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陰影當借口


    我其實挺討厭別人拿陰影說事,尤其是女人。我聽到太多女人跟我提陰影對她們的影響:因為小的時候家裏窮,所以長大以後追求物質,隻有物質能帶給我安全感,所以找男朋友要找有錢的;因為小的時候經常看到父母吵架或者父母離異,所以對婚姻沒有期望,不相信愛情和婚姻,覺得婚姻給不了安全感,所以就算結婚,對方一定要是那種對我百依百順,我能控製的對象;因為從小被父母拋棄,長大後對家庭心存恐懼,處理不好情感關係;因為第一場戀愛遭背叛被傷害,從此再也不相信真愛,再也不敢放開去愛……


    但凡是個人,隻要不是喝了愛麗絲夢遊仙境裏的藥水頃刻間長大的而是一點點長大的,隻要他活著一天,傷痛都是在所難免的。在我們鄉下就有一棵樹,在幼苗的時候會被雞啄,被蟲咬;再長大一點被牛拱,被孩子們搖;就算好不容易長成參天大樹,也會被雷劈斷樹枝,被人砍了去做家具!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更不要說人是肉長的,總會這裏磕一下,那裏碰一道什麽的……沒有無陰影的童年,沒有不受傷的過去,童年陰影和傷痛的過去都是正常的,重點在於你怎麽看待這些傷痛的過去。


    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童年陰影”理論,認為人的創傷經曆,特別是童年的創傷經曆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響。童年的陰影會影響成年之後的世界觀。他將人的意識部分比喻為冰山露在水麵上的一角,而潛意識卻是冰山在水麵以下的巨大部分。潛意識雖不為人知,但很多時候在不知不覺地支配著人的行為。而這些童年創傷,因為人的自我保護機製,大多被壓抑到潛意識區域。雖然我們認為它已經不在了,但一不小心被某事觸動,它還會跳出來,讓你痛不欲生,甚至情緒失控、行為失控。


    這個理論有一些人奉為人生寶典,當然也有許多人覺得它狗屁不通。我主張積極地看待自己的童年陰影。如果我們過去的經驗、受到的教育、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決定了我們的未來,那不是說明我們的人生早早就被安排好了,這聽起來多可怕啊?把自己的問題全部歸咎於童年陰影是很不負責的,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於何處?如果依照這種理論,你會帶著很負麵的能量生活,我勸大家不要信奉。


    環境被汙染了擁有自淨能力,人也一樣,隻要還活著,被傷害了也會有自愈能力,都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生活比你想象的更強大。很多人總是低估自己的承受能力,高估自己的痛苦和記憶力,“我受不了,我痛苦死了”“我再也不會去愛一個人了”“這是我這輩子最痛苦的時候”“我一輩子都會記得他對我的傷害”。事實證明,大多數的痛苦隨著時間的流逝不知不覺消失了,傷害你的人也被你淡忘了,你以為永遠過不去的坎就莫名其妙地過去了。


    但是光等待時間來療治創傷是不夠的,應當選擇更積極更正麵更開放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事實上是我們是完全有機會有能力超越陰影的。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的過去,但我們能改變我們對於過去的看法。


    一個酗酒的父親有一對雙胞胎兒子,20年後一個成為了成功人士,一個則窮困潦倒。一個記者分別采訪了他們,為什麽能過上今天這樣的生活,兩個人的回答都一樣:“沒辦法,誰叫我攤上這樣一個父親呢?”


    在相同條件下,不同心態決定了不同的結果,前者的心態好,後者心態糟糕,前者這樣想:我的人生我負責,我的幸福也需要我做主,父親不如別人,我要和別人一樣就需要更加地努力。後者這樣想:我的人生,我的幸福主要靠老爸提供,老爸不好,我理所當然也過得不好,這樣窮困潦倒都怪他不好。如果認定需要對自己的人生幸福負責,你就會踏實努力,不斷完善自己;如果你把自己人生幸福的權利交由別人,讓別人對你負責,那麽你很容易憂心忡忡,怨天尤人。


    奧普拉的母親不到20歲未婚懷了她,貧民窟黑人私生女奧普拉的童年過得相當清寒。她跟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直到6歲;9歲的時候被表兄強奸,並成為其他性侵犯者的犧牲品;13歲離家出走;14歲成了懷孕的“問題少女”。可以說她的童年是貧窮、抽煙、吸毒、性侵害、混亂不堪等諸多不幸組成的,但是她卻超越過去的陰影,走了出來。不堪的過去為她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當然更多是正麵的影響。如今她成為著名的“脫口秀女王”,在美國過去的25年裏,她的影響力超越了自己的領域,成為全球的名人。根據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最新發布的2012年全球100名人榜,奧普拉·溫弗瑞以1.65億美元的年收入成為榜上“最能掙”的明星。她說:“我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從小我就知道,我要對自己負責,我必須成功。”


    據說,默克多的母親以親近孩子為恥。在她對兒子的教育中隻有信條,缺乏母親的疼愛與嗬護。但是默克多成為了雄霸東西方的媒體大亨。童年的陰影,母愛的殘缺並沒有阻礙他追求夢想的腳步,也沒有夭折一顆奮鬥的心。陰影就像一個緊箍咒,有的人帶著它痛苦地生活了一輩子,而有的人選擇努力掙脫它。


    在林芝旅行的時候,因為氣候,一會兒晴一會兒雨的,下雨的時候一同拚車的一位姑娘抱怨天氣不好,我們的司機紮西頓珠就說:“晴天是個好天氣,雨天難道就不是好天氣?”我聽了之後,覺得這個司機真是懂生活之人。隻要換個心情,會發現林芝煙雨彌漫的原始森林別有一番風情,那些迷霧如腰帶一樣盤繞在半山腰上非常旖旎,雨停之後,太陽一出,彩虹還會出現。


    過去僅僅是過去,過去隻有“過去”兩個字,如果你不沉湎於它,那過去就不具有任何傷害你的力量。過去是一個人經驗的累積,既不能回去也不能改變,但是影響卻有正負麵的區別。正麵看待就帶來積極的影響,負麵看待就帶來惡劣的影響。


    比如,小的時候經常看到父母吵架的,是不是看到了和睦環境的重要性?是不是更珍惜更努力地營造和平的家庭關係?是不是對人更寬容和善?而不是易怒或者容易挑起戰爭或者事端,或者結婚以後複製父母的家庭模式,讓自己的下一代再受傷害!


    因為童年被父母冷漠對待,缺愛,是變得自暴自棄,對其他人同樣冷漠,還是因為過去不被愛,長大以後變得更愛自己,更懂得對人關懷,更有仁愛之心呢?


    生活是自己的,積極與快樂是一種選擇!


    有一類中國女性很喜歡活在過去,活在暗無天日的陰影之中,埋怨這個過去傷害過她,埋怨那個過去虧欠過她,仿佛人人都對她很壞,典型的被迫害妄想症。她們常常像祥林嫂一樣絮絮叨叨,說自己有個缺愛的童年,一個虐待她的婆婆,一個對她冷漠的丈夫,還有一個合著外人一起欺負她的孩子,每一天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這種人的眼裏看不到當下的美好,不是活在當下,而是活在過去。她們病態地沉溺於過去之中,好讓自己永遠受到別人的憐憫和愛護,得到別人的同情,然後享受這種同情,用別人憐憫的目光自我安慰,這樣她們將不怕孤獨。其實這種怨婦唯一的價值是作為反麵教材,提醒她周圍的人,不要活得像她一樣負麵、消極與“杯具”,浪費自己的生命不要緊,卻浪費了別人的關愛。


    不要再讓自己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了,為自己的不幸找諸多借口,活在他人廉價的同情之中了。超越陰影,重新看待你的過去,活在每一個當下,才能夠走向進步與快樂,生活幸福。


    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


    一個屌絲是如何克服拖延症的?


    半個月前我在趕一個項目方案,自己預計差不多要寫40頁ppt,花三天時間的樣子,跟市場部的同事也確定了在周三下班五六點鍾給他。周一我隻是閱讀和消化項目資料並思考怎麽寫;周二我開始寫,可是我隻寫了7頁。第一天和第二天我都沒有全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總是寫兩行字,刷一下豆瓣,貼一張圖片,刷一下豆瓣。有的時候我想找一張圖片放ppt裏,在圖片網站上瀏覽了一大圈還沒找到,qq上有人找我說個事,我就和對方聊上幾句,然後再回圖片網站,還沒找到我滿意的圖片,我又刷了一會豆瓣,然後回到ppt上就忘記了貼圖的事情,然後又開始費勁地想著寫上幾行字,就這樣我的工作時間被自己浪費掉了。


    周三早上一起床,我隱約開始感覺到自己今天的時間不夠用了。因為前兩日的拖延症,我擔心自己完成不了工作,開始感受到完成不了工作任務的壓力,內心充滿焦慮。


    為了保證自己當天能完成工作,這一天早上我比平常更早半個小時到辦公室,但是坐在電腦前,半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而我做了一件且是唯一一件與工作有關的事情--打開了昨天沒做完的ppt。


    在網絡麵前,我自以為強大的意誌是如此的薄弱。工作推進是如此的低效,這個時候我才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拖延症已經嚴重影響工作了,必須立刻采取有效的行動遏製這種低效率。我離開座位跑到衛生間,開始對著鏡子裏的自己咆哮:你怎麽可以這麽貪玩!!!你有點自製力,行不行!!!要全心投入工作,懂不懂啊!!!老板給你發薪水不是讓你來刷豆瓣的!!!為了誘惑自己,我還對著鏡子說,允許你每幹活一個小時,刷五分鍾豆瓣。離開的時候我還不忘對自己喊:加油!!!我愛你啊!!!(這些統統是在沒有人的衛生間裏完成的哦,模仿有風險,操作需謹慎,不然會被當成神經病!!!)


    當我回到座位上的時候,一掃前麵的拖延,已經激情澎湃,充滿了工作的幹勁,第一個小時全心投入高效工作結束後,我盯著電腦右下方的時間,隻刷了五分鍾豆瓣,然後又跑到衛生間對著鏡子喊:“你好棒啊,繼續堅持下去,加油。”還要握拳,上下揮動拳頭。然後又跑回來繼續工作,就這樣,當天下午4點半左右我就完成了這個ppt,然後自己又修改完善了一下,5點我就交出一個讓自己還算滿意的ppt,心情非常愉快!(在我心裏,還把這事視為戰勝拖延症的經典案例存儲在自己得意驕傲又無知的大腦中,但是這件事情影響非常深遠,讓我展開了聯想的翅膀,想到了無數問題,腦子都要大爆炸了。)


    一心一意在今天是否已成為傳說?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一心一意在今天這個時代是否已經成為一種傳說?


    自從有了網絡之後,人們就再也沒法集中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你總是忍不住去看手機,看看有沒有新的短信;你總忍不住去上下qq,找個人聊會天,登一下空間,看看有沒有人關注自己;你總忍不住去刷下豆瓣,看下有沒有“請求和提醒”,關注你的人又增加了幾個,你的說話有沒有人回應;你總忍不住去刷下微博,看看有沒有新內容,有沒有新的粉絲,或者新增的評價;每天你一到電腦前,先登錄qq,然後登錄msn,上個飛信,打開音樂網站放著歌,之後陸續打開豆瓣、開心、人人,在淘寶上閑逛,在天涯、貓撲等各大論壇上逗留。在這個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製造者的web2.0時代,你自己不停地製造內容,不停去評論別人製造的內容,總有各種新鮮有趣的內容不停地刺激著你的神經,你在文檔、通信工具、網頁、微博之間快速切換,漸漸迷失了自我。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主編弗蘭克·施爾瑪赫在《網絡至死:如何在喧囂的互聯網時代重獲我們的創造力和思維力》一書中把這種情況叫作“多任務處理”“同時做很多事情,這意味著不停地被幹擾,又不得不無休止地解決這些幹擾。人類幾乎失去了所有讓其區別於電腦的特質:創造力、靈活性和自發性。同時,我們在生活或者工作中,又不斷被迫根據電腦的指示行事。”


    在電腦前麵因為這種“多任務處理”,你的注意力被無數的事情分散,對自己手頭的工作一拖再拖,在電腦前坐上半天,你甚至會忘記自己為什麽要坐在這裏,忘記自己應該要做的事情,你甚至要想上幾秒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記起自己要做的是什麽事。別說一心一意地工作了,就連三心二意你都做不到,因為你壓根就是十心九意的狀態。我們是該怨網絡誘惑太給力,還是恨自己自製力不足呢?


    通過觀察和體會,我發現不僅在電腦前工作時是這樣,這種多“多任務處理”還蔓延到生活的各個角落。一心一意不僅成為傳說,還隱約透出一股子羞恥勁兒,好像誰一心一意就是不懂最大化利用時間的笨蛋一樣。在餐廳吃飯的時候,一邊用手機掛著qq,一邊刷新微博,一邊吃著飯還同時和同桌的人聊著天;在ktv唱歌的時候,一邊聽著別人唱歌,手裏拿著psp打著遊戲,手機微信接二連三,偶爾還出去打個電話;就連旅行的時候也是這樣,坐在車裏的時候拿著ipad看漫畫,下了車戴著耳機聽著歌,看到美景立刻哢嚓一聲拍下來,上傳更新微博;你的職業要單單是個作家,單單是個演員,後麵沒加個新銳導演、著名評論員,廣告代言人,知名博主什麽的你就感覺自己在氣勢上輸人好幾分;在情感性愛領域也是如此,有男女朋友的還要有一兩個紅顏知己,外加一兩個和諧性伴侶才能算得上幸福,已婚大叔、大嬸們要是不偷個情,沒個小三、小四什麽的好像就不能證明自己的魅力,成年男女不管單身與否,要是沒一兩個炮友,外加一兩個gay密,你都會感到羞愧,好像自己跟不上時代,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一名社會主義新青年!


    因為這種“多任務處理”,缺乏必要的專注與深度思考的熱情,導致我們製造出來的網絡內容膚淺矯情,各種評論高度雷同,充滿了低級的娛樂;因為注意力被持續分散,缺乏耐心與意誌,我們工作效率低下,成果馬虎粗糙;因為我們在各個需要我們的人之間疲於奔命,感情和肉體與多人分享,覺得沒有一個人值得自己全身心投入,也不肯放慢腳步與一人長期傾心相處,注意力與情感被瓜分成無數碎片,總是進行著“遇見,短暫相處;分開,另覓新歡”這樣的循環。於是,我們始終無法建立起親密關係,依然找不到愛與被愛,人與人之間也變得冷漠與疏離。


    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


    很早之前我看到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個得道的老和尚帶著小和尚在山上修道。小和尚跟著老和尚修道已經好幾年了,但是常常聽到大家口中說“禪”這個字,卻從來沒有人告訴小和尚究竟什麽是禪。


    有一次,小和尚與老和尚吃飯時,終於忍不住地問老和尚:“師父!你們不是常常說禪嗎?到底什麽是禪啊?”老和尚停下手中的筷子,冷冷地看了小和尚一眼,並沒說什麽。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小和尚又忍不住問老和尚:“師父,你快告訴我,到底什麽是禪啊?”這次老和尚有動作了,他輕輕地用手敲了敲小和尚的頭,然後閉著眼睛對小和尚說:“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這就是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meiya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meiya並收藏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