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在花廳見到廉伯,也沒心情說客氣話,直接切入主題:“廉主事在這個家手眼通天,想來已經知道我昨天回過娘家。我找廉主事過來,是因為在娘家打聽到的消息有些不好。”
話說到這裏,姚氏停住,看著廉伯的反應。廉伯保持著恭敬的姿態,微低著頭,沒顯出絲毫別的情緒,隻坐在下方的椅子上,靜等姚氏的下文。
姚氏隻得繼續說下去:“我父親說,六爺的案子牽扯很廣,甚至連閣部的輔政大臣都不能幸免。所以六爺的事情,打點起來也極為艱難。廉主事不是說賬上還有十萬兩銀子嗎?您全部交給我吧。我托父親疏通關係,若是打點得好了,能讓六爺輕判些,少受點罪。”
廉伯聽姚氏說完了,才抬起頭,拱手說道:“回稟六奶奶,老奴這裏也在幫六爺打點,這十萬兩銀子,實在不能全部交給您。”
在姚氏的想法裏,張謙獲罪入獄,剩下廉恒等人的都是奴才,能有什麽本事?在這種想法的支撐下,廉伯這幾句話就顯得別有用心,說不定他們這些奴才,就是看著六爺不好了,想把張家的銀子據為己有,才這麽哄騙她。
姚氏聲音冷峻:“廉主事,雖然六爺敬重您是他的長輩,可是您還是要記清楚您的身份和本分。六爺如今遭難,張家在京城的主子隻有我一個,凡是張家的事情,家裏家外,都應該是我說了算。”
“銀子的事情,隻是我跟你說的第一件事情,另一件事情是關於六爺名下的買賣。雖然買賣都被官府封了,但是我還是想著,能不能托關係挽回一些。辦這些事請都需要銀子。你明白我的話吧?”
廉伯起身,拱手說道:“那就依著六奶奶吧,隻是十萬兩銀子,我們這幾天托人情、找關係,已經用了幾千兩。日後可能還需要……”
姚氏打斷廉伯的話:“廉主事,我就不追究你們不經主家允許,私自動用張家的銀錢了。你把剩餘的都拿過來,若是需要,你再來我這裏支取好了。昨天聽到六爺的案子不好,我這心裏也很不妥當,就不和你多說了。你盡快把銀子的兌票送過來,我這裏急著用。”
姚氏的臉色和精神確實很不好,廉伯也就不多說什麽,拱手答應一聲,就退下了。
廉伯從府裏出來,直接回到後巷他們一眾仆從住的地方。蔣六和明遠都在等著他,兩人見到廉伯,連忙給廉伯讓座。
廉伯剛坐下,蔣六就問道:“廉主事,六奶奶找您有什麽事情?是不是從侍郎府帶了消息出來?”
廉伯淡淡的笑了笑,搖頭說道:“六奶奶沒帶來什麽消息,隻是讓我們把六爺留在賬上的剩餘銀子,全交過去。”
蔣六張了張嘴,終究沒說出什麽。那是六爺的正妻,既然六爺有安排,他們也不好多做評。他說道,“您打算什麽時候把兌票送過去?”
廉伯說道:“盡快吧,你準備好,我後晌送過去。”
“我這就去辦。”蔣六將要出門,又退了回來,“廉伯,差點忘了,楊姨奶奶捎信,說要見您。”
廉伯點頭:“六爺出事也有七八天了,難為她忍了這麽長時間。這次大概是聽說六奶奶回了趟娘家,以為六奶奶會帶回來更新的消息,想問問清楚。”
他思量一下,看了明遠一眼,對蔣六說:“你給冬兒傳個話吧,讓她午間早點用飯,吃過飯你派車接她,順便和明遠認識認識。”
一直沒吭聲的明遠點了點頭。
蔣六去辦銀子的兌票,順便安排人給冬兒傳話。
冬兒這時正在應姚氏之請,給她寫京城張謙所屬買賣的大概年收益。
得到蔣六遞進來午飯後接她的消息,冬兒心裏的煎熬消褪了一點。冬兒安排王嫂子早些做午飯吃,她自己則加緊時間,把姚氏需要的買賣數據寫出來。
上次冬兒在錦繡院見過廉伯之後,著實的煎熬了兩天。隨著錦繡院的後門打通,關於張謙的消息也隨之傳遞進來。冬兒得知張謙在牢裏還好,還沒被提審,所以也沒用刑,情況還算不錯。由於隨時能掌握到第一手的消息,冬兒也算心安了幾天。
昨天姚氏去侍郎府,冬兒也知道了消息,她估計姚氏去侍郎府是打聽消息的。
她倒是想直接問姚氏,官方對張謙的打算。但是,不用想也知道,姚氏一定不會告訴她。不但不會告訴她,沒準兒還會因此惹來別的麻煩。她隻好催著劉嫂,讓劉嫂給蔣六帶話,她要見廉伯,想當麵問問六爺在牢裏的情況。
冬兒早早的吃過午飯,不到正午,蔣六派的車馬隨從就來了,把她接到城邊的一個院子。在這個不起眼的院子裏,冬兒見到了張謙的另一個隨從明遠。
明遠看起來高大結實,二十四五歲的年紀,麵容棱角分明,眼神冷峻。
冬兒進屋,明遠和廉伯等人起身相迎。待冬兒落座後,明遠上前一步給冬兒見禮:“小的明遠見過姨奶奶,姨奶奶安好。”
冬兒連忙欠身:“明遠小爺不要多禮,你是六爺的得力下屬,著實不用和我客氣。快坐下說話。”
同在屋子裏的還有廉伯、蔣六。
冬兒才坐定,就急著問廉伯:“廉伯,六奶奶昨晚上是不好從侍郎府帶回消息了?”
廉伯歎了口氣,說道:“沒有。六奶奶沒說什麽,隻是把六爺留在賬上的銀子都提走了。說是侍郎府疏通關係要用。”
冬兒已經知道姚氏前些天支走了三十萬兩銀子。這次,大概是把剩餘的都提走了。
既然四十萬兩銀子是張謙留在賬上的,那麽這些銀子就是張謙打算舍棄的,至於最後由誰拿走,對張謙和他們這些人來說沒什麽區別。
冬兒隻是愣了愣,也就不再糾結這個,轉開了話題,問出了她掛心的問題:“六爺被押走八天了,一直沒什麽動靜,是不是案子有點鬆動的跡象,也許牽連不到六爺了?”
話說到這裏,姚氏停住,看著廉伯的反應。廉伯保持著恭敬的姿態,微低著頭,沒顯出絲毫別的情緒,隻坐在下方的椅子上,靜等姚氏的下文。
姚氏隻得繼續說下去:“我父親說,六爺的案子牽扯很廣,甚至連閣部的輔政大臣都不能幸免。所以六爺的事情,打點起來也極為艱難。廉主事不是說賬上還有十萬兩銀子嗎?您全部交給我吧。我托父親疏通關係,若是打點得好了,能讓六爺輕判些,少受點罪。”
廉伯聽姚氏說完了,才抬起頭,拱手說道:“回稟六奶奶,老奴這裏也在幫六爺打點,這十萬兩銀子,實在不能全部交給您。”
在姚氏的想法裏,張謙獲罪入獄,剩下廉恒等人的都是奴才,能有什麽本事?在這種想法的支撐下,廉伯這幾句話就顯得別有用心,說不定他們這些奴才,就是看著六爺不好了,想把張家的銀子據為己有,才這麽哄騙她。
姚氏聲音冷峻:“廉主事,雖然六爺敬重您是他的長輩,可是您還是要記清楚您的身份和本分。六爺如今遭難,張家在京城的主子隻有我一個,凡是張家的事情,家裏家外,都應該是我說了算。”
“銀子的事情,隻是我跟你說的第一件事情,另一件事情是關於六爺名下的買賣。雖然買賣都被官府封了,但是我還是想著,能不能托關係挽回一些。辦這些事請都需要銀子。你明白我的話吧?”
廉伯起身,拱手說道:“那就依著六奶奶吧,隻是十萬兩銀子,我們這幾天托人情、找關係,已經用了幾千兩。日後可能還需要……”
姚氏打斷廉伯的話:“廉主事,我就不追究你們不經主家允許,私自動用張家的銀錢了。你把剩餘的都拿過來,若是需要,你再來我這裏支取好了。昨天聽到六爺的案子不好,我這心裏也很不妥當,就不和你多說了。你盡快把銀子的兌票送過來,我這裏急著用。”
姚氏的臉色和精神確實很不好,廉伯也就不多說什麽,拱手答應一聲,就退下了。
廉伯從府裏出來,直接回到後巷他們一眾仆從住的地方。蔣六和明遠都在等著他,兩人見到廉伯,連忙給廉伯讓座。
廉伯剛坐下,蔣六就問道:“廉主事,六奶奶找您有什麽事情?是不是從侍郎府帶了消息出來?”
廉伯淡淡的笑了笑,搖頭說道:“六奶奶沒帶來什麽消息,隻是讓我們把六爺留在賬上的剩餘銀子,全交過去。”
蔣六張了張嘴,終究沒說出什麽。那是六爺的正妻,既然六爺有安排,他們也不好多做評。他說道,“您打算什麽時候把兌票送過去?”
廉伯說道:“盡快吧,你準備好,我後晌送過去。”
“我這就去辦。”蔣六將要出門,又退了回來,“廉伯,差點忘了,楊姨奶奶捎信,說要見您。”
廉伯點頭:“六爺出事也有七八天了,難為她忍了這麽長時間。這次大概是聽說六奶奶回了趟娘家,以為六奶奶會帶回來更新的消息,想問問清楚。”
他思量一下,看了明遠一眼,對蔣六說:“你給冬兒傳個話吧,讓她午間早點用飯,吃過飯你派車接她,順便和明遠認識認識。”
一直沒吭聲的明遠點了點頭。
蔣六去辦銀子的兌票,順便安排人給冬兒傳話。
冬兒這時正在應姚氏之請,給她寫京城張謙所屬買賣的大概年收益。
得到蔣六遞進來午飯後接她的消息,冬兒心裏的煎熬消褪了一點。冬兒安排王嫂子早些做午飯吃,她自己則加緊時間,把姚氏需要的買賣數據寫出來。
上次冬兒在錦繡院見過廉伯之後,著實的煎熬了兩天。隨著錦繡院的後門打通,關於張謙的消息也隨之傳遞進來。冬兒得知張謙在牢裏還好,還沒被提審,所以也沒用刑,情況還算不錯。由於隨時能掌握到第一手的消息,冬兒也算心安了幾天。
昨天姚氏去侍郎府,冬兒也知道了消息,她估計姚氏去侍郎府是打聽消息的。
她倒是想直接問姚氏,官方對張謙的打算。但是,不用想也知道,姚氏一定不會告訴她。不但不會告訴她,沒準兒還會因此惹來別的麻煩。她隻好催著劉嫂,讓劉嫂給蔣六帶話,她要見廉伯,想當麵問問六爺在牢裏的情況。
冬兒早早的吃過午飯,不到正午,蔣六派的車馬隨從就來了,把她接到城邊的一個院子。在這個不起眼的院子裏,冬兒見到了張謙的另一個隨從明遠。
明遠看起來高大結實,二十四五歲的年紀,麵容棱角分明,眼神冷峻。
冬兒進屋,明遠和廉伯等人起身相迎。待冬兒落座後,明遠上前一步給冬兒見禮:“小的明遠見過姨奶奶,姨奶奶安好。”
冬兒連忙欠身:“明遠小爺不要多禮,你是六爺的得力下屬,著實不用和我客氣。快坐下說話。”
同在屋子裏的還有廉伯、蔣六。
冬兒才坐定,就急著問廉伯:“廉伯,六奶奶昨晚上是不好從侍郎府帶回消息了?”
廉伯歎了口氣,說道:“沒有。六奶奶沒說什麽,隻是把六爺留在賬上的銀子都提走了。說是侍郎府疏通關係要用。”
冬兒已經知道姚氏前些天支走了三十萬兩銀子。這次,大概是把剩餘的都提走了。
既然四十萬兩銀子是張謙留在賬上的,那麽這些銀子就是張謙打算舍棄的,至於最後由誰拿走,對張謙和他們這些人來說沒什麽區別。
冬兒隻是愣了愣,也就不再糾結這個,轉開了話題,問出了她掛心的問題:“六爺被押走八天了,一直沒什麽動靜,是不是案子有點鬆動的跡象,也許牽連不到六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