯然不是尋常百姓,心中有些忌憚,剛到口邊的嗬斥咽了回去。他咳了一聲道:“這位公子,你是外鄉人,不知道我們這裏的情況。如今的百姓可是越來越刁,以往都是乖乖地交租,今年卻都叫苦連天,半數都沒收上來,若是不交租子的不打,這班刁民個個都會不交了。”
華服男子道:“你說得也是。”
前頭被打的後生忍不住道:“我們不是不交,是實在交不出來啊!往年一畝地兩石米,去年說是打仗,漲到三石,那也罷了。今年不是太平了嗎?怎麽反倒變成了四石?一畝地能出多少米?我們不吃飯也交不上啊。”
男子皺眉道:“益州氣候得天獨厚,是天下少有的糧倉,好像一畝地能出八九石米吧?”
後生悲道:“我們都是窮人,整個永安縣算上,種地的沒有一個是有地的,那地都是高門大姓人家的。收上來九石米先要交給他們五石,剩下的怎麽可能交出四石糧食?”
百姓一起哀叫:“是啊!看看誰的家裏還有米?我們吃飯都不夠,實在交不出啊!就是打死我們也沒用,隻有那些員外老爺家才有米。”
“少說廢話!”李效賢頗為惱怒,“高門世家都是祖上立了功的,或者是退下來的官員。多少輩子的規矩,免租免賦,要怪就怪你們祖宗不爭氣吧!你們這些刁民隻知道自家辛苦,不知道北邊六個州都受災了,就靠著這些糧食救濟呢。皇上給我們定下的租子是多少本官就得收多少,一畝地四石米,少一粒也不行!你有話,去金鑾殿找皇上說去!”隨即又瞪眼:“愣著幹什麽,接著打!打死倒好,好叫這些刁民看看,敢拖欠皇上的租子是什麽下場!”
後生悲道:“這新皇上比原來的皇上還狠,我們沒活路了!”
李效賢大喝一聲:“大膽,竟敢誹謗皇上,來人,快把他抓起來!”
華服男子也皺起了眉頭,伸手攔住要抓人的官差,問道:“縣令大人,你說是皇上要四石租子,有憑據嗎?”
李效賢臉色漲紅,旁邊的主簿董研喝道:“放肆,你是什麽人,敢和縣令大人這樣說話?”
李效賢打量這個男子,越看越覺得眼熟,心中奇怪極了,口氣放緩:“你有所不知,今年北方六個州遭災,西北的收成也不如往年,算來隻有南邊這四個州豐收。我們益州又是產糧最多之地,本官吃著朝廷的俸祿,理應為皇上分憂才是。”
“分憂?”男子笑笑,“恐怕皇上受不起你的好心。益州今年收成好,我記得戶部的調令上寫的和去年一樣是三石。皇上歎氣說太重,唯恐百姓難以承受,遂下令減了八鬥,一畝地兩石兩鬥,已經是天下少有的重賦了!而這隻是為了渡過眼前難關,必然不會長久如此。大人居然還多收一石八鬥米,是要送給誰的?”
李效賢臉色煞白,頓覺不妙,此人對朝中情況如此熟悉,定然和京都高官大有牽連。
董研沒他那麽機靈,還在一旁高叫:“大膽!誰讓你在這兒胡言亂語,李大人是永安縣的縣太爺,他說收多少就是多少,豈容你撒野!”
“不要胡說!”李效賢攔住董研,轉向男子賠笑道,“這位公子說笑了,收多少租子當然都要上繳戶部,本官也是為朝廷辦事嘛。”
“對!一畝地四石米,就是皇上定下來的!”董研平日裏囂張慣了,完全沒有察覺不妥,叫道:“你說租子是兩石兩鬥,有什麽憑據?你知不知道假傳聖旨是要砍頭的?”
男子微笑:“這我倒是知道,難道你也知道?那你的膽子可真不小。我看你也隻長了一個腦袋嘛,怎麽不省著點用,這麽急著想丟了?”
董研氣得跳腳:“來人,把這個刁徒給我抓起來!擾亂公務,給我打四十板子!”
官差應聲上前,男子身旁卻突然閃出幾名護衛,冷冷地望著董研。董研嚇得一哆嗦,回望李效賢:“大人,這……”
李效賢見這幾名護衛動作迅速、眼神冷酷,不像一般人家的護院,心裏更加沒底,道:“請問您是……”
百姓中一人突然指著男子叫了起來:“侯爺!是侯爺顯靈了!”
眾百姓皆麵露驚訝之色,隨即大喜,個個爭著叫:“侯爺!”“是關內侯!”“侯爺,我每月都給您上香的,請您救救我們!”百姓紛紛跪下磕頭。
李效賢猛然醒悟,怪不得此人好生眼熟,原來他長得和祠堂中關內侯的塑像十分相像,難道真的是塑像顯靈?他畢竟是讀書識字之人,一時不能接受這等鬼神之說,隻盯著男子猶疑不定。
男子看出他的疑慮,笑道:“我曾是關內侯不假,卻不是祠堂裏的那位,那是我的父親。我名叫元修,皇上任命我為益州督軍,李大人,益州知州沒給你看批文嗎?”
李效賢恍然大悟,父子長得這麽像,真是嚇人!他趕緊過來賠禮:“下官知道大人會來我們永安縣,隻是沒想到這麽早。京都距離此地足有三千裏,不愧是馬上作戰的將軍,竟然半個月就到了。您真是辛苦,下官一早就準備好了府邸,請大人先進府休息。”
得知他是元修,倒讓李效賢鬆了一口氣。原先看他的派頭,隻當是什麽王孫貴戚,督軍官職雖大,卻不能插手民間政務。
“且慢。”元修道,“大人還沒回答我的問題,真是皇上要你一畝地收四石租子嗎?”
李效賢有些尷尬:“這……長途運輸,總有些消耗,不得多備一點嘛!”
元修皮笑肉不笑道:“李大人,我雖然是個武官,可在京都也做了半年雜務,六部的規矩隨便你問,沒一個能問住我,你信不信?銀錢的損耗是半成,糧食的損耗是一成,你最多隻能收兩石四鬥兩升米。損耗居然到了快五成的程度,莫不是給大人運糧食的都是老鼠?”
李效賢臉上掛不住,幹笑道:“將軍真會開玩笑,嗬嗬……將軍遠來辛苦,還是請先休息吧。”
董研唯唯諾諾:“大人,其他人……還打不打?”
李效賢見元修微笑著看著自己,眼睛裏卻透出森冷的寒意,道:“既然侯爺為他們說情,就放了他們吧,下官這就去準備酒宴,為侯爺洗塵。”他不想留在此處,說罷站起,不料元修上前一把握住他的手腕。李效賢掙了一下,卻像被生鐵焊牢一樣,紋絲不動。李效賢暗自叫苦,賠著笑臉問:“不知道侯爺還有何吩咐?”
元修笑眯眯地道:“多謝大人給我麵子。我是粗人,記性有點不好,還想問大人一下,租賦到底是多少來著?”
李效賢咬咬牙,道:“是兩石兩鬥。”
元修轉向董研:“剛才你口口聲聲說是四石,縣太爺此刻又說是兩石兩鬥,真叫我為難,我該相信誰呢?”
董研支支吾吾,看著李效賢,終於道:“是……兩石兩鬥,卑職、卑職記錯了。”
元修笑嘻嘻地伸出手:“賬冊我看看!”董研拖拖拉拉地將賬冊遞給元修,元修大聲讀起來,“張小郎,三石二鬥,責八板;王春江,兩石,責二十板;趙財,四石。果然叫財的有錢,這個居然交滿了四石啊!”
董研臉色尷尬:“卑職回去就將多收的退回去。”百姓聽了皆歡呼起來。
不料元修臉色突然一沉,再不似剛才的嬉皮笑臉,喝道:“你假傳聖旨,退回去就算了嗎?來人,拿下這個主簿。”他的眼睛眯成一條縫,冷森森地道:“就地正法!”
董研大吃一驚,問:“什麽?”
元修冷笑:“李大人,你這個主簿連正法都不懂,怎麽當的官?”他上前摸著董研的脖子,笑道:“正法,就是殺頭!”一擺手,護衛上前一左一右扭住了董研的胳膊,下手極狠。
董研不敢相信元修是當真的,叫道:“將軍!將軍!我冤枉啊!”
“冤枉?”元修坐在椅子上,“不知你有何冤情,我可是不能插手政務的。好在你們縣太爺在這裏,你和他說吧。”
董研哭喪著臉看著李效賢,這叫他怎麽說?隻好低下頭道:“小人錯了,小人沒有冤枉,隻求將軍饒命。”
“你不冤枉了?那好,動手吧。”
幾名護衛毫不手軟,衝董研膝蓋窩一踢,他便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一名護衛摘下他的官帽,拔出發簪,他的頭發一下子披散下來,遮住臉麵。
董研魂飛魄散,他主持過的殺人場麵也不少,卻沒見過這樣的效率,這才相信真的死到臨頭了。他拚命掙紮起來,叫道:“將軍!卑職怎敢貪墨,糧食運到京都三千裏路,光關卡就有幾百個,處處都要截留,運送途中從上到下都要打點,加收一倍這是規矩啊!這還是看今年益州租賦太高,才隻加了八成,誰也沒有辦法,人人都是如此,將軍怎能隻怪我一個?你要殺,這天下就沒有官了!”
元修冷森森地道:“天下我管不著,皇上隻任命我坐守益州。算你倒黴,在益州為官,那我就從你殺起吧。”
董研哭著轉向李效賢:“大人救命!念在小人給大人效命十幾年的分兒上,救我一命!”
李效賢轉過頭不去看他,董研心裏頓時冰涼,再也顧不得,叫起來:“冤枉!租賦都是李大人要我收的,小人不過是個主簿,不能算在我的頭上啊!”
元修轉頭看著李效賢,笑眯眯地道:“你這個主簿大概嚇糊塗了,居然誣陷起李大人了,大人說該怎麽辦?”
李效賢看著元修心中暗罵,卻毫無辦法,隻得大聲道:“董研假傳聖旨,其罪當誅,立即行刑!”
整個縣城的功曹、捕快、衙役都麵麵相覷,董研號叫起來:“大人!大人!”
元修對自己的手下道:“沒聽到李大人的命令嗎,還不幫忙?”隨著“幫忙”兩個字出口,董研的頭顱衝天而起。從元修翻臉到董研被殺不過片刻,一時人人都被嚇得呆了。
元修若無其事地道:“李大人愛民如子,怎麽會做這種事?李大人,就因為這個主簿……”說著一指屍體:“很多百姓平白挨了板子,不如李大人出點補償,安慰一下黎民。咱們還按照你這主簿定下的規矩,一板子算一鬥米,如何?”
李效賢臉上肌肉抽動,望著地上身首兩處、鮮血橫流的屍體,道:“但憑將軍吩咐。”
元修笑嘻嘻地道:“那我就告辭了,李大人可要保重。”
李效賢勉強與他施禮,雙拳攥得緊緊的。
剛走過祠堂拐角,元修臉上便沒了半點笑意,卻帶著無比沉重之色。一個護衛上前,小心地問:“侯爺,這明明是縣令搞鬼,為什麽侯爺隻斬了一個主簿?”
元修歎了一口氣:“李效賢是晉王的人。”
護衛有些不服氣:“侯爺是皇上親信,便是晉王也要賣幾分情麵。這個縣令加賦加到將近一倍,就算晉王知道了,恐怕也不會明著包庇他。”
元修眉頭緊鎖,長歎道:“董研說得沒錯,沒有一處不貪墨,沒有一處不加賦,普天之下個個如此,就算殺了李效賢又能如何?何況晉王也不得不防,皇上登基時日尚淺,還摸不清那些親王的態度。現在緊要的事是穩定下來,我總不能給陛下再惹麻煩。”他遙望京都方向,滿麵憂色:“災民等著救濟、邊城急著修複、內部尚不安定……益州是最富庶的州府,永安也是大豐收的郡縣,百姓尚且如此,這天下……這天下……唉!”
一陣風吹來,人人打了個寒戰,終於從這不再和緩的風中感覺到了冬天。
梅竹何日報新春?愁緒萬千縈苦身。
新晨盼得靈鵲至,空來不為傳玉音。
二、辛勞
天漸漸亮了,光線透過窗欞,照在含元殿的黃花梨木長條書案上。書案上堆著滿滿的青色封皮書冊,式樣一模一樣,墨香尚在,顯然是新近抄錄的,青瞳拿著其中一本正在看。她的麵前點著兩支手臂粗的大蠟燭,燒得隻剩下短短的一點。一會兒後,蠟燭燒完,噗的一聲熄滅,但因為窗外天色更亮,她竟然毫無發覺,就著天光繼續看書,顯然是十分投入才會如此。
突然,青瞳手中的書冊像被什麽拽了一下,從她眼前飄起,青瞳伸手去抓,那冊書左飄飄右飄飄偏偏不讓她碰到。青瞳放下手,抬起頭不悅地說:“任平生,你又不是小孩,玩這個做什麽?”
“我叫了你三次,你終於肯跟我說一句話了。”任平生離她遠遠的,掛在椅子上搖搖晃晃,笑著問道,“我這手隔空取物怎麽樣?可沒幾個人能抓得起這麽大的東西。”
“我又不懂這些。”青瞳眉頭緊鎖,將書冊拿回麵前又翻了起來,“你去找別人吧。”
任平生搖頭:“那可不行,今晚我值夜,我得負責保護你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