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裏。”
伴隨著下課鈴聲的,是王永教授有些沙啞的聲音。他是教學型的教授,在課堂上付出的精力和汗水,遠比科研崗位上多。
相對於喜歡做科研的教授來說,教學型的教授是很吃虧的,尤其是在北大這樣的名牌大學裏,學校需要的是業內頂尖的學者,而非業內頂尖的教學者。
不過,王永教授的風格卻很受學生們的歡迎,隻是幾秒鍾的時間,王永教授的講台前,就圍滿了人。
全都是想要問問題的學生。
有些學生或許沒什麽問題,他們也想聽聽其他同學的問題。
如饑似渴的學生們,恨不得將每時每刻都用於學習,從而搶回自己失去或者未曾失去的十年。
聽課與提問,更是學生們異常渴求的部分。
楊銳也快速的整理好隨身物品,來到講台前,將自己最近做的習題和心得體會,交給王永教授,笑道:“王教授,我今天先回去了。”
“好,我改過以後再過來。”王永教授一邊回答其他同學的問題,一邊會意的收起楊銳交上來的“作業”,並將他上一次交過來的,歸還給楊銳。
這是屬於兩人的默契。
楊銳很喜歡上王永教授的課,他的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基本都是王永教授幫他補起來的。這沒什麽丟人的,能做項目的學者太多了,全知全能的一個都沒有。
所謂的交叉學科,許多大學輔導員在給新生做開學演講的時候,都會強調多學幾門課程的重要性,並將交叉學科和複合型人才說的無比的高大上——然而,現實科研中的交叉學科,從來都不是一口氣學成的。
一名生物學家,在有需要的時候,學習和鑽研一些無機化學的知識,再學一點有機化學的知識,偶爾涉獵物理,粗略的練習數學技巧,過上五年十年的時間,他自然就有資格對交叉學科進行研究了。
而大學輔導員之所以是輔導員,大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知識。
在科研領域,是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故事的,更多的,是終生學習。
楊銳對生物學的了解相對深入,80年代的生物學知識,也不是他主攻的方向。不過,對於隻讀了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的楊銳來說,多學一些20世紀的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卻是不錯的選擇。
北大也為楊銳提供了充分的資源。
像是王永教授這樣的教學型學者,落在其他學校,早就被追捧的做博導碩導去了,也就是在北大,還能繼續給本科生上課。
楊銳在完成了高數的基本訓練以後,就將大部分的時間用在了化學上。
化學和生物聯係緊密,不過,楊銳做學生的時候,也就是按照教學大綱,學個兩三年的基礎課,總學時不超過500個小時。
要是一點曠課都沒有,再加上自學的話,對生物係學生來說,倒是能個大概,但真能做到此點的人並不多,曾經的楊銳也並非是永不曠課黨的成員。
如今再來一次,楊銳照樣做不到永不曠課。不過,王永教授一向對楊銳很好,有空的時候,還會給他做個人輔導,加上楊銳原本就有不錯的底子,倒是讓他的進度始終靠前。
在北大這種地方,任何一門單科想要名列前茅,都是不容易的,單論基礎,知名學者和高年級學生之間,並不一定會有太大的差距。
這也是實驗室喜歡招募名校排名前列的學生的原因之一,好的天賦加上個人興趣,能夠產生極強的化學反應,有的學生能夠每天8小時的學習某個單一學科,四年1500天的累計,妥妥的投入過萬小時,這種專注,是循規蹈矩的博士生都難以比擬的,對已經進入單位的工作人來說,更是難以重現的重要時光。
畢竟,真正進入了科研通道,他們所需要接受的訓練,就不再是這種基礎模式了。
然而,基礎模式卻是最難以補齊的。
甚至還會受到年齡因素的影響。
楊銳知道自己在思維開拓方麵,並沒有什麽天賦——或者說,缺乏知識基礎的結果,讓他根本無從發揮思維優勢,因此,趁著還在大學的時間裏,楊銳還是盡可能的多聽多學一些的。
趁著王永教授尚在,楊銳將他批改過的作業翻開,從後向前閱讀評語和說明。
王教授對他的作業向來是做詳細批改的,光是末尾的文字,就寫了洋洋灑灑的兩大頁,總有兩三百字之多。
而且,為了楊銳方便閱讀,王永還像是論文那樣,以固定的格式書寫:本次作業,哪裏做的好,哪裏做的不好,哪裏可以閱讀哪些參考書以取得進步,哪裏可以等待之後另行學習……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楊銳肯定,就是皇室請的教師,恐怕也難如此的盡心盡力。
“謝謝王教授,這樣子我就都弄明白了。”楊銳再次感謝,他的化學成績上升的很快,隻一年多的時間,就已經完成了化學本科生四年的訓練科目,全部有賴於王教授的教導。
不過,楊銳今天有些著急回去見景語蘭,三兩句說完,就將位置讓了出來。
王永笑嗬嗬的點點頭,重新戴上眼鏡,看向其他人。
兩名學生一橫一豎的擠占了楊銳剛才的位置,並遞上紙條。
除了楊銳,王永要求其他學生,都必須用紙條的形式,提交問題,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書麵語更容易闡述問題,也更不容易出現細節錯誤。另一方麵,較難的問題寫在紙條上,可容教授多次閱讀以思考——教授並非神仙,總有困難和答不出來的問題。
王永將紙條收到了手裏,稍微拿遠一點,再細看。
這時候,楊銳卻是想到點什麽,又擠了回來,默默站在一邊,等王永先解決兩個問題再說話。
楊銳高大健壯,能比普通圍觀群眾高一個頭都不止,王永一眼就看到了他。
比起其他同學,王永明顯更重視楊銳,摘下眼鏡,問道:“還有問題嗎?”
楊銳向兩邊不好意思的抱拳拜一拜,道:“王教授,我最近想在家多呆一段時間,我想了解一些外源激素的資料,能介紹我兩本書嗎?”
外源激素是給牛胚胎移植用的,楊銳雖然有現成的答案可以用,但也得經過實驗。
王永本人是生物係的教授,卻是化學係的出身,正是所謂的複合型人才,外源激素這種問題,正是他的專長,因此,隻是幾秒鍾的思考,王永就點點頭,道:“外源激素的話,我推薦你讀胡安德的書,學校圖書館就有他的講義,是全英文的,你應該能讀懂。”
“好的。”楊銳記了下來。
“外源激素的話,是你的遺傳工程實驗室準備用是嗎?”王永又多問了一句。
楊銳點頭說是。
“這方麵我還有所了解。”王永略斟酌語言,就此描述了起來。
再旁的學生,有的聽的津津有味,有的就顯的不耐煩了。
尤其是同班的耿健,他原本就對楊銳的特殊待遇所不滿——應該說,貧下中農出身的耿健,是反對一切不公平行為的。
這時候,楊銳獨享王教授的答疑時間,更是令耿健不爽。
不過,大學裏的答疑並不是必然會有的福利,教授原本就是挑選問題而回答,簡單言之,誰的問題更具有回答的價值,他就回答誰的問題,而不會回答所有的問題。
圍在教授身邊的人,雖然也指望著教授能回答自己的問題,但站在這裏,更多的意義,還是聽別人的問題,以及教授給與他人的回答,從而查遺補缺,對比自身的缺失。
因此,耿健再不耐煩,也隻能乖乖的站在邊上,看著楊銳“浪費”了王永教授一半的時間。
10分鍾後,上課鈴響,學生們一哄而散,也將王永教授給釋放了出來。
楊銳也趁勢擠了出來,收拾收拾東西,向外走去。
耿健看見了,心一橫,跟了上去。
他要狠狠的刹住這不正之風——就算不能刹住,他也要義正言辭的警告楊銳,不能將社會上的特權思想,帶到學校裏來。
耿健甚至已經想好了要說的話,以及說話的場景。
眼瞅著周圍的學生越來越多,耿健加快了腳步。
他準備將楊銳堵在樓門前,這樣,將有最多的學生聽到他的話,並支持他。
至於可能受到的反抗,耿健並不放在心上。
楊銳再牛,又能把同班同學怎麽樣呢。
耿健一邊想著,一邊緊緊的夾住胳膊下的書。
“楊銳!”在樓門口,卻是有人先一步,將楊銳給堵住了。
耿健頓時急了,連忙小跑了起來。
“哎呀,我的楊主任,找了你一天了,怎麽找都找不到,結果你來上課了。”門口堵住楊銳的是兩個中年人,穿著考究。
耿健的步伐不由的放緩了。
“學生上課多正常的事,你們怎麽不call我?”楊銳扭了一下腰,那裏掛著BP機。
“我們想著,當麵報告一下比較好。”堵門的是薑誌軍和文澤林,兩人笑的一臉燦爛。
楊銳站定了,詫異的問:“怎麽?又出事了?”
“出事沒有,哪能天天出事啊。不過,呂壽的事,您聽說了嗎?”薑誌軍有點神秘兮兮的。
楊銳不禁搖頭,一邊將兩個人往路邊帶,一邊道:“你們哪裏是來報告的,你們是來打探消息的吧。”
“不是,真的是來報告的,呂壽被重判了,您知道嗎?”文澤林更有說八卦新聞的興奮感。
楊銳問:“怎麽判的?”
“六年!您不知道?”薑誌軍懷疑中帶著試探,道:“我聽說,是有人寫了信,給改判的?”
“六年?”
“六年!”薑誌軍用手比劃了一下,道:“等他出來,都要過50歲了,就是身體不垮,也做不了什麽了!”
楊銳微微點頭,道:“他這種人,還是不要做事的好。”
“說的也是,您知道……是誰寫的信嗎?”薑誌軍再次試探了一句。
楊銳卻是看著他的表情笑出了聲,大大方方的道:“你想問就直接問好了。信是我寫的沒錯。”
“你把呂壽送進監獄的?”薑誌軍沒想到真的會得到這樣一個答案。
楊銳笑笑,道:“我隻是寫了信,是他把自己送進監獄的。”
“開玩笑,呂壽可是……算你厲害!”薑誌軍大為震驚,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早幾天,他們還對呂壽毫無辦法呢。”
教學樓前,偽裝回家,悄悄的聽牆角的耿健更為震驚,他仔細思考了一番自己的人生和人生觀,默默的轉身,將目標修改為食堂。
批評楊銳的時間多的是,也不著急這一時半會的。
……(未完待續、)
伴隨著下課鈴聲的,是王永教授有些沙啞的聲音。他是教學型的教授,在課堂上付出的精力和汗水,遠比科研崗位上多。
相對於喜歡做科研的教授來說,教學型的教授是很吃虧的,尤其是在北大這樣的名牌大學裏,學校需要的是業內頂尖的學者,而非業內頂尖的教學者。
不過,王永教授的風格卻很受學生們的歡迎,隻是幾秒鍾的時間,王永教授的講台前,就圍滿了人。
全都是想要問問題的學生。
有些學生或許沒什麽問題,他們也想聽聽其他同學的問題。
如饑似渴的學生們,恨不得將每時每刻都用於學習,從而搶回自己失去或者未曾失去的十年。
聽課與提問,更是學生們異常渴求的部分。
楊銳也快速的整理好隨身物品,來到講台前,將自己最近做的習題和心得體會,交給王永教授,笑道:“王教授,我今天先回去了。”
“好,我改過以後再過來。”王永教授一邊回答其他同學的問題,一邊會意的收起楊銳交上來的“作業”,並將他上一次交過來的,歸還給楊銳。
這是屬於兩人的默契。
楊銳很喜歡上王永教授的課,他的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基本都是王永教授幫他補起來的。這沒什麽丟人的,能做項目的學者太多了,全知全能的一個都沒有。
所謂的交叉學科,許多大學輔導員在給新生做開學演講的時候,都會強調多學幾門課程的重要性,並將交叉學科和複合型人才說的無比的高大上——然而,現實科研中的交叉學科,從來都不是一口氣學成的。
一名生物學家,在有需要的時候,學習和鑽研一些無機化學的知識,再學一點有機化學的知識,偶爾涉獵物理,粗略的練習數學技巧,過上五年十年的時間,他自然就有資格對交叉學科進行研究了。
而大學輔導員之所以是輔導員,大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知識。
在科研領域,是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故事的,更多的,是終生學習。
楊銳對生物學的了解相對深入,80年代的生物學知識,也不是他主攻的方向。不過,對於隻讀了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的楊銳來說,多學一些20世紀的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卻是不錯的選擇。
北大也為楊銳提供了充分的資源。
像是王永教授這樣的教學型學者,落在其他學校,早就被追捧的做博導碩導去了,也就是在北大,還能繼續給本科生上課。
楊銳在完成了高數的基本訓練以後,就將大部分的時間用在了化學上。
化學和生物聯係緊密,不過,楊銳做學生的時候,也就是按照教學大綱,學個兩三年的基礎課,總學時不超過500個小時。
要是一點曠課都沒有,再加上自學的話,對生物係學生來說,倒是能個大概,但真能做到此點的人並不多,曾經的楊銳也並非是永不曠課黨的成員。
如今再來一次,楊銳照樣做不到永不曠課。不過,王永教授一向對楊銳很好,有空的時候,還會給他做個人輔導,加上楊銳原本就有不錯的底子,倒是讓他的進度始終靠前。
在北大這種地方,任何一門單科想要名列前茅,都是不容易的,單論基礎,知名學者和高年級學生之間,並不一定會有太大的差距。
這也是實驗室喜歡招募名校排名前列的學生的原因之一,好的天賦加上個人興趣,能夠產生極強的化學反應,有的學生能夠每天8小時的學習某個單一學科,四年1500天的累計,妥妥的投入過萬小時,這種專注,是循規蹈矩的博士生都難以比擬的,對已經進入單位的工作人來說,更是難以重現的重要時光。
畢竟,真正進入了科研通道,他們所需要接受的訓練,就不再是這種基礎模式了。
然而,基礎模式卻是最難以補齊的。
甚至還會受到年齡因素的影響。
楊銳知道自己在思維開拓方麵,並沒有什麽天賦——或者說,缺乏知識基礎的結果,讓他根本無從發揮思維優勢,因此,趁著還在大學的時間裏,楊銳還是盡可能的多聽多學一些的。
趁著王永教授尚在,楊銳將他批改過的作業翻開,從後向前閱讀評語和說明。
王教授對他的作業向來是做詳細批改的,光是末尾的文字,就寫了洋洋灑灑的兩大頁,總有兩三百字之多。
而且,為了楊銳方便閱讀,王永還像是論文那樣,以固定的格式書寫:本次作業,哪裏做的好,哪裏做的不好,哪裏可以閱讀哪些參考書以取得進步,哪裏可以等待之後另行學習……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楊銳肯定,就是皇室請的教師,恐怕也難如此的盡心盡力。
“謝謝王教授,這樣子我就都弄明白了。”楊銳再次感謝,他的化學成績上升的很快,隻一年多的時間,就已經完成了化學本科生四年的訓練科目,全部有賴於王教授的教導。
不過,楊銳今天有些著急回去見景語蘭,三兩句說完,就將位置讓了出來。
王永笑嗬嗬的點點頭,重新戴上眼鏡,看向其他人。
兩名學生一橫一豎的擠占了楊銳剛才的位置,並遞上紙條。
除了楊銳,王永要求其他學生,都必須用紙條的形式,提交問題,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書麵語更容易闡述問題,也更不容易出現細節錯誤。另一方麵,較難的問題寫在紙條上,可容教授多次閱讀以思考——教授並非神仙,總有困難和答不出來的問題。
王永將紙條收到了手裏,稍微拿遠一點,再細看。
這時候,楊銳卻是想到點什麽,又擠了回來,默默站在一邊,等王永先解決兩個問題再說話。
楊銳高大健壯,能比普通圍觀群眾高一個頭都不止,王永一眼就看到了他。
比起其他同學,王永明顯更重視楊銳,摘下眼鏡,問道:“還有問題嗎?”
楊銳向兩邊不好意思的抱拳拜一拜,道:“王教授,我最近想在家多呆一段時間,我想了解一些外源激素的資料,能介紹我兩本書嗎?”
外源激素是給牛胚胎移植用的,楊銳雖然有現成的答案可以用,但也得經過實驗。
王永本人是生物係的教授,卻是化學係的出身,正是所謂的複合型人才,外源激素這種問題,正是他的專長,因此,隻是幾秒鍾的思考,王永就點點頭,道:“外源激素的話,我推薦你讀胡安德的書,學校圖書館就有他的講義,是全英文的,你應該能讀懂。”
“好的。”楊銳記了下來。
“外源激素的話,是你的遺傳工程實驗室準備用是嗎?”王永又多問了一句。
楊銳點頭說是。
“這方麵我還有所了解。”王永略斟酌語言,就此描述了起來。
再旁的學生,有的聽的津津有味,有的就顯的不耐煩了。
尤其是同班的耿健,他原本就對楊銳的特殊待遇所不滿——應該說,貧下中農出身的耿健,是反對一切不公平行為的。
這時候,楊銳獨享王教授的答疑時間,更是令耿健不爽。
不過,大學裏的答疑並不是必然會有的福利,教授原本就是挑選問題而回答,簡單言之,誰的問題更具有回答的價值,他就回答誰的問題,而不會回答所有的問題。
圍在教授身邊的人,雖然也指望著教授能回答自己的問題,但站在這裏,更多的意義,還是聽別人的問題,以及教授給與他人的回答,從而查遺補缺,對比自身的缺失。
因此,耿健再不耐煩,也隻能乖乖的站在邊上,看著楊銳“浪費”了王永教授一半的時間。
10分鍾後,上課鈴響,學生們一哄而散,也將王永教授給釋放了出來。
楊銳也趁勢擠了出來,收拾收拾東西,向外走去。
耿健看見了,心一橫,跟了上去。
他要狠狠的刹住這不正之風——就算不能刹住,他也要義正言辭的警告楊銳,不能將社會上的特權思想,帶到學校裏來。
耿健甚至已經想好了要說的話,以及說話的場景。
眼瞅著周圍的學生越來越多,耿健加快了腳步。
他準備將楊銳堵在樓門前,這樣,將有最多的學生聽到他的話,並支持他。
至於可能受到的反抗,耿健並不放在心上。
楊銳再牛,又能把同班同學怎麽樣呢。
耿健一邊想著,一邊緊緊的夾住胳膊下的書。
“楊銳!”在樓門口,卻是有人先一步,將楊銳給堵住了。
耿健頓時急了,連忙小跑了起來。
“哎呀,我的楊主任,找了你一天了,怎麽找都找不到,結果你來上課了。”門口堵住楊銳的是兩個中年人,穿著考究。
耿健的步伐不由的放緩了。
“學生上課多正常的事,你們怎麽不call我?”楊銳扭了一下腰,那裏掛著BP機。
“我們想著,當麵報告一下比較好。”堵門的是薑誌軍和文澤林,兩人笑的一臉燦爛。
楊銳站定了,詫異的問:“怎麽?又出事了?”
“出事沒有,哪能天天出事啊。不過,呂壽的事,您聽說了嗎?”薑誌軍有點神秘兮兮的。
楊銳不禁搖頭,一邊將兩個人往路邊帶,一邊道:“你們哪裏是來報告的,你們是來打探消息的吧。”
“不是,真的是來報告的,呂壽被重判了,您知道嗎?”文澤林更有說八卦新聞的興奮感。
楊銳問:“怎麽判的?”
“六年!您不知道?”薑誌軍懷疑中帶著試探,道:“我聽說,是有人寫了信,給改判的?”
“六年?”
“六年!”薑誌軍用手比劃了一下,道:“等他出來,都要過50歲了,就是身體不垮,也做不了什麽了!”
楊銳微微點頭,道:“他這種人,還是不要做事的好。”
“說的也是,您知道……是誰寫的信嗎?”薑誌軍再次試探了一句。
楊銳卻是看著他的表情笑出了聲,大大方方的道:“你想問就直接問好了。信是我寫的沒錯。”
“你把呂壽送進監獄的?”薑誌軍沒想到真的會得到這樣一個答案。
楊銳笑笑,道:“我隻是寫了信,是他把自己送進監獄的。”
“開玩笑,呂壽可是……算你厲害!”薑誌軍大為震驚,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早幾天,他們還對呂壽毫無辦法呢。”
教學樓前,偽裝回家,悄悄的聽牆角的耿健更為震驚,他仔細思考了一番自己的人生和人生觀,默默的轉身,將目標修改為食堂。
批評楊銳的時間多的是,也不著急這一時半會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