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5年的當下,楊銳對自己做的性別鑒定的技術,還是頗有信心的。
胚胎的性別鑒定,原本就是胚胎移植的最高門檻。
何況是PCR發明不久的時間。
PCR可謂是生物技術領域近些年誕生的最強通用技術,對生物學的影響不亞於瓦特蒸汽機對工業界的影響。
而且,PCR的影響還更快更強。
如果說工業革命期間的每間機械工廠都有一台乃至於多台瓦特蒸汽機有些誇張的話,現代生物實驗室,每間都有一台或多台PCR儀,那是一點都不誇張的。
當然,任何技術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越是通用的技術越是如此。
在PCR剛剛誕生的1983年,學者們還有些茫然,但是,到了85年的當下,眾多的應用已經被開發了出來。
用PCR做胚胎鑒定就是一項剛剛開發出來一年的技術。
在此之前,胚胎鑒定還在采用細胞遺傳學分析的方法,做起來很複雜,正確率也不高,起碼是不能與穩定95%準確率的PCR技術相提並論的。
就國內的情況,采用細胞遺傳學分析方法做性別鑒定,許多實驗室的正確率隻有80%。
聽起來似乎不錯,80分放在考卷上的話,似乎還是個優良的成績。
然而,80%的正確率在實際應用中,基本可以說是災難,幾乎難以使用。
假設某個農場主需要100頭小母牛犢,結果最終得到了80頭小母牛犢,還有20頭小公牛犢,由此帶來的麻煩可不是優良所能解決的——能解決這個問題的隻有傳說中的小牛犢肉了。
飯店當然很喜歡價廉物美的小牛犢肉,農場主們可不喜歡。
100頭牛是如此,100萬頭牛又會怎麽樣?
想想中牧公司的需求,就能理解這項問題的嚴重性。
對中牧公司來說,他們唯一需要的就是母牛,因為他們的目標就是擴大種群,至於小公牛,在國內的市場前景可不怎麽樣,最重要的是,他們做繁殖是用美元的,而零星的賣肉隻能得到人民幣。
換言之,80%的正確率,對中牧公司來說,就是額外的20%以上的外匯開銷。這當然是難以忍受的開支。
對大牧場主們來說,準備賣肉的100萬頭公牛裏,突然出現20萬頭母牛,吃的不少,長的不胖,肉還不美,還不能當小牛犢肉賣。最後,還不如不用性別鑒定和控製的方案,自然生長,再將小母牛轉手賣掉的方便。
所以說,準確性和正確率,是性別鑒定和性別控製的要點。
在前PCR時代,畜牧業在性別鑒定和性別控製方麵,並不是很成功,大部分的農場主和農業機構,都不會采用這份既要花錢又沒什麽效果的方案。
而在後PCR時代,極高的準確性和正確率,帶來的就是革命性的變化了。
不過,楊銳的論文並不準備考慮這份革命性的變化。
他的論文,更多著眼於PCR的應用。
身為PCR的發明者,再次拓展PCR技術的範圍,原本就是一件期刊社喜歡的噱頭——學術期刊也是需要噱頭的,比如說,用愛因斯坦大腦細胞做的實驗,就比無名氏的大腦細胞做的實驗更引人關注。
而學術期刊終究是一種期刊,他們也是需要關注度,需要學者們的認可的。
當然,僅此一點,並不足以登上《自然》。
畢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著名期刊,噱頭也就是錦上添花的作用。
楊銳真正有自信的地方,還是他設計的引物。
引物是做PCR的前提。如果將PCR形容成是一台電腦的話,引物就這台電腦的應用程序。做不同的實驗,就要設計不同的應用程序。21世紀的引物已經有通用的設計模板了,工作相對簡單,可以比喻成是電腦的操作係統,但在1985年,剛剛誕生不久的PCR技術,更像是一台複雜的大型機,既沒有操作係統可用,也沒有容易的輸入輸出方法,每次研究,都需要額外的設計和專門的應用程序。
這時候,楊銳設計的引物,其實就是一個極好的範本。
楊銳相信,會有很多學者,願意看一看他親手製作的pcr引物的。
盡管遠遠不能稱得上完美,但是,學術哪裏有什麽完美之事。
另一方麵,楊銳又將自己的論文,同步寄給了達爾貝科等學者,既是與之做進一步的交流,也是敲敲邊鼓的意思。
通過信件來交流工作,這是西方學者幾百年前就很熟悉的事了,高斯的一些研究,還是從他往來的信件中搜羅出來的。
而在電子郵件普及以前,各國的學者基本還是維持著這種交流方式。
反正,對於學術研究來說,幾天或者十幾天的延遲時間,算不得什麽。
達爾貝科等人也很樂意了解楊銳的工作。就生物學目前的發展來說,拳頭人物就是那麽幾個,楊銳勉強也能位列其中,大家自然有要了解他的意願。
總的來說,楊銳要在《自然》上發表論文,不像是國內期刊那麽容易,卻也不是太難。
就是楊銳自己還不甚了解自己的影響力,這一篇論文,也可以算作是一次嚐試了。
楊銳安靜的等待,順便繼續指揮著遺傳工程實驗室進行係統化的實驗——第一批10隻西門塔爾牛,被牽入了遺傳工程實驗室的後院。
臨時製作的牛圈略顯簡陋,但西門塔爾牛們大約是不在乎的。
幾名實驗員都好奇的打量著這些牛,對於習慣了黃牛的人來說,健壯的西門塔爾牛,確實顯的高大健壯的多。體積上,有點像是中華田園犬和二哈的差距。
孫正初和王子昂,迅速的為10頭牛做了體檢,並且記錄了數據。
他們兩人都是傳統的遺傳學家出身,常年為動物解決生理問題。
新來的十頭牛,也就變成了孫正初和王子昂的責任。
楊銳基本不用再行管理,他不懂養牛,也不懂得怎麽照顧牛的幸福生活,事實上,他也用不著做這些。
現在,所有的點都已攻破,所需要的,就是按照之前的順序,再來一次罷了。
胚胎的性別鑒定,原本就是胚胎移植的最高門檻。
何況是PCR發明不久的時間。
PCR可謂是生物技術領域近些年誕生的最強通用技術,對生物學的影響不亞於瓦特蒸汽機對工業界的影響。
而且,PCR的影響還更快更強。
如果說工業革命期間的每間機械工廠都有一台乃至於多台瓦特蒸汽機有些誇張的話,現代生物實驗室,每間都有一台或多台PCR儀,那是一點都不誇張的。
當然,任何技術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越是通用的技術越是如此。
在PCR剛剛誕生的1983年,學者們還有些茫然,但是,到了85年的當下,眾多的應用已經被開發了出來。
用PCR做胚胎鑒定就是一項剛剛開發出來一年的技術。
在此之前,胚胎鑒定還在采用細胞遺傳學分析的方法,做起來很複雜,正確率也不高,起碼是不能與穩定95%準確率的PCR技術相提並論的。
就國內的情況,采用細胞遺傳學分析方法做性別鑒定,許多實驗室的正確率隻有80%。
聽起來似乎不錯,80分放在考卷上的話,似乎還是個優良的成績。
然而,80%的正確率在實際應用中,基本可以說是災難,幾乎難以使用。
假設某個農場主需要100頭小母牛犢,結果最終得到了80頭小母牛犢,還有20頭小公牛犢,由此帶來的麻煩可不是優良所能解決的——能解決這個問題的隻有傳說中的小牛犢肉了。
飯店當然很喜歡價廉物美的小牛犢肉,農場主們可不喜歡。
100頭牛是如此,100萬頭牛又會怎麽樣?
想想中牧公司的需求,就能理解這項問題的嚴重性。
對中牧公司來說,他們唯一需要的就是母牛,因為他們的目標就是擴大種群,至於小公牛,在國內的市場前景可不怎麽樣,最重要的是,他們做繁殖是用美元的,而零星的賣肉隻能得到人民幣。
換言之,80%的正確率,對中牧公司來說,就是額外的20%以上的外匯開銷。這當然是難以忍受的開支。
對大牧場主們來說,準備賣肉的100萬頭公牛裏,突然出現20萬頭母牛,吃的不少,長的不胖,肉還不美,還不能當小牛犢肉賣。最後,還不如不用性別鑒定和控製的方案,自然生長,再將小母牛轉手賣掉的方便。
所以說,準確性和正確率,是性別鑒定和性別控製的要點。
在前PCR時代,畜牧業在性別鑒定和性別控製方麵,並不是很成功,大部分的農場主和農業機構,都不會采用這份既要花錢又沒什麽效果的方案。
而在後PCR時代,極高的準確性和正確率,帶來的就是革命性的變化了。
不過,楊銳的論文並不準備考慮這份革命性的變化。
他的論文,更多著眼於PCR的應用。
身為PCR的發明者,再次拓展PCR技術的範圍,原本就是一件期刊社喜歡的噱頭——學術期刊也是需要噱頭的,比如說,用愛因斯坦大腦細胞做的實驗,就比無名氏的大腦細胞做的實驗更引人關注。
而學術期刊終究是一種期刊,他們也是需要關注度,需要學者們的認可的。
當然,僅此一點,並不足以登上《自然》。
畢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著名期刊,噱頭也就是錦上添花的作用。
楊銳真正有自信的地方,還是他設計的引物。
引物是做PCR的前提。如果將PCR形容成是一台電腦的話,引物就這台電腦的應用程序。做不同的實驗,就要設計不同的應用程序。21世紀的引物已經有通用的設計模板了,工作相對簡單,可以比喻成是電腦的操作係統,但在1985年,剛剛誕生不久的PCR技術,更像是一台複雜的大型機,既沒有操作係統可用,也沒有容易的輸入輸出方法,每次研究,都需要額外的設計和專門的應用程序。
這時候,楊銳設計的引物,其實就是一個極好的範本。
楊銳相信,會有很多學者,願意看一看他親手製作的pcr引物的。
盡管遠遠不能稱得上完美,但是,學術哪裏有什麽完美之事。
另一方麵,楊銳又將自己的論文,同步寄給了達爾貝科等學者,既是與之做進一步的交流,也是敲敲邊鼓的意思。
通過信件來交流工作,這是西方學者幾百年前就很熟悉的事了,高斯的一些研究,還是從他往來的信件中搜羅出來的。
而在電子郵件普及以前,各國的學者基本還是維持著這種交流方式。
反正,對於學術研究來說,幾天或者十幾天的延遲時間,算不得什麽。
達爾貝科等人也很樂意了解楊銳的工作。就生物學目前的發展來說,拳頭人物就是那麽幾個,楊銳勉強也能位列其中,大家自然有要了解他的意願。
總的來說,楊銳要在《自然》上發表論文,不像是國內期刊那麽容易,卻也不是太難。
就是楊銳自己還不甚了解自己的影響力,這一篇論文,也可以算作是一次嚐試了。
楊銳安靜的等待,順便繼續指揮著遺傳工程實驗室進行係統化的實驗——第一批10隻西門塔爾牛,被牽入了遺傳工程實驗室的後院。
臨時製作的牛圈略顯簡陋,但西門塔爾牛們大約是不在乎的。
幾名實驗員都好奇的打量著這些牛,對於習慣了黃牛的人來說,健壯的西門塔爾牛,確實顯的高大健壯的多。體積上,有點像是中華田園犬和二哈的差距。
孫正初和王子昂,迅速的為10頭牛做了體檢,並且記錄了數據。
他們兩人都是傳統的遺傳學家出身,常年為動物解決生理問題。
新來的十頭牛,也就變成了孫正初和王子昂的責任。
楊銳基本不用再行管理,他不懂養牛,也不懂得怎麽照顧牛的幸福生活,事實上,他也用不著做這些。
現在,所有的點都已攻破,所需要的,就是按照之前的順序,再來一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