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幸福的味道 成功的希望
將軍霸寵:別跑,小廚娘 作者:雁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旅人遊汲汲,春氣又融融。農事蛙聲裏,歸程草色中。”穀雨時節有“雨生百穀”之說,也是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最佳時節。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所以穀雨時節一到,農民們就開始忙碌起來了,李家也不例外。
這不,吃過了早飯,李家三個壯勞力,李大春以及李萬峰兩口子就扛著農具下田了,“一年一季在於春”嘛。戴氏吩咐了李雁回照顧好弟弟妹妹,看好門戶之後就出門了。
“大姐,能開始了吧?”李秭歸看著爺爺和爹娘出去幹農活了,賊兮兮的說。
“嗯,今天我就試試。”李雁回準備了幾天,準備趁著爹娘和爺爺出門幹活的機會試試手藝,要是真行,也算是給家裏謀個進項。
李雁回準備做兩樣點心,一樣鬆子糖,一樣是“驢打滾”,鬆子自然是鬆鼠窩裏掏的,驢打滾用的糯米粉、黃豆粉和紅豆餡也都是能在家裏找到的。
先做頭一樣——鬆子糖,鬆子糖呢是一定要有糖的,早在前幾天李雁回就趁著戴氏出門幹活的時候把麥芽糖做好了。
麥粒發了芽出來,糯米洗淨泡發後晾幹,上鍋蒸熟,晾涼,把麥芽和糯米攪拌在一起,搗碎。
然後蓋上被子讓他發酵,由於不敢讓戴氏知道,偷偷的捂在三姐妹的炕頭上,並在上麵蓋了其他雜物才瞞過了戴氏。
發酵好了就開始過濾,找來紗布,用力扭,盡力把汁水都榨幹出來,用幹淨的盆盛出來,刷幹淨一個奶奶之前熬藥用的砂鍋,慢慢的熬,直到糖汁粘稠,不停的起泡,就好了。
由於是第一次做,李雁回沒敢多做,畢竟在這個春荒的時候,能任“糟蹋”的糧食也是有限的。
會做這個麥芽糖,還得益於“舌尖上的中國”,要不憑著李雁回白案師傅的手藝也製不出來麥芽糖。
麥芽糖熬好的時候,隻給弟弟妹妹一人用筷子纏了一塊出來,剩下的都留著今天做鬆子糖呢。
鬆子和榛子用大鍋炒好了,一個個用錘頭砸出來,吹走上麵的薄皮,收集起來也沒有多少,鬆子和榛子大概三斤上下的樣子,這可是李雁回姐弟掏了五六天鬆鼠窩的全部了。
把榛子用搗蒜的蒜缸砸碎一些,和鬆子攪拌在一起。為了取出鬆子仁和榛子仁,大弟弟李晨的手多砸腫了,看的李雁回直心疼。
李雁回先在大鍋裏填上些水,把已經凝固的麥芽糖化開了,慢慢的熬成氣泡的樣子,趕緊讓李秭歸把柴火撤出去。
這邊李清合和李晨把盆裏麵的鬆子和榛子倒進了鍋裏,李雁回拿起鍋鏟,用力地攪拌,讓鬆子和榛子與麥芽糖充分混合。
混合好後,讓弟弟妹妹門退後,費力地把半凝固的鬆子糖舀出放在光滑的石板上,這石板本來是用來壓酸菜的,臨時被征用了。
趁著鬆子糖還沒有徹底凝固,用菜刀沾著涼水,把糖壓成扁平的幾大片,再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規則的長方形,放在案板上晾涼,鬆子糖就大功告成了。
幾個小的嗅著空氣中香甜的味道,一個勁兒的咽口水。李雁回笑著拿起邊上那些掉下來的或者不規則的糖,分給弟弟妹妹們,看著他們眯著眼睛小口小口的的嚼著,這就是幸福的味道吧!
“大姐,真香,真甜,真好吃,比那天的糖汁更好吃。”李晨開心地說道。
“你真笨,能不好吃嗎?這裏麵可是有鬆子和榛子的,還不粘牙呢。”李秭歸一邊吃著一邊說,另外兩個小的頻頻的點頭,看來這鬆子糖俘獲了一眾小的的心了。
“大姐,這糖能賣錢吧?”李清合問。“當然了,可是比貨郎帶來的糖要好吃多了。”李雁回無不自豪地說。
看著案板上一溜整齊擺放的鬆子糖,李雁回覺得前途是光明的。吩咐著弟妹們把糖收起來放在幹淨的籃子裏,用塊紗布蓋上放在高處,謹防蛇蟲鼠蟻。
接下來李雁回準備做“驢打滾”了,其實這個就相對簡單了,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對於李雁回這個白案師傅來說,可是手到擒來的。
驢打滾的製作,一共分為三步,製坯、和餡和成型。在做之前把泡好的紅小豆用鍋煮爛,搗成紅豆沙,加麥芽糖,備用。
黃豆炒熟了,磨成粉,這道工序已經在李雁回的軟磨硬泡下讓爹爹李萬峰完成了,要不單靠這幾個孩子可是推不動碾子了,李雁回還和爹爹商定要保密的。
再把糯米粉用溫水活好,擀成薄薄的片,用蒸饅頭用的籠屜蒸熟,晾涼了以後,切成成人三指寬的長條,再斷成七八公分的小段。
裹上紅豆沙,裹緊,在磨好的黃豆麵裏一滾,這“驢打滾”就成了,倒是簡單,就是花些心思在裏麵。
幾個小的看著大姐做的有趣,也想動手,李雁回被磨的沒法子了,隻給他們小小的一片玩,讓他們自己做了自己吃了,從小沒怎麽吃過糕點的幾個小的,看著香甜的糕點,左看右看的,舍不得吃。
“行啦,你們做的那麽醜,是賣不出去的,快吃了吧,嚐嚐味道。”幾個小的看著和自己大姐做的一比真心沒法看,默默地吃了,香甜軟糯,入口綿軟,別具風味。
“大姐,真好吃,比上次小四給我吃的白糖糕好吃多了。”李晨激動的說,小四是村長田大山的四兒子,家裏條件比一般人家要好,李晨和他關係要好,小四常帶吃的給他。
“那是自然,白糖糕怎麽趕得上大姐的什麽滾好吃呢!”小不點李曦傲嬌了。這時候李雁回已經做了不少“驢打滾了”,一個個裹著黃黃的都免,整整齊齊的,散發著豆香和麥芽的香氣。
另找一個幹淨的柳條筐,墊上紗布把“驢打滾”輕輕的放好,每個中間多撒了豆麵,防止粘住。
做了這麽多李雁回也累了,畢竟這個身體不是三十幾歲的成年人,而是十歲的小豆芽啊,做了一上午的活,可不是累了嗎。
鬆子糖和“驢打滾”都做好了,捶著酸疼的胳膊李雁回收拾著廚房,幾個小的看著大姐累了,爭著搶著要收拾,讓大姐坐下歇歇。
看著弟妹們也做的習慣了,李雁回也就沒有堅持,畢竟一會兒還得晌午飯呢,開始幹農活了,家裏也由兩頓飯改為三頓了。
爺爺還有爹爹、娘親在翻地,由於家裏沒有牛,隻能用人力拉犁,特別辛苦,所以中午飯李雁回做的幹飯,不再是稀粥。
盛好高粱米,淘洗幹淨,放了泡好的菜豆、芸豆,加水煮飯。又在另外一個灶上,做了一個白菜燒土豆,讓妹妹看著燒火。
李雁回拿了幹淨的盤子,裝了五塊驢打滾,又拿了幾塊鬆子糖,“要給奶奶送去嗎?”李清合在燥下燒火,抬頭問道。
“清合真聰明,這樣的點心要給奶奶嚐嚐,奶奶可是見過世麵的,說不定能給咱們提點意見呢。”說著去了東屋。
幾個小的在灶房裏麵“造反”,東屋的文氏自然聽見了,不過素來知道李雁回在灶上很有功夫,別看小小的人,做了一手的好飯菜,手上也有分寸,出不了事,也就沒出屋。
畢竟奶奶文氏身子弱,又大病初愈的。看見孫女兒挑起門簾進了屋,手上還端著一個盤子,孫女兒笑盈盈的走到自己跟前。
“奶奶,你看孫女兒鼓搗的吃食,可還中?”文氏看著眼前的“驢打滾”、鬆子糖,顏色鮮亮,聞著香甜,分別嚐了嚐。
李雁回總覺得奶奶的姿勢很優雅,不像一般的農村老太太。“嗯,味道不錯,顏色也好,大妮兒做的?”
“嗯,我做的,奶奶看可能換錢?”“我看行,大妮兒手巧,在廚藝上很有天分,奶奶問你,這麥芽糖的製法是從哪學來的?”
文氏可不相信李雁回一個小女孩自己就會做糖了,那可不全天下都是賣糖的了,糖還會那麽貴嗎。
“奶奶,我說了,奶奶可會信?”“你是奶奶的孫女兒,奶奶自然信的。”
“奶奶,那日我摔了頭,讓黑白無常帶著去了地府了,閻王爺爺見我延壽未盡,是地府差官辦錯了事,抓錯了人,為了補償我,硬給我塞了好多東西進腦子,讓我的頭疼了又疼,就是這些東西讓我懂得製糖的。”說完李雁回用忐忑的目光看著文氏。
雖然這個借口早就想好,但是臨門一腳還是忐忑不安的。“唉,苦了我的孫女兒了啊!現在呢,可還好?頭還疼不?來,過來,讓奶奶看看!”文氏招手把李雁回叫到身邊,仔仔細細的摸了摸她的頭。
李雁回眼睛裏有著淚水,她以為會麵對文氏的質疑或者質問,可是文氏什麽都沒問,而是選擇了相信,更是在第一時間關心的是她的身體。
“奶奶,已經不疼了呢,孫女兒其實是害怕的,怕家裏人把我當妖怪,我不敢說,不敢說的。”李雁回囁嚅著說,小心的吸著鼻子。
“我的大妮兒丫頭啊,你這是遭了罪的,萬幸是被放回來了,奶奶心裏疼啊,隻是得了這好處,你不要說出去,你爹娘和你爺爺那裏,有奶奶去說。”
說著文氏摟過李雁回拍著後背以示安慰,“我的大妮兒丫頭啊,心裏還記著家裏的生計,小小年紀的心裏就能壓住事兒了,哎呦,我的丫頭啊!”倚在奶奶懷裏,鼻息間都是屬於奶奶溫暖的味道,李雁回心裏覺得特別安定。
“大姐,晌午飯放幾把米啊?豆子都我弄好了。”外麵傳來秭歸的聲音,打破了東屋的寧靜。
“奶奶,我去做晌午飯了,一會兒給爹娘和爺爺送到地裏去。”“去吧,去吧。別累壞了。”“嗯,那奶奶等會我把飯給您端屋裏來吧!”
“不用不用,奶奶現在身子還行,還能走能看著晨哥兒和三妮兒呢,一會兒咱們一起吃。”
出了東屋,照例燜了高粱米豆飯,做了個醋溜白菜,炒了土豆絲,又焯了點薺薺菜,做了個湯。
匆匆的吃了口飯,把李曦和李清合留給家裏的奶奶帶,然後用瓦罐把飯菜都盛好了,放在兩個柳條筐裏,李雁回自己提一個,另一個叫了二妹和大弟弟抬著一個去送飯。
李家一共有五畝良田,種了穀子和高粱,兩畝水田種些稻穀,還有兩畝坡地留著種些豆類的。
一是養地,二來荒年也能填些口糧,這春荒的光景,全家靠著去歲收的豆子才能混了七分飽呢。
這樣的家資看著還不錯,不過這年代沒有化肥,全靠農家肥,產量有限,也沒有除草劑、殺蟲劑,全靠人工。
可能一場蟲災過後,減產甚至絕收都有可能,再加上前兩年的兵禍和重稅、雪災,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
這不,終於熬到了太平日子,開春了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在地裏忙活著呢,期待著秋天能有個好收成。
李雁回姐弟剛走到自己地頭上,就看見娘親戴氏正低頭走路,似乎沒看見他們姐弟三個。
“娘”、“娘”、“娘”姐弟三個一臉高興地衝著戴氏喊。這時候戴氏才看見三個孩子費力的提著兩個大筐,“哎呦,你們可小心著。”
戴氏急忙接過了三個孩子手裏的筐。“娘,我們來送飯呢!大姐用瓦罐盛了,還熱著呢,爹和爺爺呢?”李秭歸仰頭說道。
“你爺爺和爹準備趁著中午天氣暖和多幹點呢,就不準備回家吃飯了,我這正要回家做飯再帶過來呢,沒想到你們姐弟幾個都做好了送來了。走吧,去找你爺爺和爹吧。”
“哎呦,李家妹子,這小姐弟都能給你們送飯了啊,你可真是好福氣。我家那兩個淘小子可沒這麽貼心,還是女兒好。”挨著李家地的趙春來的妻子劉氏無不羨慕地說道。
“行啦,你家兩個小子都能頂半個勞力了,以後再給你娶了好媳婦兒,你也就鬆快了。我家這晨哥兒和曦哥兒都還小呢,不頂什麽事兒呢!不圖他們做些什麽,隻聽話就好了。”戴氏謙虛道。
“行啦,咱們能圖個啥,圖個三餐溫飽,能穿件不打補丁的衣裳,再給兒子娶個媳婦兒,像你再給小丫頭們準備準備嫁妝,也就是了。”
“可不是,咱也就圖個這了。我帶著孩子們去吃飯了啊,趙家嫂子也忙著吧。”“哎,你這都吃上了,我還得回去做飯呢,趕明兒忙過了這陣子了,家來啊。”
“好嘞,趙嫂子忙著吧。”“趙嬸兒,再見。”幾個小的趕忙和劉氏說再見,爺爺和爹娘還要吃飯呢,這涼了可怎麽好。
吃過了午飯,姐弟三人拎著筐回去了。“哎呀,還沒告訴娘咱們做了鬆子糖和驢打滾呢!”李晨懊惱地說。“等晚上回來的唄,也不差這一時候。”
“好吧,我都聽大姐的。”“走吧,咱們快點回家吧,曦哥兒和三妮兒還等著呢。”說完,領著弟弟妹妹回家了。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所以穀雨時節一到,農民們就開始忙碌起來了,李家也不例外。
這不,吃過了早飯,李家三個壯勞力,李大春以及李萬峰兩口子就扛著農具下田了,“一年一季在於春”嘛。戴氏吩咐了李雁回照顧好弟弟妹妹,看好門戶之後就出門了。
“大姐,能開始了吧?”李秭歸看著爺爺和爹娘出去幹農活了,賊兮兮的說。
“嗯,今天我就試試。”李雁回準備了幾天,準備趁著爹娘和爺爺出門幹活的機會試試手藝,要是真行,也算是給家裏謀個進項。
李雁回準備做兩樣點心,一樣鬆子糖,一樣是“驢打滾”,鬆子自然是鬆鼠窩裏掏的,驢打滾用的糯米粉、黃豆粉和紅豆餡也都是能在家裏找到的。
先做頭一樣——鬆子糖,鬆子糖呢是一定要有糖的,早在前幾天李雁回就趁著戴氏出門幹活的時候把麥芽糖做好了。
麥粒發了芽出來,糯米洗淨泡發後晾幹,上鍋蒸熟,晾涼,把麥芽和糯米攪拌在一起,搗碎。
然後蓋上被子讓他發酵,由於不敢讓戴氏知道,偷偷的捂在三姐妹的炕頭上,並在上麵蓋了其他雜物才瞞過了戴氏。
發酵好了就開始過濾,找來紗布,用力扭,盡力把汁水都榨幹出來,用幹淨的盆盛出來,刷幹淨一個奶奶之前熬藥用的砂鍋,慢慢的熬,直到糖汁粘稠,不停的起泡,就好了。
由於是第一次做,李雁回沒敢多做,畢竟在這個春荒的時候,能任“糟蹋”的糧食也是有限的。
會做這個麥芽糖,還得益於“舌尖上的中國”,要不憑著李雁回白案師傅的手藝也製不出來麥芽糖。
麥芽糖熬好的時候,隻給弟弟妹妹一人用筷子纏了一塊出來,剩下的都留著今天做鬆子糖呢。
鬆子和榛子用大鍋炒好了,一個個用錘頭砸出來,吹走上麵的薄皮,收集起來也沒有多少,鬆子和榛子大概三斤上下的樣子,這可是李雁回姐弟掏了五六天鬆鼠窩的全部了。
把榛子用搗蒜的蒜缸砸碎一些,和鬆子攪拌在一起。為了取出鬆子仁和榛子仁,大弟弟李晨的手多砸腫了,看的李雁回直心疼。
李雁回先在大鍋裏填上些水,把已經凝固的麥芽糖化開了,慢慢的熬成氣泡的樣子,趕緊讓李秭歸把柴火撤出去。
這邊李清合和李晨把盆裏麵的鬆子和榛子倒進了鍋裏,李雁回拿起鍋鏟,用力地攪拌,讓鬆子和榛子與麥芽糖充分混合。
混合好後,讓弟弟妹妹門退後,費力地把半凝固的鬆子糖舀出放在光滑的石板上,這石板本來是用來壓酸菜的,臨時被征用了。
趁著鬆子糖還沒有徹底凝固,用菜刀沾著涼水,把糖壓成扁平的幾大片,再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規則的長方形,放在案板上晾涼,鬆子糖就大功告成了。
幾個小的嗅著空氣中香甜的味道,一個勁兒的咽口水。李雁回笑著拿起邊上那些掉下來的或者不規則的糖,分給弟弟妹妹們,看著他們眯著眼睛小口小口的的嚼著,這就是幸福的味道吧!
“大姐,真香,真甜,真好吃,比那天的糖汁更好吃。”李晨開心地說道。
“你真笨,能不好吃嗎?這裏麵可是有鬆子和榛子的,還不粘牙呢。”李秭歸一邊吃著一邊說,另外兩個小的頻頻的點頭,看來這鬆子糖俘獲了一眾小的的心了。
“大姐,這糖能賣錢吧?”李清合問。“當然了,可是比貨郎帶來的糖要好吃多了。”李雁回無不自豪地說。
看著案板上一溜整齊擺放的鬆子糖,李雁回覺得前途是光明的。吩咐著弟妹們把糖收起來放在幹淨的籃子裏,用塊紗布蓋上放在高處,謹防蛇蟲鼠蟻。
接下來李雁回準備做“驢打滾”了,其實這個就相對簡單了,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對於李雁回這個白案師傅來說,可是手到擒來的。
驢打滾的製作,一共分為三步,製坯、和餡和成型。在做之前把泡好的紅小豆用鍋煮爛,搗成紅豆沙,加麥芽糖,備用。
黃豆炒熟了,磨成粉,這道工序已經在李雁回的軟磨硬泡下讓爹爹李萬峰完成了,要不單靠這幾個孩子可是推不動碾子了,李雁回還和爹爹商定要保密的。
再把糯米粉用溫水活好,擀成薄薄的片,用蒸饅頭用的籠屜蒸熟,晾涼了以後,切成成人三指寬的長條,再斷成七八公分的小段。
裹上紅豆沙,裹緊,在磨好的黃豆麵裏一滾,這“驢打滾”就成了,倒是簡單,就是花些心思在裏麵。
幾個小的看著大姐做的有趣,也想動手,李雁回被磨的沒法子了,隻給他們小小的一片玩,讓他們自己做了自己吃了,從小沒怎麽吃過糕點的幾個小的,看著香甜的糕點,左看右看的,舍不得吃。
“行啦,你們做的那麽醜,是賣不出去的,快吃了吧,嚐嚐味道。”幾個小的看著和自己大姐做的一比真心沒法看,默默地吃了,香甜軟糯,入口綿軟,別具風味。
“大姐,真好吃,比上次小四給我吃的白糖糕好吃多了。”李晨激動的說,小四是村長田大山的四兒子,家裏條件比一般人家要好,李晨和他關係要好,小四常帶吃的給他。
“那是自然,白糖糕怎麽趕得上大姐的什麽滾好吃呢!”小不點李曦傲嬌了。這時候李雁回已經做了不少“驢打滾了”,一個個裹著黃黃的都免,整整齊齊的,散發著豆香和麥芽的香氣。
另找一個幹淨的柳條筐,墊上紗布把“驢打滾”輕輕的放好,每個中間多撒了豆麵,防止粘住。
做了這麽多李雁回也累了,畢竟這個身體不是三十幾歲的成年人,而是十歲的小豆芽啊,做了一上午的活,可不是累了嗎。
鬆子糖和“驢打滾”都做好了,捶著酸疼的胳膊李雁回收拾著廚房,幾個小的看著大姐累了,爭著搶著要收拾,讓大姐坐下歇歇。
看著弟妹們也做的習慣了,李雁回也就沒有堅持,畢竟一會兒還得晌午飯呢,開始幹農活了,家裏也由兩頓飯改為三頓了。
爺爺還有爹爹、娘親在翻地,由於家裏沒有牛,隻能用人力拉犁,特別辛苦,所以中午飯李雁回做的幹飯,不再是稀粥。
盛好高粱米,淘洗幹淨,放了泡好的菜豆、芸豆,加水煮飯。又在另外一個灶上,做了一個白菜燒土豆,讓妹妹看著燒火。
李雁回拿了幹淨的盤子,裝了五塊驢打滾,又拿了幾塊鬆子糖,“要給奶奶送去嗎?”李清合在燥下燒火,抬頭問道。
“清合真聰明,這樣的點心要給奶奶嚐嚐,奶奶可是見過世麵的,說不定能給咱們提點意見呢。”說著去了東屋。
幾個小的在灶房裏麵“造反”,東屋的文氏自然聽見了,不過素來知道李雁回在灶上很有功夫,別看小小的人,做了一手的好飯菜,手上也有分寸,出不了事,也就沒出屋。
畢竟奶奶文氏身子弱,又大病初愈的。看見孫女兒挑起門簾進了屋,手上還端著一個盤子,孫女兒笑盈盈的走到自己跟前。
“奶奶,你看孫女兒鼓搗的吃食,可還中?”文氏看著眼前的“驢打滾”、鬆子糖,顏色鮮亮,聞著香甜,分別嚐了嚐。
李雁回總覺得奶奶的姿勢很優雅,不像一般的農村老太太。“嗯,味道不錯,顏色也好,大妮兒做的?”
“嗯,我做的,奶奶看可能換錢?”“我看行,大妮兒手巧,在廚藝上很有天分,奶奶問你,這麥芽糖的製法是從哪學來的?”
文氏可不相信李雁回一個小女孩自己就會做糖了,那可不全天下都是賣糖的了,糖還會那麽貴嗎。
“奶奶,我說了,奶奶可會信?”“你是奶奶的孫女兒,奶奶自然信的。”
“奶奶,那日我摔了頭,讓黑白無常帶著去了地府了,閻王爺爺見我延壽未盡,是地府差官辦錯了事,抓錯了人,為了補償我,硬給我塞了好多東西進腦子,讓我的頭疼了又疼,就是這些東西讓我懂得製糖的。”說完李雁回用忐忑的目光看著文氏。
雖然這個借口早就想好,但是臨門一腳還是忐忑不安的。“唉,苦了我的孫女兒了啊!現在呢,可還好?頭還疼不?來,過來,讓奶奶看看!”文氏招手把李雁回叫到身邊,仔仔細細的摸了摸她的頭。
李雁回眼睛裏有著淚水,她以為會麵對文氏的質疑或者質問,可是文氏什麽都沒問,而是選擇了相信,更是在第一時間關心的是她的身體。
“奶奶,已經不疼了呢,孫女兒其實是害怕的,怕家裏人把我當妖怪,我不敢說,不敢說的。”李雁回囁嚅著說,小心的吸著鼻子。
“我的大妮兒丫頭啊,你這是遭了罪的,萬幸是被放回來了,奶奶心裏疼啊,隻是得了這好處,你不要說出去,你爹娘和你爺爺那裏,有奶奶去說。”
說著文氏摟過李雁回拍著後背以示安慰,“我的大妮兒丫頭啊,心裏還記著家裏的生計,小小年紀的心裏就能壓住事兒了,哎呦,我的丫頭啊!”倚在奶奶懷裏,鼻息間都是屬於奶奶溫暖的味道,李雁回心裏覺得特別安定。
“大姐,晌午飯放幾把米啊?豆子都我弄好了。”外麵傳來秭歸的聲音,打破了東屋的寧靜。
“奶奶,我去做晌午飯了,一會兒給爹娘和爺爺送到地裏去。”“去吧,去吧。別累壞了。”“嗯,那奶奶等會我把飯給您端屋裏來吧!”
“不用不用,奶奶現在身子還行,還能走能看著晨哥兒和三妮兒呢,一會兒咱們一起吃。”
出了東屋,照例燜了高粱米豆飯,做了個醋溜白菜,炒了土豆絲,又焯了點薺薺菜,做了個湯。
匆匆的吃了口飯,把李曦和李清合留給家裏的奶奶帶,然後用瓦罐把飯菜都盛好了,放在兩個柳條筐裏,李雁回自己提一個,另一個叫了二妹和大弟弟抬著一個去送飯。
李家一共有五畝良田,種了穀子和高粱,兩畝水田種些稻穀,還有兩畝坡地留著種些豆類的。
一是養地,二來荒年也能填些口糧,這春荒的光景,全家靠著去歲收的豆子才能混了七分飽呢。
這樣的家資看著還不錯,不過這年代沒有化肥,全靠農家肥,產量有限,也沒有除草劑、殺蟲劑,全靠人工。
可能一場蟲災過後,減產甚至絕收都有可能,再加上前兩年的兵禍和重稅、雪災,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
這不,終於熬到了太平日子,開春了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在地裏忙活著呢,期待著秋天能有個好收成。
李雁回姐弟剛走到自己地頭上,就看見娘親戴氏正低頭走路,似乎沒看見他們姐弟三個。
“娘”、“娘”、“娘”姐弟三個一臉高興地衝著戴氏喊。這時候戴氏才看見三個孩子費力的提著兩個大筐,“哎呦,你們可小心著。”
戴氏急忙接過了三個孩子手裏的筐。“娘,我們來送飯呢!大姐用瓦罐盛了,還熱著呢,爹和爺爺呢?”李秭歸仰頭說道。
“你爺爺和爹準備趁著中午天氣暖和多幹點呢,就不準備回家吃飯了,我這正要回家做飯再帶過來呢,沒想到你們姐弟幾個都做好了送來了。走吧,去找你爺爺和爹吧。”
“哎呦,李家妹子,這小姐弟都能給你們送飯了啊,你可真是好福氣。我家那兩個淘小子可沒這麽貼心,還是女兒好。”挨著李家地的趙春來的妻子劉氏無不羨慕地說道。
“行啦,你家兩個小子都能頂半個勞力了,以後再給你娶了好媳婦兒,你也就鬆快了。我家這晨哥兒和曦哥兒都還小呢,不頂什麽事兒呢!不圖他們做些什麽,隻聽話就好了。”戴氏謙虛道。
“行啦,咱們能圖個啥,圖個三餐溫飽,能穿件不打補丁的衣裳,再給兒子娶個媳婦兒,像你再給小丫頭們準備準備嫁妝,也就是了。”
“可不是,咱也就圖個這了。我帶著孩子們去吃飯了啊,趙家嫂子也忙著吧。”“哎,你這都吃上了,我還得回去做飯呢,趕明兒忙過了這陣子了,家來啊。”
“好嘞,趙嫂子忙著吧。”“趙嬸兒,再見。”幾個小的趕忙和劉氏說再見,爺爺和爹娘還要吃飯呢,這涼了可怎麽好。
吃過了午飯,姐弟三人拎著筐回去了。“哎呀,還沒告訴娘咱們做了鬆子糖和驢打滾呢!”李晨懊惱地說。“等晚上回來的唄,也不差這一時候。”
“好吧,我都聽大姐的。”“走吧,咱們快點回家吧,曦哥兒和三妮兒還等著呢。”說完,領著弟弟妹妹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