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瀝水架子,雖然兩人一整天都是在水淋淋的地上來回走動,很不適,但是這天多洗出兩成的絲線。
由於沒有十足的把握,早上領料的時候,沒敢多領,半下晌時,又找了王嫂子多領了一次絲線。
交活兒的時候,王嫂子當著眾人的麵,說桂枝和冬兒漂洗的絲線又幹淨、又順滑。
晚飯後,冬兒三人湊在一起閑話。
春雨猶豫了好幾次,終於開口說道:“冬兒……桂枝,你們看,能不能……我也和你們兩個一起做活。”
冬兒愣了一下,隨後笑著說:“你想和我們一起當然行,不過我的力氣小,你要是不介意……”
春雨忙笑道:“不介意,不介意。怎麽會介意呢,隻要你們願意才好。”
第二次結工錢的時候,冬兒三人各結了一百三十文。
結了這次工錢,冬兒離開家已經二十天了,身上帶著二百多文的銅錢很麻煩,作坊也給每個人十天一次的假期。
冬兒三人商量後,結工錢的第二天一早,搭了運貨的車回家。
同行的還有另外幾人,運貨車到了城南,十幾個人下了車,各自離開。
冬兒三人一路走,春雨和桂枝高興的述說給家裏掙到錢的興奮和得意。
冬兒則想著多出來的三十幾文,與其放進鄭氏的櫃子裏不見天日,還不如給二黑買紙筆。
一路看著,桂枝還問她:“你這一路上看什麽呢?想買東西嗎?不用把錢交給你娘嗎?”
冬兒在找賣紙筆的地方,一邊心不在焉的回答桂枝:“交,不過隻交二百文,多出來的我要花掉。”
桂枝兩人齊聲問:“為什麽?”
冬兒看兩人表情好笑,解釋道:“我家裏還沒到揭不開鍋的地步,不用指著我掙錢。我二哥想學寫字,沒有紙筆。我想看看多出來的這些錢能買什麽,買回去給我二哥用。”
春雨問:“讓你二哥自己買不成嗎?他不是一直在走街串巷的賣糖嗎?”
冬兒搖頭:“我大哥跟著師傅學木匠,總有花用。我娘還想著給大哥定媳婦,緊著攢錢呢。二哥每天的糖都有數,多賣不出錢。”
正說著,路邊就有一個賣文房用具的鋪子。
冬兒問兩人要不要進去,兩人躊躇了好半天,嘟囔著進那裏麵的都是讀書人。出於好奇,兩人還是同意一起進去看看。
鋪子不大,裏麵隻有一個掌櫃,有筆墨紙硯賣,也有草紙、麻紙。對於進來的是三個姑娘,掌櫃也是一副意外的樣子。
自己隻有區區三十六個大子兒,冬兒也沒挨個問價,直接問掌櫃:“老伯,我有三十六文,能買支筆嗎?”冬兒想著,買隻筆,可以沾了水在桌子上寫字。
掌櫃嗬嗬的笑了:“小姑娘,你這三十六文買不了筆,價錢差了老遠了。還是讓你家大人來買吧。”
冬兒有些不好意思,問:“差了多少啊?”
“你要是有三百六十文,老伯我不掙你錢,可以賣給你一支差些的。”
冬兒和大張著嘴的桂枝兩人互相看看,桂枝扯著她:“咱走吧,這些都是讀書人用的,咱買不起。”
冬兒沒動,看看鋪子裏的東西,拿出那三十六文放在櫃上:“老伯,就這些錢,您給拿幾張紙吧。不要多好的,能寫字就行。”
掌櫃端詳了三十幾個銅錢,彎腰從貨架的底部拿出一疊紙,放在櫃台上,示意冬兒看:“你看看這個紙行不行?”
冬兒看了看,有些顯舊,別的看不出什麽,就說:“老伯,我也不懂,您給看看,剛剛學寫字的人用,要是能用,我就買了。”
這個時候的紙冬兒是真的不懂,和自己以往用的很不一樣。可能是製作工藝落後的緣故,又沒有統一的標準,同樣都是這個時代的紙,紙質好壞區別很大。
掌櫃實話實說:“這些紙是以往賣剩下的,紙不太好,筆墨落上去的時候洇紙。要是剛才開始學字的人用,還是可以的。要是本身能寫,隻是想練好字,這個就不能用。”
冬兒一聽就高興了,二哥學字,大多用碳條,老伯說的這個缺點對二哥來說根本不存在。隨即拍板道:“行了,就要這個。老伯,您給我算便宜一些。”
三十六文,買了二十張紙,是沒裁開的大紙,疊起來厚厚一疊。
冬兒一路喜滋滋的抱著這疊紙,到了涼山街。丟下滿是困惑的兩人,回了自家院子,院裏沒見人。
冬兒進了院子先看湯先生家,湯先生家的門沒鎖。
冬兒高興於自己的運氣好,輕手輕腳的一溜煙踏進湯先生家門,把湯先生嚇了一跳:“你這妮子,我平時怎麽和你說的,不知道要先敲門嗎?”
敲門?把她娘敲出來嗎?冬兒不屑的說:“咱們是窮人家長大的孩子,沒那麽多的規矩。”又放低聲音:“再說,我是偷著進來的,怎麽能敲門?怕別人聽不見嗎?”
湯先生恨鐵不成鋼的頓足:“再窮也要仰慕聖賢,怎麽能因為窮就少了規矩。君子事無不可對人言,偷偷摸摸的像什麽?”
冬兒擺手:“湯先生自己坦蕩蕩就好,不用管我。我又不是君子,自然可以偷偷摸摸。”說話間,把手裏的一疊紙放在湯先生分給二黑的一個箱子上。丟下一句:“我告訴二黑,讓他給您拿包子來。”又一溜煙的出去了。
站在院子裏,冬兒心下大定,沒被人看見。要是讓鄭氏看見,輕則大頓的嘮叨,沒準兒還會讓冬兒去把紙退了。重則,就要上綱上線的指責冬兒藏私房錢了,這個可是鄭氏的逆鱗,觸碰不得,到時怕是又掀風掀雨的家宅不寧。還是偷偷摸摸的比較好。
進了門,鄭氏在炕上做針線,聽見門響,看過來。
冬兒叫了聲:“娘,我回來了。”
忙忙的掏出懷裏的布包,遞給鄭氏:“娘,我掙到錢了。結了二十天的工錢,二百文。”
鄭氏接過錢,表情複雜的看著冬兒:“你年紀小,那活兒你能做的下來?”
冬兒笑嗬嗬的:“能的,有桂枝和春雨幫我呢。”事實就是如此,大家互相幫助。
鄭氏也沒數那些銅錢,直接塞到炕上櫃子裏。邊下炕穿鞋,邊問:“沒吃早飯吧,我給你熱兩個餑餑。”
冬兒攔著她,說:“您安心做您的針線,我自己還熱不了個餑餑嗎?”推了鄭氏上炕,自己去攏起火,熱了兩個雜麵餑餑吃。
由於沒有十足的把握,早上領料的時候,沒敢多領,半下晌時,又找了王嫂子多領了一次絲線。
交活兒的時候,王嫂子當著眾人的麵,說桂枝和冬兒漂洗的絲線又幹淨、又順滑。
晚飯後,冬兒三人湊在一起閑話。
春雨猶豫了好幾次,終於開口說道:“冬兒……桂枝,你們看,能不能……我也和你們兩個一起做活。”
冬兒愣了一下,隨後笑著說:“你想和我們一起當然行,不過我的力氣小,你要是不介意……”
春雨忙笑道:“不介意,不介意。怎麽會介意呢,隻要你們願意才好。”
第二次結工錢的時候,冬兒三人各結了一百三十文。
結了這次工錢,冬兒離開家已經二十天了,身上帶著二百多文的銅錢很麻煩,作坊也給每個人十天一次的假期。
冬兒三人商量後,結工錢的第二天一早,搭了運貨的車回家。
同行的還有另外幾人,運貨車到了城南,十幾個人下了車,各自離開。
冬兒三人一路走,春雨和桂枝高興的述說給家裏掙到錢的興奮和得意。
冬兒則想著多出來的三十幾文,與其放進鄭氏的櫃子裏不見天日,還不如給二黑買紙筆。
一路看著,桂枝還問她:“你這一路上看什麽呢?想買東西嗎?不用把錢交給你娘嗎?”
冬兒在找賣紙筆的地方,一邊心不在焉的回答桂枝:“交,不過隻交二百文,多出來的我要花掉。”
桂枝兩人齊聲問:“為什麽?”
冬兒看兩人表情好笑,解釋道:“我家裏還沒到揭不開鍋的地步,不用指著我掙錢。我二哥想學寫字,沒有紙筆。我想看看多出來的這些錢能買什麽,買回去給我二哥用。”
春雨問:“讓你二哥自己買不成嗎?他不是一直在走街串巷的賣糖嗎?”
冬兒搖頭:“我大哥跟著師傅學木匠,總有花用。我娘還想著給大哥定媳婦,緊著攢錢呢。二哥每天的糖都有數,多賣不出錢。”
正說著,路邊就有一個賣文房用具的鋪子。
冬兒問兩人要不要進去,兩人躊躇了好半天,嘟囔著進那裏麵的都是讀書人。出於好奇,兩人還是同意一起進去看看。
鋪子不大,裏麵隻有一個掌櫃,有筆墨紙硯賣,也有草紙、麻紙。對於進來的是三個姑娘,掌櫃也是一副意外的樣子。
自己隻有區區三十六個大子兒,冬兒也沒挨個問價,直接問掌櫃:“老伯,我有三十六文,能買支筆嗎?”冬兒想著,買隻筆,可以沾了水在桌子上寫字。
掌櫃嗬嗬的笑了:“小姑娘,你這三十六文買不了筆,價錢差了老遠了。還是讓你家大人來買吧。”
冬兒有些不好意思,問:“差了多少啊?”
“你要是有三百六十文,老伯我不掙你錢,可以賣給你一支差些的。”
冬兒和大張著嘴的桂枝兩人互相看看,桂枝扯著她:“咱走吧,這些都是讀書人用的,咱買不起。”
冬兒沒動,看看鋪子裏的東西,拿出那三十六文放在櫃上:“老伯,就這些錢,您給拿幾張紙吧。不要多好的,能寫字就行。”
掌櫃端詳了三十幾個銅錢,彎腰從貨架的底部拿出一疊紙,放在櫃台上,示意冬兒看:“你看看這個紙行不行?”
冬兒看了看,有些顯舊,別的看不出什麽,就說:“老伯,我也不懂,您給看看,剛剛學寫字的人用,要是能用,我就買了。”
這個時候的紙冬兒是真的不懂,和自己以往用的很不一樣。可能是製作工藝落後的緣故,又沒有統一的標準,同樣都是這個時代的紙,紙質好壞區別很大。
掌櫃實話實說:“這些紙是以往賣剩下的,紙不太好,筆墨落上去的時候洇紙。要是剛才開始學字的人用,還是可以的。要是本身能寫,隻是想練好字,這個就不能用。”
冬兒一聽就高興了,二哥學字,大多用碳條,老伯說的這個缺點對二哥來說根本不存在。隨即拍板道:“行了,就要這個。老伯,您給我算便宜一些。”
三十六文,買了二十張紙,是沒裁開的大紙,疊起來厚厚一疊。
冬兒一路喜滋滋的抱著這疊紙,到了涼山街。丟下滿是困惑的兩人,回了自家院子,院裏沒見人。
冬兒進了院子先看湯先生家,湯先生家的門沒鎖。
冬兒高興於自己的運氣好,輕手輕腳的一溜煙踏進湯先生家門,把湯先生嚇了一跳:“你這妮子,我平時怎麽和你說的,不知道要先敲門嗎?”
敲門?把她娘敲出來嗎?冬兒不屑的說:“咱們是窮人家長大的孩子,沒那麽多的規矩。”又放低聲音:“再說,我是偷著進來的,怎麽能敲門?怕別人聽不見嗎?”
湯先生恨鐵不成鋼的頓足:“再窮也要仰慕聖賢,怎麽能因為窮就少了規矩。君子事無不可對人言,偷偷摸摸的像什麽?”
冬兒擺手:“湯先生自己坦蕩蕩就好,不用管我。我又不是君子,自然可以偷偷摸摸。”說話間,把手裏的一疊紙放在湯先生分給二黑的一個箱子上。丟下一句:“我告訴二黑,讓他給您拿包子來。”又一溜煙的出去了。
站在院子裏,冬兒心下大定,沒被人看見。要是讓鄭氏看見,輕則大頓的嘮叨,沒準兒還會讓冬兒去把紙退了。重則,就要上綱上線的指責冬兒藏私房錢了,這個可是鄭氏的逆鱗,觸碰不得,到時怕是又掀風掀雨的家宅不寧。還是偷偷摸摸的比較好。
進了門,鄭氏在炕上做針線,聽見門響,看過來。
冬兒叫了聲:“娘,我回來了。”
忙忙的掏出懷裏的布包,遞給鄭氏:“娘,我掙到錢了。結了二十天的工錢,二百文。”
鄭氏接過錢,表情複雜的看著冬兒:“你年紀小,那活兒你能做的下來?”
冬兒笑嗬嗬的:“能的,有桂枝和春雨幫我呢。”事實就是如此,大家互相幫助。
鄭氏也沒數那些銅錢,直接塞到炕上櫃子裏。邊下炕穿鞋,邊問:“沒吃早飯吧,我給你熱兩個餑餑。”
冬兒攔著她,說:“您安心做您的針線,我自己還熱不了個餑餑嗎?”推了鄭氏上炕,自己去攏起火,熱了兩個雜麵餑餑吃。