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姨娘一手抱著兒子,女兒薑韻站在一邊,正從丫鬟手裏接過一杯新的滾茶,輕輕吹著,要遞給羅姨娘,不想從隔壁書房傳來的怒吼嚇得她一哆嗦,茶杯晃動,茶水四溢,滾過她的手背,雪白的肌膚立時紅了一片。
羅姨娘本就心煩意亂,看薑徹回了西院卻沒進自己的屋子,心裏更是惴惴不安,此刻聽薑徹的聲音便知道他確實是動怒了。懷裏的葳哥兒被父親的吼聲嚇到了,開始哭個不休,羅姨娘忙著哄兒子,也就分不出心來看女兒。
丫鬟趕忙去拿清涼膏,薑韻捂著燙得紅腫的手背,心裏更是難受。她想起從前,孫氏和父親鬧了矛盾,父親就會來母親這兒,一府的下人看風使舵,都會兜著熱臉來討好母親,可過不了幾天,父親和孫氏和好,連著一府的丫鬟,又會把她們母女倆忘到爪窪國去。
孫氏死了,她心裏大舒一口氣。但此刻,那種隱隱的不安又堵得她胸口發悶。
——
薑承鈺沒再到西院去,她留在東院,去了杜姨娘那兒,沒過多久,就有婆子送了好幾摟炭來,又捧了好幾個暖爐。
杜姨娘眼睛睜得大大的,很是驚訝。
“二小姐,今天太陽是打西邊出來了,羅姨娘竟著人給咱們送了這許多炭盆暖爐子。”
“更好的還在後頭呢。”承鈺輕笑,她見杜姨娘一雙柳葉眼又紅又腫,顯是哭過的。
看來早晨的事,杜姨娘並不敢找羅姨娘理論,隻自己在底下偷偷哭了一場。
她記得杜姨娘是父親的通房丫頭抬上來的,資曆比羅姨娘還老些,如今該有三十四五的年紀,不過心思單純,性格純良,不比羅姨娘整日勞心傷神,看起來比羅姨娘倒要年經幾歲。
要論姿容,杜姨娘不比羅姨娘遜色,但為何杜姨娘不得父親寵愛?
屋子裏圍了一圈炭盆,暖和了不少,承鈺覺得渾身通泰,身上的寒氣都被驅走了,小手攥著針線,在繡繃子上來來回回地穿梭也靈巧了許多。
平彤仍是找了張繡杌,無牽無掛地準備用那堆碎料子給承鈺做一件裏衣,薑徹走後,除了命人送了爐子,還叫人在杜姨娘處擺了頗豐盛的午飯,平彤和幾個小丫頭撿剩的吃了,無一不是美滋滋一片。
杜姨娘也埋著頭,自顧自地做她的繡活兒。羅姨娘要想故意刁難她,克扣月例銀子也不是一回兩回了,要生存總得想點法子,她便時常繡一些小物件,托丫鬟到外院找相熟的小廝,拿到外邊賣掉,這樣下來,生活剛剛能周轉過來。
幸而她無兒無女,免了不少牽掛,也免了招來羅姨娘的嫉恨報複。
女紅做得乏了,承鈺又拿過一本泛黃的舊冊子看起來。這本冊子上都是她母親當年偶爾詩興大發,即興揮寫下來的,曾經父親拿著還好一通讚賞,隻是後來母親去世,父親又冷淡薄情,這本冊子便被隨意地扔棄,還是當初搬屋子時,承鈺撿到珍藏起來的。
“二小姐,你看的這是什麽呀?賬本子嗎?”杜姨娘湊近來瞧了兩眼,搖頭笑道:“這些彎彎繞繞的黑字兒,我是一個也不識得,從前老爺要教我寫字,我是抱著頭就跑掉的。咱們女兒家,德容言紅做得好就行了,何必在文字上下功夫呢?”
承鈺看杜姨娘見了字直皺眉頭的模樣,心裏頓時明白了幾分。依她看來,薑徹從來更注重女子的才華頭腦,杜姨娘美則美矣,但大字卻不識一個,這讓拜閣入仕,一向自詡胸中有丘壑的父親很是不滿。
羅姨娘雖然也是丫鬟出身,但當年是祖母身邊的紅人,跟著祖母核對帳目,收發對牌,還是識得不少字的,加上她聰明伶俐,心機頗深,如何俘虜不到父親的心。
承鈺微微歎氣。想來父親從小疼愛自己,也有一大半是因為自己工於詩書,又寫得一手簪花小楷的緣故吧。
當初孫涵對自己的字也是讚不絕口。
那個十六歲的少年穿一身石青色的杭綢直裰,湊近了看她寫的字,溫熱的呼吸噴到她的一側臉頰上,弄得她心裏有些癢癢的,但又不敢回頭去看這位大哥哥。
忽而眼前伸了隻修長白皙,骨節分明的手出來,指著一個字“承”字,說最後一撇寫得有些長了,當收則收。
不知為何,前塵往事驀的兜上心頭,承鈺搖搖頭,努力想忘個幹淨。
不一會兒院中傳來不少腳步聲,人聲嘈雜,承鈺猜著是收拾屋子的人來了。平彤也聽到了,連忙起身把屋門開了條縫兒,往外探看。
“姑娘,有人來給咱們搬屋子了。”平彤喜上眉梢。
“快把門關上,冷風鑽進來了,怪冷的。”搬東西要挑身強力壯的男子,院中少不得有外院的小廝,不得不避著。
這麽一說,平彤也發現自己貼近門縫的一麵臉被吹得冰涼涼的,因此趕緊關了門,笑嘻嘻地道:“看來老爺的意思是要姑娘搬回夫人原先的屋子住了。本來咱們姑娘就在碧紗櫥住得好好的,也沒礙著誰。”
杜姨娘聽了仍是驚訝,不過沒再多問什麽。老爺開始思念亡妻,關心幼女,想必會時時往東院來,既如此,自己見到老爺的機會也就多了起來。
她也不是完全沒有腦子的人,但是看清府中水深,沒有主母主持,一切又都被羅姨娘捏在手裏,她無依無靠,隻能暫且止步於解決溫飽。
昨日平彤求到她這裏,她也是念著昔日孫氏對自己多有照拂,不忍心看她的幼女喪命,才偷偷叫人請了大夫,沒想到還是讓羅姨娘知道了。
——
自那日下午起忙活了足有兩日,承鈺才搬回原來的正房內室。
這兩日她都住在條件勉強過得去的杜姨娘處,薑徹似乎政事繁忙,隻每晚來杜姨娘這兒陪承鈺用晚飯,父女倆略寒暄兩句,便匆匆回西院。
到底幾年沒相處了,天然的父女情也得慢慢培養。
不過薑徹回西院後沒去羅姨娘房中,而是直接回了書房,通常在那兒待上一整晚也不出來。數九寒天,羅姨娘總不能抱著兒子牽著女兒,一直在房門口等著薑徹,於是隻得命小丫鬟在書房門口守著,什麽時候薑徹出來了,或是薑徹要什麽東西了,便立馬回屋通知她。
不過這招在第二天晚上,被薑徹從書房摔出來的一杯滾茶給破了。小丫鬟捂著被燙傷的手在羅姨娘麵前嗚咽,羅姨娘沒法,歎了口氣,一晚上也不得合眼。
第三日丫鬟婆子們趕在午飯前收拾出了屋子,平彤把她們為數不多的細軟包裹起來,興致盎然地搬回往昔的碧紗櫥。
在平彤看來,屋子裏隻要有暖暖和和的地龍,有案幾繡墩讓她能安安靜靜地坐著做繡活,就是一間頂好的屋子。這幾日她在杜姨娘那兒學到了芍藥花的新繡法,此時迫不及待地想試著給承鈺繡張芍藥花的帕子。
可承鈺不能簡單地看待這間屋子。她細細地打量起來。
正房三間屋子,隔出了碧紗櫥和一間小小書房,剩下的是曾經母親的坐臥宴息處。臨窗大炕上設著一整套秋香色的靠背,引枕和大條褥,兩邊是一對榆木半枝蓮小幾。右邊幾上擺著盆水仙,淡白的花朵開得正好,左邊幾上是針線籃子。
炕下麵是張三彎腿荷花藕節方桌,邊上幾張秋香色的繡墩。
書房是用紫檀架給隔開的,裏麵那張大理石大案還在,筆墨一應俱全,書架上放著滿滿的書,仍是母親當年在時的模樣。
隻是……
承鈺心裏雪亮,知道自己還得硬著頭皮繼續和羅姨娘打交道。
一會兒管事婆子帶了幾個丫鬟來,承鈺沒再挑貼身服侍的丫鬟,隻留了幾個供灑掃房屋,來往使役。
午飯時薑徹過來,問承鈺還滿意否,承鈺搖了搖頭,說道:“父親,我看這些擺設仍是按母親在時那麽擺的,隻是,麵子上還好,裏子卻都給換了。”
“您看這梳妝台,女兒明明記得當年是一張金絲楠木的梳妝台,如今卻成了榆木的;那麵架子上明明有許多母親從京中帶來的汝窯瓶子,定窯花瓶,還有女兒最喜歡的一件粉彩陶翼獸,怎麽如今一件也沒有了。這些底下人莫不是欺負承鈺年幼,還當承鈺記不得……”
說到這兒,承鈺眼眶微濕,沒再繼續說下去。
不過,說出來事情便成了七分。薑徹此時的麵色已經不大好看了。
當初孫氏和薑徹鬧了矛盾,薑徹不來孫氏屋子,孫氏愣是咬著牙,一言不發,也不理睬薑徹,隔閡才會越來越深。六歲的小承鈺見了,心有埋怨,對薑徹也是態度冷淡,父女少有交流,感情才會越來越淡。
承鈺要做的第一件,便是把事情清清楚楚地攤開來說。
她不屑於和羅姨娘見麵說話,但母親的東西得要回來。承鈺憶起前世,薑韻在她被接到京城之前便嫁給了泉州的一戶詩書宦族,雖已到了末世,但名譽聲望世代積攢,也算得上當地的望族。
薑韻作為一個六品官家的庶女,這門親事是高嫁了。
而點嫁妝那日,承鈺分明看到了不少母親的陪嫁和從前母親房裏的東西,尤其是那副十二抬的金絲楠寢具,聽說是母親的三姐姐親手添置的,一直存放在庫房裏,連母親自己也舍不得用。
這樣想來,羅姨娘不知吞了多少母親的東西。
羅姨娘本就心煩意亂,看薑徹回了西院卻沒進自己的屋子,心裏更是惴惴不安,此刻聽薑徹的聲音便知道他確實是動怒了。懷裏的葳哥兒被父親的吼聲嚇到了,開始哭個不休,羅姨娘忙著哄兒子,也就分不出心來看女兒。
丫鬟趕忙去拿清涼膏,薑韻捂著燙得紅腫的手背,心裏更是難受。她想起從前,孫氏和父親鬧了矛盾,父親就會來母親這兒,一府的下人看風使舵,都會兜著熱臉來討好母親,可過不了幾天,父親和孫氏和好,連著一府的丫鬟,又會把她們母女倆忘到爪窪國去。
孫氏死了,她心裏大舒一口氣。但此刻,那種隱隱的不安又堵得她胸口發悶。
——
薑承鈺沒再到西院去,她留在東院,去了杜姨娘那兒,沒過多久,就有婆子送了好幾摟炭來,又捧了好幾個暖爐。
杜姨娘眼睛睜得大大的,很是驚訝。
“二小姐,今天太陽是打西邊出來了,羅姨娘竟著人給咱們送了這許多炭盆暖爐子。”
“更好的還在後頭呢。”承鈺輕笑,她見杜姨娘一雙柳葉眼又紅又腫,顯是哭過的。
看來早晨的事,杜姨娘並不敢找羅姨娘理論,隻自己在底下偷偷哭了一場。
她記得杜姨娘是父親的通房丫頭抬上來的,資曆比羅姨娘還老些,如今該有三十四五的年紀,不過心思單純,性格純良,不比羅姨娘整日勞心傷神,看起來比羅姨娘倒要年經幾歲。
要論姿容,杜姨娘不比羅姨娘遜色,但為何杜姨娘不得父親寵愛?
屋子裏圍了一圈炭盆,暖和了不少,承鈺覺得渾身通泰,身上的寒氣都被驅走了,小手攥著針線,在繡繃子上來來回回地穿梭也靈巧了許多。
平彤仍是找了張繡杌,無牽無掛地準備用那堆碎料子給承鈺做一件裏衣,薑徹走後,除了命人送了爐子,還叫人在杜姨娘處擺了頗豐盛的午飯,平彤和幾個小丫頭撿剩的吃了,無一不是美滋滋一片。
杜姨娘也埋著頭,自顧自地做她的繡活兒。羅姨娘要想故意刁難她,克扣月例銀子也不是一回兩回了,要生存總得想點法子,她便時常繡一些小物件,托丫鬟到外院找相熟的小廝,拿到外邊賣掉,這樣下來,生活剛剛能周轉過來。
幸而她無兒無女,免了不少牽掛,也免了招來羅姨娘的嫉恨報複。
女紅做得乏了,承鈺又拿過一本泛黃的舊冊子看起來。這本冊子上都是她母親當年偶爾詩興大發,即興揮寫下來的,曾經父親拿著還好一通讚賞,隻是後來母親去世,父親又冷淡薄情,這本冊子便被隨意地扔棄,還是當初搬屋子時,承鈺撿到珍藏起來的。
“二小姐,你看的這是什麽呀?賬本子嗎?”杜姨娘湊近來瞧了兩眼,搖頭笑道:“這些彎彎繞繞的黑字兒,我是一個也不識得,從前老爺要教我寫字,我是抱著頭就跑掉的。咱們女兒家,德容言紅做得好就行了,何必在文字上下功夫呢?”
承鈺看杜姨娘見了字直皺眉頭的模樣,心裏頓時明白了幾分。依她看來,薑徹從來更注重女子的才華頭腦,杜姨娘美則美矣,但大字卻不識一個,這讓拜閣入仕,一向自詡胸中有丘壑的父親很是不滿。
羅姨娘雖然也是丫鬟出身,但當年是祖母身邊的紅人,跟著祖母核對帳目,收發對牌,還是識得不少字的,加上她聰明伶俐,心機頗深,如何俘虜不到父親的心。
承鈺微微歎氣。想來父親從小疼愛自己,也有一大半是因為自己工於詩書,又寫得一手簪花小楷的緣故吧。
當初孫涵對自己的字也是讚不絕口。
那個十六歲的少年穿一身石青色的杭綢直裰,湊近了看她寫的字,溫熱的呼吸噴到她的一側臉頰上,弄得她心裏有些癢癢的,但又不敢回頭去看這位大哥哥。
忽而眼前伸了隻修長白皙,骨節分明的手出來,指著一個字“承”字,說最後一撇寫得有些長了,當收則收。
不知為何,前塵往事驀的兜上心頭,承鈺搖搖頭,努力想忘個幹淨。
不一會兒院中傳來不少腳步聲,人聲嘈雜,承鈺猜著是收拾屋子的人來了。平彤也聽到了,連忙起身把屋門開了條縫兒,往外探看。
“姑娘,有人來給咱們搬屋子了。”平彤喜上眉梢。
“快把門關上,冷風鑽進來了,怪冷的。”搬東西要挑身強力壯的男子,院中少不得有外院的小廝,不得不避著。
這麽一說,平彤也發現自己貼近門縫的一麵臉被吹得冰涼涼的,因此趕緊關了門,笑嘻嘻地道:“看來老爺的意思是要姑娘搬回夫人原先的屋子住了。本來咱們姑娘就在碧紗櫥住得好好的,也沒礙著誰。”
杜姨娘聽了仍是驚訝,不過沒再多問什麽。老爺開始思念亡妻,關心幼女,想必會時時往東院來,既如此,自己見到老爺的機會也就多了起來。
她也不是完全沒有腦子的人,但是看清府中水深,沒有主母主持,一切又都被羅姨娘捏在手裏,她無依無靠,隻能暫且止步於解決溫飽。
昨日平彤求到她這裏,她也是念著昔日孫氏對自己多有照拂,不忍心看她的幼女喪命,才偷偷叫人請了大夫,沒想到還是讓羅姨娘知道了。
——
自那日下午起忙活了足有兩日,承鈺才搬回原來的正房內室。
這兩日她都住在條件勉強過得去的杜姨娘處,薑徹似乎政事繁忙,隻每晚來杜姨娘這兒陪承鈺用晚飯,父女倆略寒暄兩句,便匆匆回西院。
到底幾年沒相處了,天然的父女情也得慢慢培養。
不過薑徹回西院後沒去羅姨娘房中,而是直接回了書房,通常在那兒待上一整晚也不出來。數九寒天,羅姨娘總不能抱著兒子牽著女兒,一直在房門口等著薑徹,於是隻得命小丫鬟在書房門口守著,什麽時候薑徹出來了,或是薑徹要什麽東西了,便立馬回屋通知她。
不過這招在第二天晚上,被薑徹從書房摔出來的一杯滾茶給破了。小丫鬟捂著被燙傷的手在羅姨娘麵前嗚咽,羅姨娘沒法,歎了口氣,一晚上也不得合眼。
第三日丫鬟婆子們趕在午飯前收拾出了屋子,平彤把她們為數不多的細軟包裹起來,興致盎然地搬回往昔的碧紗櫥。
在平彤看來,屋子裏隻要有暖暖和和的地龍,有案幾繡墩讓她能安安靜靜地坐著做繡活,就是一間頂好的屋子。這幾日她在杜姨娘那兒學到了芍藥花的新繡法,此時迫不及待地想試著給承鈺繡張芍藥花的帕子。
可承鈺不能簡單地看待這間屋子。她細細地打量起來。
正房三間屋子,隔出了碧紗櫥和一間小小書房,剩下的是曾經母親的坐臥宴息處。臨窗大炕上設著一整套秋香色的靠背,引枕和大條褥,兩邊是一對榆木半枝蓮小幾。右邊幾上擺著盆水仙,淡白的花朵開得正好,左邊幾上是針線籃子。
炕下麵是張三彎腿荷花藕節方桌,邊上幾張秋香色的繡墩。
書房是用紫檀架給隔開的,裏麵那張大理石大案還在,筆墨一應俱全,書架上放著滿滿的書,仍是母親當年在時的模樣。
隻是……
承鈺心裏雪亮,知道自己還得硬著頭皮繼續和羅姨娘打交道。
一會兒管事婆子帶了幾個丫鬟來,承鈺沒再挑貼身服侍的丫鬟,隻留了幾個供灑掃房屋,來往使役。
午飯時薑徹過來,問承鈺還滿意否,承鈺搖了搖頭,說道:“父親,我看這些擺設仍是按母親在時那麽擺的,隻是,麵子上還好,裏子卻都給換了。”
“您看這梳妝台,女兒明明記得當年是一張金絲楠木的梳妝台,如今卻成了榆木的;那麵架子上明明有許多母親從京中帶來的汝窯瓶子,定窯花瓶,還有女兒最喜歡的一件粉彩陶翼獸,怎麽如今一件也沒有了。這些底下人莫不是欺負承鈺年幼,還當承鈺記不得……”
說到這兒,承鈺眼眶微濕,沒再繼續說下去。
不過,說出來事情便成了七分。薑徹此時的麵色已經不大好看了。
當初孫氏和薑徹鬧了矛盾,薑徹不來孫氏屋子,孫氏愣是咬著牙,一言不發,也不理睬薑徹,隔閡才會越來越深。六歲的小承鈺見了,心有埋怨,對薑徹也是態度冷淡,父女少有交流,感情才會越來越淡。
承鈺要做的第一件,便是把事情清清楚楚地攤開來說。
她不屑於和羅姨娘見麵說話,但母親的東西得要回來。承鈺憶起前世,薑韻在她被接到京城之前便嫁給了泉州的一戶詩書宦族,雖已到了末世,但名譽聲望世代積攢,也算得上當地的望族。
薑韻作為一個六品官家的庶女,這門親事是高嫁了。
而點嫁妝那日,承鈺分明看到了不少母親的陪嫁和從前母親房裏的東西,尤其是那副十二抬的金絲楠寢具,聽說是母親的三姐姐親手添置的,一直存放在庫房裏,連母親自己也舍不得用。
這樣想來,羅姨娘不知吞了多少母親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