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天,就是上梁的日子,這是泥瓦班的師傅幫著選的,說是諸事皆宜的黃道吉日。林寶珠對這個說道沒什麽想法,左右不耽擱了入住就好,張滿囤更是不會反駁了,畢竟早一天總比晚一天好。
這天天兒還沒亮呢,馬嬸子就跟王嫂子幾個趕過來幫忙了。早些時候,林寶珠是想著幹脆在鎮上定個做飯的班子,隻是架不住馬嬸子幾個人熱情,拉著她直說幹啥費那銀子,直接找幾個人幫著抗鍋台就是了。
本來田大娘也是要跟著過來的,可後來說是錢氏那好像見喜了,身邊少不了人。所以最後就由馬嬸子幫著張羅起來了,其實也沒費什麽勁兒,隻那幾個來張家做工的婦人,就夠夠的了。
老話都說“房頂有梁,家中有糧,房頂無梁,六畜不旺”。由此可見上梁對於農家人來說,是馬虎不得的。所以早早的林寶珠跟張滿囤就和田大娘馬嬸子商量了一番,定了規程,這才挨家挨戶的通知了村子大部分的人家上梁的日子。
不過因為要等吉時,所以這會兒她們正好忙著蒸幹了拾掇吃食。隻等一會兒時候近了,找幾個漢子去新房那邊盤灶,然後就可以正式做菜了。
因著是喜事兒,所以來幫忙的婦人們都麵上帶笑,忙活時候都不忘笑鬧幾句。有人燒火有人捏饅頭,還有人拾掇鍋碗,沒一會兒兩大鍋白麵饅頭就蒸起來了。
這會兒天兒已經亮了,零零散散就有跟張記打過交道的漢子們扛著桌椅跟碗筷來了。瞧見家裏正忙活著呢,都憨厚的笑了笑,然後跟院裏管鍋台的馬嬸子說來送東西。
說起來也是村裏不成文的規矩,辦流水席時候,自家的物件肯定不夠用,村裏但凡要來幫忙的都要從家裏帶些家夥什來。一來是幫著解燃眉之急,二來也體現了村裏人和睦。
馬嬸子瞧了瞧一摞摞的桌椅,心想著估計也差不多了,跟林寶珠知會了一聲,就揚手讓那幾個漢子抬去新家那邊了。順道還指揮著人,幫著把剛蒸好的饅頭跟一灶房的肉和菜都抬過去。
一看那半扇豬肉跟一筐子一筐子的菜跟油,不少來幫忙的人眼睛都看直了。乖乖啊,這張家還真是大方,一出手就這般闊綽。這肉想來沒個二三兩銀子下不來,就更別提那些個油跟菜了,還有懷裏抱著的熱騰騰還散著香味的大白饅頭,這可是一般人家過節都舍不得吃的席麵呢。
對於大夥兒火辣辣的眼神,林寶珠是顧不上理會的,這會兒她正忙著跟王嫂子幾個剪喜字呢。說起來也是她沒經過事兒,直到剛剛王嫂子提起來,才發現家裏買的紅紙還沒剪,而且上梁賀詞跟上梁文疏,祭梁文疏都還沒寫。
也虧得路婆子家有個要考試的讀書人,所以緊著趕著的把人請了來,幫著在那一張張的大紅紙上寫起字兒來。
說起賀詞來,倒不是旁人祝賀所用。而是要貼在主梁下方的吉語,就像劉金才端端正正所寫的“太公在此諸神退位,上梁大吉”,是為著留個好氣運。寫好之後,就等一會兒到了新宅子那邊,把紅紙貼上主梁之後。之後他又在剪好的紅條紙上寫下卜雲其吉;奠厥攸居。豎千年柱;架萬代梁的話。這番之後,大夥兒才嬉笑著收拾了吃的用的,還有人提著水拿著桶結伴往新宅子那邊去了。
新院子占地兒本就大,而且為著下雨不讓院子泥窪成一片,所以地上還鋪了一層青磚。這會兒讓人瞧著,可不是有敞亮又幹淨,就連支著鍋台刷洗的到處是水的院牆角上,都沒人踩的一腳水一腳泥的髒兮兮,端視看著就清爽的很,讓人心生歡喜。
林寶珠心裏高興,麵上的笑自然就更加真切了。她也有幾日沒過來看了,卻不想才十多天的工夫,之前還塵土飛揚的院子就大變樣了,怎能讓她不開心?想著日後家裏寬寬敞敞氣氣派派的,以後製茶也有了專門的作坊,就連買的馬騾子車都有了專門安置的地方,她就壓不住心底的興奮跟躍躍欲試。
她現在大概也算是地主婆了吧,有山有地有車有房,這要是放到前世來說,怎麽著也算是有產一族了。
別看她是主家,一進門放下東西,借著說要找張滿囤的話茬,就四下轉了兩圈。之後聽到馬嬸子那邊吆喝著張羅做飯了,才趕緊的跟著過去搭手。
之前蒸好的白麵饅頭都在大籮筐裏放著,上頭還蓋著高粱稈串的篦子最後扣著籃子。是為著保溫,也是為著免得被人偷拿。
而邊上幾個剛剛支起來的大鍋下頭,正露天燒著柴禾,裏麵有滿鍋的頓飯跟蒸飯。餘下兩口鍋倒是空著呢,就等炒菜用了。
今兒扛灶的是馬嬸子,那些個流水席的硬菜可不都是經了她的手的。不過想著林寶珠往日裏總會做些稀罕吃食,所以大夥兒也默契的把那一盆盆豬下水給留下了,想著待會在處理。
對於要做大盆的豬下水,林寶珠自然不會推辭,本身就是自家的事兒,再者她也不是不會做,所以當下就下手跟著忙活起來。
這廂灶台前忙的熱火朝天的,外頭可就一聲聲的吆喝起吉時到了,該上梁了。
這個時候,村裏每家每戶但凡是和善人家,基本都來了。到底是來吃席麵祝賀的,所以哪怕大家夥家裏再不富裕,也都沒空手而來的道理。
院子前頭空地上放著兩張禮桌,也有管事兒的幫著記哪家送了什麽物件。雖說往年張滿囤並不跟村裏走動,也沒能妨礙大家夥這會兒的熱情。
一來是自打林寶珠收購蕨菜開始,不少人就受益於張家。二來就算沒能跟著張家掙錢的戶,心裏也清楚張滿囤跟林寶珠是有門路的,沒看裏正都偏向他們了麽,這樣下來自然是不好得罪的。
於是兩張算不得小的四方八仙桌上,沒一會兒就放滿了大家夥拿來的賀禮。多的講究的,就是十個紅雞蛋,也有布頭跟家裏自個種的豆子或者瓜果的。瞧著算不得值錢,卻也是鄉親們實打實的心意。
看著鄉親們,裏正跟張家大輩份都來了,連著年老的太公跟老奶都來了,這會兒正坐在院子的長凳上等著上梁儀式開始呢。而年輕一輩的也都樂嗬嗬的湊在一塊站著,就等一會兒給起氣勢了。
作為家裏的頂梁柱,也是戶主,張滿囤自然當仁不讓的朝著房子正梁站住。
待到泥瓦匠師傅唱過上梁歌,又用之前裝好酒水的酒壺從大梁頭澆到大梁末尾之後,才衝著一臉嚴肅的主人家賀喜兩聲。雖隻是兩聲,可張滿囤卻絲毫不敢耽擱,趕緊的給來做工的人們發起了紅封,說是紅封其實不過是一文或者兩文錢,隻是討個吉利罷了。
等到做工的師傅們都唱和道主家大吉,泥瓦匠師傅才讓了位置給今兒來支持儀式的張裏正。他心裏清楚,這是張滿囤兩口子給他臉麵呢,不然單憑泥瓦匠吆喝就足夠了。想到這裏,張裏正心裏也越發活泛起來。
他跟旁人還不同,知道許多內裏的事兒,雖然不知道張滿囤兩口子到底掙了多少錢,卻也能猜到倆人定然不會像之前那樣了。更重要的是,自打林寶珠嫁給張滿囤之後,村裏似有似無的在發生著變化。
不說那些跟著張家做工的人家手頭寬裕了,甚至也能隔三差五的買些肉食跟細糧了。還有之前家裏是孤寡老人或是孤兒寡母日日發愁日子怎麽過的人家,也因著張記安穩了許多,就是不能入張記做工,也能幫著做些包裝跟竹筒掙錢,甚至幾個能打柴的老漢,還能直接把成捆的柴禾賣進來。
這事兒說起來都不大,也不算顯眼,可隻要有心就能看出其中的道道。若不是營生好,張滿囤跟林寶珠就是再心善,又怎會做散財童子?更何況,能把村裏幾個打柴為生的老漢的柴禾都收了去,可見他們生意多好。
更重要的是,自打張家收購過蕨菜之後,就是那些已經出嫁的閨女們,在婆家的地位也有所提高。現在桃樹灣的後生們說媳婦,可是比往年容易了不少。
想到這裏,張裏正看著張滿囤的神情越發滿意。他自知沒多少本事能讓桃樹灣跟著他富裕起來,可若是能出一戶有能耐的人家,但凡拉拽一把,對村子也是有好處的。
不過這話,他也隻能心裏想想罷了。如果讓旁人知道了這點心思,指不定又要怎麽嘀咕他呢。
鞭炮聲響起,隨著木匠跟泥瓦匠把繩子套上梁木,張裏正清了一下嗓子,就高聲吆喝道:“上啊,大吉大利,家宅安寧人畜興旺勒。”
這一聲可謂是洪亮震耳,引得邊上起勢的漢子們也跟著應和起來。得了信,木匠跟泥瓦匠們就在師傅的指揮下,哎呦哎呦的吃著力氣把套著梁木的繩子慢慢拉起上了柱端。
這天天兒還沒亮呢,馬嬸子就跟王嫂子幾個趕過來幫忙了。早些時候,林寶珠是想著幹脆在鎮上定個做飯的班子,隻是架不住馬嬸子幾個人熱情,拉著她直說幹啥費那銀子,直接找幾個人幫著抗鍋台就是了。
本來田大娘也是要跟著過來的,可後來說是錢氏那好像見喜了,身邊少不了人。所以最後就由馬嬸子幫著張羅起來了,其實也沒費什麽勁兒,隻那幾個來張家做工的婦人,就夠夠的了。
老話都說“房頂有梁,家中有糧,房頂無梁,六畜不旺”。由此可見上梁對於農家人來說,是馬虎不得的。所以早早的林寶珠跟張滿囤就和田大娘馬嬸子商量了一番,定了規程,這才挨家挨戶的通知了村子大部分的人家上梁的日子。
不過因為要等吉時,所以這會兒她們正好忙著蒸幹了拾掇吃食。隻等一會兒時候近了,找幾個漢子去新房那邊盤灶,然後就可以正式做菜了。
因著是喜事兒,所以來幫忙的婦人們都麵上帶笑,忙活時候都不忘笑鬧幾句。有人燒火有人捏饅頭,還有人拾掇鍋碗,沒一會兒兩大鍋白麵饅頭就蒸起來了。
這會兒天兒已經亮了,零零散散就有跟張記打過交道的漢子們扛著桌椅跟碗筷來了。瞧見家裏正忙活著呢,都憨厚的笑了笑,然後跟院裏管鍋台的馬嬸子說來送東西。
說起來也是村裏不成文的規矩,辦流水席時候,自家的物件肯定不夠用,村裏但凡要來幫忙的都要從家裏帶些家夥什來。一來是幫著解燃眉之急,二來也體現了村裏人和睦。
馬嬸子瞧了瞧一摞摞的桌椅,心想著估計也差不多了,跟林寶珠知會了一聲,就揚手讓那幾個漢子抬去新家那邊了。順道還指揮著人,幫著把剛蒸好的饅頭跟一灶房的肉和菜都抬過去。
一看那半扇豬肉跟一筐子一筐子的菜跟油,不少來幫忙的人眼睛都看直了。乖乖啊,這張家還真是大方,一出手就這般闊綽。這肉想來沒個二三兩銀子下不來,就更別提那些個油跟菜了,還有懷裏抱著的熱騰騰還散著香味的大白饅頭,這可是一般人家過節都舍不得吃的席麵呢。
對於大夥兒火辣辣的眼神,林寶珠是顧不上理會的,這會兒她正忙著跟王嫂子幾個剪喜字呢。說起來也是她沒經過事兒,直到剛剛王嫂子提起來,才發現家裏買的紅紙還沒剪,而且上梁賀詞跟上梁文疏,祭梁文疏都還沒寫。
也虧得路婆子家有個要考試的讀書人,所以緊著趕著的把人請了來,幫著在那一張張的大紅紙上寫起字兒來。
說起賀詞來,倒不是旁人祝賀所用。而是要貼在主梁下方的吉語,就像劉金才端端正正所寫的“太公在此諸神退位,上梁大吉”,是為著留個好氣運。寫好之後,就等一會兒到了新宅子那邊,把紅紙貼上主梁之後。之後他又在剪好的紅條紙上寫下卜雲其吉;奠厥攸居。豎千年柱;架萬代梁的話。這番之後,大夥兒才嬉笑著收拾了吃的用的,還有人提著水拿著桶結伴往新宅子那邊去了。
新院子占地兒本就大,而且為著下雨不讓院子泥窪成一片,所以地上還鋪了一層青磚。這會兒讓人瞧著,可不是有敞亮又幹淨,就連支著鍋台刷洗的到處是水的院牆角上,都沒人踩的一腳水一腳泥的髒兮兮,端視看著就清爽的很,讓人心生歡喜。
林寶珠心裏高興,麵上的笑自然就更加真切了。她也有幾日沒過來看了,卻不想才十多天的工夫,之前還塵土飛揚的院子就大變樣了,怎能讓她不開心?想著日後家裏寬寬敞敞氣氣派派的,以後製茶也有了專門的作坊,就連買的馬騾子車都有了專門安置的地方,她就壓不住心底的興奮跟躍躍欲試。
她現在大概也算是地主婆了吧,有山有地有車有房,這要是放到前世來說,怎麽著也算是有產一族了。
別看她是主家,一進門放下東西,借著說要找張滿囤的話茬,就四下轉了兩圈。之後聽到馬嬸子那邊吆喝著張羅做飯了,才趕緊的跟著過去搭手。
之前蒸好的白麵饅頭都在大籮筐裏放著,上頭還蓋著高粱稈串的篦子最後扣著籃子。是為著保溫,也是為著免得被人偷拿。
而邊上幾個剛剛支起來的大鍋下頭,正露天燒著柴禾,裏麵有滿鍋的頓飯跟蒸飯。餘下兩口鍋倒是空著呢,就等炒菜用了。
今兒扛灶的是馬嬸子,那些個流水席的硬菜可不都是經了她的手的。不過想著林寶珠往日裏總會做些稀罕吃食,所以大夥兒也默契的把那一盆盆豬下水給留下了,想著待會在處理。
對於要做大盆的豬下水,林寶珠自然不會推辭,本身就是自家的事兒,再者她也不是不會做,所以當下就下手跟著忙活起來。
這廂灶台前忙的熱火朝天的,外頭可就一聲聲的吆喝起吉時到了,該上梁了。
這個時候,村裏每家每戶但凡是和善人家,基本都來了。到底是來吃席麵祝賀的,所以哪怕大家夥家裏再不富裕,也都沒空手而來的道理。
院子前頭空地上放著兩張禮桌,也有管事兒的幫著記哪家送了什麽物件。雖說往年張滿囤並不跟村裏走動,也沒能妨礙大家夥這會兒的熱情。
一來是自打林寶珠收購蕨菜開始,不少人就受益於張家。二來就算沒能跟著張家掙錢的戶,心裏也清楚張滿囤跟林寶珠是有門路的,沒看裏正都偏向他們了麽,這樣下來自然是不好得罪的。
於是兩張算不得小的四方八仙桌上,沒一會兒就放滿了大家夥拿來的賀禮。多的講究的,就是十個紅雞蛋,也有布頭跟家裏自個種的豆子或者瓜果的。瞧著算不得值錢,卻也是鄉親們實打實的心意。
看著鄉親們,裏正跟張家大輩份都來了,連著年老的太公跟老奶都來了,這會兒正坐在院子的長凳上等著上梁儀式開始呢。而年輕一輩的也都樂嗬嗬的湊在一塊站著,就等一會兒給起氣勢了。
作為家裏的頂梁柱,也是戶主,張滿囤自然當仁不讓的朝著房子正梁站住。
待到泥瓦匠師傅唱過上梁歌,又用之前裝好酒水的酒壺從大梁頭澆到大梁末尾之後,才衝著一臉嚴肅的主人家賀喜兩聲。雖隻是兩聲,可張滿囤卻絲毫不敢耽擱,趕緊的給來做工的人們發起了紅封,說是紅封其實不過是一文或者兩文錢,隻是討個吉利罷了。
等到做工的師傅們都唱和道主家大吉,泥瓦匠師傅才讓了位置給今兒來支持儀式的張裏正。他心裏清楚,這是張滿囤兩口子給他臉麵呢,不然單憑泥瓦匠吆喝就足夠了。想到這裏,張裏正心裏也越發活泛起來。
他跟旁人還不同,知道許多內裏的事兒,雖然不知道張滿囤兩口子到底掙了多少錢,卻也能猜到倆人定然不會像之前那樣了。更重要的是,自打林寶珠嫁給張滿囤之後,村裏似有似無的在發生著變化。
不說那些跟著張家做工的人家手頭寬裕了,甚至也能隔三差五的買些肉食跟細糧了。還有之前家裏是孤寡老人或是孤兒寡母日日發愁日子怎麽過的人家,也因著張記安穩了許多,就是不能入張記做工,也能幫著做些包裝跟竹筒掙錢,甚至幾個能打柴的老漢,還能直接把成捆的柴禾賣進來。
這事兒說起來都不大,也不算顯眼,可隻要有心就能看出其中的道道。若不是營生好,張滿囤跟林寶珠就是再心善,又怎會做散財童子?更何況,能把村裏幾個打柴為生的老漢的柴禾都收了去,可見他們生意多好。
更重要的是,自打張家收購過蕨菜之後,就是那些已經出嫁的閨女們,在婆家的地位也有所提高。現在桃樹灣的後生們說媳婦,可是比往年容易了不少。
想到這裏,張裏正看著張滿囤的神情越發滿意。他自知沒多少本事能讓桃樹灣跟著他富裕起來,可若是能出一戶有能耐的人家,但凡拉拽一把,對村子也是有好處的。
不過這話,他也隻能心裏想想罷了。如果讓旁人知道了這點心思,指不定又要怎麽嘀咕他呢。
鞭炮聲響起,隨著木匠跟泥瓦匠把繩子套上梁木,張裏正清了一下嗓子,就高聲吆喝道:“上啊,大吉大利,家宅安寧人畜興旺勒。”
這一聲可謂是洪亮震耳,引得邊上起勢的漢子們也跟著應和起來。得了信,木匠跟泥瓦匠們就在師傅的指揮下,哎呦哎呦的吃著力氣把套著梁木的繩子慢慢拉起上了柱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